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为了养老婆我权倾朝野(穿越重生)——道心求稳

时间:2025-06-25 07:35:39  作者:道心求稳
  若不能将兵马喂得强壮一些,哪儿有力气抵挡北地袭杀而来的鞑子和骑兵?!
  自打京城出现那什么黑泥炭的时候,秦王殿下同晋王两个人,便在暗地里寻摸到底这东西的出处。
  没想到不摸不要紧,这一摸就摸出来萧明渊和自家大侄儿这两条大鱼出来!
  两兄弟一拍即合,这不就帮着大侄儿和萧明渊帮腔出气来了!
  有交情好说话,两位王爷拉着萧明渊背地里谈了小半盏茶的功夫,生意果然谈成了。
  秦王殿下同晋王殿下答应同出十万两白银,一齐入一成的干股,得了个在两位王爷封地上,优先设立炭坊,独家售卖的权利。
  不过北地的部分煤矿,也要优先供应出售给天工院上下开采。
  不过依照着二位殿下的意思,日后最好也要在他们二人的封地上,再设立一个天工院的分院。
  萧明渊轻飘飘的几句话,就替自家小皇孙殿下赚了二十万两白银,和封国矿产开采权。
  又顺道打开了北边秦王和晋王两处封地的销路,预备好在两地设立天工院,还顺便拉了两个藩王做大靠山来撑腰。
  日后顶多也就让了一成的利分润出去。
  简直没有比这更划算的买卖了!
  敲定了这笔大生意,时辰也差不多了。
  奉天殿上宗室皇亲同群臣百官列于殿上,萧明渊立在前列,静静地看着自家皇太孙登上金辂,带着群臣百官前往太庙。
  祭祖的流程繁复而枯燥,好在宣珩早就对祭祀流程熟稔于心,一旁又有礼部官员和宗亲加以辅助。
  辰时二刻,迎神敬香礼毕,皇太孙身着九旒冠冕,亲手接过礼仪官的奉仪一一献于供桌前。
  又亲自端起斟满的酒杯,跪在祖先牌位前,在一片庄严肃穆的礼乐声和祝词声中,三跪九叩,奠酒祝祷。
  祈求先祖保佑国家风调雨顺、百姓国泰民安,大景江山国祚永存,皇帝龙体安泰。
  折腾了足足个把时辰,祭祀之礼才将将进入尾声。
  皇太孙宣珩这是头一回直接代替皇帝来太庙祭祖,但是从头到尾却没有一丝能挑出来的错处。
  私下里,跟过来见识过的皇室宗亲们都觉得太孙殿下举止沉稳,礼仪气度都颇为出色。
  再加上如今陛下重病在身,却唯独对太孙颇为倚重,连监国大权都交由皇太孙行使。
  储君之位已经牢牢稳固。
  更何况,太孙殿下心性仁善,对下也十分体恤,品德更是极佳,这些天打理朝政也渐渐得心应手,历练得越发成熟。
  无论是王公宗亲,还是群臣百官,自然心下也知道该如何偏重拥护。
  ——除了对储君还有些野望,但却知晓自己已经没多大希望的皇子们之外。
  尤其是,这些天以来,已经发觉自己处处碰壁,受人挂落。
  ——就连萧明渊这个跟在皇太孙屁股后头的走狗,都敢对自己乱吠的楚王!
  他眼神冷冷地垂眸,站在一燕王身后,心下实在是难以容忍自己如今门庭冷落的处境。
 
 
第147章
  夜里宫中大宴。
  陛下圣躬欠安, 自然又是皇太孙代皇帝出席夜宴,招待群臣百官。
  楚王坐在下首,冷眼看着被人众星拱月般围着的宣珩, 心下冷冷一笑。
  目光远远落在太孙身上, 漫不经心地开口:“太孙殿下如今真是风光无两了!连我们这些亲叔叔也不怎么搭理......”
  “也不知道日后去了封地上,朝廷里头能记住我们的人,还能有几个。”
  一旁坐在下首的老十一蜀王嗤笑一声。
  “罢了六王兄, 咱们在父皇面前,哪里比得过上头那位啊, 那才是咱们老爷子的心头肉。”
  “你没瞧见今日就连秦王和晋王两位都跟在屁股后头献殷勤么?”
  蜀王似笑非笑地开口:“如今人家已经坐稳储君之位了, 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接替皇位, 成了咱们的主子了, 到时候君臣有别......”
  “如今咱们还是安分些吧!说到底了去了封地, 天高皇帝远, 在封国里头自己做主,总比留在京城里头对小辈卑躬屈膝, 俯首称臣要强。”
  蜀王年纪轻, 可眼皮子却不浅。
  眼前这位太孙,虽然是比不得老爷子杀伐果决, 也不一定有先太子殿下那般手段老辣。
  但是到底是一脉相承。
  这位明面儿上仁德之名经营得满朝皆知, 可瞧瞧之前那些在朝中露头冒尖儿, 同皇太孙作对的兄弟们。
  哪一个不是被整治得服服帖帖的。
  人家借着老爷子的手, 自己身上不沾半点儿腥, 外头人还觉得他这位大侄儿多仁义似的......
