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就在京都各项事情慢慢步上正轨的时候, 新驿及周边各县突然出事了。
“百姓们忙忙碌碌一年,眼见马上就要秋收了,谁知道突然出现了大量害虫, 地里的庄稼就那么全枯了!这叫百姓们可如何活啊!”有人痛心疾首道。
“当务之急,是先派人去查看受灾情况, 再根据情况拨粮赈灾。”
还有人道:“陛下刚登基,便发生这样的灾害,宜王那边定然又要借机生事。不若陛下下个罪己诏,安抚一下人心?”
罪己诏这种不痛不痒的东西, 李老太师自然当场就同意了。
“往年筹粮,多来自江南, 但这两年江南百姓一直饱受战乱之苦, 怕是没有办法筹来粮食。”
大凉这几年不是这边有灾,就是那边受害,各地别说备用粮了, 能让百姓们吃饱都算是奢侈。
赈灾自然是要赈的,但粮食从哪里来呢?
新户部尚书战战兢兢将国库里的粮食报了出来,随后低着头不敢再说话。
如果江南和蜀地都筹不来粮食,那国库里囤的那点粮食,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北地的粮食本就紧缺,想要筹粮简直就是难上加难,这也是大凉每次出现灾害,建元帝都不怎么赈灾的原因。
实在是拿不出东西来。
众人都知道大凉这个情况,当问到粮食从哪里来后,全都默契地闭口低头。
盛世沉吟片刻后道:“粮食这事,我来想办法。”
他这话一出,其他人立即松了口气, 期盼的目光全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李老太师顺势问道:“不知宁国公有何打算?”
盛世也没卖关子,“广武县这几年都有在囤粮,用这些储备粮去赈灾的话,想来缺口也不太大,到时候再从其他地方筹集一些,应当是够了。”
他没有将话说死,说赈灾的粮食全从广武县出。
但即便如此,也足够令众人心惊。
广武只是一个县,其储备粮如何就能覆盖新驿五六个县的赈灾粮了?
就在众人以为赈灾一事就这么完美解决的时候,却听盛世道:
“不论是之前的天灾,还是这次新驿这次的虫害,都说明我们抗灾能力太弱,首当其冲便是粮食储备不够的问题。”
众人面面相觑,这事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
他们也想让百姓种出更多粮食,能够吃得饱穿得暖,但这不是天时地利的事嘛,他们也没办法啊。
盛世也没指望他们能想出办法,要是真的有办法,也不至于现在几个县受灾,就急得团团转,连粮食都拿不出来了。
“广武县能有那么多余粮,是因为引进了新的庄稼。这几年这几种庄稼长势和收成都不错。既然广武作为试验田,已经取得了成效,我打算将这几种庄稼推广到全国。”
说着,他看向李老太师,“不知老太师意下如何?”
他这也算是解释了为何广武能有那么多余粮。
原来是引进了新的粮食啊!
李老太师也很惊讶,“竟然有这么好的庄稼?”
盛世简单介绍了一下广武这几年种植的庄稼,包括土豆,以及套种增加产量的几种庄稼。
在听到广武家家户户都有余粮后,众臣也惊了,纷纷觉得这些庄稼务必得推广至全大凉。
但还是有人有些担忧:“这东西百姓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让他们将田地用来种这些东西,他们会不会不愿意?”
盛世笑着道:“这倒不必担心。”
谁也不是傻子,等到收获的时候,大家发现收成高,自然而然就会种了。
再说了,他还有引导舆论的小报呢,官府加民间总能让大家开始种植的。
“现在刚好可以种下一茬,正好可以用来当过冬的粮食。”
见大家都没意见后,盛世便吩咐了下去,让户部去广武购买种子。户部尚书对此也很重视,决定亲自去广武,还说要请广武的种植专家来指导工作。
不过朝臣们担心的情况并没有出现,百姓们在知道广武有产量高的新庄稼后,纷纷主动要求购买种子。
“你当我傻啊,那可是宁公的东西,怎么可能不好?”
“宁公不藏私,将广武种的粮食种子拿出来分给我们,我们还能不识好歹?”
