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了如此激励人心的计划,也将在两个月之内建成,厉大人当然就先放出风来,鼓舞大伙的干劲,力争上游,努力争取分房么!
除了在建的仓库、望哨、让民众安居的大“宿舍”,还有一个工程必需在近期完成的,就是——青储窑。
青储就是将可作饲料的青绿植物,通过特定的方式控制发酵而制成的饲料,这东西制作简便,原料又多,一个至两个月就能酵成,在冬季无鲜草料时喂养牲口,又顶饿营养又丰富,简直是育肥家畜的一大法宝。
只是厉大人手头可没什么塑料布,更没有玉米杆、紫花苜蓿之类的好青料,只能因陋就简,先挖大坑做深窑,然后收集各类青料,好好窑藏发酵,先顶个一冬,待得明年,就有好牧草了!
当地生长的、适合喂养牲口,又适宜种植的牧草种类不是很多,紫花苜蓿有,狗尾巴草也有,这两样虽是很多百姓都知道能喂猪羊,甚至苜蓿草嫩时人都能采来吃,却是从未有人想过要种植。
不走寻常路的厉大人说要种草,那就种!
几十亩的好地收获之后,厉弦就让深耕,因为种子收集太少,导异都来不及,今年的秋种更加来不及,也只得等到来年春天再选种播草。
狗尾巴草倒是不必特地播种,但收集草料也很是花费一番精力,小学生们的课余如今基本就是采草换工分,孩子们勤勤恳恳采上一大筐鲜草,才能欢天喜地地换上小小一工分,厉大人如今的劳动力“剥削”可谓做得淋漓尽致,童叟无欺,简直一丝一毫都没浪费。
除了这两样,厉大人还得到了另一种意想不到的牧草。
这东西的来处有些奇妙,是黑子送的。
黑子原本叫胡黑子,他不姓胡,但是家乡人人都叫他胡黑子,只因他娘是被胡蛮子糟蹋了,才生下他的。
他家在塞北,与突厥蛮子交界的荒凉之边,那里比狄丘更蛮荒,更苦,百姓们种得一点地,每到秋收时节,胡蛮们总是成群结队地来抢掠,除了抢粮,还抢人,胡黑子的娘便是这样被抢走的。
她挣扎着趁蛮人不备,与乡人结伴冒死逃回家乡,肚子里却有了黑子。
苦水里泡着的边民,哪里还顾得贞洁两字,活着就是万幸,她娘挺着肚子嫁了个逃荒汉,这才养活下他。
她娘虽是嫁了人,他却没有姓,连那逃荒的汉子也不愿让人胡蛮崽子跟着自己姓。
黑子便成了众人口中的胡黑子。
磕磕绊绊,忍饥挨饿,终于长到了十几岁,因为饥饿和劳苦,他个子又瘦又小,像是个未长成的孩子,但黑子能干活,不会干活就没有吃的。
他娘嫁的逃荒汉子有一手养牲口的手艺,却秘不相传,他说要传给他家的子孙。
黑子却晓得,这汉子无非是会栽种一种长叶的牧草,那草牛羊爱吃,能长膘。他悄悄地跟着这汉子,偷着摘下了许多种子,那时他想着,娘肚子里的弟弟出世,这汉子若是再容不下他,他就另找一块地,种上那些好草,然后养几只羊,也能自己养活自己活下去。
哪知突厥蛮子突地疯了,冲入大燕去围了京城,后来也不知怎么地,不知谁杀谁,几千几万骑都互相不要命地厮杀,边民们便遭了大殃,黑子的娘就在那时挺着六个月大的肚子被蛮子的马踏死了。
那汉子哭嚎着拼命,被蛮子一刀砍了。
他冲出去想把娘拖回家,却被蛮骑一蹄子踢晕,等到他被热醒时,周围是一片火海,整个破村都被烧起来了。
黑子就逃了,带着家里仅剩的一点粮,带着他的宝贵草种,跟着村里还活着的人,踏上了逃荒之路。