  这样的人,能是好惹的?!
  也就是有些人脑子糊涂,看着人年轻就以为别人好欺负好对付。
  倘若人家真是好惹的主儿,能叫吴王、齐王、赵王那些全一起栽跟头?!
  楚王冷笑一声:“老十一你胆子还是这么小, 不过你要是真甘心,这些天怎么一趟一趟往乾清宫里头跑。”
  “又是端茶倒水,又是承欢膝下的哄老爷子开心,本王还以为你是舍不得离京呢!”
  蜀王眸色渐渐冷了下来。
  “本王去尽尽孝罢了,到底明年就要去就藩了,自然该尽一尽为人子女之责。”
  他还有一位母亲在宫中,如今眼看着陛下重病,他也即将要就藩归国。
  原本这般上前,一来是为了在皇帝面前尽一份孝心,二来,也是希望陛下能看在他听话的份儿上,允他将母亲接到封地上荣养。
  不曾想到楚王这混不吝的,竟然嘴这么臭,说得好像他是什么刻意做作的小人似的!
  真要说堪当小人之名的......
  谁能比得过明面儿装着一副无心朝堂,只醉心山水书画的样子,成天还打着爱惜读书人的旗号,背地里又到处拉拢文人,暗地不知道干什么苟且勾当的六王兄更名副其实呢!
  蜀王冷淡开口:“楚王若是没事,也少去什么醉仙楼,多去宫里头看看,你不是不想离京么?说不准儿在陛下面前哭几日,陛下一心软了就能将你留下来了。”
  楚王面色一冷,正要发难,一旁的燕王淡淡瞥了一眼过来:“今日是宫宴。”
  “底下的朝臣们还看着呢,莫要失了礼数。”
  楚王心下暗暗有些发怵。
  同秦王和晋王相比。
  老四燕王虽然平日里不声不响,但是心机深沉毫不输于先太子。
  他是宁愿得罪老二老三,都不愿意得罪眼前的燕王。
  蜀王也撇过头去,没再开口。
  他们底下这些弟弟们当初不是跟在太子身后,就是跟在四哥身后长大。
  二王兄三王兄喜欢欺负人,没事就爱逗弄他们,把他们当小猫小狗儿似的溜,稍微一哭一闹惹得他们心烦他们就爱揍人。
  还是大哥和四哥好,至少讲道理。
  所以如今底下小的几个,对燕王也还算是信服。
  如今对方一发话,自然是要给这个面子的。
  碰了一鼻子灰,楚王脸色越发难,周围的人瞧见对方神色沉沉,也不敢上前去触霉头。
  如此一来,只能留他一人在席间自顾自的提壶斟酒,一副郁郁不得志,要将自己灌得酩酊大醉的样子。
  等夜里宫宴一散,宫里头安排了车马送人。
  楚王殿下醉醺醺的被人送回了王府,他才一改沉郁之色,神色阴戾地摔碎一整套自己最喜欢的汝窑瓷茶具。
  楚王妃急匆匆地从后院赶过来,瞧见楚王这般模样,险些花容失色。
  “殿下!殿下这是怎么了?”楚王妃心下忐忑地越过一地碎瓷片,走到楚王身前,想要将人搀扶起来。
  “滚——”
  楚王妃前些日子在行宫之中,为了楚王的事,就已经受了些委屈。
  事后又不得不居于王府,假作得了急病需要静养,遮掩先前在行宫之中,同长宁长公主她们去捉奸二皇孙宣玟的荒唐事。
  就连今日的冬至节宫宴都忍着推拒了,老实待在王府里头“养病”。
  她一介妇道人家,当初若不是为了替楚王大计着想,也不会亲自去做那些没脸的事。
  眼下见楚王烦闷,自己不过是想来劝上几句,又遭如此呵斥。
  楚王妃一时之间又是难堪又是委屈,拿了帕子坐到一旁便哀声痛哭起来。
  楚王眉头越皱越紧,若是在平日里,他听到王妃这么一哭,心里多少还会有几分疼惜。
  可是眼下楚王妃先前在行宫之中搞砸了事,他便对眼前的人已经有些冷淡了,如今又正在气头上,听着一旁呜呜咽咽的啼哭声,便更觉得烦闷。
  “行了!本王正头疼......”
  到底记得楚王妃背后娘家的助力,他压着心头的烦意揉了揉眉心:“方才是本王气昏了头......罢了,你还在病中,先回去歇着吧!”
  楚王妃得了台阶,收敛了声气儿按了按眼角,犹豫了一下,还是上前:“妾知道王爷心中烦闷,只是想听一听殿下说一说,即便是不能解殿下之忧,也可同担共苦......”