“不止这个,自从宁公来了京都后,京都各大书局的书册价格又降了一倍。现在给孩子买书,也不像之前那般像割肉了。”
“小报上广武的好东西,终于轮到我们了,果然还是得宁公当家啊。”
这次从广武来的种植专家,居然是石村长带的队。
石村长看到盛世自是一番激动,连呼了好几声“主上”后,便斗志昂扬地随户部尚书去给农科官员讲解土豆等的种植注意事项。
而盛世则在后厨里,忙里偷闲地对付从新驿带回来的害虫。
去赈灾的官员发现这种害虫不好除,很怕危害到周边的其他城镇,扩大受灾区域,于是令人抓了一桶害虫快马加鞭送回京都,想问问朝廷里有没有人知道这东西该如何根除。
当这一桶害虫被放到大殿的时候,所有官员都被恶心得皱了眉头,只有盛世惊讶到惊喜。
他一直以为害虫是蝗虫那类,却没想到所谓的害虫是外形很像龙虾的小东西。
这东西也不是直接吃的庄稼,而是破坏了田地,害得庄稼从根部开始枯死。
而且这东西擅长打洞,又繁殖极快,光靠抓想要根除确实有些麻烦。
于是盛世大手一挥,对着众臣道:“抓不完,那就吃光算了。”
只要是能入口的东西,便只有吃到灭绝的份。
众人惊恐地看着一脸兴致勃勃,仿佛眼前丑陋至极的东西是人间美味的盛世,心道:
宁公,竟恐怖如斯!
于是,为了让众臣相信这东西可以吃,盛世便亲自下了厨。幸好石村长这次带了不少广武特产,其中之一便是各类作料。
于是麻辣小龙虾,便这么被端上了桌子。
一桶小龙虾其实不够几个人吃,盛世为了让大家都尝尝,便勉为其难地将其分给了几十个大臣,每人也不过得到三两只。
大臣们看他一脸心痛的神情欲哭无泪,忍不住在心里摆手。
其实不必这么勉强的!真的!
但宁国公下了令,他们也只能忍着恶心学着盛世的样子剥了丑陋虫子的外壳。
李老先生倒是没觉得这东西恶心,别说这种丑陋的东西了,他年轻时候甚至吃过更恶心得虫子。
人嘛,没有吃的时候,连树皮草根都能啃。
盛世见他老人家剥得不熟练,便亲自帮他剥了几只虾。
他手法娴熟,一看就不是第一次吃这种东西。
于是李老先生更期待这小东西的味道了。
他老人家尝了一口后,浑浊的眼中立即闪过惊讶的光,与他同意神情的还有很多。
众人一口一只,也不过两三口就吃完了。
意犹未尽的众人齐齐看向盛世面前的一小盘。
太不过瘾了啊!
盛世笑着看向众人,一边剥龙虾,一边道:
“既然大家都觉得味道不错,那从后天起,昌隆楼限量推出麻辣小龙虾宴,欢迎大家预定。”
众人也知道今日只有这么一点了,只能遗憾离开。
而在众人离开后,盛世当着李老太师的面吩咐下去:
“给我爹传信,让他去新驿收购小龙虾。对了,小龙虾可以食用的事,也一并告知新驿的百姓,叮嘱他们这东西得煮透了,不然会拉肚子。”
李老太师满意地捋了捋胡须。
一旦开始收购那个小东西,百姓们不论是为了自己吃,还是为了卖,都会更加积极地抓。
到时地里的害虫除掉了,百姓们也可以赚到钱,宁国公获得了利益,京都的这些饕鬄也满足了口腹之欲。
简直是一举多得。
“宁国公,老夫能先订上一桌吗?”
虽然李老太师嘴上不说,但盛世知道他能京都顺利地办事,少不了李老太师暗地里的帮忙。
“老太师客气了,合该晚辈请您。”
李老太师起身摆了摆手,笑着道:“老夫可不受贿。”
等到小龙虾运到京都,盛世吃了一顿后,想了想又给长安和方瞻他们送了一些。毕竟等到新驿那边的野生小龙虾吃完,再想要吃,说不定得靠人工养殖了。
议事厅内,听到自家主上给晋王送了小龙虾后,刚加入盛世阵营的吏部尚书忍不住提议道:
“宁公,何不送晋王些美人?”
主上也真是的,哪有用一顿小龙虾,拉拢手握兵权的权臣的?
他这话一出,盛世喝茶的动作立即顿住了,而一旁的邬淳、崔润等人也齐齐看向了吏部尚书。
吏部尚书被看得有些莫名其妙,他哪里说错了吗?
“卑职听说晋王身边还没有枕边人。既然晋王说自己喜欢男子,那我们便可以投其所好,送几个美男子过去。”
拉拢人,不外乎钱、权、色。
钱,咱舍不得花。
晋王手中的权又已经足够大,甚至能反过来构成威胁。
所以色,便成了成本最小的拉拢手段。
吏部尚书觉得自己这个提议一点问题也没有,自古大家都是这么干的,但现在怎么大家都不表态?
