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恶贯满盈重生男[直播](穿越重生)——摩卡滋味

时间:2018-03-30 10:43:58  作者:摩卡滋味
  安成的街面上,流民也越来越多,这北边的战事也不知何日是个头,蛮族战罢,臃肥却羸弱的大燕又何去何从?
  厉弦骑在马上,摇摇头,将这对他的而言过于沉重的大问题抛之脑后,且顾好当下,怜取眼前人罢。
 
 
第108章 筑基
  “举!”
  仲衡大喝。
  哨长忙听命吹响尖锐的铁哨音,手中的小红旗上下一挥, 排首排长喝令“举!”
  四排如林长枪瞬间放倒平举, 新兵们个个怒目直视前方, 齐声暴喝“战!”
  “刺!”
  仲校官慢慢踱步,边查看士兵们的姿势边喝令。
  哨长又急忙用哨音和旗语将命令立时传递下去, 一哨百来人,其下又以二十人为一排, 设立排长,再下为什,一什十人, 如此层层传递。
  战场之上杀声震天,士兵很难听清口令,因而一般都是鸣金擂鼓, 以旗帜为号令, 仲衡得了《纪效新书》也并未对传令的方式多作改变,只是借用了厉大人教给的简易“旗语”、“哨语”,让中层和下层士官,从哨长至排长、什长都需要下死功夫记会, 做到上命者号令一出,不假思索地便能正确喝令兵士。
  为了做到这一条,哪怕士官们个个都让神仙大人摸过顶,仲校官的军法板子还是折了好几条, 好容易才让几十个中低层士官个个令出即明,传递正确。
  如今新兵营里还只是千把人, 若是以后实力雄壮,这些士官都将是支撑军队的重要骨架,如何能让仲衡不重视?
  “当——”
  随着营食堂门口一块长铁条被杂役敲响,午饷时刻到了。
  “全体止息,列队用餐!”
  一声尖利的长哨响起,新兵们气喘吁吁地列队,将武器放到指定的地点,再排队进入营食堂,除了偶尔长矛相互碰触发出些声响,没有一个人说话,这都是几个月来棍棒底下抽出来的成果。
  列队进了食堂,杂役便给每人一份食物,多半是一碗粟米粥,再加一个木制的大方盘,盘子里盛放两只厉家样式的开花馒头,再加一份肉菜,或是两只肉包子加一份素菜。
  两大桶粟米粥放在一旁,若是还不够吃的,可以自行再添。
  这些日子饱饭吃下来,已没人闹那种吃涨肚子、差点噎死的穷苦人笑话了,各人都是拿了自己一份食物埋头苦造,吃完再去添碗粥。
  崔小年一边往嘴里塞馒头,右手筷如雨下把白菘肉片里的几片肥猪肉都挑了出来,一口吞下,一边大嚼馒头还含糊地低声问道:“二河,重阳轮休,你咋和什长说的?”
  营里规矩虽大,但吃饭时倒不禁说话,只是禁止喧哗。
  二河也干完了两个扎实的大馒头,正捏着最后一小块馒头渣,把盘子里剩的一点肉菜汤给擦净,然后丢进嘴里,发出一声满足的喟叹。
  “我不休假,三溪住校呐!我们孤身两个人登啥高?什长说了,不休假的大人会发、发那个‘津贴’,有二十文加五个工分,不比白白休了还得花费几个钱的好?”
  崔小年叹口气,很是羡慕这两兄弟,一个当了正兵,一个在大人办的小学校里上学,如今都有地方住,不像他家里,除了爹娘大哥和两个妹子,还有位年迈的祖母,一家子老小可挨不得寒。
  眼瞅着秋收已过,快要入冬,那些个窝棚,青壮还能熬一熬,老弱如何过得了冬?
  他们一家子都是坎子村的,当年一同弃了村逃税役,如今又一道听了廖老六的话,狠下心跟着神仙大人来到了狄丘。
  这地方,能吃饱,是人过的日子。
  苦虽苦,累虽累,可是苦得有指望,累得人精神头足!
