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殿下三思啊(穿越重生)——雾十

时间:2025-05-02 09:49:33  作者:雾十
  闻时颂这种卷王自然不会懂,他一开始根本控制不住自己想对沈里念经的冲动。
  但沈里总有办法,好比赶在闻时颂开口之前,他提前画好的五子棋棋谱已经顺着红木桌面推了过来,他不仅自己摸鱼,还胆敢鼓动“牢头”在处理朝政之余和他一起摸鱼。
  他闻时颂是那么好收买的人吗?
  他是。
  两人用炭笔在棋谱上你来我往的不亦乐乎,明明都已经是这么大的人了,却好像再一次一起回到了多年前那个蝉鸣聒噪的盛夏,闻小颂没有一时口不择言说沈小里阿姊的品味堪忧,而沈小里也只是对他眨眨眼皮,传来了“一会儿要不要一起逃课”的邀请。
  沈里在御花园发现了一处莲蓬接天碧日之地,泛舟其上,想一想就凉快的不行。
  当然,他们最终的结局只可能是在玩了个痛快,或者玩到一半痛快的时候,就被他皇兄一左一右的逮捕,然后,拎着他们两个笨蛋的衣领返回学堂。
  他们齐齐站在学堂外的树荫下对皇兄赌咒发誓,他们以后一定好好学习,下次……还敢。
  然后,沈里的这个新年,就在他和闻时颂一张张棋谱大作中悄然过去了。
  有多悄然呢?
  就是某天沈里大早上被春华和秋实叫醒,在稀里糊涂中穿好了衣裳大氅,他自然而然想要伸手接过遛狗绳,但春华递给他的却是一个锦缎蓝的布包。
  准确的说,是一个装着笔墨纸砚的书包。
  当然,也不需要沈里亲自去拿,秋实说只是想让他检查一下,看有没有落下什么他有可能在上课时会用到的东西。
  是的,沈里这就要去上课了,毫无准备,突兀而又仓惶。
  沈郎君一脸懵逼,宛如大脑宕机,始终无法正常思考,就这么被推着去和闻时颂一起吃了一顿摆盘精美又营养丰富的早膳。
  虽然沈里和闻时颂已经一起吃一日三餐好一段时间了,但实际上,每次沈里吃早饭的时候,已经是闻时颂下朝之后了,也就是说沈里的早饭在闻时颂这里其实是早午饭。
  这还是他俩第一次正儿八经的吃早膳。
  早到沈里一点胃口都没有,搅和了半天碗里的海鲜粥,也就只勉强喝下去了大半碗,看在这碗粥该死的鲜美的份上。
  现在完全还没有到沈里吃饭的生物钟,他不能理解,自己为什么要起这么早去上课。
  但更让沈里不理解的是,他上课的地方竟不是在太子的东宫,明明东宫有一整座宛如图书馆一样的宫殿,也就是显德殿隔壁的崇文殿,那里有大量的典藏古籍,名义上也是东宫之主闲时用来读书的地方,用来重做学堂再适合不过。可他这半个动工之主,如今却要千里迢迢,长途跋涉的去北内的弘文馆上学。
  弘文馆便是闻时颂这些皇子公主们曾经读书的地方。
  事实上,如今也是。
  沈里小时候也曾以太子伴读的身份在这里进学。
  说真的,沈里对弘文馆一点好感都没有。虽然理论上来说,那只是游戏设定,不是他真实的亲身经历,可一旦踏上了这熟悉的悠长宫道,沈里还是莫名有了一种背上书包炸学校的冲动。
  这就是国人最神奇的一点了。
  学渣宁可脑补炸掉学校,也没想过要直接退学。
  沈里在摇摇晃晃的肩舆上昏昏欲睡,只感觉再冷的北风都吹不散他脑子里已经搅和成一团的浆糊,只在恍惚间觉得眼前的这一幕似曾相识,他好像经历过无数遍,夜色茫茫,甬道狭窄,他身披星星坐在肩舆上,在孝贤太子的一旁哈欠连连。
  而孝贤太子不仅要看顾着随时都有可能睡过去的沈里,还要时不时的问旁边的宫人一句,於菟呢?
