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着周围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孙家老二已经走得不见踪影了,林小雪忍不住进屋。
这的时候家里安安静静的,林小雪没搞清楚情况,只好提着自己的包袱先回房间。
他的房间里有一面精美的铜镜,一向爱美的他想着赶了路,还是先整理一下自己的头发衣服再出去找家里人问问情况。不照镜子不知道,一照吓一跳,镜子里这个像鬼一样的人是谁?
回想起刚才孙家老二不耐烦的眼神,林小雪的脸色一下就白了,他刚才竟是顶着这副尊容哭给相公看?
林小雪知道孙家老二一向喜欢他的好颜色,所以他在孙家老二面前一向都打扮得很精致,从未露出过憔悴的样子,如今他这副丑样子被孙家老二看到了,等孙家老二回县城了之后,真的会等孙老头气消了之后把他接回去吗?
想到这些林小雪忍不住趴在桌子上,呜呜的哭了起来,心里忍不住埋怨自己肚子不争气,要是这时候他肚子里有了孙家老二的孩子,孙家敢这样对他吗?
村里人也因为林小雪和孙家老二的出现以及孙家老二单独回县城这件事进行了各种猜测,还没到吃午饭的时间就传到了林夏至和李秀的耳朵里。
“听赌坊的管事说过林大宝借条上留的地址是林家村和孙家粮铺,想必是这件事儿把孙家惹毛了,便把林小雪给送回村里来。”林夏至猜测道。
“赌坊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够招惹的,小小的孙家粮铺连人家赌坊的一根手指头都比不上,林大宝给孙家惹了这么个大麻烦,自然要撇清关系,这林大宝也是,自己跑到赌坊输钱祸害家人就算了,还连累到已经出嫁的哥哥。”牛夫郎摇摇头,“如今林大宝是越来越不像话了,就只有林老么还把他当宝贝疙瘩。”
林夏至在心里感叹了一句,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便是有家财万贯也经不起赌徒的挥霍,希望林大宝没有就此染上毒瘾吧,要不然林老么可能还会再找上林家要钱,他得记得告诉林承祖去县城里打听一下。
第102章 居然能选种
林大宝的事在村里彻底成为了笑话,连林小雪也从大家羡慕的对象变成了闲谈的资源,好在林老头得在家里边静养,不然他若是出门听到了这些话,不知道得气成什么样。
林夏至也是服了林大伯和刘春华他们,林大宝做出这么出格的事儿,他们居然都没有狠狠的管教他,只是扣了他的零花钱,并且不准他再逃学。
在林夏至看来,逃不逃学、有没有零花钱并不是重点,林大宝去赌坊应该是交的朋友出了问题,要是不在这一点板正过来以后还不知道他会做出什么事呢,好在分家了,大房出事对二房影响不大。
后来林承宗回家告诉大家,先生把林大宝调整到了丁班上课,林大宝不满才想着逃学出去玩,他逃学并且去赌坊的事被先生知道后,先生也没有教训他,只是说以后在逃学就请家长,不行就让他退学,私塾教不了这样的学生。
卫夫子是个很负责任的人,通常来说学生犯了错,他都会严加管教,但他这次的表现显然是放弃林大宝这个学生,也就是林大宝今年的束脩已经交了,不然早就让他回家了,听说明年卫夫子不打算再收林大宝。
村里人喜欢没事在一起聊八卦,经常都有新鲜的事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林大宝去赌坊的事在村里也逐渐平息了下来。
林夏至之前让林虎子弄的水稻催芽也做好了,家里那两亩中等水田被林虎子牵着牛仔仔细细地耕跟了好几遍,又隔天就去浇豆渣发酵的肥料,看着竟是不比上等水田差。
稻苗长到比手掌高一点了,林夏至感觉差不多了,便打开金手指看了一下水稻苗的状态。
不看都不知道,一看有发展金手指出现了变化。
林夏至已经快两个月没有打开自己的金手指,自从上次林夏至弄蔬菜大棚把自己弄得晕倒,被家里人勒令躺床上后,他便没有用过金手指看植物,好好养身体。
这一次金手指描述的水稻苗并不像以前那样只有种类、状态和建议,这次的绿色小字多了一个“品级”。
“种类:一年一熟水稻(可晋级为一年两熟水稻),状态:育苗中,品级:高产良种,建议:追肥,大量栽种育苗。”
“种类:一年一熟水稻(可晋级为一年两熟水稻),状态:育苗中,品级:高产普种,建议:追肥,大量栽种。”
“种类:一年一熟水稻(可晋级为一年两熟水稻),状态:育苗中,品级:中产普种,建议:追肥,可提高产量。”
“种类:一年一熟水稻(可晋级为一年两熟水稻),状态:育苗中,品级:中产矮种,建议:追肥,可提高产量。”
“种类:一年一熟水稻(可晋级为一年两熟水稻),状态:育苗中,品级:低产劣种,建议:不种植。”
……
这个金手指是怎么看出来这些水稻苗子有晋级为一年两熟水稻的潜能?林夏至感觉自己风中凌乱了。
他本来是打算自己实验一年两熟水稻,既然金手指就能够辅助,那他以后的事应该会相对轻松很多。
不过他现在更感兴趣的是金手指对于品级的描述,这些描述让他忍不住想到了杂交水稻,什么高产、中产、低产,还有良种、普种、劣种?
