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纪维连忙推辞,“这怎么能行,你们也有农活要做。”话虽然这样子说,乔纪维心里想的却是另外一番光景:如果香儿家人真能帮自己种土豆,倒也省了不少事儿的。干农活实在太累,就凭乔纪维这瘦弱体质,可干不了太累的农活。
香儿家人容不得乔纪维推辞,“就这么说定了,明儿个我们一定来你家干农活。”
第二天,香儿的大哥二哥连同情人如约到了钱家。既然如此,乔纪维也不好再赶他们回去。便带领他们一同到了田地里。
这哥仨一同开干,一个刨地垄,一个挖小坑,一个埋土豆。倒也合作得井然有序,乔纪维站在旁边却插不上手,重活尽让这三人给干了。
三人干起活来一直不停歇,乔纪维却在下午时悄悄回到钱家,着翡翠准备些晚餐招待他们。这三人因为给自家种土豆受了一天的累,乔纪维自然也希望在吃的上招待好他们。
这三人干活也是挺麻利的,不到两天的工夫,就已经种了一亩地的土豆。
乔纪维今年就打算种这一亩土豆,但即使用去这么多地,发芽的土豆还是剩了大半。乔纪维便把土豆给了香儿家一些,也算慰劳这两天他们的劳作。
严格来说,钱家能支配的土地也就只有五亩。剩下的十五亩土地被别人家租着。他想到这一茬,便把自家的佃农挨个聚集起来,跟他们商量这土豆的事情。
最后商议完毕,乔纪维把土豆分给他们,让他们自己种,最后收获的土豆五五分成。
纵然如此,钱家还是堆着一部分发芽的土豆。
乔纪维只好在院门外摆摊,计划着把剩下的土豆卖给村人。乔纪维把土豆按二十文一斤定价,这价钱看上去挺贵,但毕竟物以稀为贵,方圆几百里就这里有土豆。土豆母子到底什么价,乔纪维自己说了算,倒也没什么可指摘的地方。
众村人一听说乔纪维要卖土豆母子,皆快步往钱家赶,希望能赶上这买卖。乔纪维这时候也不看人情,就按先到先得的原则卖。众村人疯狂抢购,很快这土豆就被卖光。
后面的人迟了,看着空空如也的摊子,忍不住发起牢骚,“也不想着给俺留一点。”
翠花在旁边盘起胳膊,“还不怪你们不早点来,土豆被抢完了才慢悠悠地赶到,活该。”
第59章
有村人买到土豆,便效仿乔纪维把土豆种在了地里。
阳春三月不冷也不热,桃花渐次开放,这时候又是酿酒的最佳时候。只是这时节农夫们都忙着播种,倒也没大有时间酿酒。乔纪维只好在种花生和麻的间隔临时征招人手,仅仅在村里招人数还不太够,乔纪维只好又去往外村,希望在外面多招一些人。
等人口数差不多凑齐,乔纪维第一时间指导他们蒸高粱。这时候人家的农活也挺忙碌的,乔纪维自家酿酒,可不能把他们地里的活都给耽搁了。
酿这高粱酒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来,有条不紊的,每一个步子都马虎不得。所以乔纪维自然仔细查看酿高粱酒的每一道工序,酿起酒来把心思揉得很细,明里暗里地让他们的手脚加快。
到发酵这一步,他们这些人暂时没了活干,便陆续回到家种起了花生。乔纪维也利用这个闲工夫到地里看土豆。以往这些活计都是钱大永要做的,如今钱大永不在,乔纪维也只能按照他经营田地的习惯依样画瓢,但在一些小细节上终究不像钱大永那般注意。
在土豆田里,乔纪维看到芽已经长出来了,离地面约有半公分的高度,颜色比起刚种下去时浅了很多,看着还挺娇嫩的。乔纪维抬头看了这天,艳阳高照,应该不会再有突然转冷或者冰雪天气了,不出意外的话,这些土豆应该能长成。
待高粱和部分小麦发酵了□□天,农夫们也刚好把花生种完。于是又接着蒸起酒来。
乔纪维十分明白这高粱酒的好行情,而夏季天气炎热,也不宜酿酒,所以这一次蒸出来的高粱酒比起去年冬又多了半倍,依照惯例,酿完酒后乔纪维给了每人一壶高粱酒。这次工作才算完全做完。
