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见过这两个人吗?”
驿丞和他的妻子盯着画像,二人不约而同地指向阿都沁的画像说了什么。一旁的武六吃了一惊,翻译道:
“他们说见过这个人,就在今天傍晚,这个人还来了驿站,讨要了一碗米糊做吃食,就走了。”
“什么?!”众锦衣卫全部从美食中抬头,惊愕地望向驿丞夫妇。
郭大友忙追问道:“他是一个人,还是跟在一群人后面?”
“就一个人。”驿丞回答。
“这个人呢?没有与他在一起吗?”郭大友指着张允修的画像确认道。
“我没见过这个人。”驿丞摇头。
郭大友眉头紧蹙,这时驿丞的妻子补充了几句话,武六翻译道:
“她说这个人好像受了很重的伤,走得很艰难,浑身冻得都是冰碴子,面色白的跟纸一样,好像刚从水里爬出来一样。他们本想留他下来,他再这样下去会冻死的,可他却趁着他们不注意跑了。”
“他有告诉你们他要去哪儿吗?”郭大友又问。
“没有,但他问了平壤在什么方向,是不是要往平壤去啊?那就是南下了。”驿臣回答道。
“武六、陈当归、周进同,你们仨马上出发,快马去追,务必把阿都沁找回来!他受了伤,定没走远。”
“是!”三人立刻丢下碗筷,起身出了屋子。
“他是不是还在追踪张允修?”沈惟敬轻声问道。
“不,他恐怕已经丢了张允修的踪迹了,可能是追踪的过程中遭遇了什么不测,或者被张允修发现了,遭到了围杀,大难不死活下来了。他可能知道张允修要去平壤城,所以一路坚持着要去平壤。”郭大友推测道,接着他说,“再这样下去他会没命的,追踪也无济于事,我们得把他找回来。”
张允修竟然已经抢先他们去了平壤城,众人心中顿时升起阴霾,此人占尽先机,若让他先入平壤,先接触到倭寇,那他们的诱捕计划就失效了。
“等陈当归和周进同带阿都沁回来再说,先不急。哪怕是张允修,眼下要进平壤也是不那么容易的。何况这个家伙狡猾多变,他藏在暗处随时可以阴咱们,咱们最好以不变应万变。”郭大友很有定力,安抚众人道。
第205章 鸭绿江(五)
驿站寝室之内一片漆黑,众人在屋中铺开铺盖,并排躺下。穗儿在最西侧,孟旷在她身边,其余人往东面一字排开。屋内一片阒寂,但几乎没有人睡着。穗儿和锦衣卫们等待着出去寻找阿都沁的武六、陈当归和周进同归来,沈惟敬则担忧着自己未来的前途,尹根寿担心着整个局势和自己国家的未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在天际的黑暗逐渐褪去,东面渐渐发白的时刻,驿站外传来了动静。
“郭头!兄弟们!快来帮忙!”是周进同的声音。
郭大友一骨碌坐起身来,就往外走去,连外套都没来得及穿。他身后,众锦衣卫也都迅速起身,向屋外赶去。孟旷让穗儿先别出去,她自己也随着一起起身离开,留下屋内的沈惟敬和尹根寿,二人一夜未眠,一直处于迷迷瞪瞪的状态,眼下有些懵怔着回不过神来。
郭大友和众锦衣卫到外面院子里一看,就见武六、陈当归和周进同三个人满身大汗地抬着一个人,这个人已经晕厥过去了,身上全是冰雪。三人跟抬死猪一般抬着他,累得直不起腰来。而这个人正是失踪多时的阿都沁,此刻他面色是发青的,一脸的死相,几乎要辨别不出原来的样貌了。
“你们怎么找到他的?”郭大友问。
“是当归哥眼尖发现他的,倒在路边的雪地里了。”周进同解释道。
郭大友忙上前切他脖颈侧面的脉搏,感受到还有微弱的脉搏,他立马道:
“赶紧去烧热水,兑一大桶温水来,不要太热!”
