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酱门无匹夫——九段锦

时间:2016-01-30 12:36:52  作者:九段锦

  司徒最担心的其实就是这一层,罗维礼怎么弄的那些东西,自己是不用知道了,那种是人家的谋生之道,也不好问人家,可是,只要“得到”罗维礼,控制他永远地在自己十里范围内,那,就等于是得到了他的一半生意一样。合作谋利,却又相互制约,是一种男人间“恐怖的平衡”,拖住你,一荣俱荣,一毁俱毁。
  罗维礼又怎会不明白司徒的心思,生意场上的男性同伙与生活中的女性闺蜜一样,都有点那种、你不能比我好,你不能比我先,你有什么不告诉我我就会生气....是差不离的....
  罗维礼之所以现在由着司徒“耍任性”,除了感恩,还有就是,确实,也是跟他存在着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其实无所谓啦,多他一个不多。只要自己这部分商业机密摁得紧实,永不泄密就什么都不用怕。
  你以为没人仿过那个那个咖喱酱吗?可仿的那些可能调几百遍也调不出那种香气、味道。将47种香料按三种不同的配比要求,最终定成一种黄金比例,估计别人想仿个十年也仿不出来。
  你以为没人试着制那个油吗?街市里已有人用芝麻炒、榨出油,在那里煎东西,可是芝麻出的油不适宜久加热(香油都是临出锅前再淋的),且那股子味道比菜籽油的味道要重上百倍,老远地闻着那都不叫香,那是怪,而且芝麻又贵,产油量也不及瓢瓢花籽子。可惜了,宿州那个野油菜的“重”产区被罗维礼全包了....而且,他已经在想着法子来降低他家工坊出的菜籽油的烟点和气味了....可能,别人十年也跟不上他的脚步....
  你以为没人试着弄酱吗?街市上,偶尔罗维礼走一走,还能闻出有酒肆制的菜里飘出的豆类酱的味道,有一日他走进去吃一吃,发现那做出的羹汤里,有一种介于酱和酱油之间的东西,一种发酵、提炼不完全的产物,确实能调一调鲜,只是配味不对,不尴不尬的....那日,神奇的事情有几件,第一,他问了那家小二,这汤怎么黑黑的,小二答,是放了“酱油”的,是新的东西,放了可好吃了....罗维礼还心道:哟,这时代出了“酱油”一词了?他们终于不再用肉制酱了,而是悟出用豆制酱了?第二,这日在那家吃完之后,他归了家肚子就有点发疼....唉,也不晓得,是不是那豆酱不豆酱、酱油不酱油的东西,是不是发酵过程中用的粮底不对、或是用的菌不对....反正种种不对,怪不得,吃的时候觉得除了有点鲜,还觉得有点发酸,并且还有一点点发霉的味道....
  罗维礼并不伟大、亦不是那种特别聪明的人,他只是沾了身为一个现代人的光而已,仅此而已。看着这里的老百姓们为了吃到好吃的东西,在生活生产过程中做的各种尝试,他在那日肚子痛时,根本没有嘲笑人家的落后,反而涌上了一种感动........
  。。。
  可是,他商人的本性,又没办法让他在这种初具“市场化”模型的时代,将自己所知的所有东西给公布出去。他的商人本性还是会驱使他按着资本家的资本化发展模式去运作自己手里有的这一盘资本。
  而,完全垄断性竞争是所有市场化竞争的必经过程和第一步。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由完全垄断性竞争过渡到大部分市场在全自由性的竞争,用了五百年....故而,老实讲,罗维礼算了一下,他,如果再活个六十年....那他这六十年,在这个什么大宋朝(那时的宋朝人不会叫自己的朝代为北宋,他们还不知道将来会有个南宋呢),都会是处在一个完全垄断性竞争的地位。
  。。。
  ....不过,也不妨碍他为资源较为缺乏的阶层的人们做些什么。比方说,开发平价化又饱人的定食、小吃,比方说,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钱....
  ....还有很多很多可以做的....

