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屠户家的夫郎赘婿(古代架空)——米酒蛋汤

时间:2025-05-29 08:59:30  作者:米酒蛋汤
  唐世明背着手哼了一声,“你们倒是会躲清闲,户部剥了一笔修缮费,都过来一趟。”
  孙世安脸色有些难看,他刚不过是想和沈临川套下近乎,哪知道刚好被唐掌院给听见了。
  叶景兰抬头看了一眼沈临川,上次的事成了这是!
  两人收拾了东西也赶紧去了,这是来了文殊院两个月来头一次议事,唐世明把沈临川的编录册子拿了出来,让众人传阅着看看。
  “文殊院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大动过了,户部给拨了一笔银子,就把这笔银子用做书册典籍修缮,按照上面的法子把书册典籍都重新整理了,眼下快年关了,尽早把这事给做了。”
  众人拱手称是,唐明世把这事交给了沈临川来办,银子也拨给了他,让他自己看着办,若是办得不好了但时候拿他是问。
  沈临川行了一礼应了下来。
  文殊院的同僚都聚在一起看了起来重新编制的册子,有人有些不满,“好好的这些年了,何必在重新搬来搬去的,还要修缮书籍,制书匣子,这么大的工程,怕是过了年也做不完。”
  叶景兰抬头看了过去,“在其位谋其职,沈大人也是为了文殊院好,这里面的典籍杂乱无章,也该好好整理上一番了。”
  “哼,大冷天的,沈大人也该体恤些我们这些做下属的。”一位姓黄的同僚说道。
  “要如何体恤,这文殊院内风吹不到雪淋不到,怎么就挪动不得了。”
  沈临川拉住了叶景兰,“好了,大家都是同僚,若是不想做的就自行散去吧,若是想帮忙的,就一道先对着旧年的册子把书重新给分分,在拿给杂役挪动书册。”
  “沈大人你这法子倒是挺好的,按照沈大人重新编制的分类册子,果真明朗了不少,还有这简化的数字,当真是好用极了,这些本就是我们的分内之事,沈大人只管吩咐就是了。”
  十来个同僚,有人觉得沈临川无事找事,有人觉得重新整理书册也是件好事,不愿意做的全当没看见,愿意做得兴致极高,特别是那简化的数字,用来极为方便。
  沈临川带着几人忙碌了起来,一帮人开始重新整理书册排序,单是这项工作都用了小半月,同时让杂役给每本书制作书匣,改用统一的硬纸糊宝蓝色暗纹锦缎,一本一裁。
  有书发霉或者虫蛀的,也都一一给修补好在封入书匣。
  沉寂良久的文殊院热闹了起来,就连罗青山也听到了消息,空闲的时候也过来修补典籍,日子过得倒是充实了不少。
  余逢春背着手过来借阅书籍,看见文殊院忙碌成功一片,就问了杂役,“今儿怎么这么热闹。”
  “余大人有所不知,是今年新进来的进士向唐大人提议要重新编录书册,这会儿正大动着呢,余大人有什么想找的书吗,这会儿还没放好呢,不大好找。”
  “无事,我就过来转转。”
  余逢春自顾自进来了,只见书阁内忙成一片,已经有书架上放好了编排好的书,倒不像以前用木匣子封存着,而是用了锦缎包着,看着倒是典雅了不少。
  余逢春随手拿下了一本,拿下来才知道原来外面的书匣换成了锦缎糊硬纸的,倒是轻便又好看,书匣侧面又糊了一张小纸,上面写着他看不懂的字,倒是稀奇。
  “你说沈大人不是没事找事吗给我们,咱文殊院的杂役原是最清闲的,现在好了,一两个月都不得闲,这么多书都要重新放置,得弄到什么时候呀。”
  “小点声,别被沈大人听见了。”
  “那有什么,我说得本来就是实话。”
  “行了,别说了,你没瞧见沈大人也日日忙着,不仅和其他几位大人重新编录书册,还要修补典籍,有时还和咱一道搬书糊侧签,可比咱这些杂役忙碌多了。”
  余逢春听了一会儿就背着手出去了,去暖房看看老唐今儿在不在,他来得也巧,来得时候唐明世也正在修典籍呢。
  余逢春呦了一声,“老唐,今儿怎么来文殊院了,倒是稀罕。”
  唐明世头都没抬,“有公务要办自然来了。”
  “你这文殊院最是寂静清闲,今儿一来倒是热闹,听说要重新排书册呢。”
  唐明世把编好的书册给了余逢春,“瞧瞧,都已经编制好了,杂役挪好就成了。”
  余逢春看了一眼,“这重新分的倒是比之前合理了不少,这是什么文字,之前怎么没瞧见过?”
