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在三国争霸的日子[基建](历史同人)——木枝雪

时间:2025-06-13 08:39:24  作者:木枝雪
  张超听着,心中的烦意少了些许。他接过张纮的话道:“何况,如今琅琊国已被曹操重新占据。北面是曹操的豺狼之师,西面是实力未知,似有凭仗的陈国。最佳的法子,的确是暂时放弃东海郡,静观其变。”
  张纮轻轻颔首,又道:“这正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1]' 。陈国毕竟根基尚浅,屯聚之地唯有陈国一处。他们在短时间内占领多个郡国,将帐下的军队一分为四,无形中削弱了各部的实力。陈国毕竟是刘宠经营多年的大本营,不可能轻易放弃。最重要的兵力,应当还是集中在陈国。”
  刘繇捋着长须道:“所以,我在不久前悄悄联系了驻扎在长安的李傕,让他按照子纲的计谋,率领大军,沿着河南郡东进。只要绕过颍川郡,沿着兖州边境的荒原疾行一个时辰,就能悄无声息地抵达陈国,出其不意地向陈国发动进攻。”
  听到“绕过颍川郡”这几个字,张超不由皱眉。
  董卓死后,李傕、郭汜曾多次率军前往颍川,意图在颍川郡烧杀劫掠,将颍川郡变成一座空城,好成为他们的“援护带”。然而李傕、郭汜每次去颍川都无功而返,被颍川郡太守李通驱逐,脸面早已丢得一干二净。
  张超总觉得李傕之流就是个蠢人,连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太守都打不过,要和这样的蠢人合作,攻打陈国,这能行吗?
  刘繇不知张超的心思,继续侃侃而谈,“不管李傕能不能成功,此事对我们都百利而无一害。”
  若成,则釜底抽薪,重创陈国。若不成,也能迷惑对方,让陈国陷入“围魏救赵”的圈套。
  刘繇仿佛已经预见陈国手忙脚乱的模样,摇头叹息,
  “贪而无厌,必受其害。陈国最大的过错,就是意图用弹丸之城,吞下整个徐州。根基尚未打下,又如何能修筑殿堂?”
  此时,被视为“贪而无厌”的陈国的代表人——刘昀,正在兖州治所开小会。
  “徐将军占了东海郡,南部的张超却还在和刘繇厮杀,这不合理。”
  戏志才用炭笔圈出东海郡下方的广陵郡。张超身为广陵郡太守,在广陵郡与东海郡紧紧挨着的情况下,他就算能抵制住诱惑,对东海郡这块地盘毫不心动,也不大可能对陈国的威胁视若未见。
  要知道,广陵郡位于徐州的东南角,南临扬州,东朝大海。初此之外,他的西部乃是同属徐州的下邳国,如今是陈国的属地;北部是被吕布丢弃、如今被陈国将领徐荣占下的东海郡。
  他都和南边的扬州刺史刘繇翻脸了,怎么还敢让东海郡落入陈国的手里?这不是让陈国从北、西两个方向对他进行包抄吗?
  一面靠海,三面围困,张超怎么会让自己陷入如此危险的境地。
  “莫非,张超以为我们对他构不成威胁?”
  前不久刚带着家人来投奔,年仅十七岁的刘晔下意识地反问,又立即否决,
  “不大可能,那么只有一个原因——张超与刘繇的纷争是假,他们仍然是密不可分的盟友。”
  刘昀听着众位谋士的见解,在陈国的外围划了一个圈:“张超与刘繇既然逢场做戏,不愿接手东海郡,这说明他们所图谋的,远比一个郡更大。”
  荀攸一直沉默不言地坐在一旁,此时冷不丁地开口:“他们想吞下整个徐州,甚至——豫州。”
  刘昀又在颍川郡和汝阳郡的下方打了个三角。
  “刘繇与张超……他们并不知豫州已基本落入我们的掌控之中。以他们对我们的错误认知,多半会以为陈国孤立无援,正是釜底抽薪的好时候。”
  刘昀在颍川郡的下方划了条横线,往长安的方向画了一道箭头。
  “他们无法分辨兖州刺史的态度,便只能联合李傕、郭汜,对陈国发动攻城之战。”
  想到李傕这些年在颍川郡太守李通手下吃过的瘪,刘昀几乎忍不住笑意,
  “李傕这些年屡屡在颍川郡碰壁,这一回势必会绕过颍川,贯穿河南郡,从兖州陈留郡这一道小小的荒原进入,直袭扶乐、阳夏。”
  刘昀圈出陈留郡下方的小脚脚,又在陈国、颍川、陈留的下方各自用朱砂点了一个点。
  “等到李傕军队进入陈国边境,我们便可以兵出三路,从陈国、颍川、陈留三个方向包抄,歼灭李傕的部曲。”
  刘昀放下笔,看向围在沙盘边的几位谋臣,
  “该如何作战,派遣何人作战,诸君可有提议?”
