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加任务难度,节目组没给宁洵安排交通工具,好在古城到湖西的路程不算远,坐乡村巴士也不过二十几分钟。
宁洵乘车过去,下了车后步行穿过一条田间小径,果然看到了坐在白桦树下放羊的老人。
他走上前,微微弓着腰和老人打招呼。
《走近你》主打的就是慢节奏,以宣传当地非遗,推动旅游业发展为核心主题,没有太激烈的比赛和任务,所以宁洵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时不时挥下赶羊鞭,防止羊群在吃草时越过界限就可以。
小羊们还算听话,只是湖边的泥土太过湿软,很不好走,宁洵好几次都差点摔倒,虽然已经很小心了,但他的浅色裤子最终也没能幸免,溅上了好几块扎眼的泥点子。
坎坎坷坷的完成了任务,老人不仅把工具交给了宁洵,还塞给了他几块自家做的乳饼。
时间还早,宁洵也没急着回古城吃午饭,而是在附近的一家咖啡馆买了杯咖啡,又慢腾腾的走回湖边晒太阳。
暖烘烘的阳光晒在身上很舒服,宁洵躺在草地上,难得开始犯困。他顺手把鸭舌帽摘下来盖在了脸上遮阳,刚准备眯一觉,就听到身后传来了脚步声。
一开始他以为是游客,就没睁眼,直到脚步声在他身边停下,他感觉到有人坐了下来,一股不祥的预感才慢慢爬上心头。宁洵身体一僵,扯开帽子偏头看过去。
果然是梁嘉木。
这个时间游客都去吃饭了,跟拍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消失的无影无踪,这一瞬间,宁洵恍惚觉得,世界上只剩下了他们两个人。
他沉默着将头转回去,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远处。
湖面波光粼粼的甚至有些刺眼。
宁洵皱了下眉,烦躁地把帽子扣回了脸上。
两人相对无言,沉默了许久,最后还是梁嘉木先开口打破了这诡异的寂静,“这几年来过这边吗?”
“没有,”宁洵的声音被堵在帽子里,显得有些发闷,“工作太忙。”
“嗯。”
接下来又是一阵长久的静默。
这气氛太过尴尬,宁洵又恰好是一个最害怕尴尬的人,可如今梁嘉木就躺在他身边,他总不能再一次掉头就跑吧。
那也太怂了。
于是他只能硬着头皮和梁嘉木讲话,“是你投资的这个综艺?”
听起来像废话。
王侃都说了他是金主爸爸,节目当然是他投资的。
但梁嘉木还是耐心的回答了他:“是,王侃是我朋友,我们一直想做一个这样的节目。”
比起十年前,现在的梁嘉木要健谈太多,和人聊天时也不再会摆出一张冷冰冰的臭脸,好像谁都欠他八百万的样子。
昨夜没睡好,宁洵现在还是没什么精神,他摘掉帽子,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挺好的,宣传非遗。”
他停了片刻,又半开玩笑的说:“就是不应该请我,我现在名声差得很啊,梁总不上网的吗?”
宁洵的本意只是想呛梁嘉木几句,可这人却偏偏不让他如愿,跟他作对似的转过头看过来,似是关切般认真的问:“你打人的事,和你母亲有关,是吗?”
宁洵呼吸一滞,终于还是没忍住,侧过头去看他。
这是两人重逢后,宁洵第一次认真看梁嘉木的脸。
他比大学时白了一些,可眉眼和鼻唇都还和从前没什么两样,就像是被一刀一刀刻出来的木雕,即使经历了风沙吹蚀也亘古不变,总是那么的棱角分明,而又万分生动。
不同的是,他比那时更加内敛深沉,宁洵透过他的眼睛,竟丝毫看不出他此刻的情绪。
但梁嘉木好像永远都是这样,永远让宁洵难以捉摸。
他生长在黄土高原,经受漫天风沙的洗礼,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是他流淌的血脉,纵横蜿蜒的沟壑是他不折的筋骨。宁洵时常觉得,他就像是坚硬的大地,而自己只是土地上最不起眼的一粒黄沙。
自己短暂的附着于此,而最终还是会被呼啸的北风吹离地面。
宁洵慢慢的把头转回来,继续盯着湖面发怔。
他看着微风把湖水缓缓推向前,又等水浪起伏着退回原来的位置。
很久之后,他才说:“是,那个人喝醉了,说了不该说的话。”
知道他母亲是谁的人很少,但梁嘉木是其中之一,所以宁洵可以毫无顾忌的和他谈起自己的母亲。
他母亲杨岚,在二十年前是家喻户晓的影后,曾得过无数次国际奖项,她的电影至今还被人们赞为经典,被无数后辈模仿致敬。
可后来因为身体原因,她退出了娱乐圈。再后来,她的生命如昙花一现般,在她四十三岁那年凋零。
此后,人们开始渐渐的忘记她。
已经很久没有人和宁洵说过他母亲了。
第4章
话匣子就此打开,宁洵闭上眼,喉头滚动一个来回,坦然道:“他造谣我妈,我怎么可能忍得了?”
