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酱门无匹夫——九段锦

时间:2016-01-30 12:36:52  作者:九段锦

  制酱的过程中,罗维礼定好了两个工具,一种是长方形的铁板,就是把摊蛋饼的那种铁板给换成长方形的板就行了,做这个就要请到张铁匠与冶铜的那家。然后,那明炉是用石垒的,也是垒成了长方形的一个深口石炉,做这个要请到城外朱家村的陈叔他们。
  最后的,是请木匠铺林叔给这两样做一个木底架,带轱辘的,为了方便白天时移出来和晚上打烊后收入店。
  等全完成之后,这两个“工具”成品,都是半人高的样子,方便“店员”操作,也方便来客“观看”....更方便香味“正好”由下至上地钻到来人的鼻子里。
  ^^^^^^^^^^^^^^^^^^^^^^^^^^^^^^^^^^^
  那上好的带皮五花肉取自猪腹,仔细切除猪皮,只留一层极薄的并不弹牙的猪皮,确切地说,是变成四层了,两层白花,两层不算精的瘦肉,一层叠一层地红白相间着。将五花肉细致切成六分之一的玉米粒的大小,这很考刀工,那就当然不可能是罗维礼来切,就得司徒派出人手了,切好切匀,粒粒大小几乎分毫不差....罗维礼都不禁感叹,那司徒的厨房估计走的是地狱式训练模式....
  将那些切成了细粒的五花肉用大菜刀以推刀片的角度向右腻开,这些五花肉就变成了红白完美相间的猪腻子,撒些许盐码一码,再撒些许香料去一去味,最后拌上适量的通用烤肉酱。拌匀,做成一只橙子那么大颗的大小。
  需先放入明炉中烤一烤,其表面看上去是熟了,就即刻取出,一切两半,大狮子头中间还是生的,这时,上长铁板烤,一边烤,一边可再刷些通能烤肉酱的,因为这狮子头未经久腌,故而,一边烤时,那充足的油花就开始滋滋地往外冒,会带去一部分的调料味。
  还有那个“明炉”(虽说是明炉的方式,只不过也没有那么‘明’就是了,因为最后他们要加盖封口去烤)叉烧,因为不想让整条叉烧肉在烤制完成后、切片时出现孔洞,所以就不用插杖的方式去烤了,而是请张铁匠做了铁网烤夹,就是两张铁烤网下部被封住,这么一夹,两侧带勾,可挂在明炉口。这铁网烤夹会被竖放入那石砌明炉内的。
  他家那长方形明炉可放三个这种大长方形的烤夹,将久腌过后的小里脊,一条条竖夹入那几个烤夹,均匀插*入,跟卫兵列队似的。一次可烤约72条....
  这明炉内亦有讲究,不仅是用炭供热,还得在炉内两个小炭堆周围铺满果木屑,果木屑不易燃,且吸灰吸烟(这是后来南山的卖炭老伯发现的,罗维礼正想着要不要让他们酒家的所有烧炭的地方都给用上)。更何况,不同的果木刨出来的果木屑产生的香味不同,某种程度上,还有熏香的效果。不过,现在是烤肉,罗维礼就不想让这果木的味道太重,于是选了味道至轻的梨木,如此,便不会有一丝影响到那通用烤肉酱的酱香味了。
  炉内将炭上火,至炉温到达一定的点、且整个石炉内温度均匀,入夹好的一板板的小里脊,烤制,这慢熏慢烤的,大致是不出一个时辰,就可出炉了....出了炉后,只需简易清理那些铺于炉底、吸收了不少烤叉烧滴下的油汁的果木屑、换上新的一批便可。
  老实说,这两样东西,就算不讲噱头,就光是那个味道,都快从北区飘到南区去了。烤出来的这两样,不仅配定食用,而且....也不知怎么的,这两样烧烤工具是设在小黑锅家的门口的,就这么当街烤....一烤出来就卖光了,一烤出来就卖光了的....其实,倒是有点像那种熟菜档的雏形....因为有很多人来“打包”带走。
  司徒尝过后,讲道:“没想到,你也是懂煮食的。”
  ....
  ^^^^^^^^^^^^^^^^^^^^^^^^^^^^^^^^^^^
  接着,这“熟菜档”的香味飘去了皇帝脚下,汴梁的小黑锅家也跟上了来自真定府的“新食尚”,在那儿,也是变成了“熟菜档”的一种方式,好多人来“打包”带走....
  其实罗维礼心里面不太愿意,他本是想给老爹的小黑锅“食肆店”保有独特的特色,因为除了在真定府的正宗小黑锅食肆是属于老爹名下的,其它的那些小黑锅家摊点以及在汴梁、天子脚下开的那间正宗小黑锅食肆(皇帝让他开小黑锅,他总不能开几个摊点过去、那么敷衍了事吧,故而就在那边开了一间和老爹家一模一样的正宗小黑锅食肆)都是属于他和司徒的,他不太想让其它的小黑锅家的点“卖全了”老爹那间里的食物。
  不过....没办法,皇帝叫到,不敢怠慢....
  没多久,这熟菜档的生意太热火了,小里脊都不够了,连大里脊也派上了用场,虽说没有小里脊烤出来后那般紧实,不过胜在更软嫩多汁一些,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两眼放光

