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白帝春深(三国玄亮同人)——艾草

时间:2018-02-07 09:29:43  作者:艾草
诸葛亮问起秦宓情况。典狱长忙道:“秦学士每日静心思过,饮食睡眠一如平常,下官等不敢怠慢。”一面说着一面带领诸葛亮与马良去往关押秦宓之处。
入得天牢深处,只见秦宓独处一室,正在秉烛看书。闻得开锁之声,回过头来,见是诸葛亮,不由大吃一惊:“丞相!”
诸葛亮直入监牢中,马良随后而入。秦宓起身长揖而拜,被诸葛亮一把扶住,笑问他饮食起居如何。秦宓惭愧道:“宓一切还好,狱卒不曾亏待半分,定是丞相特意叮嘱过。宓在此谢丞相关照之恩…”
诸葛亮摇头:“陛下未曾夺你印信官位,足见并非真怒,不过望你静心思过。有此诤臣,是国之幸也。如何肯令狱卒折辱学士。”
秦宓连称惭愧。但见诸葛亮走向墙角,俯身拾起几案上书卷:“学士于狱中仍治学不辍,堪为儒者典范。”
秦宓摇头:“狱中无聊,随意看看。”
“圣贤经典,岂可随意?”诸葛亮笑道,随手翻开书页:“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陛下仁德之君,不受天象天时所影响,正如北辰亘古不变。学士若读进这一句,安能有今日牢狱之灾?”
秦宓笑起来:“丞相一来便取笑在下。宓方才读到这一句,也是惭愧。无怪乎陛下与丞相,不信天命。”
典狱长此时已拿了坐垫过来,当下诸葛亮与马良,秦宓三人于监牢中促膝坐下。秦宓笑道:“丞相为何屈尊前来这牢狱之中。若要亲自提审,召宓前往就可…”
“亮来都来了,岂是真要审你?”诸葛亮摇头,随即一笑:“但吾却要听听,学士思过,思得如何了?”
秦宓沉默片刻,长揖为礼:“宓仍未明白。陛下以一己之私愤欲东征,便无视天时,又岂能不顾及万民?圣人云民贵而君轻,宓唯愿陛下与丞相深思之。”
诸葛亮默然片刻,答道:“陛下东征,有其必要。若不夺回荆南四郡,则我汉国小疲敝,无以北抗曹魏。”
他停顿了一下,续道:“依孟子所教,诚然,为人君者,当常思以民为本,民贵君轻。然为人臣子,却不可不以君王为贵,如此则君庄臣恭,忠孝存焉。若无陛下,安得今日士众归心,伪定一时,蜀中大治,百姓安乐,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陛下仁德之君,爱民如子,携民渡江之际尚且不惜己命,学士其勿忧陛下罔顾万民性命。”
“至于你我为人臣者,不可不明辨是非。何为是,何为非?君臣之义,重过天下大计。然凡今之人,不存忠孝,不顾信义,但思权策利益,以夺取天下。此大道之所以不行,天下之所以大乱。吴主以权策为名,只思权谋利益,不忠不孝,以至背信弃义,毁约袭荆,阻我义师北上。至有曹丕篡逆。心存汉室者,无不切齿痛恨。陛下以正道讨之,何言一己私愤?”
“学士以为,何为私愤?子曰:唯仁者,能爱人,能恶人。仁者爱人以德,总是竭心尽力帮助人走上正道。对于不识大体,把人往邪路上领的人深恶痛绝。而那些心术不正之人,其喜好和厌恶只以私利为导向,有利则好,利尽则恶,在他们看来,既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当然也就谈不上真心的喜好与厌恶。学士请看,陛下与孙权,谁为仁者,谁为小人?是谁为一己之私坏天下大计?是谁拨乱反正,意图力挽狂澜?”
秦宓沉默半晌,但觉诸葛亮句句在理,无以反驳。末了终于摇头:“梁惠王好战,孟子诫之。今陛下置北兵不顾,大兴兵甲以伐吴,岂不是有违仁义之道?”