  别看大伙多是住着半挖坑的窝棚躲风避雨,可整个狄丘修得最好的房子,也不过是原来那几间破瓦房改的女营和小学校,连厉大人自己的府衙下雨都还漏水,大伙还有什么可歪嘴的?
  虽说当兵卖命吃粮让人提心吊胆,可人穷命贱,厉大人给的饷够买他崔小年十个了!更何况厉大人有神仙法术,有大人给撑在背后,大伙心底都壮了三分胆气,怕是遇到蛮胡都能敢冲上去杀一杀。
  还有那甚正兵“工分”、“福利”、兵需用品,都是当兵的和他们家里人才能享的福。
  他们一大家子的,大哥身子弱,阿奶半瞎的,阿娘要顾家里,只靠爹做活,他这刚长成的小子又是吃得比挣得还多,便是两个妹子都去了小学校让厉大人养活,日子虽是比在山寨里时好过得多,可活又多又累,也累得阿爹回窝棚就歇息,三五天都憋不出半句话来。
  直到厉大的新兵营扩招,他一狠心,跑来争当正兵,还好运地被选上,拿了那笔安家粮,这一家子才算喘过气来,宽裕许多。
  老实的爹娘平日里万不敢上军营里说半句话,只是这几日到处都在传厉大人要建屋分屋,他那闷头挖了几个月泥沟子的爹,这才学着人家买了半个猪头,送到营门嚅嚅半天,才算说出“找崔小年”四个字来。
  营卫拒了那半只香喷喷的猪头,给传了讯,正好重阳轮休,什长这才报上去,给了他两日的假。
  无论如何都得回去看看,若是真按工分算,他的正兵工分,加上他爹的,再加两个小妹在小学校里学医护挣的,怕是也能争一争那第一批的屋!
  ***
  厉大人坐在他的破衙门里,正被烟青嘴里噼里啪啦一串接一串,自打进门之后就没歇过气的数据给烦得头大如斗。
  “……十五个简式望台,正修了一半,十个新增的粮仓修了大半,林泉管的小砖窑试制您那什么新方子的红砖,试来又试去的,一日也不过三五千块能用的砖。”
  烟青掰着手指头给自家不识数的公子爷算用砖的地方,差点没把嫩生生的手指头戳进厉大人的鼻孔里,厉大人不悦地瞪了一眼,拂开那根不太识趣的手指头。
  “近日已定下青红两种砖的配方,一日可产青砖三千,红砖五千,若人手能加,产量还能再增三成,达到日产万块。”
  林泉一直闷声不吭,直听到烟青说到他手下负责的砖窑,这才起身向公子爷禀告,一字不多,简洁明了,说完就闭嘴,惹得烟青连翻几个白眼。
  “行,就算日产万砖,这几个在建的工程不能停,公子爷您前日还说要挖什么青储窑,这几日又传得纷纷扬扬要建屋,这砖石如何能调济得过来?便是勉强凑上,那水泥也不够用啊!”