  楚王沉声道:“能有什么事,太孙如今在朝堂之上风光无二,老爷子为了他,都敢在本王封地上安插人手。”
  先前朝廷派去漳、泉二州的奇兵还没撤离,还有那泉州守将常轩,这分明就是太孙的外祖郑国公之后!
  老爷子哪里是为了剿匪,分明就是为了给皇太孙拔出眼中钉、肉中刺。
  而他就是如今宣珩眼里那颗碍眼的钉子!
  “如今还没就藩,本王的封地就由不得本王做主了......将来就藩了,那小兔崽子还能给本王活路?!”
  楚王妃心念一动:“殿下可记得,先前卢氏一族?!”
  楚王皱了皱眉:“他们?他们如今自身都难保......呵呵,本王再傻,也不至于同废物合作。”
  宫里的那位卢氏出身的继太子妃,如今已经是废了,二皇孙宣玟如今也被削了玉碟,被贬为庶人,就差一杯毒酒送她们母子上路。
  楚王妃低声道:“妾身自然不是这个意思,卢氏虽倒了,但是他们当初还留了一些好东西,殿下可记得当初卢氏送到齐王和赵王手中的那一样东西......”
  楚王眯了眯眼:“你继续说。”
  楚王妃微微一笑:“妾身命娘家人去南边儿查探了,说那种药本就出自南越一带。”
  “用到兽类身上,可引兽发狂,短时间内断绝疼痛,还可以药控制野兽唯命是从。”
  “那......倘若是用到人的身上......”
  楚王神色一凝,突然心头突突一跳一瞬间心念通达起来,看着楚王妃的眼神里头,也含了几分情真意切的笑意。
  他上前揽住王妃,温柔开口:“爱妃果然是本王的贤内助,如此......本王在南地可以东山再起,更能借此机会,拉拢其余藩王入伙。”
  安南郡□□郡王,皆与如今的皇太孙曾有旧怨。
  还有......燕王。
  他原本是最有机会继太子之后,谋得皇位之人,如今却被宣珩这么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崽子占了储君之位......
  他不相信,燕王能有这么“大度”,真的没有一丁点儿的不甘心!
  楚王笑了笑,抬手招来心腹问道:“本王暗地里安插到东宫里头的那几个小官儿......现在可在太孙跟前儿露过脸儿了。”
  心腹迟疑了一瞬,压低脑袋小心开口:“太......太孙殿下,日理万机。”
  “咱们安排的几个细作......如今,如今还被外派到京城外头暗巡城外雪天救灾之事......怕是没些个功绩,不好在太孙跟前儿露脸......”
  他们家王爷安排人过去,本来是为了煽风点火,进献谗言的,如今却连着大雪天在外头奔波劳苦。
  哪儿有空去太孙殿下跟前儿露脸啊!
  楚王心头一哽,恼羞成怒道:“既然要有功绩才能露脸,他们不知道做些功绩么?”
  “连皇太孙的面儿都见不上,本王送他们进去有什么用?!”
  心腹心下叫苦,只是看着主子怒气沉沉的样子,又连忙咬了咬牙,垂首应诺:“是,属下这就想方设法去安排,定然叫几位大人能在太孙面前说得上话。”
  楚王闻言,面色这才缓和了几分:“本王送他们入朝,是看好他们的本事与能耐......倘若日后在朝中有所作为,将来平步青云,也算是他们的造化。”
  他精挑细选的那几个腐儒,为的就是将来即便不在朝中,也有人能替他左右新帝的想法。
  万一遇到了好时机,随意添上一把火,说不准儿就是他的翻身之刻......
  楚王冷冷一笑,不是说皇太孙仁德贤明,乃是圣人垂范么?!
  他便借着圣人之言,在他的脖子上套上一根缰绳......
  等到时候......自然能有大用!
 
 
第148章
  过了冬至就算是进入年下了。
  朝中的政务却未曾消减, 反倒积压了许多要紧事,亟待着皇太孙协同六部官员逐一斟酌考量。
  “今岁除湖广一带各州府遭遇旱情,其余的两京十二省, 共计纳粮入库三千二百七十八万石, 再加之商税,盐引、茶引和其他杂税,户部核算入库约为一千一百三十四万两有余......”
  文华殿内, 萧明渊安稳地坐在一侧的太师椅上。
  上首的皇太孙宣珩也安稳坐在首座之上,和朝中六部的诸位阁老要员们, 一道静静听着殿中户部侍郎赵启功汇报着年下户部汇总的账册。
  年下吏部的官员考核, 户部的收支总结, 来年预算。
  兵部的军师部署、粮饷筹措、军备调配。
  还有刑部和大理寺的重案要案复查审理, 都是需要呈上奏议的要事。
  故而冬至之后那原本的三日假期里, 身为皇太孙的宣珩, 是一日都没休息过。
  成日里都扎在文华殿内召见朝中官员,商讨政务。
  好在如今宣珩这个皇太孙监国理政已经有些时日了, 朝中的老大人们和六部里头的官员, 对这位太孙殿下的脾性也磨合得差不多。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