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酱门无匹夫——九段锦

时间:2016-01-30 12:36:52  作者:九段锦

  罗维礼差人去抓了几贴药回来,跟吴小玉讲,叫她不要担心,他们宅子里有人照顾吴吉的。然后吴小玉就被马车送回了东区(因为天黑了),她也不想多呆,因为二当家的眼神总是让她发毛,她最怕当着二当家的面跟当家的讲个话什么的....
  ^^^^^^^^^^^^^^^^^^^^^^^^^^^^^^^^^^
  老爹亲自煎好了一服药,递给罗维礼,罗维礼就喂罗吉喝了下去。罗吉还是脸烫烫的,脑门儿上敷了个凉手巾....罗维礼把那个都有点变温了的手巾给取了下来,把罗吉盖着的那床被子给他好好地裹了裹,就关照他要好好睡一觉,明天早上醒了就会好了。
  结果,罗吉拿殷切的眼神望着他....他就没走,他那个心软病又犯了,就陪罗吉睡下,也好,免得小孩晚上出汗之后踢被子。
  第二早,罗吉的热就退了,不过,他也没跟老爹他们去做小食档的活,而是留在了家里休息。因为刚生过病,怕他身体很虚。罗维礼就想这小孩怎么身体这么弱啊,淋了一小阵子雨,回来后马上泡了热水澡,结果还是生病了,不行,不行,这样不行。就当日请了个大夫来家里帮他看了看诊,说他什么气虚湿阻....一堆,还说了要怎么怎么调养。
  罗维礼请他开了个调养的方子,之后,他谢过了大夫,给了大夫诊金(他没请管事儿的来管这宅子,暂时用不上,所以这些个事务都是他自己在做)。送走了大夫之后,又差人去另一区请了另一名大夫上门来看诊,诊完之后,说的话和上一个差相仿佛。罗维礼也请他开了个方子,就谢过这位大夫,给了人诊金。
  傍时时分,罗维礼就差人拿着方子去药材铺抓药,回来之后,就煎上了。罗吉用了晚膳之后,过了半个时辰,就正好喝那贴煎好的药。之后,又拿殷切的眼神望着罗维礼,罗维礼就又陪他睡下了。
  于是,接下去,一连七日,罗维礼夜里都是留在罗吉厢房内....等到七日后,这罗吉虽说仍是每日要饮一贴药,但也不再是晚膳在自己房中用了,而是出到去北院和这家里的人一起用....结果,他就被汤城给瞪上了....不过,他才没在怕,只是仗着和当家的现在亲近了,又挨着当家的挨得更紧了。
  汤城恨得牙痒痒,心道:比以往汤境那混小子还难缠。
  他正在想着如何除之而后快时,就被罗维礼在桌下一脚踢了上去....
  这晚开始,罗维礼回了他和汤城住的那边侧院中睡....一回到去,就讲了汤城一声:“我说,你现在瞪人还瞪上瘾了?”