  “你坐下!如此急躁,像个后勤司大总管吗?”厉大人厉声喝道。
  烟青一唬,“京都恶犬”的昔年积威仍在,顿时把他那报不完的数据给憋了回去,呐呐然,惶惶焉,双膝一软就要跪下。
  站在厉恶犬身后的思庐悄悄摇摇手,使了个眼色,烟青身边正坐在胡椅上的石屏忙伸手一拉,将人拉下稳坐在椅上。
  大人如今不喜仆从们动不动就跪拜,尤其是论事“开会”之时,有事说事,有理说理,越是跪着磕头,公子爷反而越是恼了。
  他们几个从厉府里跟着公子爷出来的心腹“老人”,也私下悄悄议论,看这架势,公子爷倒像是要把他们几个当作外放的大管事来培养,说得大伙心里都是热火,就算是烟青这样不愿离开公子爷身边半步的,能让公子爷如此重视重用总是件大好事,也是欢喜不尽,干劲十足。
  何况公子爷手下的能人干将越来越多,他们几个出身相府的仆役,虽是知书达理略有些才干,但比起旁人进过学的,或是有特种专技的,又大有不如,自家公子爷偏又是个不重出身重能力的。
  旁的不说,就是那几个甲等技师,在公子爷心目中怕是要重过他们几个,就连柴东城那等破落读书人,公子爷虽是恨起来骂几声、踹两脚,心底里说不得也要高看几分。
  也因此,几个自小同在公子爷身边长成的小厮们,虽是不明言,却是人人努力学公子爷重视的东西,就怕哪一日被“外人”给比了下去,黯然收场。
  石屏料理几千民众的繁琐之事,忙得脚不沾地,时时还记得跑回“夜校”学习,既是学争上游,也是怕在公子爷眼里生疏了。
  林泉便专注于技工之道,钻研公子爷重视的那些“理工”知识,一手撑起若干工坊,若不是他这般踏实去做,就凭公子爷那“言出随心”,想一出是一出的性子,就是有那些“神仙方”,又如何能个个推进得如此之快?
  更不用说整日跟在公子爷身边的思庐,还有一肩担起后勤之责的烟青,哪一个不是在拼命跑着学着,想尽力跟上自家越来越显“仙气”的公子爷的步伐?
  “嗯,这才对么,议事就好好议,提出你的问题和解决思路,大伙商量着把事情解决了。光是在那里报数,这数字能当砖使,能吃么?!你那点简数简字,还不都是公子爷我教的?!”
  厉大人横了变鹌鹑的烟青一眼,也不忘给他颗甜枣吃:
  “这些日子烟青也确实操劳,这一摊子能理顺,你居功不小。”
  听得公子爷这一句软话赞许着出口,烟青的眼泪忽地夺眶而出,这几个月来怕被抛弃的惶惶不安,拼命学、拿命做事的辛累,都似是化作眼泪一滴一滴地滴落,流淌下来。
  他哽咽着,含糊不清地说道:“公,公子爷,呜呜——你,你总算晓,晓得我,我,呜——”
  “行了,恁地孩子气!”
  看烟青哭得鼻涕眼泪糊成一坨,本就操劳得血丝满布的大眼睛更是红得没法看,哪里还有前世当年烟视媚行、趋炎附势的半点模样?
  厉弦心头忽地软了,哭笑不得地掏出块帕子递给思庐:“给他擦擦,哭得鼻涕泡都吹出来的大管事,我当真是没见识过。”
  烟青听了这话,心中一急,抬起头来正欲分辨,气息一冲,鼻子里顿时又冒出个大泡来,他一楞,突地嗷一声叫,一把抢过思庐递来的帕子,蒙在面上,死活也不揭下来了。
  众人都笑得喘不过气来,好容易歇下,厉大人才悠悠说了一句:“烟青,这些日子着实辛苦你了。”
  他站起身来,望着几人,轻叹:“也辛苦你们了。我等身处此境,如站于汹涌河流中的卵石滩上,看似平稳却危机四伏,稍有波涛便至没顶。唯有扎根垒基,迎浪而击,才能驻立不倒,搏出一片基业来。齐心协力,努力吧!”
  “喏!”
 
 
第109章 牧草
  激励之后事情还是要做,厉弦按着轻重缓急把几项事情排了排。
  砖屋是必须要起的, 而且是重中之重。
  如今已是深秋, 重阳一过, 眼一眨就入冬了,西北不比江南和中原, 没个挡风御寒的窝,老弱能冻死一大半。穷苦人家再不济的, 也会在山上刨个洞,躲过严冬。华夏子民思根念乡,漂泊在外, 唯有在一处有了屋子有了地,那才算是真正有了根脚。
  从开春他领着这些百姓到达狄丘,当牛做马般地苦熬了这几个月, 要不是有他这神仙大人“以身作则”地带领, 一股心气提着,粮食又堪堪顶住,怕是大伙的精气神早散了。
  即便如此,秋收之后, 他都能感觉狄丘像是一张拉得过紧的弦,有些绷不住劲,要疲了。
  此时此刻,何以提气振奋精神?土地要大农场化作业, 暂不可分,那就分屋!
