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为了养老婆我权倾朝野(穿越重生)——道心求稳

时间:2025-06-25 07:35:39  作者:道心求稳
  待到皇太孙殿下缓过气来。
  萧明渊才替他擦了擦脸上的细汗,打理整齐了衣饰,牵着人走到前殿去用膳。
  秋日里头容易燥。
  萧明渊怕宣珩没什么胃口。
  专程让人送了些膏腴肥美的螃蟹进膳房。
  宣珩瞧着膳桌上的螃蟹,心下有些惊奇。
  “不是说今秋进贡上来的螃蟹,都已经分完了么?怎么都过了时候了还有?”
  宣珩极爱吃这些味道鲜甜的河鱼海鲜。
  只是养这些东西费财费力。
  民间是少有人耗费许多人力物力,来折腾这些玩意儿的。
  宫中内务府倒也在各个地方,设置了采办的小官儿。
  但是到底眼下的螃蟹都是精贵物儿,从南边儿运到京城来,又要耗费许多的人力物力。
  若只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倒有些太劳民伤财了!
  故而皇太孙殿下虽然心下喜欢,但却从显露于人前。
  只随着陛下的赏赐,跟着众人一道尝尝鲜变罢了。
  今岁的螃蟹进贡上来的数目少。
  宣珩八月倒是吃了几回新鲜的。
  不过等时节一过,后头的东西也不大够分。
  索性宣珩也不是非要有那么一口,才吃得下饭。
  没有,自然也无所谓了。
  如今乍然在膳桌之上瞧见了,小殿下自然心下也有些惊喜。
  萧明渊抬手替皇太孙殿下盛了一小碟子翡翠蟹黄豆腐,送到了宣珩面前。
  看着小殿下吃的高兴。
  萧明渊才含笑开口:“这些螃蟹,不是从南边运过来的,只是我叫人庄子上头辟了一块儿地方,专程让人南下,去寻了蟹苗来,仿照着南方的水土自己养出来的。”
  “南边儿路途太远了,运这么些个玩意儿一路上颠簸下来,活着的也没剩几只,吃着也不太新鲜。”
  底下那些采办的太监,还容易那些次货糊弄人。
  萧明渊可舍不得自家小殿下受委屈!
  “我估摸着还是自己养要来的容易一些。不但能省些路费,庄子上离得近,一路上折损的少,送进来也鲜活得很。”
  萧明渊看了一眼宣珩,柔声问:“入口的东西么,寻的就是那几分味道,殿下吃着觉着如何?”
  宣珩点点头:“这蟹黄味道鲜美,不比我之前吃到的差!明日……还有么?”
  萧明渊凤眸含笑,低声哄着:“自然是有的,我让人送了几大筐来,养在膳房后头。”
  “陛下和长乐宫那处,方才我已经命人分别送去了两筐,好叫长辈们也都尝一尝。”
  “东宫这边儿,我也留了两筐,如今已经让膳房寻了地方小心养着了。”
  “每日紧着那些慢慢吃,也可以吃个十天半月的。”
  宣珩点点头,心下又高兴起来。
  不过下一刻,却又听萧明渊温声开口细细劝哄:“不过螃蟹性寒,就算吃也是不许贪嘴太过,晚膳的时候更要小心些,免得夜里积食胃寒难受了,知道么?”
  这一年半的时间,小殿下的身子渐渐被萧明渊调养好了不少。
  身上多了些肉,看着骨肉匀亭的,气色也好了起来。
  个子也是一再窜了不少,如今快到萧明渊下巴了,衣服鞋子更是月月都要重新裁制。
  不过如今许是身子抽条,腰上还是细细地,略略用白玉腰带勒着就更显瘦了,看着叫人怜爱心疼得很。
  宣珩老老实实地点了点头,乖巧应诺了。
  萧明渊见小殿下如此听话,心下熨帖。
  又亲自动手替他拆了几只螃蟹剃了肉,送到宣珩面前投喂。
  估摸着差不多了,便止住动作,哄着小殿下又用了些旁的。
  直到将宣珩喂了个七八分饱,萧明渊又将小殿下给自己布的菜吃了个干净,才放下碗筷。
  叫人撤了膳。
  两人慢悠悠地回了东暖阁,一路上绕着殿前多走了几步路,还一同消了消食儿。
  等进殿里头坐下了。
  萧明渊才看向宣珩,柔声问道:“方才听陈德说,你同幕僚在谈南巡盐税的事。”
  “怎么?这些日子,底下人传来的消息不大顺遂么?”