一路走,一路不停地有人加入,不停地有人死去,黑子一度以为,他也会是倒在那条逃荒路上。
然而,命贱阎王都不收。
直到他走到了狄丘,这个奇怪的,却如同神仙地的宝地。
厉大人让他填饱了肚子,黑子便将自己最宝贵的“草种”送给了他。
厉大人很高兴地收下了这个不干干起眼的礼物,并且给它起了个甚是好听的名字——黑麦草。
第110章 出巡
黑麦草是个好东西,厉弦也根本没想到他能从这个逃荒逃到狄丘地头, 差点把实验种粮给啃了的小子身上得到这种好东西。应该说, 要不是拿到这小子诚心诚意供奉给好心“神仙老爷”的草种时, 他随意让钟大仙给“扫描”了下,土著厉还真不知道这种广泛分布于欧洲、北美、北非的宝草。
这东西虽然挺挑地, 贪肥爱凉又喜湿润,太冷太热都长不好, 但大燕塞北能种,狄丘更能种。
有了这东西,牛、马、羊不但爱吃, 能长膘长奶,还能节省下不少精料粮食,要是有足够的种子, 拿块地和紫花苜蓿混着播种, 春夏之季都不用收割,直接赶着牲口就能放牧。等牛马吃完了这块地上的草,一地的畜肥,深耕翻一翻, 等酵熟了,这就是现成的肥地,正好用来种下茬粮食。
厉大人喜滋滋地把这意外得来的宝贝草种小心地收藏起来,打算尽快抽空做个导异, 趁着入冬前的短短两个月先收割一茬,青储起来, 来年抽种时再进行第二次导异,只要种个两三年,狄丘当是牛羊遍地的胜景了。
想想钟大仙那颗宝树上的水煮牛肉、手抓羊肉、风干牛肉……厉大人悄悄擦擦口水,哎!当个好长官当真不容易,刚想着这牛羊肉美食,顺嘴就想到了兵士的行军粮,嗯,待得来年肉食再多些,叫上越胖子,大伙一起开发几种易携顶饱的干粮,民以食为天,大军更是粮草为重么。
反正蛮族的牦牛、肉牛不能用来耕种,养来杀肉吃正好。
自家夯货尤其爱吃他用钟大仙的方子弄出来的秘制蜂蜜牛肉干,可惜蜂蜜来之不易,石蜜更是产之岭南湿热之地,尤其难得,几乎可贵比黄金,连让自家汉子吃个可心的零食都难能找得到原料,当真是有失他厉神仙的颜面。
虽知如今身周处处是坑,需时时警惕自励,但劳逸相合方为正道,难得也有放松之时,厉弦向钟大仙咨询那黑麦草之余就问起了是否有适宜西北此地的甜食作物。
钟大仙倒也没藏私,说了有种名为“甜菜”的东西,其根可食可榨糖,适宜大燕西北、东北之地种植,只是算算年代,这东西估计还刚刚在地中海沿岸被人工栽培用来食其叶和根茎,或许安息、波斯之地也有此物,但厉大人想碰上这东西,难度可比瞎猫捉到活耗子。
至于甘蔗,这东西适宜南方湿热之地,即便勉强能在西北导异种活,怕也是会失去它的绝大部分特性,毕竟良种“导异”不是基因完全改变,更不是造物,它只是一种让植物在本地更适宜的方向选择,而不是根本性的篡改基因。
甚是爱吃甜食的厉大人长吁短叹,愤愤然画下了“甜菜”的模样,盼着兴许有哪一天就逮到这活耗子了呢?
噫吁嚱!为何如“辣椒”、“甜菜”那等滋味重的好物皆是生于蛮夷之地?莫非天道见华夏之地过于地大物博,便损有余而补蛮夷之不足么?!
【你也不用太伤心,没了张屠夫,不吃带毛猪!没了甜菜根,不是还有小蜜蜂么!】钟大仙一本正经地翻出古书念道:【前汉《高士传》就有记载,姜岐隐居山林,“以畜蜂豕为事,教授者满天下,营业者三百人。民从而居之者数千家。”看见没,人家早就会养蜂取蜜了!】
还有什么可说的,掏分买方子!