☆、树篱笆、蒲公英、鸡爪、猪蹄

  树篱笆、蒲公英、鸡爪、猪蹄....有联系吗?看似没有....但,都极便宜,且,都是只要用到一种酱料──海带甜酱油、就会马上大变身的美味。
  非常便宜....
  树篱笆用的是在中国东北及其附近这一带分布极其广泛的刺五加。辽国那边的人叫它“刺拐棒”,而真定府这一带的人叫它“一百针”,因为它不高、树干不粗,像个拐棍,而且树干上有很多利刺。不少村里人家用其来做“护院树”,他们院子的木栅栏上都“梆种”着这些个刺五加(泡酒用的五加皮就是来自于这种灌木)。
  蒲公英在辽境内叫“婆婆丁”,在宋地北方这一块叫“苦菜”,叫得是“菜”,当然是有人在吃,穷苦人家会去山上或田边采这种野菜吃。叫得“苦菜”,那当然是苦,水烧开,入菜,入盐....入水面(一般那时的北方人家还是多吃面,米在宋地南方才多,运过来后,摆在粮铺里,比麦粒儿可贵多了....不过,老爹食肆里的米饭份量够大,且比配烙饼的定食只贵一个铜钱,故而人人都觉得上小黑锅吃‘香饭’是捡了个大便宜),吃一顿....那个苦啊,苦口又苦心....
  刺五加的树芽尖儿与这蒲公英的叶部(贴着土地的面长的)都有个共性,就是“苦”!可是若是配上了海带甜酱油,就不同讲法了。
  海带提鲜(最初的天然味精就是从海带中提取出来的,用海带煮汤也有鲜味),制酱油时不用麦麸等粗品,而加重精细面粉的比重,就能出甜。
  这种酱油有点“和风”(日式)酱油的感觉....可能制出来后跟日本某牌子的昆布照烧酱油会有点风味相似。
  罗维礼并不是说想做日式的酱料,只是,做这一种的话,一趟头,弄出来之后,不论是用来拌那两种苦苦的野菜,还是来卤煮那两种同样是相当便宜的鸡爪和猪脚,都是──方便!!
  有着丝丝甜,有着本身在酿制过程中就带出来的鲜....到时将刺五加的树芽尖儿或是蒲公英的叶部,过水氽一下,略去部分苦味,与些许鲜荜茇叶一起剁碎,然后只需淋一些这种酱油,即可....甜中和了苦,荜茇盖住了涩,而海带提出了鲜....立刻“苦菜”都能变身成为“幸福菜”。
  还有,那鸡爪和猪脚,都是富人不屑食、穷人不晓食的货。那种上好带皮五花肉和品相极佳的指排(猪小排)都没有富贵人家肯吃了,更别说鸡爪和猪脚这种放多一会会儿、便会因其胶质过厚而产生一种浓重的怄臭味的东西了,且,“似那般久触泥淤之污秽物”,在他们眼中,就该是弃物,而绝不该出现于盘中....
  不过,加入了香料、海带甜酱油和钠离子含量丰富的湖盐,大灶卤煮,各种香气、滋味交相融合,在胶质中汇聚、相互烘托呈现....估计,到时,那富人都会涌进穷区来争抢这道美味吧。
  ^^^^^^^^^^^^^^^^^^^^^^^^^^^^^^^^^^^
  罗维礼在真定府的张铁匠这边定了十把刀口呈极细波浪型的刀刮子,四方形,一头开了锋且呈波浪状,另一头为两长条木块夹实而成的手柄。
  一拿到打制好了的刀刮子,就带上它们和汤城又去了密州,他知道那一片海边,几乎家家户户都晒海带。可是,这已晒干的海带也有良莠,他亲自去选了一批肉厚、半干不湿、盐分析出量大的大海带条,整根的,谈好价,就带走。回到宅中,用甜井水浸一个时辰,那海带条就会胀大胀厚一小圈,同时那海盐的苦咸味又会被带去一部分。接着,找木匠铺子或打铁铺子里的人,出银钱给人,买人家的臂力....一脚踩住那海带的一头,一手抓住另一头,另一手用那刀刮子刮极细极细的海带绒丝下来,刮着刮着就集成一个淡绿色的“绒”球....
  罗维礼这趟很忙的,严禁汤城的任何豪放举止。等到他们快手快脚,集好了这些绒球回到真定府,罗维礼用这些“绒”化的海带煮成浓浓的鲜汤汁,汤清,味鲜,用其煮黄豆。
  本来酱油的制作大致是用到黄豆、粗麦粉、麦麸和盐。可现在制这种海带甜酱油(只比一般酱油甜上两分,并未甜到令人‘无法理解’),那海带里残余的盐味就够重了,就不需再加盐了。还有,不用粗麦粉和麦麸,而改用细面粉(麦粉)....即可,出的酱油口感鲜甜,色泽赤烈,香气馥郁....
  而,确实,当酱捞嫩芽尖(他给起了个听上去不吓人的名字,要是叫什么‘酱捞刺五加’、‘酱捞一百针’,估计别人都不敢吃了),酱捞绒花叶(同理),酱卤凤爪,酱卤肘蹄出现在正宗小黑锅之后,又引来一阵“全民狂欢”....也,确实,富区的人,有不少,都亲自(不再差仆人来买食了)跑到吉阊街的小黑锅家、坐入铺中用膳、享用美食。
  不少人,不论富与贫,于晚上时段也是会来这里(宋朝自取消‘宵禁’之后,夜间集市也是很兴的)。小黑锅家,那时段是不提供定食了,不过,有单叫的酥煎鱿鱼须、黄酱猪杂壹号、黄酱猪杂贰号、酱卤凤爪、酱卤肘蹄、黄酱鱼蛋,任点,配小酒一壶....三五好友一聚,或与家人一起,消消这夜间时光,那,就是“惬意”二字了(北宋确实是个富裕的朝代,而宋朝人也果然是喜欢享受的)。