  於菟自然是从自己的宫殿前往了弘文馆,他不愿意和东宫的皇兄一同出发,据他所说是受不了沈里的磨磨唧唧,不耐烦没完没了的等待。
  但……
  如今还是这能看见月亮的一大清早,闻时颂明明还有着要去上朝的压力,可他还是坚持先把沈里送到了弘文馆。
  说真的,闻时颂对于让沈里跨越大半个皇宫来弘文馆学习的安排是很不满意的。他早就让人把沈里学习的地方布置好了,就在东宫,显德殿的对面,他一抬头就能看见的地方,既暖和又舒适,最重要的是,如果老师对沈里不好,他能随时跳出来伸张正义。
  可惜,老太后根本没给闻时颂商量的机会,直接就让人把太子妃的学习之所安排在了弘文馆。
  幸而弘文馆是门下省下属的官署,而门下省其实就在无为殿的东侧,离闻时颂上朝的地方倒是不算远。
  弘文馆的隔壁就是宏文殿和史馆。
  从这仨的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这里大多都是类似于图书馆的文化单位,实际上也确实如此,这里是皇家藏书最为丰富的地方,同时也是公主皇子这种顶级宗亲从小到大上学的地方,不同地点的名字,代表了不同的年龄段。
  好比史馆教的就是六岁以上刚刚开蒙的低年龄,也就是类似于小学生。
  宏文殿教的岁数要更大一点。
  弘文馆则是最大的那一批,所以虽然说沈里和闻时颂小时候是在弘文馆读书,但那只是一个大方向上的说法,他们其实是把这三个地方都学了个遍。
  因为两人年龄差距不算大,往往是闻时颂升上去没两年,沈里就也跟着来了。
  像个邯郸学步的跟屁虫。
  这是闻时颂小时候的说法,现在怎么想就不好说了。
  总之,如今的弘文馆,其实只有一位十五岁以上的皇子和一位同年龄的公主在读书,沈里三人一人一间,空间十分巨大,完全可以做到互不打扰。
  不过十五皇子和十六公主还是过来沈里这边,和太子妃先打了一声招呼的。
  只是这两位怎么也没想到,看到太子妃之前,他们的眼帘先迎来了太子闻时颂的暴击。在晨曦渐渐明亮的光线中,一身从省服的太子站在画坛前,广袖翻滚,气势威严,他的目光只是随意扫来,却宛如冷硬的尖刀划过心头。
  两位天潢贵胄噤若寒蝉,齐齐缩头,像是什么被惊到的鹌鹑,嘴里除了请安已经不知道还应该说什么好了。
  他们只敢在心里一边庆幸着自己对“皇嫂”沈里的礼数十分周全,一边不可置信着太子竟然会出现在这里。不是说太子一向十分勤政吗?都这个时候了,还不去无为殿上朝,竟然来送太子妃上学?真有空啊。
  闻时颂很满意眼前两个手足的识趣。他虽然没有说,但很显然他出现在这里就是为了给他不安生的手足们一个信号,一个你们得罪了太子妃,就等于是得罪了我的信号。
  虽然年长的皇子公主们很不服气的想要与闻时颂争上一争,但比闻时颂小的这一批其实都还挺怕这个神经病的。
  因为不管是他们中的谁,在当年六岁回宫时,都被闻时颂这个皇兄给足了震撼。
  说的难听点,就是心理阴影。
  闻时颂小时候真的是个十足十的熊孩子,偏偏他亲娘是皇后,他亲哥是太子,他连皇后和太子的面子都不给,更遑论其他人?从小到大,大概也就只有沈家的这位小郎君敢说不搭理闻时颂就真的不去搭理了。
  十五皇子和十六公主看着笑容和气的沈里,只能在心里暗暗道了一声佩服,但也下定了要敬而远之的态度,毕竟能如此精准拿捏神经病的,又能是什么好相与的人呢?