 
 
第76章
  南巡盐税的案子。
  是陛下两个月前派下来, 让宣珩接去练手的。
  这一桩差事,算是皇太孙殿下头一回自个儿独立主持打理的政事,自然慎重得很。
  宣珩在接到南巡盐税差事的时候, 便知道这里头的水深。
  凡是涉及盐税上的事。
  历朝历代都少不得有许多上下暗中勾结, 从中中饱私囊的勾当猫腻。
  好在皇帝叫宣珩,只是负责监管巡盐收税一事。
  保守些的手段,照着往日的例子, 派人南下巡视一遍,将税银依例收上来便是了。
  自然, 若是想要做些实绩, 拿几家肥的流油的开开刀, 也能将这件差事办得漂漂亮亮的。
  当然, 虽然看着这件差事轻省。
  但萧明渊早就知道了。
  南边儿的那些个大小盐商们, 哪个背后不是供了尊大佛的?!
  宣珩手底下班底才组建起来, 得用的自然是有。
  但是若要在南边儿,安然无恙地将这差事办得妥帖周全, 那也不是件易事。
  尤其是……如今陛下已经放权, 让皇太孙殿下开始插手亲自打理朝政了。
  前几日,宫中又隐隐传来消息, 说是陛下打算放京城之中的藩王们去封地上就藩。
  可以说, 皇帝是已经明目张胆地在给自家皇太孙殿下铺路了!
  不少皇子皇孙们, 这一两年也都看清楚了。
  自家老爷子面前, 只看得见嫡长一脉的小崽子, 连宣珩那般还未及冠的小屁孩儿,都上赶着封了皇太孙。
  他们自觉没戏,转过弯来想。
  要是能就蕃,在封地上当一个土皇帝似乎也挺不错。
  索性宣珩这个皇太孙年轻, 又是个脾性不错,还好说话的。
  比起底下不知道哪个兄弟上位,给他们算计残废的残废,圈禁的圈禁。
  这大侄子有老爷子属意扶持着上位,总归要名正言顺,安稳太平一些!
  至于其他另有心思的……
  那自然是不服气被宣珩一个毛头小子压着!
  背地里自然要琢磨着,给皇太孙和他手底下的人使使绊子,叫人四处碰壁磕得头破血流。
  才好让陛下看看清楚,到底选出来的皇太孙有几分能耐?
  这一年来,宣珩在朝中观政之时,便时常有人拿他作筏子使绊子。
  好在小殿下心细,一开始只记得多听少言,虚心向学,跟着陛下和太傅们私下小心求教。
  夜里回来,还要同萧明渊细致谈论几句。
  后来渐渐适应下来,每每聆听政务,也能见解独到言之有物。
  陛下也是见孙儿长进得快,才敢放手叫宣珩承接底下的政事练手。
  不过巡盐收税一事到底不比平常。
  对皇太孙殿下而言。
  头一回办差,自然希望能尽善尽美。
  宣珩:“这回南边的盐税税银,底下人已经先一步将账本呈上来了。”
  宣珩同萧明渊一道坐在软榻上头,也无事可做。
  索性听他这么一问,皇太孙殿下便将这件事的难处,拿出来细细说了一遍。
  “巡盐使那边儿,提前奏报预估送上来的税银账本我看过了,是依着例收上来的,只是比往年要少上半成。”
  “地方上的人也递了折子上来,说今年南方多涝灾,收上来的盐受了灾折损了一成半的盐例,派发下去的盐引便比往年少了些……”
  “只是我任命跟着朝廷去巡盐的林大人却递了密报过来,说盐引并没少,还有些税银没筹算收上来。”
  巡盐要务,领头的巡盐使,自然是皇帝直接任命官员。
  不过此事陛下又交给皇太孙总揽,东宫自然也要派人前去监管。
  到时候办完了差事,也是要先给皇太孙述职过目。
  一应结果由太孙在御前奏报。
  眼下皇帝那边儿的人,同东宫太孙这边儿的人说的话对不上。
  那定然是什么地方出了分歧。
  萧明渊抬起凤眸:“我记着殿下这回派去的,应当是林清风林大人吧?”
  宣珩点了点头:“林大人刚直,一路上奏报详尽及时,很是尽心。”
  他的话,宣珩自然是相信的。
  林清风言明盐引并无损耗,一如往年一般。
  可是这盐税却收不上往年足数的份例......
  说不定,是觉察出来什么猫腻了。
  萧明渊凤眸微抬,轻声道:“那他怕是觉察出来什么底细来了,才会如此传话。”
  宣珩轻轻颔首:“林大人眼明心亮、心思细腻,我当时便是叫他多去替我瞧上一瞧,但......”
  皇太孙殿下声色略微沉了沉。
  又带了几分忧心之色:“他也是个清廉刚直,嫉贪如仇的性子......”