这些酒酿完,乔纪维第一时间通知了武掌柜的。武掌柜的一听到消息,当即派人到钱家取酒。县里其他人听说这儿酿出了新酒,也纷纷架牛车来到这酒,从乔纪维这儿买酒。他们显然已经把喝上瘾了。这样也好,正好能让乔纪维有长期固定的客户。
随后乔纪维又记起那天和酒馆掌柜约定的事情,亲自架着牛车去往县城,把车上的十几壶就送到酒馆门前。掌柜看着乔纪维如约来到,喜笑颜开。
一天乔纪维从地里回来经过翠花家门口,翠花母女正在门口谈着话。
只听翠花道:“娘,你就让我到县城里绣衣服吧。”
翠花娘却不同意,“刚给你说媒,那家人好像还挺满意,已经有了好苗头。你啊就甭去县城了。”随后看见乔纪维经过,翠花娘主动打招呼:“从坡上回来了?”
“是。”乔纪维点头。女人家的事情他也不好多嘴。便没有再说话。翠花听见是乔纪维的声音,忽然又忆起去年夏天的事情,忽然觉得有些羞耻,忙跑进了屋子。
不过听翠花母女这么说,乔纪维忽然忆起此前跟郭掌柜的约定,他当初还答应给郭掌柜拓展一种新买卖呢。但到底要想出一种怎样的新商品思路,乔纪维的脑子里对此是一无所知。
如今天气转暖,床上铺盖自然是没了销路。至于染衣服,这时候染色技艺已经变得很成熟了,乔纪维设计出一种染色新方法很可能没有竞争力。况且去年乔纪维已经依靠染麻衣开拓了这一空白的市场,如果这一回再从染色入手,恐怕就有重复之嫌,这可怎么办?
但既然郭掌柜的成衣店里卖的主要是衣服,不如就单纯从衣服入手,设计出一种新款式。
这可有些难为乔纪维,设计出一种新款式的衣服,简直就是拿服装设计师的标准要求自己。
乔纪维在现代时身为总裁,在每一个重要场合穿起衣服来都特别考究,久而久之也能品鉴出衣服的好坏,并对衣服的质地和设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些年下来,在服装的设计方面乔纪维基本上也成了半个专家,大致也知道西服或者休闲服该怎样设计才能够雅致合身。但现代的服装模式确实不能生搬硬套进古代汉服的设计思路上。闹不好这时候的人完全把现代的衣服当作另类的东西,腐儒们大骂伤风败俗,也会让他和郭掌柜的陷入被围攻的境地。
如何把现代服装设计的自由模式和古代人的接受程度平衡起来,是乔纪维自始至终都要进行的考虑。
乔纪维先用几天的时间采风,在县城个各个街道上查看行人穿的衣服,看得多了,倒也总结出了一些规律。比如这时候的人不太喜欢穿得花枝招展,反而喜欢穿一些基调阴沉的深色衣服。乔纪维也不知是何原因。
回到家,乔纪维着手在图纸上画图,立求把每一件衣服设计得简洁,不再设计之前饰有重复着各种俗气的花的衣物。在外人看来,这简洁的衣服恐怕就意味着高雅和雍容。与此同时乔纪维又尽量满足这时候人们的穿衣喜好。这两种设计思路看似在吵架,其实相得益彰。
设计完第一套衣衫,乔纪维又又接着赶第二套,画出来的图像栩栩如生的,线条流畅。
此后几日乔纪维就一直埋头在这上面,家里的活顺势都交给了翡翠和钱母。土豆也顾不得看管了,翡翠只好在喂牲畜之余到田地里看一看。
经过几天的辛勤作为,乔纪维便设计了几十套衣服。至于男女搭配,乔纪维却有点偏袒,这其中的衣服大多是为女子准备的款式。这也不怪乔纪维“性别歧视”,只是古代男人太不懂得打扮自己了,很多人走在街上邋邋遢遢的,白白糟蹋了好衣服。
干完这些活,乔纪维便拿了这些图样到了正屋里,把这些图样递给钱母看,向钱母说道:“大娘,我想着拿这些图样做衣服,这估计还得靠你的手艺。”
钱母看着这些图样,脸上却现出愁容。“这样做衣服也忒难了吧,你是不是成心难为我这老婆子?”
