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不科学穿越指南——绿酒砚

时间:2016-02-14 01:28:57  作者:绿酒砚

    陶松年和陶母自是不疑,海外来戚朝做生意的人原本就很多。
    “这地是怎么回事”林诫指着图画上一个馆阁的地面问。
    穿越回去就得一些时间,陆清晏去找林诫辞行,“这是地暖地板,经过特别处理,木板耐热耐用,还不易散热,用于人居的馆阁很好。”
    陆清晏还在旁边附了一个简短的木板处理图,耐用的话,就减少了平时维修保固的功夫,冬天能保暖,连供暖都省了很大的功夫。
    “这个,想法很好!”林诫才懂了几分,便有些兴奋,这绝对是节省开支的好法子啊,“清晏,这木板你做得来吗?”
    “能!”陆清晏怎么说也是现代高精尖人才,何况建筑的事他摸索了很久。
    原本只让陆清晏画了个宫殿,没想到他把馆阁也画了,林诫仔仔细细地研究草图,实在是个人才,“清晏,宫殿的地不能用小块石铺地。”
    “宫殿尚严贵方庄,须用大石切板建成,大理石都是不让用的。”林诫说着,又指点了他几个错处。
    一块大石头就得需那么大的人力,若是几个宫殿难以想象,陆清晏一心想省点人力,林诫却告诉他,皇家用制世间一等,竭尽人力不为过。
    陆清晏只好失声,专心在旁边听林诫的教导,打算回来后把园林部分也一边想了。
    “这张画真有意思啊?”林诫翻到后面,从草图里抽出了一张,“和我们戚朝的画法完全不同,又看得出是元三公子。”
    陆清晏大囧,那是元玠在他旁边瞎看的时候,他随手画下来的,用的素描画法,“这个是我们那边的一种画法。”
    “把元三公子的五官画得很清晰很好,竟是前所未见啊。”林诫端详了几遍,发出了感叹。
    素描背后没什么草图,原是混杂进去的,陆清晏怕泄露了什么,赶紧抽了回来,“素描显实真切,我们的白描突显神韵,风流独成,各有不同罢了。”
    临走前,林诫千番嘱咐他,“那个木板的事,一定要多上心,大利子孙啊。”
    不想去找元玠,又觉得对不住他。陆清晏在元家门口转悠了好一会儿。门口的家丁认得出是三少爷的朋友,便进去通传了。
    “来了又不进来。”元玠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吓得陆清晏转头也不是,不转头也不是。
    “我要去找亲戚。”陆清晏站在他对面,低头看自己的脚尖。
    “你在林诫那有事做,又有我陪你,为什么还要找亲戚?”元玠踢踢他脚尖。
    “那又不一样。”陆清晏甩给他那张素描,“不准外传,敢给其他人,你就完蛋了。”
    元玠把那张素描放进胸口里,定定地看着他,“什么时候回来。”陆清晏也说不清楚,“很快吧,很快的。”
    “过几天还会下雪,你穿暖和点回来。”元玠伸手给他整理了下衣领,两个人靠得近,“回来了,我给你讲讲军事阵法,带你看园子吃美食。”
    上次在元玠的房间,陆清晏在侧室看到了铠甲、宝剑一类的东西,就知道将门之后一定不会差,小心翼翼地问元玠军事阵法,元玠开玩笑说他是海外派来的探子,死活不告诉他。
    “还有,回来就住我家吧,我家离工地也近,小陶家那么挤。”元玠说着给了他一伞,“注意安全。”
    明明没下雪,还带伞出来,元玠一定傻了,陆清晏打着伞缓缓走了。这里的冬天真是很啊。
   