“学士以为,陛下好战吗?”诸葛亮微笑,将手中羽扇递了过去。秦宓不明所以,愣愣接过。但觉羽毛触手柔软,扇柄羊脂白玉玉质温润。但听诸葛亮温声道:“此扇乃陛下所赠。学士觉得,它可有半点兵器的冷锐?”
秦宓摇了摇头:“此乃天下至柔软之物。”
诸葛亮点头:“想必学士也听说过,孙夫人尚武,侍婢皆持刀侍立。陛下每入,心常懔懔。陛下戎马半生,难道怕兵器?非也。秦学士从未拿刀杀人,不知道心怀慈柔的军人,最不喜欢的,便是兵器。一见兵器,自然反应便是紧张戒备。乐竟为章,止戈为武,是为章武。我与陛下,只愿万民尚礼好乐,持扇而舞。天下战争止息,再用不着兵戈。”
秦宓听他款款道来,内心不觉震惊。但见诸葛亮又解下腰间章武剑,也递了过去。秦宓接过,拔剑出鞘一观,只见寸许锋刃,已是亮如瑞雪,冷光逼人。这是天下难得的宝剑…
只听诸葛亮沉声道:“然陛下与我,也深知值此乱世,礼崩乐坏。非征伐不能止之。君不见孔孟虽行仁义,尚礼乐,行于乱世,周游列国而终无所成。汤讨夏桀,武王伐纣,乃至我高皇帝讨暴秦,皆先用兵戈,后行礼乐,方能为天下带来太平盛世。陛下赐此绝世宝剑名章武,正是此意。”
秦宓恍然大悟。只听诸葛亮道:“仁者无敌,并非不用兵戈。而是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梁惠王无道,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百姓怨之,谁还愿意为他而战?而今陛下治国有道,不夺农时,奖励蚕桑,重盐铁水利,使百姓得耕耨织锦以养其父母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是教民以孝悌忠信也。百姓爱信陛下,愿为他死战。故此仁者之兵,方可无敌于天下,以抗外侮,以奖王师。今吴毁约袭荆,是阻我义兵北上,以扶汉室。自关将军身亡,曹丕以为我再无力讨逆,遂一举废汉自立。而今孝愍皇帝尚不知生死…身为汉臣,岂能不痛心疾首!陛下伐吴,是以正道而临有罪。何谓不仁?”
秦宓闻此,不觉哽咽。诸葛亮含泪握住他手:“同为儒者,我师孔丘与孟轲做不到的事情,我们来替他们完成!今我主明并日月,躬行仁义,我等追随他,奋力一战,何愁大业不成!”
马良在旁,亦是听得心潮澎湃,含笑对着秦宓点点头。监牢外典狱长与早过来此听了半刻的廷尉亦是举袖拭泪。旁观的狱卒皆感动不已。
诸葛丞相…能教化万民,感人心,结物情若此,大抵如是!而今亲眼所见,敢不俯首以拜此万乘之师,以及这位万乘师奉以为神明的帝王刘备!
秦宓笑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治了这么多年经典,却是远不如丞相。丞相真可以为吾师矣!不知丞相是否常梦见周公。”
监牢外的廷尉与狱卒们都笑了起来。马良笑道:“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丞相自己就是周公。怎么梦见自己?这岂不是庄周梦蝶?”
廷尉与典狱长听丞相解说完孔孟之道,秦宓马良二人又双双提起庄子,忍不住都笑起来。诸葛亮亦笑而摇头:“亮不能比上古先贤。只是自遇陛下,为陛下仁爱至德所感。携民渡江之际,亮亦死里逃生,脱胎换骨,大彻大悟。从此梦里梦外,唯有陛下一人。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荆襄百姓,何尝不是如此?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陛下乃古之圣君临世,虽力穷势微,刀兵所逼,却越发见其王者之风,如乱世长夜里的一抹曙光…因此我等与百姓宁被曹军追破,也不肯离他而去啊!”