☆、加盟正宗小黑锅?

  罗维礼要“做大”正宗小黑锅了,为了老爹那间食肆的独立特色,他是没可能弄第二间同样的食肆的。于是,他....
  首先....通知司徒:“我要正经做起小黑锅了。你入多少份子?”
  司徒是恨不得说“八成”....最后,犹犹豫豫地讲了声:“和之前的一样。”
  罗维礼本来是想给他减一成,变他三我七的,结果,听他说得也有点可怜巴巴的....就答应了:“好吧。”答应时神色表现出些许的不情愿,要叫他晓得算是多给了他的。本来的么,谁没事喜欢拖带着一个人,在这个地方,大钻现有经济体制的空子,大玩空手套白狼的戏码....比起到时候赚的,那一开始入的本根本不算是个钱。
  第二,改造马拉车。他先购入十只体健的灰黑色大毛驴,取代贵价的马。再将后面的板车改造,分三层。底层是第一层,叠三层板,其中两层可折叠,翻出去支起就是两张台子,另一层板是做案台的,案台下面是收放各种工具的,案台旁是一个凹槽,放汤锅和面糊桶的。
  这底层往上一层,是一层结实的木板,高度大至是在一个成年男子的胸口之下那么高。可以存放一部分货品和材料,做好的食物若是点膳的人来不及取、也是可以放在那上面的。
  最上面一层是顶层,像个屋顶一样两侧斜下来,可以帮食物挡挡灰,也可以帮工作的人遮遮阳,这两侧上面还各有一层翻收起的木板,一到雨天,可以翻下支起,下面操作食物的人就不用被雨淋到,而来买膳的人也不会被淋到了。虽说到了下雨天,那些食客是没办法在这摊档吃东西了,不过,可以买了带走。
  这板车就像个小房子似的,全板车的木头全给刷上掺透明白琉璃粉子的黑漆,侧边一个幌子,艳枣红色厚布,用金线竖绣上“正宗小黑锅”五字。这些个配色、字体全照老爹家的那间食肆那么的来弄。一般人也仿不出,琉璃、金线....一般人家不会这般“浪费”。况且,就算仿了外观,又能如何,也做不出他家那个味道啊。
  第三,确定食档的售卖品种,这一个小摊档毕竟是小,不可能像老爹的食肆那般做得那么多。于是,就得精选贩卖的食物种类。最终确定为:一,正宗小黑锅的最本家的四种“小砂锅”,二,易做易带走的需要涮酱夹油条的葱花摊蛋饼,三,“关东煮”鱼蛋串(当然,他到时只会叫那个为‘鱼蛋串’),分黄酱粉子味(只用‘咖哩粉’,不用‘咖喱酱’)、红油辣汤味、葱香虾枝味(加了极细碎的葱花和皮皮虾泥打的鱼蛋),为了这“关东煮”,罗维礼还重定制了一批铜炭盆和铁锅,全变成了长方形,铜底座也变矮了,因为要一直入炭、长时加热,这样可以节约点热力,还有,那个长方铁锅内有分三“格”,每格一种汤底味。为了这个串子,他又请老林叔给做起了签子,这回,是用汤城“高效”运来的竹子做成的竹签子,比以前的木签子好得多了。