众人七手八脚地上前来帮忙抬人,郭大友则叮嘱道:“小心点,这家伙冻得快死了,你们稍微用点力,能把他耳朵鼻子给抠下来!全都轻着点!”
晕厥的阿都沁被抬入了屋中,郭大友先让众人往他身上覆盖大量的被褥为他保暖,随即熟悉如何处理冻伤的驿丞夫妇抬来了大浴桶,里面装着温度相对比较凉的水,众人又将阿都沁抬起来送入水中,然后一点一点往桶中添热水升温。最后慢慢将他身上的衣物剥下来,看到了他右侧下腹部出现了一个骇人的大口子,却被他用烧红的刀硬是将伤口烫得愈合了。哪怕是锦衣卫也不禁佩服起这个人来,这阿都沁真是条汉子。大约是天太寒冷了,阿都沁腹部的伤没有恶化,只需要敷一些创药,好好包扎养伤。只是不用想也知道他内脏里面定然有着大量的淤血,他中的这一刀必然伤及了脏腑,这就需要专业的大夫来处理了。驿站所在的村子里也有一个村医,算是有点本事,驿丞夫妇已经去请大夫了。
看着皮肤渐渐由青白转红的阿都沁,众人不由得松了口气。随后众人又慢慢地给他喂了热水和米糊,阿都沁终于虚弱地缓缓转醒了。
“你小子可真是命大,身上开了这么大一个口子,还能在这么大寒的天里浑身湿透地在外躺了一夜,若不是我们的人找到了你,你现在可见不到我了。”郭大友站在他的浴桶边,戏谑地说道。
“你……你是什么人……”阿都沁用他蹩脚的汉语,虚弱又紧张地问道。
“放心小子,我要对你不利也不会费这么大劲儿救你了。”郭大友不悦地嘟囔了一句。
“阿都沁,你还认识我吗?”穗儿从郭大友身后站了出来,她身侧还站着孟旷。阿都沁见到她们,面上紧绷的神色总算缓了下来。
众锦衣卫为了救阿都沁,确实累得够呛,这一折腾,已经到了十一月十五日近午时分了。郭大友已经打发其他人到别的屋里去补眠休息去了,他自己却不知疲倦一般地继续留在阿都沁的身边看着他,孟旷和穗儿随后也来陪他了。而阿都沁的浴桶此时已经被挪到了屋子后面的灶房之中。
“李穗儿,孟十三,我当然认识你们。”阿都沁道。
“你义父和竹妍还在九连城尚未出发,他们属于第二梯队,而我们是第一梯队,任务是进入平壤,诱捕张允修。我们知道你是你义父派出来跟踪张允修的,能和我们说说发生什么事了吗?你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穗儿说话温言细语的,也平复了阿都沁略显焦虑的情绪。他沉了沉气,然后努力用并不熟练的汉语解释道:
“我被发现了,我不知道是我不小心,还是对方太聪明。从广宁城东的黑山岭我就一直跟着女真人和张允修,他们一直没有发现我。他们从广宁一直向东跑到了抚顺关西,我顺着追踪,本想留下记号,却不慎被一队莫名其妙冒出来的抚顺关巡逻军发现了,他们硬是要抓我,我摆脱了他们的抓捕,却仍旧被追拿。我自那时起就没办法再刻画记号了,否则我身后的追兵也会发现。但我那时还没有断绝张允修和女真人的踪迹,他们没有进抚顺关,而是在抚顺关外直接南下了。不过他们一定在抚顺关做了什么手脚,否则不会在这里逗留了半天的时间。
我一直追踪到了鸦鹘关以南、宽甸堡以北的位置,我被偷袭了。是一个蒙面的黑衣人,我知道他是女真人,我看到了他的发辫。这个人的拳脚功夫很强,我没斗过他,最终被他在腹部捅了一刀。我捂着伤口逃跑,他在后方追我。我想方设法逃到了宽甸堡躲了起来,用我的刀烫合伤口,然后从宽甸堡混出了关,但最终还是被他给追上了。彼时我已慌不择路逃到了鸭绿江边,已然无路可逃,为了摆脱他,我冒险下了水,然后顺着江水一路被冲到了朝鲜境内。我当时已经神志不清了,只是简单辨认了南方,就往南方走。”
“因为你知道张允修要去平壤?”郭大友问。
阿都沁无力地点了点头,道:
“就在抚顺关外,我被抚顺关外的巡逻兵发现的前一夜。我埋伏在张允修和女真人休整的队伍之外,有两个队伍里两个女真人出来撒野尿,我凑到附近,听到了他们的对话。他们说的女真语,但我听得懂。他们抱怨说一直在东奔西跑,忙了大半年也没什么收获,现在还要冒险去平壤和倭寇接触,他们心里一万个不愿意。”
郭大友和孟旷、穗儿彼此交换了一下眼神,随即郭大友又问:
“除了他们要去平壤城之外,你还探听到其他的情报吗?”