马良心下叹息。当时荆襄数十万百姓扶老携幼相随,他们马氏一族也在其中,早抱着必死的决心。诸葛亮见行军速度过于缓慢,即命他们轻骑速至江夏,自己却跟着刘备,陪伴百姓。闻曹军追破时,马良还以为诸葛亮与刘备凶多吉少,还自垂泪数日。后见他们安然无恙,自是喜出望外。
但听秦宓笑道:“马侍中所言不无道理。陛下与丞相,如蝶与庄周。百年一梦,君臣一体,遂不知是自己化为蝶,还是蝶化为自己。如此君臣,千载难有。” 
诸葛亮摇摇头笑道:“陛下倒是喜欢庄子。以后学士可多与他聊聊,陛下定然喜欢。陛下字讳,亦出自老子。”
秦宓一笑,想起老子说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不想陛下竟是喜爱老庄学说。
但听诸葛亮叹道:“陛下人如其名,确是不同于古来帝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真正的圣君。他造就养育臣民,却并不强行占有,从不忧我等功高震主。陛下有所为,有所不为,却不自恃其能,而让下属各尽其用。虽是万民之主而不任意宰制,这便是深不可测的恩德啊!”
秦宓笑而点头:“丞相要继续为我讲解老庄?再这样照诸子百家论下去,我要误了丞相晚膳时间的。不如下回儒生大会,还请丞相赏光前来,宓亦想看丞相舌战群儒。”
“胡说什么!”诸葛亮笑道:“当年亮在江东,年轻不懂事,只知逞口舌之利。学士莫拿来笑话。”
马良漫不经心:“有舌战群儒的时间,丞相可能更愿意与陛下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抚琴而歌一曲高山流水而归。”
诸葛亮见马良出言取笑,便也点头而笑:“然也,然也。亮幸是小有琴技。陛下美衣服,喜音乐,亦正是: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既闻韶乐,但觉余音绕梁,三日不知肉味。” 
“尊兄再这样下去,当真没完没了。”马良实在没忍住,轻轻讥了一句:“与其背后歌功颂德,不如当面唱给陛下听。他必然龙颜大悦,不会再嫌丞相嘴硬心软,不够君子坦荡荡。”
秦宓一愕,亦忍不住笑出来。诸葛亮笑斥:“季常这一张利嘴,竟不用舌战。直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无怪陛下要派你入武陵招纳五溪蛮。来日儒生大会,还请马侍中前往主持。亮自抱琴入宫,与陛下高山流水去也!”
“……”马良一时无言以对。只听牢里牢外笑声一片。末了诸葛亮摇头笑道:“好了。亮不说了。再说下去多是忘情,徒教季常与学士取笑。”他说着,温声对秦宓道:“秦学士再委屈几日,待陛下首战告捷,必然放你出来。”
马良亦笑道:“来日儒生大会,自是请秦学士主持,望学士深体丞相之意,传此牙旷之调于诸学士子弟,亦不负了我朝两位伯牙子期。”
一时大家又都笑了出来。秦宓笑而点头:“丞相与侍中之意,宓明白。其实在这天牢中也没什么委屈,就是见不着天日,不能逛街,闷得发慌。可给丞相这样一说,宓觉得白读了这许多书。接下来的日子我还不想出去了,得乖乖窝着把经典从头治起。”
他此话一出,诸葛亮与马良,连着外面廷尉与狱卒们都笑起来。典狱长苦着脸:“学士要治经典还是回家去治吧。您在这儿小人还得侍候您。竟不是治经典,而是治小人了…”
天牢之中又是笑声四起。狱卒们都想着,自这天牢建成数十载,大概还从不曾迎来这样的欢笑声呢!何况是丞相亲自来看一个被下狱的儒生,还带来了一片希望与欢笑…
 
*  *  *
 
诸葛亮与马良回到府中,一踏入门内,只见夫人黄月英忙忙迎了上来,见了诸葛亮便急道:“招呼也没打就自己溜出去。方才陛下来过,寻你不着,还问了管家。林管家竟也不知!可把我急坏了…”
诸葛亮笑道:“大战前夕,竟如此惊动夫人…”
“你别说笑!”黄夫人啐道:“你这是惊动了陛下!大战前夕,你一人掌握着粮草运转,三军命脉,难保东吴不派刺客暗算于你!再说堂堂一国丞相,只身在街上乱跑,成什么样子?”