  
  那个于小弟在他罗大哥家中自此安营扎寨了下来。住得舒舒服服,没有他自己老爹的每日怒吼,只有每日都是笑眯眯的罗府老爹一名,关心你吃关心你喝的,那多舒服,而且,还有罗大哥无限的支持与赞赏....还有两名小弟──罗吉与罗祥任凭差遣。只有一样不太好,就是这家的二当家总是对自己投以杀人般的眼光....不过,被这于小弟自动过滤了,完全不搭理,完全无视!
  。。。
  这于小弟的“制造品”日渐在罗维礼的全条龙酒家生意中显得愈发的重要,制酱要用到,做小吃要用到,酿酒也要用到。于是,某日....
  罗维礼问:“闻卓,你是要罗大哥帮你在外面弄间铺子、专门卖你制的酒和曲子、到时罗大哥跟你买货,还是你要罗大哥给你大致是不及半成(百分之三多一些)的份子、你不做自己的、只给我的生意供货?”
  汤城坐于同一桌上,也听了去,心中念咒:出去做你自己的,出去做你自己的,出去做你自己的,出去........
  于小弟答:“哦,我就跟着罗大哥就行了。”
  汤城在心里将他踹了一百脚....
  罗维礼问:“闻卓,若是我给了那些份子(股)你,半年多,你就能自己买间大宅了,你是要到时候搬出去住,还是想一直住在罗大哥的宅子里。”
  汤城听在耳中,又即刻于心中念咒:买宅子搬出去住,买宅子搬出去住,买宅子搬出去住,买宅子搬出去........
  于小弟答:“哦,我就跟罗大哥住就好了。”
  汤城在心里补砍了他一百刀....
  ^^^^^^^^^^^^^^^^^^^^^^^^^^^^^^^^^^^^^^^
  这份子的点数(以百点为总计,那就是三个点多一些)是罗维礼与司徒定的。本来司徒是不肯在生意里加多一个人出来(虽然让出去的不是他的份子),还是个年方16的小子。但是罗维礼一直讲说是他应得的、是他应得的,那司徒才点头。直到,司徒尝了那个于闻卓制的酒后,才在心里面真正肯定这人的价值。
  因为,不久之后,司徒他家所有的酒楼统统撤换掉以前卖的酒,全换上了这个人酿制的酒,一年卖到头的共9种,应不同季而卖的,每季亦有两至三种。
  司徒也觉得这个被罗老弟藏于宅中的人确实了不起,听罗老弟讲,那人还有不少私酿,因为制造工序复杂,故而酿得少,就不拿来到酒家里面来卖(这是当时罗维礼为了说服这司徒同意自己让份子,才讲的一堆有的没的,没想到叫这有心人听了去,后来就惦记上了)....这司徒就一路好奇着,那比他们酒楼现在在卖着的那些酒还醇香甘美、喉韵绵长的酒、会是怎般的佳酿....
  而,比真定府这边的司徒更加好奇这件事的,就是长期“镇守”在汴梁那边的来峻楼的另一个司徒──司徒非的大哥,司徒未。
  于是,某日,他亲自来了,与他弟两人找着籍口地去了罗维礼家里做客,然后,就鼓动兼“施压”(为了试酒,都不顾礼数了),要罗老弟将家中秘密的私酿拿出来试一试,因为他们认定罗维礼起码也是有一小坛的吧。结果,罗维礼也没有,只有于闻卓私藏着....
  罗维礼最不想得罪司徒未,因为他是个大消息渠道。于是,一溜小跑去了于闻卓那里,又是哄又是劝地,要他拿一小坛子出来,还一顿地保证,保证这保证那的,差点没把这于小弟未来人生的三十年都给保证进去了....
  那于小弟就气呼呼地把一只坛子给了罗大哥,那坛口是封着的,罗维礼就让于小弟亲自去开这酒坛,他怕自己弄、弄不好。而且,当着那么多人开坛,才能享受那种酒香一瞬间弥漫的味道。
  于是,于小弟就跟着他去了北院正厅。一路走,罗维礼还一路安抚他,叫他等一下脸色和悦一点........那,是不可能的....
  于闻卓一到达那厅处,就开始精准定位,到底是哪个杀千刀的来鼓动他“献酒”....接着,定位到了两名长得跟那个可恶的二当家一样可恶的大汉....他脸色和悦不了,但又不能发作,就低下了头,不让别人看到自己的神情。
  汤城在那里幸灾乐祸:最好把你的酒都喝掉,看你拿什么神气!
  ....这厅里的另两个男人,那兄弟俩,皆是两眼放光,目含异彩,闪矍不熄....那弟弟盯着那坛子酒,而那哥哥则盯着怀捧着那坛酒的人....
  众人静默了一阵,罗维礼只当是大家伙在屏息等待开酒坛的那一刻....只有,汤城这个“有经验的”才敏锐地嗅出一股气息........
  他偏转了头....看到....司徒未那双眼死盯着的方向....心里“切”了一声,道:兄弟俩一个德性,都钟情于我家小弟那副模样的,品位真是低....
  但是!马上!他心中一盏明灯被点亮了....对哦....我就该帮他一把,这样就可以像铲除当年我弟那样地铲除掉他!
  汤城于心中奸笑了一百声....接着,这偌大的一个厅都被酒香溢满了....