所以他动手打了那个投资人。
但他不能澄清。
他父母是隐婚,杨岚在世时也没有对外谈起过自己的婚姻状况,宁洵如果在这时候公开自己和杨岚的关系,那杨岚生前的一些事,以及她的病,都会再次成为大众的饭后谈资。
杨岚生前就因为网络舆论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宁洵不想母亲在去世后还不得安宁。
梁嘉木了然的点点头,不知是在安慰他还是单纯的发出一句感慨,“她是你最亲的人,如果我是你,我也会这么做。”
其实那件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宁洵总是在想,自己是不是做错了。
虽然那个人嘴贱可恨,但他打人的确是不对的。
作为公众人物,他或许真的让支持自己的人失望了,如果杨岚还在,大概也不会希望他这样冲动。
可梁嘉木现在却和他说,他做的没错。
宁洵心里又生出几分没由来的烦躁,他把头扭到另一边,盯着远处的树枝出神,连余光都没留给身旁的人。
“饿了吗?”梁嘉木忽然问,“要不要去吃点东西?”
宁洵心念一动,抿了抿唇。
当演员的这些年,为了保持身材,他自己一个人的时候都在吃草,久而久之对食物就没有多大的欲望了。
刚才路过咖啡店,宁洵随手买了杯美式,想起口袋里还揣着老人送的乳饼,他本想就在这儿把午饭解决掉,可如今梁嘉木这样问他,他却忽然觉得胃里很空。
但碍于面子,宁洵还是故作深沉的默了片刻,才装作不经意的问:“吃什么?”
这附近看起来没有吃饭的地方。
不难看出宁洵来这里真的只是为了完成工作,而关于古城的旅游攻略他大概是一点儿都没做的。
湖边风大,有风从远处吹过来,树叶跟着沙沙作响,与此同时,宁洵似乎听到梁嘉木笑了一声。
“附近就有餐厅……”他顿了一下,不太确定的问,“一起去吗?”
梁嘉木越是这样小心翼翼的,宁洵反而越觉得松快解气。
他知道自己这么想挺幼稚,但他心里有道过不去的坎,一口气堵在胸口不上不下的这么多年了,谁能想到如今这“罪魁祸首”竟然主动“送上门来”。
既然如此,宁洵肯定是要把这口气撒出去的。
他站起来拍了拍屁股,居高临下的看着梁嘉木,心情不错的挑了挑眉,“那麻烦梁先生开车载我了。”
梁嘉木又在笑。
这次宁洵不仅听到了,还看的很真切。
他也起身,说“好”。
“你现在挺爱笑了。”两人沿着小路往停车的地方走,宁洵直愣愣地盯着脚下,忽然这样说。
“是么,”梁嘉木的语气平淡,没什么起伏,但嘴角却始终上扬着,“见到你挺开心的,想笑就笑了。”
宁洵脚步一顿,紧抿着唇没回他这话,伸手拉开副驾驶的门,一言不发的上了车。
车上没开空调,宁洵把窗户打开吹风。
他忽然想起,很多年前他们也曾这样并肩坐在车上,看着北京的夜景,从学校聊到家庭,几乎无话不谈。虽然大多时候都是宁洵在说,梁嘉木负责倾听。
其实宁洵向来不是个记忆力很好的人,剧本台词他要反复背诵很多遍才能记住,可关于梁嘉木的一切,他总是想忘也忘不掉。
宁洵不喜欢烟的味道,更没有烟瘾,只是偶尔聚会时不好拂了旁人的面子,他才会抽上一根。
可此时此刻,他竟然有点儿想抽烟。
不过他没有随身带烟的习惯,也不好问梁嘉木要,只好作罢。
好在到餐厅的路程很短,他还没来得及想更多,车子就已经在大门前停下了。
两人下了车,梁嘉木上前一步推开餐厅的大门,宁洵没跟他客气,迈开腿走了进去。
“听说酸汤鱼是这儿的特色菜,”梁嘉木一边低头翻看着菜单,一边和他说,“点一个尝尝?”