  三千多人, 八百多户的人家,要在短时间内住上砖屋,自然不可能如平常人家一般,每户人家在空地上起几间平屋,围个小院子,有点闲钱的还要建个几进。
  对见识过上人们各种“高效”设计的厉大人而言,这么做实在是太不经济,太不求效率。
  虽然在如今的年头,人的活动范围远不如野兽,山林野地大多被禽兽虫蚁所占,荒林野地数不胜数,但是同样的,限于人手与能力,被开荒出来适宜人居,还不浪费耕地的地方并不多。
  厉大人在狄丘的舆图上看来又看去——这上头已经花二千积分请钟大仙规划了一个小城镇的基本设计,他狠狠心,在居民区与教育区块中间划了十亩贫地,用来建大屋。
  这种大屋有三层,按着上人们给的简数计量来算,足有50米长,20米宽,每层都可建30至40间小室,用上叠床,每间都能塞下四到六个人,每层的顶端设一间盥洗室,四排大屋围成个口字形,中间便是活动的天井。
  上人们说,这便是当年还挤在地球生活的时代,华夏的宿舍格局,学校工矿都有,格局久经考验,十分强大,适宜有一定纪律性的人口密集居住。
  厉弦对这设计如获至宝,建上这么一圈屋子,起码能塞下一两千号人,待得日后条件好了,民众们再慢慢搬入民居,这屋子还能给以后的学校、工矿作坊当宿舍,一点都不浪费!
  唯一可虑的就是取暖。
  这种砖瓦房虽是比那些泥墙草屋山洞御寒的功效强出许多,但在缺少御寒衣料,又地处西北的狄丘,如果室内不点火盆火炉取暖,还是极难扛的。若是每间屋子塞个火炉子,这么多人一不小心失火便是场大祸,烧着煤石,捂了毒气都能闷倒一屋子人。
  钟大仙便给厉大人出了个主意,反正如今狄丘小高炉产量也稳定了,一日千斤的铁料,除了制农具和兵器甲胄,完全可以挪出一部分来造水暖系统。
  水暖这东西,要说简单极简单,热水管、土锅炉,排管布局开烧,锅炉里的热水通过铁管传导至所经的路线,方便快捷,再容易不过。
  在地球近代的养鸡场小浴室里,时不时就会有老板偷偷安一个拿常压锅炉、废旧汽油桶随便改的土锅炉来弄这一套,一旦有人举报,安监部门就会迅速查抄,名副其实地连锅端。原因就在于锅炉这东西属于特种制造,无论是材料、设计还是使用都需要有相当的安全资质,哪个环节出问题都会来个连锅开花,这东西爆起来简直堪比TNT啊!
  厉大人有钟大仙的光脑设计,又有一手爪炼特种精钢的神功,这锅炉自然是土不了,但是如何安全应用,还是拎着铁甲的徒孙,耳提面命地训了好久,又安排六人三班轮流盯着,再加上钟大仙为中古人类特地设计的几重安全阀门,只要能按部就班地操作,安全基本无虞。
  一圈大屋并没有全部都设计成宿舍,正对门的一楼是食堂,也是方便这么多户不开火的“宿舍”住户能吃上热饭食。
  如此一来,整圈宿舍可容纳住户为1760人,为了尽量调济资源,厉弦打算拆户,学龄前的子女和老人跟着成年夫妻同住,十四岁以上的未婚青年若是未入学、未成婚的,都按男女分宿舍。
  四幢大屋,两幢为青年男女宿舍,两幢为家庭宿舍,如何分派,谁能入住,就要按工分来评分排队抽选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