☆、开垦“农场” 1

  
  其实,身处于罗维礼身边、但凡有点姿色的少年都有很大的潜在危险,更别说“貌美”如汤境或是于闻卓这类的了,他们都极有可能被汤城当成小猪猡一样给卖掉....狠心的人哪,他就连自己弟弟都舍得“卖”,更别提于闻卓了,那是卖起来毫不手软。
  这么的,不出七日,据讲罗府旁边的“原”汤府二度“易主”,现在的主人变成了司徒未,说是觉得真定府水土不错,看着自己弟弟坐阵的来峻楼日益兴旺,他也想来一探究竟。
  罗维礼为这件事整整想不明白了一天,晚上,和他二当家睡在一张床上,到底还是忍不住,抱怨了几句:“我们旁边那宅子竟然被转手了,下一家你猜是谁?”
  “谁?”某人对这问话没什么心思,有那里有一搭、没一搭地对他内人“咸猪手”。
  “司徒的大哥。”
  “哦。”
  “你不觉得奇怪吗?为什么我要买,人家就不卖,司徒未要买,人家就卖了。”
  “有什么奇怪,都隔了多久了?你想买的那时候,人家正好不想卖。可能没有契得机吧。”
  “....哦。”
  接着,罗维礼整个人又被拖了下去,一阵床铺摇晃....汤城直接把罗维礼这一天都在想着的那件事从他脑袋里给晃“飞”了出去。
  ^^^^^^^^^^^^^^^^^^^^^^^^^^^^^^^^^^
  。。。一段时日后,等到于小弟也终于意识到了这件事情,心中大呼不妙:那个抢酒喝的大强盗已经住到隔壁了。
  急得他团团转,在他和老爹他们住的那侧院中转了好几圈。最后把那些酒全从那院中的小灶间给搬了出来,一坛坛地整齐排在他自个的榻下。最后,又觉得都搬过来不好,就又移了一部分去了小灶间摆着,反正,他自己榻下那些酒,他是说什么都不要让出去。
  于是,他就开始了像一只老母鸡似的日日守护着那些“蛋”的日子....完全不晓得,最“有危险”的是他自己。
  ^^^^^^^^^^^^^^^^^^^^^^^^^^^^^^^^^^
  罗维礼也就只纠结了一日关于隔壁那间宅的房屋买卖一事,接下来,他还是又回归到了他要开垦农场这一事上面。
  这开垦“农场”也是为了两桩事情,一是为了种青大豆,一是为了腌渍腊肉。恰恰,这两件事,都需要常年微寒的天气。真定府地处北方,是够冷,可是,也不是每一季都够冷的。所以,罗维礼在真定府附近转来转去、找来找去。找到的最合适的地方就是南山的山腰了,因为那山的东侧山势最缓,在山腰处的温度刚刚好,可能因为毕竟是有个高度在的,故而,一年中再暖的日子,它那儿也暖不到哪里去,都仍是一派微凉的感觉。