  “今年刚入院的进士,叫沈临川,说是从古书看见了,写起来倒是很方便,编录的时候也好往书脊上写,倒是个好法子。”
  余逢春笑了起来,“倒是难得见你在书院忙碌的,今儿倒是转性子了。”
  “我一把年纪了还能折腾什么,年轻人有想法,咱这些老头子支持一下。”
  余逢春哈哈大笑了起来,“我说前一阵怎么听说唐大人在户部撒泼呢,原来是为了这呀。”
  唐明世哼了一声翻了个白眼,“我们文殊院久未修来,要笔银钱不是应该的,等文殊院的书册都挪好了,你再过来瞧瞧。”
  唐明世给户部上了折子要银子,户部不给批,把唐明世气得不行,大冷天的就冲了过去,往吏部一坐不走,看他们什么时候给银子,几百两银子抠成这样,他们文殊院使银子最少了,难得要一次还不给批,他能不生气吗。
  就这样在吏部坐了三天,户部尚书张昌言烦得厉害,这才给批了,唐明世冷哼一声揣着银子走了。
  “今儿不用给圣上讲学了。”
  “圣上受了寒凉,讲学就先不用去了。”
  唐明世嗯了一声,“到了三月又要经筵了,到时候有你忙的。”
  “你这数字倒是稀奇,教我认上一认。”
  两个好友在暖房里认起了新数字。
 
 
第132章
  文殊院里面也忙得不行, 几万册典籍呢,全都给封了书匣在编上编号,这可是项大工程,忙碌了月余了才整理了一半出来, 剩下一半就等到年后整理了。
  好在所有书册都已经封好了书匣子, 年后给编上号挪动到相应的书架上就好了, 到时候找得时候也好找。
  沈临川看着日益完善的典籍很是高兴,“年后把书号给编上,重新放置到位子就好了。”
  叶景兰擦了擦额头的汗,刚搬了半天书了热得他一头的汗,“是呀, 看起来比之前好了不少。”
  那位姓黄的庶吉士听见了冷嘲热讽了几句,“沈大人一封折子上去, 倒是累得整个文殊院都不得安宁的。”
  沈临川撩起眼皮看了他一眼, “这些日子黄大人似乎也没出多少力,倒是这嘴皮子没少动,指挥得那些杂役团团转。”
  这人是早些年进了文殊院的,一直是个庶吉士,整理懒懒散散的, 现在重新整理书册,不帮忙就不说了,还暗中使绊子, 乱指挥那些杂役做活,惹得一些人对沈临川颇有微议。
  而且这黄庶吉士平日里喜欢围着孙世安转,听说孙世安最近入了一位翰林大学士的眼,有意把自家哥儿许配给他,孙世安时常往外面跑, 整修书册的事倒是没有伸手帮忙,看样子是想早点调出了这文殊院。
  沈临川也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孙世安在给他搅和,他也不是泥捏的没有脾性。
  黄庶吉士被堵得不知道该怎么接,沈临川看起来一向随和,今儿竟然说话如此锋利,一点都没给自己留面子,气得他甩着袖子走了。
  “沈兄不用搭理他,他就是不想做活罢了。”叶景兰劝慰道。
  “无妨,和这种置气都是浪费自己时间的。”
  唐掌院给了三百两银子,书匣都做好了还剩了将近一百两,沈临川拿着给送了回去,唐明世很是满意,这书册重新翻了一遍果真好看了不少。
  “这一阵辛苦了。”
  “是下官该做的,也不是下官一人的功劳,书院的同僚和杂役都一道出了力。”
  唐明世嗯了一声,这两个月众人做事他都看在眼里,有懈怠的,有积极做事的,“先回去吧,过几日就要休年节假了。”
  “是。”
  唐明世见银子还剩下不少呢,原本以为三百两银子不够用呢,没想到还剩下这么多,这沈临川倒是个会办事的,人又踏实勤劳。
  现在临近年节了,银子还剩了不少,文殊院这一阵有人私下抱怨他不是不知道,文殊院一向清闲,有了点活计就开始抱怨,都是懒散惯了。
  官中的节礼已经发了下来,按照品级赏了银子米面和羊肉点心这些,倒是不少,沈临川挺喜欢这实在的礼的,过节都省得买了。
  整个文殊院都喜气洋洋的,得了赏赐又要休年节假了能不高兴,唐明世咳了一声,“今年吏部给拨了一笔银子修缮文殊院,还剩下不少,我做主拿了五十两出来做赏赐,这两月大家都辛苦了。”
  唐明世直接给了银子,文殊院都是一些小官吏,还要养家糊口,还是给银子划算一些。
  文殊院的众人更是高兴了,没想到今年唐掌院的还有一笔奖赏,唐明世发了银钱又拎出来两个人训斥了几句,“若是明年再如此懒散,考核的时候小心了!”
  “是,大人。”
  被拎出来的一位就有那位姓黄的庶吉士,心里越发记恨沈临川,觉得是他背后告状,他和沈临川不大对付,要不然怎么就单说了他了。
  京城官员是三年一考察,若是不合格就会贬谪,他现在只是个不入流的庶吉士,在贬就要贬出京城了!
