说完以后,他就领着沈宣他们走了进去,又十分熟悉的用南洋话与里面的几个伙计打了个招呼。
这店铺算不得奢华,但内部却打扫的干干净净,瞧着倒也不错。而且现在已经过了午饭的时间,许多座位上却都坐满了人,桌上的菜色瞧着倒也算是色香味俱全。
沈宣与薛凤麟出来游玩,乐得深入南洋百姓之中,也并不讲究样样都挑最好的。便在这店铺里坐了下来。
没过一会儿。阿塔领着饭馆的老板走了出来,指着沈宣他们滴里呱啦的说了一通,那老板便点点头离开了。然后阿塔才有些开心的对薛凤麟说道:“我已经打好招呼了,你们只管随便点菜,会给你们按照最便宜的来算!”
沈宣招呼阿塔坐下来与他们一起用饭,阿塔却摇摇头道:“不用了,我一会儿去后厨,一会儿我家夫郞还要过来送饭,你们吃完了再叫我!”
沈宣依着旁边客人们桌子上的菜色,一样点了一些,都是南洋当地最受欢迎的特色。
一炷香后,几道菜就上了桌,沈宣与薛凤麟拿起筷箸浅尝了一下,味道的确尚可,有种大晋菜不同的风味。
他们自早上出门以后,一路奔波,此时肚子的确是很有些饿了。
一顿饭下来,沈宣吃得餍足,刚刚放下筷箸,便见到阿塔又从后厨走了出来,这次却不是冲着他们来的,而是直接来到了饭馆门口,将一个哥儿接了进来。
这哥儿正是阿塔的夫郞,大晋人。见阿塔将人领了过来,沈宣有些好奇的抬头望去。
与那哥儿对视的一刻,两人却是通通愣了一下。
“沈宣?”
“钟哥儿?”
两人异口同声的说道!
便连一旁的薛凤麟也怔了一下,没想到在云水村忽然失踪的钟哥儿,竟然辗转流落到了南洋来了!
话说阿塔原本因着沈宣与薛凤麟与钟哥儿同为大晋人,才特地将钟哥儿带了过来,想与他们介绍一番。
没想到两边竟然早就认识,且看钟哥儿面上的神色,明显颇为复杂,并没有遇见了故人的快乐,反而十分的不好……
再说钟哥儿当日被拐子拐到了船上,原本是一路南下,准备卖到青楼里去的。
但钟哥儿年纪大了,长的也只能算是清秀,那拐子一路卖了好几个地方,竟然都没能卖出去。便只得将他扣在船上,奴役他帮着船上干活,只给一口饭吃,将他折磨的又干又瘦。
那贩人的船一路到了彭州以后,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查,便绕路经过了南洋。
此时钟哥儿已经被关了大半年,身子早给折磨的虚空了。
他在船上生了一场大病,那人拐子不愿意给他医治,就将他扔到了南洋岸边,让他自生自灭。
也是钟哥儿运道好,在海滩上躺了半日以后,便遇到了过来运货的阿塔。
阿塔是个心善的,便将他捡了回去,又给他看病医治。
钟哥儿被救了过来,在南洋又无依无靠的,就嫁给了阿塔,虽说日子过的不算富裕,但也还算踏实。
阿塔农闲的时候就去城里接活,他则在家里种上一点儿菜,隔三岔五的割了拿到阿塔发小的饭馆儿来卖,顺便再给阿塔送个饭。
若是没有遇到沈宣,钟哥儿的日子虽过的平淡,但也好过在云水村的时候,也叫他心中还算满意了。
但今日他突然在南洋见到了沈宣,自是也一眼就认出了沈宣身边的薛凤麟。
看着他们两人一身绫罗绸缎,桌子上还摆满了菜。种种往事涌上心头,便一时让钟哥儿难以接受。
钟哥儿被拐的时候,薛凤麟还没回京,他自是不知他的真实身份,还以为他就是个普通的有钱商人。
当年自己最看不上的傻哥儿沈宣,如今竟然过的这般好!都是因为嫁了一个好男人!
他看了看沈宣身边容貌俊美贵气的薛凤麟,又看了看自己身边憨厚老实的阿塔。
若是当时将薛凤麟捡回家的人是自己!现在坐在这里吃饭,一身绫罗的人是不是就是自己了?
只是如今他已经嫁给了老实的阿塔,日子一眼就望到了头。
“钟哥儿,还好你没事,你怎么到了这里的?”沈宣问道。
他虽然在云水村时与钟哥儿关系一般,但听说他失踪的事情,心中还是有些难受的。
更何况钟哥儿的妹妹与他还有一些交集,若是之后再回乐城,倒是可以与钟小妹说说钟哥儿的近况。
“我怎么到了这里又与你何干?”钟哥儿翻了个白眼,冷冷说道:“看我这般落魄,你倒是吃香喝辣,心里一定很得意吧?有什么了不起的?”
钟哥儿说完,便头也不回的冷哼了一声转身离开。沈宣此时才叫住他,站起来道:“你当年无故失踪,难道就不想知道你妹妹的近况么?”