    第16章 开店预备备
   
    陆清晏被困在传输机器里,任鸣心和秦远寒绕着机器打量他,“衣服好了,吃胖了,人也帅了。”
    “天理难容啊!凭我们天天在这搞研究瘦了一大圈。”任鸣心拍着玻璃面怒叫。
    “嫉妒归嫉妒,你们先把门打开。”陆清晏斜了一眼,“还想不想看报告了。”身上还穿着棉衣,快热死他了,谁叫两个时空的季节不一样呢。
    “脸好的就有理。”任鸣心又吐槽了一句,示意秦远寒按开关。
    报告里,陆清晏进一步深入地解析了戚朝都城生活,关于元玠的七七八八,他有意地省了,只说了他带自己去找林诫的事。
    “我画了一张素描,没关系吧。”陆清晏事后才觉出问题来,搞不好就改变戚朝的绘画流派,那罪过可太大了。
    “你藏好了吗?素描过几年会褪色,藏好了别让人看到。”秦远寒叮嘱他。
    元玠总不至于自恋到拿着自己的画像到处招摇吧,陆清晏这点自信还是有的,就是不知道他把画像藏到哪里,放到架子床的顶上吗哈哈哈哈“你们打算开小吃店?”任鸣心还不是太懂戚朝的叫法,“陆清晏,这么多年,我记得你只会吃啊。”
    “又不是我经营,有小陶和伯母啊。”陆清晏立刻回击他的攻击,“小陶很努力,一定能成功,赚了钱就能给伯母治病。”
    这么说,就是利人又利己的好事了。任鸣心和秦远寒想象了一下,在古代有一间自己的店,爽得要死有木有!富甲一方有木有!
    在戚朝以前,铁制技术还不够发达,往往只能用较厚的铁锅做煮蒸一类的菜,戚朝以后,锅具等都有了大发展,炒菜才慢慢面世,不过加之油量少,调味料品种缺乏,炒菜类慎而又慎,煎包这类麻烦的,陆清晏等人是千万不敢带的。
    商量过后,三人决定带三种小吃穿越:竹筒饭,茶汤,鸭血汤。
    竹筒饭这种食物少数民族早就开始吃了。中原人爱竹,往往庭户遍植青竹,做笛子做各种生活用品,因此没把竹子往吃上面想,更何况已有竹笋了。
    茶汤,算一味传统甜品。它不是产生于现代的,戚朝几百年之后便有了做了出来。陆清晏等人此时就是抢个时间差。
    鸭血汤是做法简单,用料好取。
    这三人上网下载了菜谱做法,又买了原材料,任鸣心拿烧杯试管调好了剂量,在厨房一通鼓捣,出来的成品却不堪入目,更别提不堪入嘴了。
    “明明是按上面说的份量啊。”任鸣心呸呸吐了两口,和菜谱里说的不一样啊。
    陆清晏思考了一下,三个科学达人的手艺真是不靠谱,“我们直接去店里,多吃几次,问问厨师。”
    于是只好去各个小吃店边吃边偷师。吃到快恶心之后,再加上被后厨的厨师赶了无数次,陆清雅总算初步掌握了,堪堪能吃。
    任鸣心和秦远寒看热闹不嫌事大,每每打击他的手艺,又督促他继续去厨房战斗。怪谁啊,陆清晏天生就不是做饭的料,读书时有食堂,工作了研究所也有食堂,另外两个比他还五谷不分呢。
    “我们那是把生命奉献给科学,给人类事业。”秦远寒辩解道。
    终于有一天陆清晏做到了食堂水平,任鸣心和秦远寒立刻把他打发走了,连续那么多天吃一道菜,有谁受得了啊。
    “不成功就便回来了。”任鸣心酷似村口的姑娘,勒令陆清晏衣锦还乡。确认已经准备好了,毫不犹豫地按下按钮。
    陆清晏天旋地转一阵后,又看到了道观的后院屋顶。再这样下去,道观里的道士非得吓死,拜多少次天尊都止不住,陆清晏无聊地想到。
    陶家对他的回归很开心。晚上,陆清晏信心满满地给陶松年讲了自己的计划,对方的反应却是淡淡。
    不是陶松年要泼他冷水,从食物,到盘店,再到管理,哪个环节对他们来说,都是全新的第一次,要是他自己的钱爱怎么造就怎么造,若是陆清晏的钱,他的顾虑就多了。
    陆清晏知道,说得再多话都不如做出一件事,第二天,他去街上买了一堆原材料,吭哧吭哧在厨房里忙活起来,惊得陶母都从房间里出来了。
    陶松年尝了两口茶汤,又吃了竹筒饭,“还不错!这些东西我在都城真没见过!”陆清晏却知道和店里卖的差太多了。
    陶母来了兴趣,“清晏,你给我说说怎么做的,厨房里的事你们俩弄不来的。”陆清晏不敢让她太辛苦,给她说了竹筒饭的做法,这是主食,以后店里的业绩全靠它了。
    灶上起了火,陶母便端了一碗东西出来,不尝不要紧,这一尝,可比陆清晏做出来的好太多了。
    “清晏,这竹子,我也是第一次知道,煮了之后香气清异,为此我改了你的配方,把用料份量减了,再加上干竹叶,方更显竹味青清。”
    陆清晏一想,兴许是这个时候的竹子和现代的珠子不一样,因此用料上还得听陶母这样的老行家。都城周围盛产竹子,原料却是不愁。
    有了信心做基础之后,陶松年二话不说,就往外面跑去找店面了,陶母负责调好配方,方便这两人在店里制作,陆清晏打算在店里加上陶家从前的饼食,品种丰富了,揽客更容易。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第17章 陆大忙人
   