  而且,因为,在这南山的东面儿、约一百三十里地的地方还有一座山,比这南山稍稍矮一些。因这两座山,这么的似两座屏风似地对望着,就导致了南山东侧山腰那块儿、一年有三季都是吹的东北风(空气对流造成的),而这东北风又是不夹杂水汽的,这对腌渍腊肉来讲、是上佳的风。
  于是,罗维礼就把地给定在了那里,那山也没人管。直接过去开就行了,开完了后,那山腰处请人守着,给人家把居住的条件弄弄好。况且东面山脚下还有烧炭老伯可帮着上去照看照看。
  ^^^^^^^^^^^^^^^^^^^^^^^^^^^^^^^^^^^
  罗维礼之前跟在真定府内一个已经比较交好的粮铺东家问过那大豆的事。其实,这“大豆、大豆”的,也一直是罗维礼他在叫,而粮铺里那些豆堆上插的木牌子上写的都是“菽”(大豆的古称)。
  罗维礼问那东家说,他们这些个大豆都是从哪儿运来的,那粮铺东家回,都是从南边的州府运过来的。这罗维礼原本还以为那些优质的大豆都是从辽“进口”的,因为“东北”的大豆多优质啊。可是,一问那家东家,那人就讲,哪啊?辽境内的人都不吃这菽,他们那边本是可以一年两收,分春秋季,可是,他们那儿的人往往在夏初与冬初之时,便将带毛的绿荚都给采收了(青大豆,就是未成熟的大豆,俗称毛豆....毛豆老熟变干变黄了,就变成大豆了),盐煮了下酒。
  。。。
  罗维礼听那东家那么讲了之后,就让汤城运了一批毛豆过来。反正在这真定府以及它临近的几个州府的集市是是见不到毛豆卖的。
  汤城给运了过来后,他就将那批极鲜脆绿的毛豆子给制成了青大豆泥。青大豆需捣成泥后,滴适量野的鲜酸枣汁进去,一起蒸,有一些酸性物质在,可以保持青大豆泥过炉蒸之后,出来的豆泥颜色仍是脆绿脆绿的。
  接着,这青大豆泥就变成了来峻涮锅酒家内的一种涮锅蘸酱。因为,这豆泥脆绿清爽,包裹油脂,降低刚涮出锅的食物的热烫。且有一种那种新鲜的菜豆科植物的豆香,一种生生的香味,不是成熟的香味,那么的,配合包裹任何食物都是那么地有衬托感。
  自从有了这道蘸酱。来峻涮锅酒家里的来客好像变得越来越能涮辣锅....小辣已经不够看,中辣点的人越来越多,不少人还去试那大辣....

☆、开垦“农场” 2

  那南山东面的山腰处被“垦”出了一长条的种植带,暂时全给种上了青大豆,种植带中建了个房子,硬木搭建,内里宽敞,分了两部分,一部分住人,一部分是用来初步加工腊肉的。这木房子旁,用砖石垒了个灶间,那地方是用来专门熏制腊肉的。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