☆、平民化小食档花样多变

  吴小玉其实最喜欢帮她哑爷爷摆档了,因为她们家的生意特别的红火。她们每日必须带着40至50只黑陶锅去摆档,因为往往那两张台子坐不下那么多人。但是来客都中意那种用黑陶锅吃的感觉,所以如果台子上坐不下了,那她们家煮好之后,就会把锅中物倒入一只没有加热过的黑陶锅,那来客就会端着那个不烫的黑陶锅,在路边这么一蹲,就着那不烫的锅吃着锅中热热的吃食。
  但是,只要是不在桌上坐的,必须得留一吊钱(=100个铜钱。100个是一吊,1000个是一贯,一贯即为一锭文银),因为怕自己如果生意忙起来的话,照看不及,人家吃了后,把个锅都给你揣走了。这一带的人都知道她家这个规矩,也都接受。留一吊钱,吃完还锅,取回钱。
  老爹和吴吉、吴祥吃住都在罗府,都用不到钱。所以老爹就把小食档的钱都帮吴小玉存着,想着给她以后当嫁妆。吴小玉是不晓得她爷爷把钱都给她存着了,只是就单纯很喜欢在小食档的活儿,比她以前在乡下务农有趣多了,而且,她家摊档上的东西也很好吃....
  罗维礼之后也是去过几次老爹弄的那个小食档,觉得....还真是有点“盛况空前”的感觉....而且,老爹他们有得赚,这些穷区的人也吃得热呼开心....那,看来,平价化的小食小吃这类的东西,真的是值得“开发开发”的。
  他也没跟老爹他们讲,就先自己盘算起了开发平民小吃、定食这类的东西。因为反正到最后他们也不管这类的事,都还是得听他的。
  ^^^^^^^^^^^^^^^^^^^^^^^^^^^^^^^^^^^
  他办了三件事:
  第一,他让陈七去了青州,和那里四十一户都定了契,专门只供罗维礼一家陶器。每年他跟每户要一个起步数量的那么多的黑陶器,多出来的按件记。还有更多具体事项明细都在契上立好了。那村上每一户都按了红手印,这样的话,他们的生活也是肯定有保障了。只是,他们不可以再在自家门户前摆出黑陶器、等他人来以物易物了,如若私相和人交换或出售,哪怕一件,那契上定给他们的银钱一半都会罚掉。
  他们是肯的,因为契上定给他们的银钱数量真的很不错,而且这钱只要他们做,那就年年都有。谁会为了私卖一个陶器,而“浪费”掉那么多的银钱。不过如果附近那些四里八乡的人想要他们的黑陶锅回去用,也是可以的,不过要先记录在档,不能直接取货走。那种单件买卖,私人家里面用,而非批量买卖、做买卖用的是可以的。记在档后,定期陈七会来,一趟头批准过了,就可以领回家去....不过,陈七运来一批铁锅....说,想换黑陶锅的,可以试着说服他们用这铁锅....结果一段时间之后,那些卖黑陶的家里以及黑陶村附近村子里的人,竟然都爱上了铁锅,因为铁锅用途更多....
  所以,到最后,就演变成,这黑陶锅就变成了只是罗维礼“商品经济”的一部分....
  运到像真定府这种大地方,给人们用膳用出一种感觉而矣。而,那黑陶村那里自家里用都不用黑陶锅了,反而是用起了铁锅,还直道这铁锅真好....
  这属于,一种更大规模的以物易物,一种穿州过省的以物易物....你的东西对于我来说更好更适用,我的东西对于你来说更好更适用,一拍即合,两两受益....
  第二,他让陈七去完青州之后,顺便再去远一点到密州,买一种他上次去弄硬鲣鱼块时就有留意到的东西....鱿鱼须(鱿鱼脚)。那时候,他发现那边的人,可能海产丰富,对来自海洋的食材也是很挑,鱿鱼这种,他们只吃小鱿鱼,因为小鱿鱼嫩。
  而,大鱿鱼就没什么人要,煮来吃、尤其是一入盐水,那个老啊,难吃死了。可是,大鱿鱼的那个足须....只要弄得好....绝对美味一道....
  他让陈七去用很低的价,大量收购大鱿鱼,只要鱿鱼须,请渔村村妇帮着处理好,装坛,码上中粗粒的海盐....运回。
  汤城见他又差人去了密州,就想起了之前还答应过他那边宅子的买卖一事....过了几天,跟他讲:“对了,维礼,我听我弟汤境讲说,那位友人要卖宅,你还要不要买啊?”
  “啊,真的啊?买啊,买的。你现在去看一趟,要是各种条件都跟我们上次住时是一样的没差别,那就谈个价,那宅子我要....你到时别把价给我讲高了,精点。”
  “知道了,我怎么不精?”
  罗维礼瞥了他一眼....心道:你精?幼稚鬼一个,还敢说自己精。
  第三,罗维礼又新闷了一种酱──甜面酱。
  甜面酱就是正宗的全粮底的酱了,没有一点豆子在里面了。原料就是白面粉、盐和水。制酱原料倒是不显复杂,只是这制作过程....是相当的烦。
  得磨新面,过筛去粗粒。在面粉里加碱水和成面团,让那面团在比人体体温稍热一点的温度下进行发酵,等面团胀大之后,再加面粉和盐水继续和成一个更大的面团,等两个时辰。接着,将面团切块,入笼蒸。蒸完之后取出,放凉撕成小块。撒红色酒曲子,再加盐,进行初步发酵。过两日,需“磨酱”,就是将有点发硬的小块给磨细一遍,有助加速酶解。入坛,8日后即能出酱。
  罗维礼又发挥其“耐劳”本性,一人制了12小坛这个甜面酱出来。他还做了一些调适,为了让那酱出得不要太甜,比方说,用湖盐而不用钠离子含量较少的井盐,还有初步发酵时间延长,还有就是红色酒曲子里掺了点黄酒曲子。
  出了酱后,色泽介于黄褐色与红褐色之间,不过,还是偏向于一点红褐色的。
  接着,以这甜面酱为基础,制一种较为柔和的细辣酱。将干的山*奈、荜茇叶和荜茇果穗、少许花椒籽子和一些其它干料,磨粉,加入这面酱就行了。