钟大仙的方子当然不是姜岐那种原始的掏野蜂窝子,而是包括制蜂箱、控蜂选蜂、蜂病防治、喂食过冬、割蜜分箱等一系列“高新”技术,虽是贵达三千分,也算是物有所值。
只是没有现成的蜂种,还得从当地的野蜂中慢慢选育。
厉大人摸摸下巴,决定给小学生们加堂生物课,最近的课程就是要分辨马蜂与蜜蜂的区别,知道哪个能捅哪个不能捅!
至于带蜂的巢,这个“工分”就要算得高些,毕竟能采来这些玩意的娃,那皮肉之苦肯定是少不了的,工分高点,多少也是个安慰么!
***
“……这东西就是狄丘犁?”
朱嵩围着那犁转了半圈,没看出个所以然来,只见那犁身弯曲,似与一般的直犁有些不同,犁头尖顶却是用好铁制成,甚是奢糜,再看边上放着的镰刀、耙子、锄头等等,皆是用好铁制成要件,这狄丘的铁竟是多到可以用来制农具!
他阴沉着脸,一脚踢开那挡路的耙子,反被那长竹柄弹回来敲在脚上,痛得抱脚嗷嗷直呼。
“将军,将军!您,您这脚还好吧?”李师爷小心地问道。
“这么个犁就敢卖钱三十贯,换粮二十石?”朱嵩没看出这东西有什么好来,却看得出来厉家那小子必是发了注大财,如今不仅是平陆县,竟是连上郡街市上都可见有人买这狄丘犁和狄丘的各式农具。
狄丘的农具样式虽是不难仿制,木件也只是一般的杉树杨木所制,只不过做得更精细些,难得各个部件都几乎一样,但这东西所用的铁料却是极好,寻常百姓也能一眼看出这黑黝黝、闪着精光的铁器件甚是不凡。
街市上也有铺子仿制的出来卖,又哪里舍得如此用好铁,不过是用一层烂铁包在木制的犁头,却是顶不得什么大用,不过比那纯木的旧式直犁得用些许,那价格自然也差得远。
有钱的士绅自是不屑于用这种仿制的,多是直接从狄丘的供销社里买了曲辕的精铁头好犁来,在自家的田地里翻耕。这种农具一用便知好不好,狄丘犁比之旧犁不但形制改进,又多加了个犁盘,使得操作起来省人力又省畜力,一头牛就能拉着走,还能方便地调头转向,如何能不让大户们爱煞它也!
老爷们的庄田里用上这等好用的利器,稍有些积余的小农户便也想学,虽是买不起那正宗的狄丘好犁,买上个仿制的也能省不少力。
至于那精铁制的镰刀、耙子、锄头更是一用便知有多灵便,买的起的大户人家用旧粮换,买不起的贫苦人家只能望着精贵的农具而兴叹,然而,狄丘出了个钱庄,听说有狄丘户本的人便可借贷农具,待来年秋收之时以粮来还!
户本是什么东西,平头百姓也摸不着头脑,但狄丘地面可以借贷农具这一事,却被有心人悄悄传开在市面之上。
没钱却还有把子力气的,总有几个心动的汉子,悄悄跟了商队去了狄丘,去了三四个,回来却只有一个,那汉子爱惜地抱着新镰刀,悄声告诉相熟的四邻,狄丘能“打工”挣钱,若是去了那里落户,就能有户本,有了户本便能借贷农具……
过不得几日,那穷汉子就悄悄裹了一点家当,带着妻儿逃户不知所终了。
又过得几日,街面上的流民少了许多,穷苦的佃户却也跑了许多。
有人说在狄丘似是见到几个面熟的逃户,只是彼时彼人挺腰直背,满面红光,看着实是不像当初的饿殍模样,又有护民如子的狄丘厉校尉站在彼等小民身后,逃了许多小民的郡县官长也只得捏着鼻子认,好在厉校尉吃相也不算太难看,多少还送了些黄白金玉之物来补偿,诸官也就当作概无此事了。
逃民是地方官——县令郡守们的事,朱嵩这壮威将军可懒得管这些屁民之事,他操心恼火的是厉家这小子,赚了这许多银钱粮食,竟然没有一点对他这上官的敬意,更无孝敬的意思!