乔纪维给钱母翻了好几张图给她看,说道:“大娘,这些你别看着很难,其实花样不多,织几下就完成了。”
钱母脸上还是不情愿,“可我眼睛花,也瞅不出来这些衣服的门道啊。”
乔纪维眼皮不经意地一翻,转过头去不让钱母看见。这分明就是发懒,不想织这些衣服。
无奈之下乔纪维只好手把手地指导钱母制这些衣服,每当钱母有疑惑了乔纪维便给她一一解答,这回钱母可说不得自己看不懂图样了。另外,乔纪维终究不是专业的服装设计师,在画这些衣服时难免增添一些不合理的细节,或者有遗漏,好在钱母技术高超,织到麻烦处倒也能纠正乔纪维在设计上的错误。织这些衣服的过程中,两人倒也能平心静气地说话,平日里的龃龉也在做这些衣服的过程中消除了不少。
制完这些衣服,乔纪维弄好牛车,把它们运到县城郭掌柜的店里。
到了地方,乔纪维随手把几套衣服拿了出来,交到郭掌柜的手里,“掌柜的,看看这些衣服怎么样。”
郭掌柜拿起衣服,眼神一亮,“这些衣服可都是你造的?”
乔纪维点头。
郭掌柜的一件一件地看看这些衣服,这些衣衫中给男子穿的大多是黑白色,给女子穿的乔纪维在当初设计时也不滥用色调,以防其显得俗艳。而且这些衣物也不是很厚,正好恰和时令。
郭掌柜的卖衣服多年,自然也对各种衣物有品鉴能力。他一眼就看出来这些衣服能大卖,便把这些衣服通通收了。
至于报酬,郭掌柜的本想着方便,把每一件衣服定成一两银子,最后给乔纪维十几两银子,从此这些衣服就跟乔纪维没任何关系了。但仔细一想,却觉得不太好,这未免也太欺负人了。怎么说这些衣物的款式也是乔纪维呕心沥血得来的,只给十几两银子,免不了让人家寒心。赚的钱到底怎么分配,还是等日后卖了钱再说吧。
郭掌柜的先把乔纪维请进了武家酒馆,随后又请了乔纪维在县里认识的几个秀才,武掌柜也来作陪。这些个人之前已经很熟悉,在饭桌上倒也没什么拘束。
乔纪维先尝了一口高粱酒,这高粱酒尝起来比起以往更加更加清冽了。他朝武掌柜一笑,“这高粱酒卖得可还好?”