☆、酱拌马齿苋,酥煎鱿鱼须,葱花摊蛋饼

  北区的人都知道了吴老爹家的“正宗小黑锅”也供应起饭和饼了....
  东西是从没见过的东西,不过,都相当好吃,而且,非常便宜....
  饭食被罗维礼弄成定食样子。小黑锅里底层是米饭,米饭上左上角放的是凉拌马齿苋,右上角放着3大条煎得金黄的鱿鱼须。来买饭的人不知道那饭上铺的是什么,只晓得是好吃的野菜和好吃的海货。
  之所以会便宜,是因为那马齿苋是野草之王、杂草之帝....遍山地长,除之不尽,灭之不绝,生长力极强。罗维礼组织了人上南山一批一批地往下采,洗净之后,入了滚烫水捞一下,马上取出来,拌点甜面酱即成。
  而那大鱿鱼须在密州那处被人弃若敝履,可,用盐码过后,既保了鲜,又变嫩了,在面糊中加入做细辣酱用的那些干粉子,只要稍稍改变一下磨粉用的配料比例就行。将鱿鱼须拖过一层薄薄面糊,入了油一煎....金黄即现,引人食欲,且,更加更加的嫩了。
  这定食,是在陈七他们那条街中的一个宅子里统一制作的,罗维礼不想让自己的涮锅酒家的火房去制作,就让陈七他们统一做,每日午膳时分,做好之后,装配好,发货去老爹食档,老爹就直接卖,一个中午卖300份都不够,晚上再300份也不够。有些富区的人家,还会差仆人出来,拎着食盒,到了点就到“正宗小黑锅”买这种定食,一买买好几份,回家去吃。
  而老爹现在一辆马拉车已经不够了,所以罗维礼就给他们再买了一辆马拉车,“改装”好,更大,“装备”更精良....
  再者,老爹他们那个食档,为了考虑到让人拿着吃方便,像是那种赶时间,等不及在那档口吃的人来买膳的话,他们家现在是连饼子都给卖上了。因为,来客点了饼子,做好后,裹上油纸就能直接拿走。
  一灶中型铜底座,上架一个圆的“开过锅”油亮油亮的平的黑铁盘,底座内烧炭给上面的黑铁盘均匀供热。客人点饼子时,老爹或吴小玉(吴吉和吴祥不让碰那个,怕小孩没数,被烫到就麻烦了)就将板车上备好的那桶面桨,取一勺出来,倒在那热的黑铁盘上,用一支小木刮子给刮成一个完美的圆,打个蛋上去,撒上葱花和些许荜茇碎叶,趁着蛋还生生的时候,用木刮子将蛋在面饼上刮成一个金黄的圆,这个圆“画”完之后,那葱香也飘出来了,接着,上酱,一薄层甜面酱,一薄层细辣酱。如果来客不要辣,那在做饼的过程中,老爹他们就不加荜茇碎叶,也不上最后那一层细辣酱。
  一切做完,用一支小铁铲将饼子的两头往中间卷,卷完后,用铁铲在中间切断,两边一叠,卷入油纸,客人拿着就能走,边走边吃都行。

☆、自制“油炸鬼”