    要不是元玠早早叫人盯着,恐怕等店开好了后,陆清晏都不记得去找他。
    陶松年租下了一个店面,又叫人在店里糊了灶台,去原先的木材店定了一批桌椅,一来二便是一些时日了。元玠实在坐不住了,他到的时候,陆清晏正在做吃的,陶母倾心相授,他自然长进不少。
    回身一看,元玠正杵在那里,定定地看着他,眼神里有愤怒,有惊讶,有喜悦,太多内容了,惊得陆清晏把铲子都掉回锅里了。
    竹筒饭,竹子的清香塞口扑鼻,饱满的米粒氤氲热气,竟分不清是竹香还是稻香,加之米上的浓郁的熏肉和清冽的菹菜,味觉丰富怡人。
    茶汤,设一炉子烧水,以滚烫的开水冲茶,碗中糜子面漾漾成糊,汤匙轻搅,糖粉,芝麻,果脯,杏仁揉在一起,细品之下,香甜却不生腻,回味无穷。
    鸭血汤,汤味厚重回爽,鸭胗鸭肝鸭肠炖煮后香味浓浓,口感绵爽,辅以卤好的鸭肉,以及新鲜的小菜,令人大快朵颐。
    陆清晏还在菜谱中不仅加入了陶家从前的肉饼、油饼,还加了几位羹品,更显丰富。元玠每样尝了几口后,没说话,倒先笑了。
    看来很是满意啊。陶母近来精神很好,也许是开了店子的缘故,她去街口的算命先生那择了一个好日子,又叫了亲戚家的一个小姑娘来做吃食,吃的事两个男人怎么做得来,这个食铺择日就能开张了。
    开张那天,陆清晏在鞭炮声里跳来跳去,陶松年和陶母扶着“陶家”字样的旗幡,激动快落泪了。
    第一天的生意不错,来的客人不少,陆清晏和陶松年想方设法地给客人推荐那三道菜,这一旦传开了,陶家食铺可是都城就此一家啊。吃完的客人也相当满意,这意味着有了回头客,回头客可能还会招来新客人。
    四个人在店里忙的团团转,许多琐事在开张后才发现问题,陶母原本是过来坐坐的,一看店里忙的不可开交,她也加了进来,陆清晏和陶松年更是身兼跑堂、洗碗、厨师数职。
    元玠带了两三个人来到了店里,看衣着也是簪缨之家。陆清晏一脸淡定从容,眼神里却按不下喜悦,给这几个人点了菜。
    陆清晏故意装作不认识元玠,元玠却在桌子底下扯他衣摆,还在挤眉弄眼的冲他使眼色,大意就是我给你拉了客人来,快感谢我。
    店里前前后后忙了三四天才步入正轨。这边的事一顺,陆清晏蹭蹭便去找林诫。可怜的元玠开店前等,开店后还等。
    林诫对陆清晏的回归异常兴奋。已经开春了,开工在即。陆清晏对建筑的眼光不同于林诫,不同阮兰城,甚至不同于这里的每一个人。林诫不一定会采纳他的意见,却会考虑过他的意见后再做决定。
    人一旦到了一个领域的高位,越渴望听到越多不一样的有见地的声音,陆清晏正是林诫从未听过的好声音,而林诫于陆清晏又何尝不是呢。
    宫馆造设近在眼前,林诫想把陆清晏提过的地暖地板提上日程。这种地板制造手续繁杂,在热水中大火煮四个时辰,再在火炉烘烤一天,再到热水中煮三个时辰,最后在冰窖里冷冻数个时辰,往返四次,方能所成。
    若比起运木头,这工序实在是麻烦,若比起日后的修缮费用,林诫毫不犹豫地叫了一队人跟着陆清晏做这种木板。
    陆清晏还是头一次带人做建筑业,兴奋地连连下投名状。队里有一个手艺上乘、人品也颇为人称道的工匠——何一,陆清晏便许了他做领队,管理队内事物。
    这在工地上一忙起来,又是几天。
    元玠是在陆清晏放工的路上截到他的。陆清晏那会还在和何一商量做第一批木材,应和了一声又转过头去说事,把元玠气得不轻。
    “找我什么事?”好不容易等陆清晏忙完了活。
    总算知道那些悔叫夫婿觅封侯的女子是怎么个心理了。元玠恨不得把林诫按到石头缝里,“不是说来找我的吗?”
    “有这事?”陆清晏狐疑地看了他一眼。
    “有。你明天跟我走。”撂下这句话人就走了,合着走前的深情脉脉都是唬人的,白为他担心,元玠暗暗腹诽。
    要用的木材正在紧锣密鼓地运过来,陆清晏也给何一等人讲解了做法,工地里也没那么忙。陆清晏晚上想了一会。
    陶松年也累了一天,蹬了他一脚,“清晏,我们的店生意很好。”
    当初约好,陶松年出力,占四成。陆清晏知道他很上心,连带陆母病都好了很多,等过段时间陶松年赚够了钱,就把店全给他,反正自己有工地上的事业啊。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