  在一旁随侍的文官极会看眼色,当即取来左伯纸与紫毫笔,分予众人。
  众位谋臣各自入座,尽舒胸臆。
  刘昀感到有些许口渴,一边拿了瓷杯,啜饮温水,一边盯着沙盘最中央的地图。
  稳定、治理州郡,包括稳固城防在内,确实需要不少的时间。
  刘昀本打算短时间内停止外扩,休养生息,先稳扎稳打个几年,把内部安定下来,再考虑以后的事。然而,他不去招惹别人,别人却不一定会放过他。
  身在乱世,时时有纷争,处处有纷争,不是他想停就能停的。
  所有人都被乱世的大流裹挟,身陷泥沼,谁都无法轻易脱身。
  既然如此,与其被动等待算计,坐以待毙,倒不如先一步下手,将隐患扼杀在摇篮之中。
  视线在司隶各地与扬州附近来回辗转,片刻,像是想到了什么,刘昀缓缓勾起唇角。
  等众位谋臣写好提议,文官将左伯纸收理成册,交给刘昀。
  刘昀翻完众位谋臣的“即兴作业”,心中有了决断。
  初平六年,十二月,李傕率领西凉铁骑,绕过颍川,悄悄进入兖州的边界。
  他们在夜色掩护之下,绕过陈国的边县——扶乐,挑了扶乐南部,作为陈国三大城之一的阳夏。
  阳夏这座古老又新兴的城池,在隔了数年后,终于迎来了第二批“客人”。
  上一批“客人”的代表——前任黑山军头领眭固,一边在“劳改所”收拾炭火,一边冷酷无情地祈求新来的这群憨批赶紧被抓,一起送来挖石头、捡煤炭。
  在眭固等黑山军的怨念加持下,李傕的军队终于来到阳夏的城门外。
  望着过于高大的围墙,李傕不由一个恍惚。
  这墙……怎会如此之高?陈国不是一个平平无奇的诸侯国吗?这墙盖的,比起长安的宫殿也不遑多让啊,更别提寻常世家的坞堡了,也就董卓当初高压之下建成的眉邬能一较高下。
  等从惊异中回神,李傕皱着眉,估算了登云梯的长度,果断放弃。
  他选择了与当初黑山军别无二致的攻城方略。
  “撞城门。”
  士兵领命,带着攻城锤上前。
  “等等——”
  在前卫兵即将离开队伍的前一刻,李傕忽然出声叫住他们。
  不知为何,他心中总有一种不安定的预感。
  “先停下,退回密林,在林中驻扎几日,静待其变。”
  李傕带着部曲离开阳夏城,退回兖州边境的荒林。
  “原地驻扎,休整半日。”
  多年以来的出生入死,让李傕形成一种近似于本能的辨别能力。
  他通过直觉判定阳夏这一座城不可轻破,绝不能用寻常的办法对待。但要找到一个迅速又有效的攻城之法,李傕在短时间内又理不清头绪,只好带着部曲离开,躲入无人的密林。
  遇事不决……那就先睡一觉。把问题丢给随军的军师,他们苦熬一个晚上,总能想到好办法的。
  李傕毫无心理负担地进入主帐,倒头就睡,睡得香甜。
  冬季的野外着实寒冷,李傕整个人缩成一团,蜷在毛茸茸的大氅内,滚到了营帐角落。
  梦中,他攻破陈国城池,占领了整个豫州,后来又占领了整个中原。
  小皇帝唤他为“仲父”,允他上朝不拜,入殿佩剑,最后颤巍巍地伏在地上,哭着喊着求他登上皇位。
  李傕在梦中再三推辞,终究还是拗不过皇帝与众位大臣,无奈地将玉旒戴在自己的头上。
  “诸君不必多礼——”
  他小声梦呓,转过身,砸巴了一下嘴。
  四更时分,营帐外忽然传来兵戈之声。
  又过了小半刻钟,警示的号角被吹响,传遍整个营寨。
  李傕猛地睁眼,一跃而起,拔出腰间环首刀:“何人敢行刺朕?”
  无人应答。
  营帐内毫无动静,更显得营帐外嘈杂非凡。
  李傕揉了揉僵疼的脸,总算恢复了些许清醒。
  他本就合衣而眠,此时发现异动,当即披上大氅,提着环首刀走出营帐。
 
 
第59章 
  一走出营帐, 李傕就看到凌乱的火光到处移动,士兵们像是无头苍蝇一样往各个方向乱窜,吵吵嚷嚷。
  “发生了什么事,谁点的火?”美梦被打断,李傕心中憋着一股火,一把抓住旁边的士兵,“跑什么!大半夜的不睡觉,在闹什么!”
  那士兵急于逃跑,被人拎鸡仔一样拎住,正想破口大骂,结果抬头一看,发现是李傕,当即挤了个勉强的笑脸:“将军,闹鬼了!密林里有鬼影,来回漂浮,死了好几个人。大家都怕得慌,说是雒阳城死掉的那批过来索命了……这不,一个个逃得飞快。”
  “鬼?”李傕恶狠狠地拧眉,揪紧了士兵的衣领, “胡言乱语。若真有索命的鬼物,董太师和我们早就死了一万遍, 哪还能等到这时候?”