诸葛亮握住夫人双手,柔声道:“此次陛下出征,用上夫人研制的连弩,必让东吴水军丧胆而逃。”
马良一旁忍不住道:“尊兄辩才无碍。顾左右而言他的本事,也是人莫能及。把陛下与嫂嫂都急坏了,丞相却一点也不急。”
黄月英一闻也是笑出来,叹道:“是啊,他就是个让人操心的主。自己操心着国家大事,百姓民生。却不会保重自己。早晚把我与陛下给急坏。”她笑着回头对诸葛亮道:“当初弄坏你的连弩,现在我帮你重新做出来了,还一发五矢。算还完当年欠你的。以后再也不替你操心可好?”
诸葛亮笑着:“夫人,亮爱记仇。还没跟你要完。有本事我们让它一发十矢。”
黄夫人抱头:“你饶了我吧。不如让我替你生个儿子比较快些。”
诸葛亮笑道:“孩子想要以后随时可以有的。可是这夫人一个难求,连弩也是天下罕见的神兵利器。夫人你年事已高,只合跟我白头偕老,怎么可以不自珍重,拿自己性命玩笑。”
黄夫人怒道:“你才年事已高!要我珍重,你自己怎么不也珍重些。”
马良在一旁看他夫妻斗嘴,忍不住也笑了起来。诸葛亮与黄月英感情深厚,然而多年无子,鲜少有人知道个中原因。
当年在隆中,农闲时间,马良常跑去找诸葛亮习琴读书。诸葛钧与马谡两个孩子便自己在田野间,以稻草堆排演起了阵法,拿着诸葛亮制作的连弩模型玩耍。
然而有一天,两个孩子哭丧着脸着跑回去草庐,手上拿着被大卸八块的连弩。诸葛亮一见,脸色沉了下来。诸葛钧却道:“兄长,这是被一个不认识的哥哥弄坏的!”
诸葛亮细问详情。才知道两人在田野间戏耍时,遇一少年偶然路过。这个少年皮肤黑,头发黄,看两个孩子排的阵法,玩的连弩觉得有趣,便说要闯闯看,若闯过了,要借连弩一观。两孩子心想,寻常人怎能破得了诸葛亮的阵法,便答应了。岂知这少年真破了阵,拿去了连弩,还拆开来研究,末了装不回去,扬长而去之前还笑道:“汝等兄长排兵布阵也是寻常,机弩做得也不够好,害得我装不回去。若要怪罪我,尽管去三里外水车处找我吧。”
诸葛亮一听,笑了起来:“我便去会会此人。”正是农闲时候,隔日他便带着马良、诸葛钧与马谡一路寻溪流而上,潺潺水声中走了三里路。马谡问道:“那人没说方位,尊兄如何知道他定在此处。”
诸葛亮笑:“凡试验水车,必借水力。三里内只有此处水流湍急。”
不多时几人来到了一处急流旁,果见旁坐着一少年,正自拿刀削着竹子,旁边摆着跟人一样高大的水车。诸葛亮上前见礼,自报姓名。那少年笑道:“好哇。你来了。还带着弟弟前来,莫非是来报我日前破阵毁弩之仇。”
诸葛亮笑了起来。上前观看那少年的水车,一番批评指点,与那少年辩论起来。两人论难迭出,针锋相对,内心却各自钦佩对方。直聊了一个多时辰,诸葛亮观察对方半日,早已起疑,一句话直问出来:“小兄弟才华甚高,怎地在乡里间默默无闻。我猜你并非是男儿身吧。”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