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未见过民间是如何过新岁的,看得津津有味。郑宓见她高兴起来,也是松了口气。
江南是水乡,戏台子搭在船上,河边一圈坐满了人,咿咿呀呀的胡琴声传入耳中,软糯的唱腔响起,莲蓬船轻摇,带起一圈波光粼粼。
水乡的温柔尽在此刻。
她们坐在桥边的石板上,明苏一点也不喜欢听戏,郑宓也知,本欲稍稍坐一坐便走,但明苏却托腮认真地听。
“阿宓……”明苏唤道,郑宓望向她。
明苏笑了笑,明亮的双眸在夜色灯火中格外动人,她想说,我好喜欢你,可话到嘴边却不敢出口,只是红着脸,又唤了一声:“阿宓……”
郑宓目色温柔,也对她笑了笑,低头握住她的手,她们的手便牵到了一起。
作者有话要说:哎呀,你们胆小死了,这段是回忆啊,结果都知道的,郑宓重生了,一切都有了弥补的机会。
下一章就能回到现在,就开始有甜甜的糖了。
还有上章评论,一堆的病人哦。
病人都乖乖排好队,病重的排前面,挺得住的排后面,我来给你们治一治。
第二十五章
她们就这样在石板上坐了许久, 直到曲终人散,石板上洒上了一层银辉,分不清是月华还是晨霜。
第二日再上路时, 二人都感觉与之前不同了, 就像无形中多了一丝丝黏连的线, 明苏更易脸红了,往往是目光对上,便急急转开, 脸上的绯红一直染到耳根。
使得郑宓也跟着紧张,二人都好似怀揣了世上最美好的隐秘, 既欢喜, 又惴惴。
江南的秀色, 即便在寒风料峭的初春,都能寻到婉约迷离的美。
初七那日, 天降暴雪, 暴雪来得突然, 路上见的人都在唏嘘,许多年过花甲的老翁双手揣在袖中, 望着漫天大雪,道,多少年不曾见过这般大的雪了。
雪下得洋洋洒洒,路上结了冰,车轮打滑, 马也跑不稳。二人只得暂停赶路, 寻了一座小城,暂作休养。
这座城名叫黎城,城门有些旧了, 城墙上爬满了青苔,入城的石板路既不宽阔,也不平整。
但里头的人个个都带着善意,一张口便是温柔的吴侬软语。
这样的城江南有许多,明苏打心眼儿里喜欢,更要紧的是,城中宁静,百姓们过着自己的小日子,还没有禁军与通缉令肆虐过的痕迹。
二人决定待雪一化,路上能走了,便立即离去,此前,便安心待上几日。
江南的雪下不久,突如其来的一场,至多两三日也就停了,江南的雪也存不住,雪一停,至多一两日也就化了。
只需等上四五日,她们又可上路。
可世事多变,突变总来得叫人猝不及防。
明苏病了,病情来势汹汹,不到半日,她的身子便热得烫手,意识含糊,躺在床上起不来。
郑宓请了大夫,大夫只说是受了风寒,需静养,而后开了药方。
可服了两日药,明苏依旧不见好,依旧病得昏昏沉沉。
烧糊涂的时候,她会喊母妃,可更多的是喊阿宓,郑宓就坐在她身边,她唤阿宓时,她回应她,她唤母妃时,她便觉心如刀绞,愧疚与无力,使她喘不过气。
到第三日,明苏仍旧迷迷糊糊的,她难受极了,睁开眼,见了郑宓,哀求道:“姐姐,我快好了,你等等我。”
郑宓就坐在她身边,答应她:“好,我等你。”
明苏便安心地又睡了回去。她其实很急,急自己病得不是时候。
可她却不像起初那么害怕了,她开始相信郑宓,阿宓一定不会丢下她走的,她能感觉出来,阿宓待她与先前不同了。
郑宓只盼着她快好,才几日,她的脸都瘦了一圈,显得更乖,也更令人心疼了。
到了第四日,雪停了,瓦上山上还留了些积雪。不知是大夫无能,还是寒气入体太重,明苏的身子越来越烫。
到傍晚,郑宓去厨下取药。小二是话痨的性子,见了人便说他见的一则趣事:“城中林员外的公子今日回来了。他先前与一青楼女子私奔,走了半年,结果还是回来了。
独自回来的,林员外先前气极了,说要与他断绝关系,如今公子回来,依旧高兴得不行。”
郑宓顿觉刺疼。
小二一拍手,笑道:“富贵人家的公子,何必去吃那苦头,听闻林公子到家时落魄的很,晒黑了,人瘦了,听闻还在路上病过一场,缺医少药的,险些没救回来。要是在家,仆婢侍奉,父母照料,哪用受这苦。”
郑宓只觉句句都往她的心窝上戳。她如逃避一般,低着头,捧着药碗回了房。
明苏恰好醒着,见她回来,冲她笑。她的脸红扑扑的,嘴唇干得起了皮,精神也不好,浑身都绵软得厉害。
郑宓将药喂她喝下。那药有使人昏睡的效用,明苏很快便昏沉起来,躺回了床上。
冬日的棉被厚重,将她的脸衬得越发小了。就在这一瞬间,郑宓忽然意识到,有些话,此时不讲,将来便不知何时才能再讲了。
她握住明苏的手,明苏困得厉害,却仍睁开了眼,乖乖道:“阿宓……”
郑宓的声音很轻,却又足以使明苏听见:“你可记得,你曾说过,你为我病了?”