  这俩位甚至很没有手足爱的在心里想着,那些小的怎么还没来?
  一起面对太子的疾风啊!
  年幼的皇子公主自然是还没有来报道啊,事实上,这个点连老师都没来呢。大家这么早到,其实是老皇帝早些年硬性规定的早读时间,虽然沈里这回也算是第一天,他也不知道早读能读什么,但还是按照习惯过来了。
  等把沈里的一切都安顿好了,闻时颂才终于去上朝了。
  殿内的所有人都长舒了一口气。
  被吓的战战兢兢的皇子公主几乎是在沈里开口“你们也去读书吧”之后,就逃也似的离开了沈里所在的正殿,根本一点连留下来叙旧的心思都没有。
  虽然理论上来说,沈里也没比他们大几岁,他们当年肯定是当过同学的。
  但大概就是因为和沈里、闻时颂都当过同学,这两位的心理阴影才会这么重吧。沈里也没好意思强人所难,毕竟他也是长了眼睛的,对太子殿下的两幅面孔看的很清楚,至少他说不出什么“我觉得阿兔一点也不可怕”的话来。
  沈里只让春华和秋实等休息的时候送几盒点心去旁边以示安抚。
  完全没意识到还需要沈里给他擦屁股的太子,一边最终还是踩点赶上了上朝的队伍,一边突然意识到,他之后还可以去接沈里下学。
  以前他只见过皇兄这般接送沈里上下学,还为此暗暗不爽了很久。
  如今终于轮到了自己,说真的,这感觉还挺好。
  闻时颂总算没那么反感让沈里重回弘文馆了。
  与此同时,也有消息灵通的群臣早早得到了太子妃去弘文馆读书的消息,说真的,这其实不算一个多大的新文。在大启开国初期,和太-祖爷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们,就集体在弘文馆开设的书法突击班上过学*。
  后面去弘文馆渐渐好像就成为了一个传统,皇子公主,重臣宠臣,乃至是皇后太子妃,谁都有可能去学习。
  这甚至成为了一种以示重视的恩宠。
  但让朝臣们如此在意的,还是教授沈里读书的人。虽然在过去沈里还跟着太子太傅这种重量级的大人物读过书,可当时的重点是教先太子,沈里只是个伴读。如今是正儿八经的请了大儒来教沈里。
  要知道这位文坛巨擘此前的学生,可是先后以及当朝太后。
  这代表着皇帝的一种什么信号呢?
  朝臣们不可能不多想。
  趁着老皇帝还没来,大家还在排队的空挡,朝臣们很是交头接耳了一番。他们不敢朝闻时颂打听,但是敢去找沈里的老师啊。这也是这位今天早上还没去弘文馆的原因,大家都是要先上朝的。
  闻时颂甚至都不需要看自己的角色面板,就能知道这帮子老头老太都在试图打听什么,以利益驱动为主的心思真的太好猜了。
  沈里的老师倒是滴水不漏,深谙装傻充愣那一套。你问我对太子妃的教学,那我就真的只说对太子妃的教学安排,仿佛别人真的很担心如今他们在上朝,太子妃那边怎么办。老师表示,自己为人一向细心,不可能晾着太子妃殿下的:“我已经让我的徒孙先过去了。”
  不等朝臣们说什么,站位在闻时颂一旁的公主们先发出了此起彼伏的低呼。
  闻时颂一开始还觉得她们莫名其妙,然后转念一想,不对,这位的孙儿是谁来着?他赶忙看向了对方的角色面板。
  在人物关系那一栏,赫然写着,徒孙:颜仲卿。
  那位京中著名的颜郎。
  艹!