  “地方上到底不比京城安稳,盐税上头的事水也深。”
  “我是怕林大人有些过刚易折,做出什么要命的事情来,难保自身安危便危险了。”
  宣珩这一年间,跟随皇祖父在朝堂之上参政。
  渐渐也见识了许多官场上头的事。
  知道为何往日父王在世之时,总要以仁德御下,时常冒着触怒天威的风险,劝谏皇祖父。
  若是在这南下巡盐一案上,的确有人作梗。
  按照皇帝的性子,定然是要以杀止贪、以儆效尤。
  但是若真到了这个地步。
  杀几个甚至几十上百个官员事小。
  只怕引得朝野动荡、人人自危,甚至牵出些别有用心之人,接机煽风点火激起民间反逆之心便不好了。
  萧明渊知晓宣珩的心思,自然也理解他的顾虑。
  乱世当用重典。
  陛下年轻时候国朝新立,江山未稳,自当重刑重典威慑四方。
  但是如今已经开朝十余载。
  百姓安居乐业,时局安稳,正是该与民修养生息之际。
  万事自然不能太过激进。
  况且盐税一事复杂,真要梳理整顿,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单单凭借一个不到三品巡盐副使职位的林清风。
  就算是将天捅破了,也闹不出多大的动静儿来。
  “林清风此人虽然刚直,但也不傻。”萧明渊沉声安慰道。
  他抚了抚小殿下的发尾,无声安抚着皇太孙殿下。
  又转身替宣珩沏了一杯茶,送过去示意小殿下润润有些干哑的嗓子。
  一面低声宽慰:“盐税一事纷繁复杂,本就难以摸清其中深浅,他也是在官场上坐了好几年冷板凳的人了,哪里会摸不清楚这其中的机巧?”
  说起这林清风,还是萧明渊从吏部的候补官员里头寻摸出来的。
  这人本是前几年的二甲前十,本该外放的地方做官。
  只可惜手上没什么银钱,吏部底下的小官儿吃拿卡要,没收上贿赂,便给林清风批了个候补的位置。
  这一候补就是三年。
  若非有一日被萧明渊挑选司造司文书的时候发觉了这人。
  想起来这人曾在他底下书局写过文章。
  又觉得此人性格刚直,却甘愿低头同那些没及第的举子一般,放下身段作文贩诗。
  想来是个忠直却不迂腐的性子,自然也不会太过自视甚高不好调教。
  这才将人引荐到了东宫宣珩的面前。
  萧明渊一笑:“此人如今既然日日都奏报到你的面前,那便说明,他现下身家安稳,并未身处于危局。”
  “这些线报也是林大人苦心收集的,眼下既然不能发作……”
  萧明渊低声劝慰:“那殿下不妨好好看看,再暗地里整合一番。”
  “日后无论是呈交到陛下跟前,还是到了该清理蠹虫时候,下手再行清算。”
  “手上这些东西拿出来,总归也算是一份实证。”
  宣珩沉下心绪思忖了一番,心下也觉得有理。
  可是转眼却又觉察出不对来!
  “等等!”
  皇太孙殿下微微瞪大双眸,盯着面前的萧明渊。
  狐疑开口:“我刚才有说过林大人日日都送来密报么?你怎么会知道……”
  见萧明渊笑而不语,宣珩面上露出果真如此的表情,忙凑上前去。
  抿了抿唇,带着撒娇意味地抬首亲了亲萧明渊的嘴角。
  随后压低声开口:“萧哥哥,快从实招来!你是不是偷偷派人跟着去了?!”
  他知道萧明渊暗地里在京城和各地设了暗桩。
  私底下萧明渊还给过他一枚玉佩。
  说是可以拿着它,随意调配手底下人马。
  小皇孙如今还没出过宫,自然无缘见识过这枚玉佩的威力。
  不过暗地里宣珩也偷偷问过萧明渊,这玉佩代表什么。
  萧明渊只说,是他手底下私产的令符,这玉佩就是东家身份的象征。
  宣珩身份上应当算萧明渊的夫人。
  那他手底下的那些私产,倒的确该交给夫人管着。
  萧明渊凤眸含笑,看着朝着自己投怀送抱过来的小皇孙殿下。
  抬手揽着宣珩柔韧的腰肢,小心护着,一面将人顺其自然地揽进怀里。
  待瞧见小殿下乖乖顺顺窝在自己怀中,萧明渊心下喟叹一声。
  才缓缓开口:“我倒是没派人跟着去。只是林清风临行前,我恰好在外头见过他一面。”
  萧明渊开口:“那时候我手上也没个饯别之礼,便叫林毅给他捎去一封信。”
  “凭借此信件,可以在林毅底下的任何一处商铺、银楼、钱庄或是行商商行,不拘什么地方,都可托人传递来往信件。”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