“还成,但不像去年那般受人欢迎了。”武掌柜如实答道。
也是,任何商品一出来顾客总有个新鲜劲儿,等新鲜劲过了,这件商品的买卖就会变得正常。
一秀才大口喝酒,很是狂放的样子。喝完大笑道:“无妨,我等天天来这儿买酒喝,好让掌柜的把这酒卖出来。”
武掌柜也是不饶人,“那你还不如不来。这酒是卖出去了,钱一时半会儿可收不回来了。”
一顿饭吃得宾客尽欢,酒席还未散,乔纪维便提早离开。毕竟钱家离县城也挺远的,可不能回去地太晚了。
乔纪维离开的第二日,郭掌柜的便把乔纪维带来的服装依照原样,加紧生产,人手有点不够,又自县里招了很多妇人。郭掌柜虽然想着自己赚钱,却也着实让县里的一些普通人家挣到了钱财。
衣服一做出来挂在店里,便迅速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众人穿惯了花团锦簇的衣服,有的人已经审美疲劳了。看到这种设计简单的衣服,看着挺别致的。因此很多人每天都往郭掌柜的城里赶,要买这衣服。
郭掌柜的可不满足这区区一县的市场,又把这衣服拉到州府,开拓新的市场。在此过程中百姓尤其是妇人爱衣服的风尚兴起来,这也是乔纪维始料未及的。
第60章
乔纪维设计的这些衣服县里的人们都未曾见过,而且设计的样子也好看,因此这些衣物在县里大受欢迎。
县里的一些店铺看出这衣服在县里的风靡程度,觉得有利可图,也开始大量仿制起乔纪维设计的衣服,大概他们还没有一点版权观念。但做出来的衣物大多质地平庸,远远比不上乔纪维设计的衣服的样式。
郭掌柜卖出去了一批衣服,小赚了一笔。他想着次次和乔纪维分红未免太麻烦,便把一批衣衫装了几个大麻袋里,派人把这些衣衫连夜运送到钱家。
把货物送到,那些人也不收成本价,说道:“我们掌柜的说衣服卖不过来,就拿来赠给你们。”
郭掌柜的意思便是让乔纪维把这些衣物拿到周边村子或者乡里卖,以此获得一些钱财,也算抵了当初要支付给乔纪维的价钱。而郭掌柜则负责把生意做大,把衣裳卖到县里其他地方。
乔纪维仔细想了想,觉得郭掌柜这个分发对自家的确是大利好,还省去了中间不少的麻烦。
这几日气温又变得更暖和了些,乔纪维为适应这些变化,便为适应时令变化又设计起新的衣裳,所以卖这些衣服的活就被钱母拿了过去。
卖衣服前乔纪维特意叮嘱她:让这些衣衫的价格和县里的保持一致,可不能刻意抬高或压低价钱。若是郭掌柜听说衣物不同价,固然不会当面发作,心里恐怕也会有芥蒂。
钱母有时就把摊子设在村口上,逢人便说这些衣服是她自己造出来的,并给村里的妇人挨个看这些设计简洁的衣服,直到等那些妇人夸她才罢休。
过往的行人不是很多,所以这衣服销量也不太好。艳阳高照的日子里,钱母便求村子里制鱼豆腐的一家拉她去乡里,她也好在乡里的摊子上摆摊卖这些衣服。乡里人见在县城里风靡的衣服竟在这里有卖的,有的人也愁着走远路,便在钱母的摊子上把衣服给买了,但也有人对眼前流行的衣物熟视无睹,偏偏舍近求远,跑到县城里买衣服,实在是有些蠢。
故而去了乡上一次,郭掌柜的派人运过来的这批衣物差不多就已经卖光了。这其实也不愁,只要乔纪维说几句话,第二批衣物便会被运来。
*
那些制酒的人尝到甜头,随后又要制酒。
一酒工来到钱家,直接看到乔纪维正伏在桌上画图。乔纪维注意到有人来了,抬起头来,发现是熟人,欢迎道:“坐。”
那人也不喜欢绕弯子,径直说道,“我们还想着制酒。”
乔纪维沉思了一会儿,心想多制些高粱酒也能保证这些高粱酒的供应。于是爽快道:“好。”
但当这些人做工时乔纪维却不在旁指导了,完全是“放养状态”。毕竟乔纪维还要设计新衣服,而这些人经过几次制酒也把步骤大概给摸熟了,完全不必像去年那样手把手地教了。
最后高粱酒被制出来,乔纪维比起往常又多给了他们一些铜板,毕竟现在制得的酒乔纪维没有在旁监督,全凭他们自己摸索。就凭这个,这些人获得的报酬就应该多一点。
37/45 首页 上一页 35 36 37 38 39 4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