  “是真的,将军!不信你去林子的西边瞧一瞧,那蓝色的鬼火还在树上荡悠,一晃一晃的,可吓人了。”士兵仿佛回忆起什么可怖的画面,浑身一抖,显然极为畏惧。
  士兵希望李傕能相信他的话,早点放他逃命,或者干脆自己去林中核实,不要一直逮着他,耽误彼此逃命的时间。
  哪知李傕此人颇有几分左性,不但对他的话嗤之以鼻,还非要和他拗到底:“我倒要看看你口中的鬼影长着什么模样。站好,给我带路。”
  一听要李傕的话,士兵蓦地睁大眼,当即两眼一翻,原地撅了过去。
  李傕只觉得莫名其妙,再看乱七八糟,四散逃命的士兵,当场气不打一处来。
  “监军呢?监军死哪去了!”
  一片混乱之中,无人回答他的这个问题。
  李傕站在营帐前,朝着乱跑的士兵大吼:
  “不要中了敌人的奸计!这一定是敌人扰乱我军军心的戏码。这世上哪有什么索命的鬼物,都不过是装神弄鬼。”
  尽管还未亲眼得见士兵口中的“鬼影”,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但李傕第一反应就是敌人耍的花招——就算不是敌人的计策,只是意外,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下,也必须“是”。
  “不要自乱阵脚,通通停下!”
  因为常年习武,李傕中气十足,这几句吼声传到了十丈以外。只是绝大多数人在遇见超脱自己想象的奇诡之物时,都会理智断层,陷入无法思考的困境。
  即便李傕说的话再有道理,再接近现实,身陷恐惧的士兵们也听不进他的喝止,自顾着依循本能逃跑。
  李傕吼了半天,发现没一个人听他的话,顿时气得够呛。
  他转道去隔壁营帐寻找裨将、监军等人,却发现隔壁几个营帐全都空空如也,全无声息。
  “真是孬种。”
  李傕骂了几句脏话,又怕混乱中发生哗变,赶紧带上干粮和水囊,小跑着来到拴马的地方,打算一个人骑马逃跑。
  来到马匹所在之处,李傕只找到一地的木桩,半匹马都没看到,气得他咒骂连连。
  也就在这个时候,他看到了士兵口中的“鬼影”。
  数十团蓝色的火光凭空漂浮,星星点点,在空中游荡。其中掺杂着一星半点红色与青色的火光,像是这些鬼火的领头人,带着他们缓缓漂移。
  李傕整张脸都绿了。
  鬼火他也曾见过,《楚辞》中就有关于鬼火的记载,“鬼火兮荧荧”。但是他曾经见到的鬼火,都是乡村田间或是坟茔间偶尔透出的少许青色,远没有眼前这般繁多,更别提如此大范围地移动。
  若说以往偶尔见到的鬼火像是呆木的小鬼,造不成多大伤害,那么眼前这一堆鬼火就像是鬼影军团,在林间移动、巡查,四处索敌,也难怪士兵们会恐慌成这样。
  如此奇诡、可怕的景象,谁不想跑?
  李傕头皮发麻,转头就跑。
  就在他侧过身的一瞬间,一支冷箭从后背袭来,精准地刺破他的脖颈。
  “扼——”
  李傕捂着脖颈倒下,眼中犹带着惊惧与不可思议。
  一支精兵从茂密的灌木丛中走出,每一个人手中都举着一只木棍,木棍上面竖着一条细细的钢丝。钢丝的最顶端缠着一块白布,里面似乎包着什么,正安静地燃烧着,绽放着幽魅的火团。
  这些火团……正是他见到的那些鬼火!
  李傕瞪大眼,不甘心地瞪着这一切,逐渐断了意识。
  “真别说,不光是李傕的部曲,我现在看着这些火苗,都觉得有些瘆人。”
  “世子说了,这是'磷火',并非鬼物,往日在坟茔间见到的幽火也大抵如此。”
  “快别提了。不管这是磷火还是鬼物,赶紧把它灭了吧,也好进行下一步。”
  “如今李傕的军队已经成了一盘散沙,余下的都是游兵散勇。颍川的军队和阳夏的军队应该已经到了,咱们三面包抄,趁着他们还未缓过神,将他们捉住,一个都别放过。”
  “看,信号来了,赶紧冲。”
  经过一番小小的设计,陈国避免了正面冲突,毫无损伤地拿下了李傕的军队。
  因为事情发生在深夜,地点又是在不见人烟的密林,除了双方,没人知道这件事。
  刘昀按下这个消息,让士兵们穿上李傕军队的甲衣,假装李傕的部曲,在阳夏发起战役。
  站在墙头的守城将领知道下方攻城者的身份,一边抽着嘴角,一边假装不敌,悄悄给刘昀开了城门,装成被攻破的样子。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