  今年虽然辛苦了一个多月,但唐掌院的给了赏赐了,都顶上他们一个月的俸禄了快,这可真是意外之喜。
  沈临川抱着东西出来了,又邀了叶景兰年三十的时候来家里吃饭,叶景兰高兴得应承了下来,又约好了头两日一道去给掌院同僚送节礼。
  周大早就赶着马车在外面等着了,一旁有个穿着青色棉袍的小厮一直在和他说话,周大不太爱搭理但又不想得罪了他,只能默不作声,只是脸色不大好看。
  那小厮还在说着呢,“你是不知道,那安平县主闹着要他爹帮他说和,你说这不是让人笑话嘛。”
  周大看见沈临川拎着一堆东西出来忙迎了上去,“怎么这么些东西。”
  “有官中赏的,文殊院又赏了一遍,今年的过节的东西就不用怎么买了。”
  周大露出笑脸地都给拎到马车上,那什么县主关他家什么事,他家哥儿婿一向是好的,一旁的小厮也伸着脖子看了看,这东西可真不少。
  两人又等了一会儿罗青山也出来了,周大这才赶着马车走了,罗青山笑着说道:“转眼来京城都好几个月了。”
  “可不是,就连我家小煜和晏晏在过两月都要一周岁了,到时候过来喝酒。”
  “那是自然。”
  周大日日在翰林院门口接沈临川下职,和各家的小厮也都能搭上几句话,各家的私事没少听说,只是没想到今日听见了他家的闲话。
  “今儿听说北方那边起了流寇,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沈临川撩起了帘子,“爹,你怎么知道的?”
  周大乐呵呵笑了起来,“那门口的小厮说的,听说是因为徭役太重,那小厮好像是大学士家的。”
  周大的消息比沈临川他们都灵通几分呢,就连各家的阴私都知道不少,回家了常常说给沈临川听,谁知道哪一句就能用上了呢。
  周大赶着马车回了家,又帮忙拎了东西下来,两人一道把东西给放在了厨房。
  周宁听见动静也出来瞧瞧,“这么多节礼呀。”
  “快进屋,外面冷,爹,走进屋喝点热茶去。”
  几人都进了堂屋,屋里燃着炭火,周小煜和周晏晏正在摇篮里玩呢,看见沈临川回来了,周晏晏高兴得拍了下小手,惹得沈临川高兴不已,“呀,我们晏晏今天乖不乖呀。”
  见沈临川抱周晏晏呢,周小煜也啊啊伸着手要抱,沈临川也给抱了起来,手臂上各坐了一个,哄得两个小家伙高兴得不行。
  “各家的节礼都已经备好了,明日就能去送了。”
  “辛苦我家夫郎了。”
  沈临川也会是头一次给上司同僚送节礼,送多送少都不合适,还是周大给说了各家送多少合适,到年下了,就连等在外面的马夫都知道主人家怎么送礼的,给沈临川省了不少的事。
  他只是个小官,给他大哥大嫂的年礼一个月前就送出去了,备了京城中时兴的布料,又送了沈虎子一套好刻刀,沈小鱼的是一套文房四宝。
  送同僚的礼就一家一只自制的茶叶熏鸡,一封点心,一坛子酒,明天和叶景兰一块把礼给送了,另外还有林掌柜那边也送上一份,京城中也就这么些人要送礼了。
  林掌柜的节礼前两日就送了过来,有这两月卖宝宝椅这些的二十两银子,另外还有一条羊腿,两只老母鸡。
  果真和林掌柜说得差不多,沈临川要分红的话说不定还不如当初一百两银子挣得多呢,沈临川觉得这样挺好的,这一阵他一直忙着整理书册典籍的事,无暇顾及木匠铺子那边,等开了春再说吧。
  沈临川在屋里正点着各家的节日呢,外面有人喊了一句,“可是沈临川沈大人家。”
  几人撩开帘子一看是个没见过的汉子,看见有人出来了说道:“我是开平县那边过来的,周家田庄那边托我们商队给带了节礼。”
  几人赶紧出来了,周大卸了门槛让那汉子把车拉到院子里。
  那汉子笑着说道:“还好紧赶慢赶年前过来了,在晚上两日都要过年了。”
  这一车的东西装得满满当当的,几人下手给卸了下来,又给了那汉子一些辛苦钱,虽然沈家那边已经给过了,但这马上就过年了,大冬天的也不容易,就又另给了一些。
  这下灶房更是被堆得满满当当的,几坛子油酱菜还有不少的肉干,田庄上自己晒的柿子饼、红枣还有梨圈这些,还有蒸熟的红薯干,都是田庄上产的东西。
  更有沈大嫂和沈小鱼做得小衣裳小鞋子,等开春暖和了两个小家伙就能穿上了。
  “大哥大嫂有心了,单是这些东西置办起来也得不少的时日。”周宁看着这么些东西很是高兴。
  “想来咱家往田庄上捎东西的时候,大哥大嫂也是那时候让人捎过来的,想必咱家送的东西也到了吧。”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