明苏自然记得,可她不知为何阿宓要说这个。
郑宓望着她,柔声道:“我也为你病了。”
明苏有些反应不过来,又似是不敢相信,眼中满是茫然,渐渐的,她听明白了,眼睛一点一点地亮了起来,她从领口挑出了一根红绳,费了好大力气,将红绳扯了出来,是一枚小小的玉貔貅。
这玉貔貅,是她自幼便贴身挂着的,郑宓见过许多回。
她体弱,这般动一动,便累极了,脸上也好似更烫了,郑宓忙阻止她:“你要做什么?”
明苏缓了口气,方道:“我要把信物给你,收了我的信物,你便不好反悔了。”
郑宓的心一下子便被酸涩淹没,到明日,明苏大概便会恨她,再也不会如眼下这般,赤诚地待她了吧。她替她将玉貔貅摘下,挂到了自己的颈上。
明苏的喜悦清清楚楚地写在她的脸上,她抓着郑宓的手,一遍又一遍地道:“你可不许后悔。”
郑宓一遍又一遍地回答:“我不后悔。”
药劲上来了,明苏困得厉害,她还在说:“我们这辈子都不分开,我不怕苦,我要一直跟着你。”
郑宓道:“好,我们不分开。”话一落,眼泪便落下了。
明苏的眼睛已闭了起来,她没有发现,只觉未来充满了希望,一切都那般美好,哪怕是逃亡,都有了期待,又哪怕明日便被程池生追上,她也愿与郑宓死在一起,没有任何遗憾。
意识渐渐模糊了,明苏忽想起一事,含糊道:“你唤我一声明苏吧。”
不知为何,她一直记得那日长安城外,郑宓不肯唤她名字。
其实这不算什么,她们如今已两心相悦,可明苏就是记得这件事,她想听郑宓唤她一声明苏,仿佛不唤,便还不圆满。
困意越发的浓了,明苏说完了这句话,意识便彻底地模糊了,她入了梦犹在挣扎,想,阿宓唤过不曾。
明苏睡着了,郑宓替她掩好了被角,她看着她的睡颜,俯身吻了吻她的眼睛,柔声道:“明苏,你回京城等我。”
眼泪已布满脸庞。
她收拾了包袱,留下一半的银钱,而后离开。走前,她向店家付足了银两,要他照顾明苏,并告诉她在此等候,只需十日她便会回来。
又请店家暗示明苏,她是突然间走的,走时像是见了什么熟人,离开得很慌。
明苏听后,必会认为是追兵到了,她暂且逃走。她也一定会好生养病,早早痊愈,等她回来接她。
银钱可观,店家自是满口答应。
黎城是小城,入夜亦不闭城门,她连夜出城。
可没过多久,程池生便寻到了她,杀了她。
郑宓想,倘若她是明苏,当夜得心上人回应,隔日醒来那人便没了踪迹,将病中的她抛下,独自逃走,必然也会生气。
光是想着那段时日,明苏躺在病床上,一面担忧她的安慰,一面又恨自己无能,病得不是时候,郑宓便觉心都要碎了。
她一日一日地等,一日一日地盼,想去找她,又怕与她错过。
只是以明苏的聪慧,等过一段日子后,她必然会逼问店家,会发现只是一个谎言。
她是真的被丢下了。
皇后在阁楼中坐了许久,久得云桑都起了忧心。直至夜深,皇后方自楼中出来,出来后,她问的第一句话便是:“公主喜欢什么?”
从前的明苏喜欢什么,郑宓自然一清二楚,可如今她性子改了,她的喜好是否还如原样,郑宓却是不知。
只是这问题着实难住了云桑,她想了许久,直至行至寝殿外,方道:“殿下的喜好,婢子未能窥探,只是一件,是许多人都知的。殿下喜欢看戏。”
“看戏?”皇后止步,惊讶道。
“是。公主府与宫中都专为殿下养了戏班。”云桑肯定道,接着她又想起什么,眼睛一亮,“婢子听闻,宫中的戏班新排成了一出戏,就这两日,殿下必会入宫来听的。”
皇后打听明苏喜欢什么,原是想待她好,补偿她。可听她喜欢听戏,一时倒不知该如何行事了。
她记得明苏从前是很不爱看戏的,嫌咿咿呀呀唱得缓慢,看得人心急。怎么如今却爱听戏了?