  第四,让陈七差了个识得字、会书写的人去老爹那间食肆的一楼“坐”着。那一楼的右边还剩那三分之一的面积的房间,里面给隔了很小的一间出来,最靠近街的,有窗有门,放了张不大的台子,人坐在后面,窗外有设“告示”,大意是:有意做跟小黑锅家同名同源的露天食档买卖的,可入房去“报个名”。
  店里小二他们平时和客人拉聒两句时,也会提一句嘴,说是这小黑锅家要往外供原料货品,没有本的人报个名排个号,就能直接干起来。
  因为这是个买卖,一般的劳苦人家不太敢去做,他们又不像是做开生意的人那般的“敢做”。而罗维礼就是想拉这些人进来做....
  故而,根本出现不了什么“报名踊跃”的现象。不过....二十日之内,有八个人....来问过,其中有七个....是以前老爹摆摊那个点附近、同样是做小摊生意的摊贩仔,他们中,有卖包子的,有卖馒头的,还有卖布鞋的....最后有一个,确切地说,是一对,是来这真定府还没找到活干的夫妇俩....
  ^^^^^^^^^^^^^^^^^^^^^^^^^^^^^^^^^^^^
  这些人,去了指定地点,被“集中培训”,接着就是交租金、押金和“加盟费”。租金是租车用的钱,因为估计他们也是买不起这种“装备”的车了,就租于他们用,每个月头交一笔租金,并且需要再交租金的一半那么多的钱数,这个多交的钱是个保底钱。而押金是两个月的租金那么多的钱数,是为了怕他们损坏这板车。这押金就只要交一次,什么时候不想做了,提前半月通知小黑锅,到时归还板车和牲口,经查无损,即刻归还钱数。
  加盟费是第月月底交的,这加盟费是交在买食材原料上面的,还有包含一成比例的利润钱,这个一成比例的利润钱就相当于是买“正宗小黑锅”这么个现成的牌子和口碑的钱。
  首月免加盟费,让他们自己赚的钱自己归家去算,心里有那么个数,若是觉得好赚,就继续做下去,要是觉得不好赚,就来退租金,押金,还车。
  因为加盟费是每月月底交,所以交完了之后,就会退还月初交的那个“保底钱”(就是月租的一半那个钱数)。
  他们的食材由小黑锅统一供应,每早去小黑锅统一提货,接着就可去西区与北区、由小黑锅选好的“旺点”去站点、做买卖了。陈七他们一早选好了在西区与北区这两个贫区的共二十几个“旺点”,这些来加盟的人一开始就要选定一个点,以后就不能变了。
  。。。
  一个月过去了,无一人来退租还车....

☆、风生水起

  
  不但是,这一个月后无一人来退租,而且,那些个“旺点”附近有些做小买卖做得不得力的小摊贩,也慢慢地打听了清楚,循着门路找上了小黑锅....
  ....该来的总还是会来的....“报名踊跃”的现象....就此出现了。可是,这,其实,有个饱和的点,太多了的话,会影响到现有那些“加盟商”的生意。故而,罗维礼就是把这个上限给定死了──45个摊点,多一个都不肯。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