阿都沁想了想,缓缓道: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想得那样……那两个女真人有提到舒尔哈齐一直背着一个细长的木筒,那里面应当是藏了一幅图。他们说这幅图价值连城,可以换取倭寇帮助建州剿灭海西,甚至还能与李成梁作交换,换取辽东对建州二十年不打压的发展机遇。但他们又说,这幅图并不完整,但哪怕只是不完整的图,也足以带给建州女真几百年没有的大机遇,搞不好能入主中原。我猜……也许那木筒之中是张允修解读出来的一部分万兽百卉图,这一次张允修前往平壤,是打算与倭寇做一个利益上的交换。”
这个情报算不上什么新情报,其实郭大友等人早就对此有所推测,阿都沁只是间接证实了他们的猜测——张允修解读出了万兽百卉图的辽东地区那一部分,并以此作为筹码,具备了与辽东霸主李氏谈判交易的能力。不过郭大友还是发现了一个细节:
“你说那幅图是舒尔哈齐一直背着的?张允修呢?”
“这幅图应当一直是舒尔哈齐在保管,毕竟张允修手无缚鸡之力,让他保管可能会有危险吧。而且我远远地跟在他们的队伍后面,也曾观察到队伍中的张允修,他背后没有背什么木筒。”阿都沁道。
“你没有观察到舒尔哈齐吗?他背后有背着木筒吗?”
“这……我真没在意,此前好像是没有的,但是舒尔哈齐的部下那天晚上确实是这么说的……”阿都沁被郭大友问得一头雾水,努力回忆道。
郭大友拍了拍阿都沁,让他从浴桶中出来,穿好衣服好好休息,并叮嘱候在灶房外面的驿丞夫妇照顾好阿都沁。随后他领着穗儿和孟旷出了驿站,在院墙外的角落里寻了个僻静的位置,轻声道:
“我现在在怀疑一件事,张允修是不是故意在欺骗我们上当。”
“你是说,他们知道阿都沁在后面跟踪,所以故意骗他关于万兽百卉图的事,让我们误以为他要去平壤?”穗儿道。
孟旷和穗儿其实也有这样的感觉。
“对,我猜那所谓的装图用的木筒其实并不存在,因为阿都沁也没有亲眼看到。在张允修从广宁城外逃遁之前,他一直是与我们在一起的,我们都很清楚他身上没有带任何图纸,而他的同伙江云平也一样。如果这幅图存在,那么就一定是舒尔哈齐一行从关外带进来的,可是如果舒尔哈齐当时身上带了这样一个木筒,入关时必然要被查验,这幅图就会被发现。除非有内应,不然他们不会冒这个险把图带进关内,这没有什么意义。张允修和舒尔哈齐迫使阿都沁逃出关外,进入朝鲜,必然是希望他把这个消息告诉给朝鲜内存在的我们的人。也许到现在他们可能都还没有出关,没有进入朝鲜。至少所有的边关守军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任何发现。我不认为所有辽东守军都能成为他们的内应,他们这也太神通广大了。”郭大友捻着面上的胡须思索道。
“这是障眼法……他一定是在其他地方密谋什么,所以需要转移我们的视线。”孟旷蹙着眉道。