  作者有话要说:
  瞎扯淡小剧场:
  别人:任何谈恋爱的金手指都能被我用来搞事业!
  闻时颂:任何事业型的金手指都能被我用来谈恋爱!
  *丁老头:以防有亲亲,就是一个画画口诀,能根据口诀画出一个……老头哈哈哈哈哈哈。
  *唐代初期,确实有过朝臣去弘文馆集体上书法兴趣班的真事233333。
 
第41章 入主东宫第四十一天:
  不管闻时颂因为脑补这位颜郎和沈里的相处而如何站立难安,但实际上沈里对这位远近闻名的大美人只想敬而远之,在对方与他甫一见面,没自我介绍两句,就开门见山的表示今天早读先考一下试之后。
  沈里对颜仲卿的第一印象只分为两个阶段。
  只维持了不足几分钟的第一阶段:哇,好好看。
  剩下的全部都是第二阶段:艹,是个歹毒的食人花!
  现代也有这种因为格外好看而走红网络的老师,但是在你真的当了对方的学生,尤其是在什么背诵、作业、考试的大山压下来的时候,你就会迅速祛魅,发现自己其实也不是那么会为美色所动之人。
  至少沈里不是。
  他根本理解不了,在这种上学如上坟的心情里,到底要如何保持一颗爱美之心。根本不存在什么为了漂亮老师而努力奋起学习的情结,只有学着学着就觉得这老师也就一般的坚定。
  非常一般!
  沈里苦大仇深的看着眼前铺展开来的卷子,唯有小颜老师表情依旧,连眉毛都没有抬一下,只是用善心悦目的动作转动手上的沙漏,温和开口:“您有三炷香的时间作答,从现在开始。”
  这夫子对太子妃一点情面都不给的。
  沈里痛苦面具,谁会喜欢一上来什么都不说就开始考试呢?他又不是个自虐狂。
  面对不按照常理出牌的夫子,沈里最后也只能安慰自己,幸好闻时颂过年期间强迫他抱了一段时间佛脚,不然他怀疑连提笔怎么写字都不知道。
  卷子上考题其实不长,但问的问题方向却和沈里想的南辕北辙。他本以为会是什么诗词歌赋,四书五经之类的掉书袋,虽然哪怕问了这些他大概也答不上来吧,可至少他不如此懵逼,在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毫无关联的问题里,难得体验了一把开盲盒的感觉。
  只不过毫无惊喜,全是惊吓。
  好比试卷问:“您知道后宫内诸人的俸禄有几何吗?分别有多少”。
  沈里搜肠刮肚也只写出了自己的薪水有多少,甚至写的也许都不够完全,他觉得这题目大概只有秋实能答明白他到底有多少钱。
  但紧接着卷子上的下一个题目就变成了:“您知道朝廷有哪些部门吗?分别是什么”。
  这题沈里倒是知道,下笔飞快,龙飞凤舞的写下“三省六部”四个大字,感谢应试教育,感谢初中的政治老师。
  结果又一道题目的画风却变成了:“请写出您认为的三位明君或明后,以及他们颁布的有利于民的措施,并举例说明为什么”。
  沈里对这个架空世界的历史根本不熟,但他还是有那么一点小聪明的,很轻松就写了三个人上去,开国的太-祖爷,当今的老皇帝,以及太后她老人家在皇帝还小时的临朝称制。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不一定是最正确的答案,但谁敢说他答的不对?
  后面的题目与答案基本都是类似于这样的斗智斗勇,沈里真的很努力,明明上辈子是个理科生的,但这辈子莫名就领悟了文科生答卷的精髓——不管写的对不对,但一定要写满。
  每一道题,沈里最后几乎都七拼八凑上了一个答案。
  沈里本来以为颜夫子会当场判卷,然后开始给他讲解对错,但他再一次猜错了,对方只是把卷子一收,就让他利用接下来的时间,进行正儿八经的早读。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位小颜老师在教学上太过新手,他只信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那一套。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