简直就是不把他这将军放在眼里!
厉相虽是势大,可他的手还伸不到这边远的西北,更伸不进军中,至于郑阀——哼!朱嵩自觉敲打一番厉弦这小小校尉,那郑家也会听话些,往日次次只送些鸡零狗碎的东西来,当真是视他若无!
“近日胡蛮猖獗,我等有护卫百姓之职,理当御敌于外!”朱将军凛然号令道:“去!命啸虎营整备,五日后出巡,备十日之粮。”
啸虎营名字虽好听,其兵额更有千五,但勉强能战的实数不过五六百,平日更是疲于给将军大人种私田,旬月都未必能有一操,是以开拔整备都要四五日。
这五六百个正兵,再加上苦役民壮,近千人,拉出去吓吓厉家小儿这等弱鸡是足够了。
四百多里的路,步卒加紧些走,不过十来日就能到,这粮草足够,到得地头,哼!还能空手回程不成?
朱嵩肚中计较已定,看着那铁制的各色农具心情顿时不同,这东西不错,到时多拿些回来,卖与行商们倒也是一注好财!
李师爷唯唯应喏,心下无奈直叹,却也有些雀跃,说不得要悄悄走一趟柴先生的铺子,朱将军因狄丘之事出巡,这等重要之事,消息可值些银钱。
第111章 战备
“滴!”
一声提示音后,厉弦精神一振, 收到了第一条实质意义上的无线电磁波简讯——“朱嵩将领近千弱兵出巡狄丘”
简讯是柴东城发来的, 消息确凿, 可惜粗略了些,到底还是字数不够用。
厉弦忙把自家校官大人叫来, 通报了此“敌情”。
“阿弦,你是要战还是要吓?”
仲校官严肃地向上官询问。
“这等贪毒之人, 光吓怕是无用,总要打痛了才会知晓,不是什么东西他都能咬一口的。”
厉大人指着舆图, 在靠近狄丘的官道之旁画了个圈。
“把他们引到边上的林前空地,在既定的战场打一场有准备的仗!”
厉弦知道这等杂牌将军手下根本不会有什么精兵,但此仗是狄丘黑甲成军以来的初战, 必要出狮虎之全力以搏弱兔, 以求全胜!
“喏!”
黑甲军经这几个月的磨练与训作,在纪律性与战斗意识的培养上已经做足十分,尤其是操典和各类分解配合动作。挨过仲校管亲训的“老兵”们散入新兵营作为基层的什长、排长,训起那些老实的新兵蛋子时, 更是变本加厉,若不是有军法官时时在巡查,并且营中有规,不得无故体罚责打士兵, 怕是蠢蛋新兵们挨揍还要更凶。
如今的四百正兵、四百半职业的兵,总计八百余人都是完全或半脱离生产的, 相较于狄丘如今吸收了逃民,也仅有四千多的民众,实是负累极重,要知当初汉末各军阀争战,以蜀唐之富也不过以十民养一兵或吏,民生已是极苦。
狄丘这么个干法,若不是厉大人以郑阀支援的粮食和“宝种”、农具换来的陈粮撑着,一边极力用半机械化来促进工农生产,怕是民众早就被吸干了血。
奈何周边不靖,又有各方势力虎视眈眈,若是稍有疲弱,怕就让人一口给吞了。
好在狄丘的兵并不只是狄丘民众在供养,因厉大人的种种先进技术与产品的输出,与周围大户、甚至郡中各县换来的粮食与银钱,可算是以一县乃至一郡之余力来供养这八百兵。
75/110 首页 上一页 73 74 75 76 77 7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