钟哥儿的脚步顿了顿,却是没有回头,反而咬咬牙道:“不想知道,我与钟家早就没有关系了!”
说完以后便大步流星的离开了饭馆。
阿塔怎么会料到钟哥儿竟然会无缘无故的突然对着沈宣和薛凤麟发脾气。他一边连连对沈宣和薛凤麟道歉,一边跟在钟哥儿身后追了出去。
在饭店外面叫住他,不解的问道:“你今日是怎么了?既然与那沈哥儿相熟,为什么突然发这么大的脾气?我瞧着人家对你态度明明挺好的。”
钟哥儿看着阿塔一副老实憨厚的模样,心中却更是生气了,只狠狠的说道:“还不是因为你太没用!同村的阿茫都出来开了饭馆,赚了大钱回去盖了砖房!你却只会做苦力,赚不到几个钱,还要靠我种了菜过来换钱花!”
钟哥儿当初刚被阿塔救回来的时候,心中对他也是很感激的。但后面嫁给他后,慢慢的就开始嫌弃起阿塔没用了。
阿塔是个好人,但却没什么脑筋,又没有一技之长。只能拼命的干活卖力气,才能保证家里的花用。
阿塔被钟哥儿数落了一番,心中难过,对钟哥儿也有些愧疚。觉得自己家中条件不好,人也不能干,没办法带给钟哥儿更好的生活。
“唉,这钱你先拿回去,路上买点想吃的吧。”阿塔把刚才挣到的六十个南洋硬币塞到钟哥儿手中。
钟哥儿看了看手里的钱,收到了袖子里面,却仍然不愿意给阿塔好脸色看。只是对他说道:“方才我送了菜过去还没来得及结账呢,你记得找阿茫要,晚上带回家。”
“还有你不是说帮着沈宣他们做翻译么?那他们可要给你钱的!那姓薛的是生意人,有钱的很,银子你可别少要了!”
说完以后,钟哥儿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留下阿塔一脸为难的回到了饭馆。
他之前早说过了不会要薛凤麟和沈宣的钱,现在怎么可能还要的出口?
更何况刚才钟哥儿那种态度,对方怕是早就生气了,他还不知要怎么道歉才好呢!
第121章
阿塔垂头丧气的回到沈宣与薛凤麟面前,手足无措的不断道歉,只希望他们不要因着方才钟哥儿的那番胡话生气。
“他平日里不是这样的,干活又勤快,除了操办家务,还会下地种了菜拿出来卖。”
见阿塔这般尴尬,沈宣不由得叹了口气道:“没关系,我们也不至于因为这点儿事情就生气。倒是辛苦了你,陪着我们一路翻译,帮了不少忙,我们感谢你还来不及呢。”
说道这里,沈宣从袖袋里摸出一锭银子,递给阿塔说道:“这是你给我们做翻译的报酬,你快拿着吧。”
“这这这!不行不行……”阿塔满脸通红,连忙羞愧的拒绝。
沈宣手里那银锭子不小,一看就得好几两重,他本来就是好心免费给他们翻译,又闹出这样的事情,怎么能收了他们的银子呢?
沈宣见状笑笑,把那锭银子放到桌上道:“你若不要,钟哥儿知道了肯定会更生气。这是你应得的,我们若是请了别人翻译,也是要给这么多的。”
说完以后,沈宣便让薛凤麟结了饭钱,又拉着他的手离开了饭馆儿。
余留下阿塔一人呆呆的站在原地,看着桌上的那锭银子,心中五味杂陈。
两人辞别阿塔以后,便先回了客栈休息。
想到方才与钟哥儿相遇之事,沈宣便有些感叹的对薛凤麟说道:“我有时真不理解钟哥儿到底怎么想的?”
“阿塔家中虽不富裕,但瞧着是个十分忠厚老实的。他既然愿意嫁给阿塔,那只管好好与他过日子便是了。就凭着阿塔对他的态度,怎么着也比在云水村被嫁给鳏夫的时候强得多。为什么他却还是不满足呢?”