宁洵犹豫了一会儿,最后还是点了点头,“我都行。”
梁嘉木又选了几道菜,问宁洵还要不要加什么。
宁洵摇头,“够了,我控制体重,不能吃太多。”
梁嘉木将菜单还给服务生,然后很顺手地把宁洵面前的餐具拿来拆开,用热水烫了一遍才推回到他面前,“干你们这行很辛苦吧。”
宁洵盯着白瓷碗,看着水珠从碗的边沿滑到碗底,他抽了张纸擦手,笑着回:“干什么不辛苦?你这些年吃的苦肯定比我多多了。”
当年的梁嘉木,不说一无所有,但过的也是极其拮据,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儿花,而如今他白手起家成了兴木公司的CEO,其中的艰辛不言自明。
听到他的话,梁嘉木的神色绷紧了一瞬,但又迅速放松下来。
他倒了杯温水给宁洵,忽然认真的说:“我很幸运。”
这个点儿店里没什么人,菜上得很快,十来分钟就摆满了一桌子。
宁洵习惯性地夹青菜吃,但下一秒,他的碟子里多出来了一块被剔好刺的鱼肉。
宁洵爱吃鱼,但不爱挑刺,以前吃饭的时候,梁嘉木就总是把刺挑出去再夹给他。
白嫩的鱼肉安静地躺在盘子里,鱼汤闻起来又鲜又香。可宁洵拿着筷子,却不知道从何下手。
“我用的公筷。”梁嘉木补充道。
宁洵觉得眼眶有些发酸,嘴里的青菜也顿时变得又苦又涩。
他没再犹豫,低下头,把鱼肉夹起来吃掉了。
“味道怎么样?”梁嘉木又开始挑第二块鱼肉的刺,“腥的话就别吃了。”
他其实对吃食没有太高要求,能饱腹就行,但宁洵惯来嘴挑,梁嘉木担心他不爱吃。
鱼肉吃进嘴里,似乎并没有闻起来那么香,大概是炖的太久了,肉有些柴,但宁洵还是说:”挺好吃的,你尝尝。”
“那就好。”他又给宁洵夹了两块儿。
一顿再简单不过的午饭,两个人一个慢慢的挑刺,一个慢慢的吃,最后竟然也吃了一个多小时。
等宁洵和梁嘉木回到古城里,其他几个人也陆陆续续完成任务回来了。
梁嘉木回房间处理工作去了,宁洵则坐在客厅看关于木雕的纪录片。
何宜轩一进门就猛灌了一大口水,然后瘫倒在沙发上仰天长啸:“太累了,我的脚要走断了!”
任紫嫣走进来,手上拿着一个可爱的瓦猫,在何宜轩旁边坐下,“我在回来的路上也看到了,真的每家贴的年画都不一样哎。”
说起这个,何宜轩又来了劲头,一个鲤鱼打挺从沙发上弹起来,打开手机相册给任紫嫣和宁洵展示,“是吧,可有意思了,我拍了好多张照片呢!”
“哎洵哥,”何宜轩又把目光转向宁洵,兴奋的问,“湖边是不是特别美啊,我在网上刷到过。”
“嗯,我在那坐了会儿,舒服的快睡着了。”宁洵笑着和他打趣,但刻意避开了自己和梁嘉木一起吃饭的事儿。
何宜轩听他这样说,便更加兴致勃勃的计划起来,“走之前我也去一趟,听说很出片,我在那多拍几张。”
两人微博已经互关了,宁洵知道何宜轩很爱在网上分享生活,就随口调侃道:“到时候记得发微博造福粉丝啊。”
三个人又讨论了一会儿今天的经历,很快冯莹莹和姚新也拿着工具回来了。
见大家休息的差不多,王侃适时出现,将几个人的工具收上来放好,“恭喜你们圆满完成了本期的任务,大家今天辛苦了,”他顿了片刻,嘴角的笑意更浓了,“明天,我们将会请来本地的木雕师傅带领大家学习雕刻,这也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尽情期待吧。”
一切安排妥当,何宜轩本想拉着宁洵打游戏,但宁洵昨夜没睡好,折腾到现在困得头昏脑涨的,就找了个借口婉拒了。
回到房间,宁洵洗了个澡,贴上面膜,又开始看纪录片。
五个人都是头一回录这样的节目,除了宁洵谁都没有接触过木雕,明天的任务完全是要他们摸着石头过河,说不忐忑肯定是假的。
可宁洵也正因为了解过,才更有压力。
木雕的制作工艺极其繁复,从选材到设计再到雕刻打磨,每一个细节都要恰到好处,每一步都需要倾注大量的心血。初学者常常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手指发酸,肩膀僵硬,如果不戴防割手套,行刀时伤到手更是家常便饭。
但好在宁洵对这些非遗手工艺很感兴趣,尤其是现在网络上关于非遗的纪录片也都很有意思,学起来就不显多么枯燥。
宁洵看的有些入迷,直到眼睛发涩,他才伸了个懒腰躺到床上。
终于腾出空来看手机,一打开微信,宁洵就看到通讯录冒出来了一个红点。
似有所感,他手上的动作顿了一下,随即心脏也快速的跳动起来。
他侧躺着,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剧烈的心跳声,一下接着一下。
“Liang请求添加你为好友。”
果然是梁嘉木。
他的头像是一张电影院内部的照片,没拍到大银幕,只是从上到下俯拍了座位,右上角一束光斜射下来,照亮了票根的一角。
3/52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