  
  罗维礼最近收到了一份怒气....来自司徒....
  因为他觉得罗维礼背着他搞了不少他不知道的东西....
  他差人去买了“正宗小黑锅”供应的米饭定食和葱花摊蛋饼来吃。一吃就吃出了两种新酱....而,罗维礼竟然从来没跟他提过。
  他,就去拜访罗维礼了,“质问”了他关于那两种新酱的事。罗维礼暗地里抹了一把汗,想说这两种酱是专门为老爹的食档搞的,就没想着通知司徒,还有那个“鸡”油,司徒是不知道的,因为那个“鸡”油是专门只给老爹在茹素的日子里用的,不过估计司徒要是知道了一定又会找自己要去,因为那“鸡”油也是一种会让菜色产生百般变化的基础品。
  “司徒兄,那两样酱我只是给老爹的小食档上供应着的,就没想着给你送去。”
  “罗老弟,你不是说,一有什么新酱就一定会给我先试的吗?”
  “好,好,我拿来给你。”
  罗维礼拿了一坛子甜面酱来,讲:“那细辣酱是以这甜面酱做底子调出来的,一般讲,你就拿这个甜面酱就行。你自己去发挥吧....司徒兄,我没制太多,只给老爹用了。”
  “好,这坛我先拿去。哦对了**&%”
  司徒话还没讲完,就被罗维礼说了:“知道了,只供你家楼子,这种酱我都没让我们工坊里做,都是我一个人在做,所以一次制出的量不多,供了老爹,还要供你,哪还有货去供别人家。”
  “哦,我,我是想说,那个红油再给我几坛子。有用得很。”
  “....好,我明日差人给你那儿送去。”
  。。。
  司徒就喜滋滋地拿着这个酱回了他自己家的楼子,这酱真是不错,拿来拌菜、沾肉都好用。哪怕入锅做炒菜也是很好,因为它入锅不糊,且味道调得刚刚好,咸甜适中。
  ^^^^^^^^^^^^^^^^^^^^^^^^^^^^^^^^^
  其实,罗维礼最近“愁”的是,要不要做油条。这葱花摊蛋饼没有了油条,就像天津的煎饼馃子没了馃篦儿(有些也用油条)一样,就是觉得口感上少了点什么。罗维礼不是不晓得怎么弄那个油条,只是,有点舍不得油。
  油条原名是叫“油炸桧”,是南宋末年才出现的,因为老百姓痛恨秦桧害死岳飞,就弄了这么个东西,想要把那个坏人炸炸炸给炸死。问题是,现在还在北宋,路上也买不到这种东西,那罗维礼只有自己做。可,这又不是在现代,有个什么矾(不健康),或是无矾的蓬松剂的。那,为了油条能松脆蓬大,得要全全地靠力道....因为如果,这面没经过蓬松,一炸或是一煎,出来的就是撒子,而非油条。
  油条这东西北方一般叫果子,中部一般叫油条,只有南方沿海一带叫油炸鬼或油炸桧。罗维礼的老妈自己在家就做过,因为他们家里喜欢吃白粥配油炸鬼做早餐,所以他妈妈就当过大力女神,做那种不用明矾也不用到蓬松剂的煎油条。
  煎的....也好....还能省点油....
  罗维礼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做一把大力神。碱块和粗海盐,用他们家里以前舂黄豆用的那种石舂给舂成了小颗粒状,不能成粉末状。加水,揉面,面成了团子后,才入这种碱和粗海盐的混合颗粒,揉匀,确保那些小颗粒在面团子里分布均匀。之后盖上拧干的纱布两层,等着面团胀大。那碱和粗海盐粒在面团里面会吸收来自面团内的之前和面时用到的水份,吸一点就溶一点,溶一点就胀一点。可是,每隔两刻钟,还要将面团子从纱布下取出,再揉,还要带上“摔”,对,大力地在木案板上摔,揉完摔完,再放到拧干的纱布下面去。就这么地,一个半时辰之后,那面团子就能蓬成原本的两倍那么大,因为不仅仅碱有蓬松的作用,粗盐粒也是有那个膨胀的发力的。
  接着,就是搓条,比一般现代的入油锅前的油条要搓得稍粗一些,因为现代的,毕竟是放了蓬松剂的。搓完条,就两根微卷成麻花状。一入锅煎,出来,还真是那么回事儿。不过,他第一次弄,是直到面都发完了,才发现他家的灶上都是中式圆底的那种铁锅,发现煎不了,还只能半煎半炸的。弄完了,他吃了一根。第二早,他把剩下的,做了100来根,中午时,他自己将那100来根送了去老爹的食档,说是今日不要钱的,夹在那个葱花摊蛋饼里特别好吃。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