邬淳轻咳一声,岔开话题。
“此事,还是日后再议。”
没想到吏部尚书并不放弃,继续道:“明月馆各种风情的俊俏男子不少,身家清白的也有,想必总有一款会得晋王喜欢。”
他是真的为自家主上考虑。
盛世垂眸,在邬淳要再次拒绝的时候,他眼睫轻颤同意了礼部尚书的提议。
“既如此,此事便交给你去办。”
或许长安对自己只是雏鸟情节,等他多接触其他人,说不定便能改变主意。
第100章
吏部尚书手下的人办事很快, 没多久就将人挑好了,吏部尚书还贴心地将人带到盛世面前,让盛世先过过目, 省得犯了晋王的什么忌讳。
盛世不得不承认他办事还挺讲究,这几人有俊俏, 有可爱,有温文尔雅,也有精壮挺拔,集齐了四种不同风格, 站在一起,还挺养眼。
虽知道自古都有送美人的风俗, 但盛世心里还是有些别扭。他看了两眼, 便挥了挥手让霍意将他们带下去。
“晋王还在外面打仗,这些美人先送到他府邸上就行。”
往前线送美人,那是昏君的做法。
霍意闻言, 当即应下。
等到晋王得胜还朝,这几人也能算是犒赏不是。
战事没那么快结束,盛世事多,很快就将这件事给忘在脑后了。
与此同时,南边的捷报很快传回了京都。
傅临淮被宁成和何炎逼迫得换了北上路线,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他们多次商讨觉得绝对没人在此防守的路上早早被人设了伏。
虽仓促应战,最终还是因对方占据地势优势而不低,最终只能带领残部仓皇逃回。
经此一役,傅临淮阵营大伤筋骨。
朝臣听到捷报内容,虽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大声高呼陛下圣明宁公算无遗策, 但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奇怪。
就连兵部尚书都忍不住在心里嘀咕:
伏击宜王的这支军队到底是哪里冒出来的?
而且这个叫石莽的,到底是谁?以前怎么从未听说过?军中还有这号人?
倒是有心思通透的,扫一眼兵部尚书的神情,就想通了里面的关窍。
连兵部都没有记载的兵马,很明显就是人家宁国公的私军啊!
虽说一个不起眼的里正,悄无声息养了那么多私军,实在是胆大妄为不知死字怎么写,但到了如今这个境况,谁又敢追究他豢养私军的事啊?
又不是嫌自己命太长了。
既然是大捷,小皇帝自然听从李老太师的建议,封赏了全军上下。
盛世趁机为石莽恢复了原名,并给这支由镖师及收服的水匪组成的队伍,取了个名字。
——兴卢军。
或许别人不知道这个名字的含义,但当石莽捧着朝廷送来的旨意时,信奉男儿流血不流泪的汉子也不禁泪流满面。
忍不住抹泪的,还有从一开始就跟随他的那些人。
当年他们随主上下山,寨子里的那些百姓都有了良民的身份分得了田地,但他们这些人一直都背着曾是暴民山匪的骂名,即便下了山,依旧受到朝廷的监管。
当年主上说“堂堂正正活在世间,你们想要的,在下能帮你们做到”,他们真的等到了。
从今以后,他们不再是兴卢山上被招安的山匪,而是堂堂正正为国为民的兴卢军!
有人狠狠用衣袖抹了一下眼泪,破涕为笑对着石莽重重抱拳。
“将军!”
其他人纷纷效仿。
“将军!”
“石将军!”
“石旗开将军!”
石莽看着下面一张张笑脸,抖着唇忘记了言语。他没想到在他自己都将本名忘记的时候,有一个人还记在心里。
他大手一挥,对着众人道:“今晚加餐!”
京都,朝堂上。
对于兴卢军的首领被封为镇南将军,朝臣们自然没有什么意见。
要知道此前几次捷报传回,宁成和何炎可都升了官。
兴卢军的头若是不封个将军,怕是要被人笑话死。更何况,这明摆着就是宁国公的人。
听到石旗开这个名字后,兵部尚书忍不住看了眼自己的侍郎。
“我怎么听着这名字,有那么一点点耳熟呢。”
他之前只是侍郎,而他现在的侍郎则是从下面刚刚提拔上来的。
兵部侍郎还真的知晓,他小声道:“大人,是当年**营的先锋校尉石旗开。”
石旗开虽然只是校尉,但他当初的事,军中不少人都有所耳闻。
77/82 首页 上一页 75 76 77 78 79 8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