薛凤麟一直没有将之前在云水村时,钟哥儿来家中做的事情告诉沈宣。
此时听到沈宣的疑问,也只是嘲讽的说道:“这钟哥儿本就不是个踏实的人。如今嫁给那阿塔,应当也是因着孤身流落在外,没有办法了。我看他骨子里并瞧不起阿塔,嫌弃阿塔挣的太少,这样的性子,日后也是很难过得好的。”
“阿塔能力有限,他自是可以自己挣钱啊。”沈宣不解的说道:“钟小妹去了乐州以后,也是踏踏实实的学了一手刺绣。我离开乐州之前,听说她绣活儿便已经有几分样子了。”
“只要肯沉下心来,好好学一门手艺,便是不能大富大贵,日后也可衣食无忧。”
“钟哥儿也不是个懒惰之人,但却不如钟小妹想得透彻。他将希望寄托于他人身上,自然是满足不了。”
“你当人人都有你的魄力?”听完沈宣的话后,薛凤麟摇了摇头笑道。
那钟哥儿本性自私,又没什么头脑,却厚着脸皮将自己与沈宣相比,自是输的一塌糊涂。
沈宣是个很独立的人,自己挣钱就是一把好手,若非顾忌着与自己的感情,早就一个人远走高飞了。
“阿塔倒的确是个好人。”薛凤麟难得赞扬了一次别人:“只可惜娶了钟哥儿这样的夫郞,也是他的命数。”
其实之前薛凤麟想着促成砂州与南洋西海岸之间的热门航线。中间需要在南洋安排一个联络人。
阿塔热心可靠,虽算不上灵光,但因着秉性老实,又擅长两国语言,倒是列入了他的考虑之中。
只是这个念头在经过了钟哥儿这一番事情之后也立刻被他抛诸脑后了,有这样一位夫郞,薛凤麟可不敢将南洋这边的重要事务交给阿塔来管。
阿塔与钟哥儿也并不知道,他们刚刚错失了自己唯一一次发财致富的好机会……
说道这里,两人便绕过了钟哥儿的话题,又谈起了南洋的商机。
瞧着这西海岸和象城的发展程度,若是从砂州到这边拉起一条商业线,怕是能挣不少。
这发展对大晋与南洋的百姓都是利好,想来南洋的政府也是不会反对的。
两人之后请了客栈里的伙计做翻译,在南洋玩了几日,到了大年初五,沈宣觉得南洋菜吃的有些腻歪了,这才与薛凤麟一起回了砂州。
正月十五以后,砂州码头终于开始复工了。
沈宣在之前的老码头附近,重新修建了一个更大的新码头。新码头进来两岸都修建起了漂亮的房屋。房子特地使用了南洋风格,营造出一丝异域风情。
码头修建了整整半年,投入的资金颇多,足有数万两银子。
好在是宣记云朵糖卖的实在是好,沈宣又在乐州等繁华的地方开设了新店铺。每处店铺都能挣不少钱,糖厂也跟着风生水起!
沈宣就靠着糖厂与糖铺的收益,便抵消了码头上的大部分支出,再加上他靠着三寸不烂之舌,拉了李夫人与一些砂州的世家入场投资。
待这码头修起来之后,便直接开始盈利,大晋各地的商贩们也嗅到了商机,纷纷闻讯而来。
沈宣直接定下一条规定,砂州码头上的所有商铺都只租不卖。前期参与了投资的人家,若是不想再持有手上的店铺,也要优先将铺子卖给沈宣回收,而不能随意贩卖给他人。
随着砂州码头终于修建了起来,之前沈宣与李夫人商议好的事情也终于提上了日程。
由李夫人那边牵线,建州也开设起了椰油椰皂工厂。而沈宣这边,则在砂州与建州的交界之处修建了一个制作护肤品的厂房。
这两个工厂开始起来,便将建州与砂州的经济联通了起来。
再加上建州到砂州码头比去花都更加近的多,不过多时,来砂州码头上批量购买椰油椰皂与护肤品,还有建州海货的商客就络绎不绝了。
就连南洋的商人,也一面将南洋特产运来砂州倒卖,一面来砂州采购大晋的特产带回南洋。
就比如沈宣的云朵糖以及椰油制作的护肤品和香皂类产品,就是在南洋买不到的。
南洋的贵族阶层不缺钱,沈宣这里的东西,多是精致讲究的。拿到南洋售卖又是大挣了一笔。
再加上大晋各地过来的商客,砂州码头一下子变成了整个大晋东南海沿岸最热闹的地方,把原本彭州的客流都抢去了一大半,让彭州码头再没有等待两个时辰都出不了海的情况了。
砂州码头兴旺,附近的百姓们自是也粘上了不少的光。
包了地种的那些自是不必说了,原本家中有剩余劳动力的,也都想办法进了周边的工厂。
实在是进不去的,在码头上卖些鱼虾海货,或是做些老百姓吃的茶水点心,也能补贴家用。
只要不是太过懒惰之人,几乎家家都能吃上肉穿上新衣了。
砂州建州日子都好过了,唐大人却是没那么舒服了。
他当初一口拒绝了和薛凤麟共建经济带,如今眼看着薛凤麟挣钱,砂州建州的经济都好了,彭州与之相比却被分了流,显得落寞了许多。
“这薛凤麟,实在可恶!”唐大人在家吃晚饭,吃着吃着就忍不住骂道,生气的将手中的筷子摔在了地上。
“父亲,你这又是怎么了?”唐夫人使了一个眼色,唐家大少爷便连忙开口问道。
唐夫人则让一旁的贴身丫鬟,帮唐大人收了脏掉的筷子,又换了一双新的过来。
“之前我们彭州码头乃是东南沿海最热闹的地方。”唐大人对着唐大少爷细数起了薛凤麟的“罪责”。
“自他那砂州码头建成以后,便引了好些商贾过去。他还给那些商贾减税,在砂州买卖交易,比我们彭州税收低上二成。”
“那些商贾们哪个不是唯利是图?为了这二成税收的便宜,便纷纷跑到砂州去开设铺子。”
89/104 首页 上一页 87 88 89 90 91 9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