穗儿道:“我有个推测……张允修与汪道明勾结,必然是要有所图的。按照当前的形势判断,如果他前往平壤,与驻扎在平壤的小西行长军作交换,则风险较大,因为明军马上就要打过来,小西军恐怕很难抵挡,如果小西在战争中殒命,那他的图谋也将落空。这点看穿战争局势的眼光,张允修还是有的。因此他可能要寻找更为合适的合作对象,也许就是汪道明和岛津义弘。他把我们的注意力牵制在平壤,实际上自己则赶往岛津军所在的地方,完成交易。但是眼下他们要出关也是很困难的,除非他们有本事混进明军之中,随明军进入朝鲜,但我觉得可能性不大。进入不了朝鲜,他就没办法接触到身在朝鲜的汪道明和岛津义弘,而他又转移了我们的注意力,也许他……”
“在图谋着直接与丰臣秀吉接触,他要出海往倭国去?”郭大友接着穗儿的话头说道。
“看来我们有必要联系一下水师,关注鸭绿江入海的港口了。”孟旷沉声说道。
第206章 平壤城(一)
由于怀疑张允修的动向,一行人前往平壤的行程暂缓,郭大友辛苦武六多跑一趟,将消息传达给九连城的三巨头。武六倒是无所谓,他本就习惯了这种来回传讯的工作。沈惟敬也不着急,因为去平壤见小西行长对他来说不亚于是一种凌迟处刑,这意味着他争取来的五十天所谓的和平谈判期从根本上化为泡影。小西是不会给他好脸色看的,因为他根本就没有争取到那些向小西承诺的东西。
一众人中,只有尹根寿有些焦急,他急于明确倭寇的动向。
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五天,众人也在驿馆之中干耗了五天。期间阿都沁的伤势倒是得到了及时的治疗,日渐好转,但朝鲜大夫要求他卧榻静养一个月,不可再随便行动。到了十一月二十日,才有新的消息从鸭绿江那边传来,前来送信的竟然是张力桓百户,众人没想到他会亲自前来,十分吃惊,因为他的任务本是带领第二梯队行动的。
“指挥使来前线了,他接过了大后方的指挥权,所以第二梯队将由罗千户亲自率领,我的任务就是向你们传递消息,同时与你们汇合,加入你们的行动。”张力桓百户说道。
原来骆思恭指挥使也来到前线了,众人来不及惊叹,郭大友就询问调查的情况。张力桓百户接着说道:
“已经派人联系大东沟和薪岛驻扎的水师严密排查了,等了几天暂时没有发现。但是有一条疑似的情报,确实曾有一个男子去询问过出海的海船,据说还是想要那种大海船,可以开到倭国本岛上去的。因为与倭国早就禁止通商,加之倭国进犯朝鲜,最近一年连走私生意都已经全部断绝了,所以有人来问这个,大东沟上的海民就留了心。只可惜后续的线索也断了,并没能追踪到那个男子的去向。”
郭大友挠着额头,一边思索一边说道:“张允修现在两条路走,一条是去倭国本岛直接找丰臣秀吉谈,一条则是深入朝鲜,寻找到倭第四军的岛津义弘和汪道明谈。如果他没有办法去倭国本岛,那么应当会想办法去朝鲜寻汪道明。但是鸭绿江沿线边关的陆路他们走不通,如果想进朝鲜,出海从南面绕是最好的办法。我的想法是,如果他们找不到出海的大船,那找一条小船,从鸭绿江口出海,绕到朝鲜海岸边上岸入境,这是最可能的,也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了。”
159/185 首页 上一页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