那年除夕的情形在郑宓脑海中浮现,难道是因那日之事,明苏方爱看戏吗,这般一想,郑宓顿时柔肠百结。
“且殿下还时常亲自撰写戏文,令戏班去排。”云桑又道。
郑宓便想,若是如此,她也可写戏文,排明苏喜欢的,邀她来看。
只要明苏高兴,她做什么都值得。
因想起了那些往事,郑宓连着数夜,不曾睡好,夜夜梦中都是是明苏着急地从领口取出红线,对她道,我要把信物给你,收了我的信物,你便不好反悔了。
她在梦中回了无数次,我不后悔。
可一醒来,便只有长夜寂寂,仁明殿一室空阔。郑宓便再无睡意,倚在床上,等着天明。
到了第五日,派去贞观殿盯着的小宦官终于来报,殿下入宫了,贞观殿的戏台上,好戏也开锣了。
郑宓一听,便起身往贞观殿去。
才到殿外,便闻得二胡声传来,婉约缠绵。郑宓的步子慢了下来,她站在殿外听了一会儿,心道,大抵是一出极为悱恻动人的戏。
走入殿门,满殿宫人皆跪下行礼,只明苏见她来了,隐隐蹙了下眉,眼睛仍旧看着台上。
这是嫌她来的不是时候。
皇后自然不会与她计较,坐到她身边的空椅上,克制着没有盯着明苏的侧脸看,也朝戏台上望去,看了一会儿,郑宓忽觉怪异。
戏台上放了一张床,床上躺了个人,这戏子扮的应当是名病患,床边又坐了名女子,女子手中端着碗,正欲喂病患服下。
皇后总觉这一幕很是熟悉。
凄婉的胡琴声停下,病床上的那人开了口,用的却不是唱腔,与寻常说话无异,她温柔地注视床边的女子,那目光情意绵绵。
她握住那女子的手,柔声说道:“殿下,我日日夜夜想着你,你心中可有我?”
床边女子冷漠道:“阿宓勿说傻话,好生养病吧。”
说罢,鼓点一响,二胡又起。
皇后看得目瞪口呆,只想起云桑的那句,殿下还时常亲自撰写戏文。
她转头看明苏,明苏正专注望着戏台,看得津津有味。
作者有话要说:这出戏的名字叫,冷殿下狠拒病美人。
第二十六章
这戏与寻常见京戏越戏黄梅戏皆不同, 两名戏子间或言或行,与寻常无异,少有唱腔, 只偶尔会有另一人在后台伴着丝竹管弦唱上一曲, 烘托气氛。
明苏寻来的这几名戏子都有实打实的真本事在, 词念得清晰,神色举止都演得好似真的一般。
坐在床沿的殿下冷冷地拒了躺在床上的「阿宓」的真心,端起药碗推开房门走了, 转去了后台。
鼓点一响,二胡一起, 一曲凄婉之声响起。
缠绵病榻的「阿宓」演技精湛, 此时半倚在床头, 伴着乐声,哀怨凄楚之色都浮现上来, 她抬眼望向门边, 望了许久。
皇后怎么也想不到, 殿下爱听戏,爱的竟是这样的戏, 殿下时常亲自写戏文,写的又是这样的戏文。
她倒不是生气明苏在背后编排她,只是震惊原来还能这般,又想这样的戏本子明苏写了几出?又演了几出?
皇后没忍住,又看了眼明苏, 只见她聚精会神地望着台上, 仿佛入戏极深。
台上的「阿宓」等了许久不见人来,缓缓地叹了声,叹得百转千回, 揪人心肠。
明苏震撼了,望着台上那人出神。
配乐也适时改了,换成了琵琶独奏,仿佛一女子抱着琵琶,自弹自唱,唱的是一曲《相见欢》,词曲之中,是道不尽的纠缠与柔情。
明苏依旧望着台上,口中渴了,便伸手去摸身侧几上的茶盏,摸了一圈没摸到,她有些舍不得将目光自台上挪开,可偏偏口中又渴得厉害。
正纠结,茶盏便被递到了她的手中。
明苏眉目舒展,接过抿了一口,茶水温热,正宜解渴,解了渴,她方想起什么,冲玄过招了下手,玄过忙到她身边躬下身,听候吩咐。
明苏当着皇后的面,很不留情道:“你去门口看着,不许再有人来扰。”
玄过道了声是,也未瞧皇后一眼,转身出殿,去门口守着。
待玄过去了,她继续看向戏台,口中不甚恭敬道:“娘娘不请自来,儿臣有失远迎。”
这一连番动作,大是不敬。明苏想再好的性子,也该动怒,拂袖而去了。
结果耳边只传来一句:“是本宫叨扰。”
明苏一怔,真能忍,如此能忍,必有所图。正想着,戏台上,演殿下的那名戏子自后台转出来了,明苏顾不上旁的了,赶紧继续看戏。
“雪停了,待你大好,便可重新上路。”殿下站在窗口,做望窗外状。
“是我拖你后腿了。”阿宓面有愧色。
19/76 首页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