也不知道金手指到底判断的准不准,林夏至便和林虎子一起把这些催芽的水稻按照品级分成了好几个种类。
因为林夏至买的水稻种子是最好的那一类,催芽的时候又多用了一倍的种子,高产良种和高产普种各选出来半亩地的量,中产普种和中产矮种也各选了半亩地,剩下的中产种子和劣种就扔了不要。
这些选出来的水稻苗把不同种类的种子分开种,看金手指的效果。
分完这些稻苗,林夏至又感觉到饥肠辘辘,赶紧去厨房找了些吃的,慰藉自己的五脏六腑。
林虎子看着通过催芽后长起来的水稻苗,心里觉得很是惊奇,他是种庄稼的老把式,自然知道这个样子的水稻苗种到田里成活率很高。
林家催眠结束,春耕的时间也到了,村里勤快的人家已经开始翻地撒种子,林家的水田在这个时候成了一股独特的风景。
别人家的水田光秃秃的,林家水田的水稻苗竟然一夜之间长得比手掌还高了。
准确来说不止林家,和林家交好的几户人家,比如说林大山、林四叔、周二更、周四勇等等,他们家的水田也是如此。
原来一开始是林大山和林四叔的夫郎经常跑林家,无意中听到李秀说林夏至让他阿爹弄什么催芽,两家人表示他们很感兴趣,问过林夏至之后,林虎子便干脆把催芽的技术交给了几户同他们关系较好的人家,他们愿意种就种,不愿意种就算了。
只是他们几家慢了一两天,林家的水田最先把水稻苗种上去,最先引人注目。
这可不得了,有些村民看到林家的水田长这样,私底下传林家的人会法术,而且越传越邪乎,说什么林家突然变得有钱就是因为他们家的人学了邪术,才能够把豆浆变成豆腐。
事实上有些脑子的人家都不相信,虽然他们不知道豆腐是怎么做成的,但是豆坊的腐竹就是村里人做的,并不是什么法术。
林夏至听到村里的传言之后,让林承祖提着一壶酒去里正家唠嗑。
里正自然是不相信林家会什么乱七八糟的仙术、法术、邪术,但是村里的传言越来越不像话,他也正准备管一管。
林承祖把自家的水田稻苗异样的原因告诉了里正。里正这才知道水稻苗一夜长高是林夏至和林虎子在家催过芽的,这样可以让水稻成熟得更早,还能长得健壮。
但是因为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所以只在自己家和另外几户较好的人家试着种。林承祖悄悄告诉里正,如果他们今年弄成功了,明年可以在村子里普及,帮助大家增加收入。
林承祖的话让里正一阵惊喜,庄稼提高产量是庄稼人最关心的事之一,不论谁家都要吃饭,田里边种的粮食越多,农民自然越安心。
不过林承祖也说了,这只是在实验不知道能不能成功,还请里正帮忙保密,不要提前说出去,万一不行大家也不会那么失望。
里正管理着一村的人,这个简单的道理他肯定懂,自是满口答应下来。
林承祖来到里正家,丝毫没有提他们家的流言蜚语,只说明了他们家的水田是怎么回事儿便离开了。
当天下午卫夫郎便召集了那些传闲话人家的夫郎到里正家聊天,明里暗里敲打了他们一番。
还想不想跟着豆坊做事了,回去把屁股擦干净再来,闲言碎语惹人嫌,若是再让他知道没完没了,以后村里的事就要考虑考虑了。
虽说没有提林家,但是被叫过去的人都知道发生了什么,当然得管好自己的嘴巴和耳朵,要是真的得罪了里正和林家,有他们好果子吃。
里正没有做什么,只由卫夫郎来出面压制那些传流言的人,过了一两天村子里自然没有了不该有的声音。
只是当大家看着林家和另外几户人家的水稻长势特别好,而自家的水稻才刚刚发芽,只能在心里念叨那些不能说出口的了。
很快便到了三月底,豆腐房已经开一个月了,每天能够生产五千斤豆腐,除开买豆子,柴火的成本,产生的毛利润几乎到了七百两。
找的四个工人在豆腐房帮忙,工钱加一起也就九两银子,赵大和赵东的月钱则是林家自己出的,没有在豆腐房那边算,林夏至查过帐之后没有发现大问题,给赵大说了几个注意事项,便又赏了他们二人一人一两银子。
第二间豆腐房已经建成,下个月便能开始使用,林夏至把建第二间豆腐房的花费从三月份的盈利中扣除,还要买几个下人回来专门做豆腐房的事儿,这样一来七百两银子便只剩下三百多两。
给程家送去六十两,林家只拿着剩下的二百四十多两。
除了豆腐房的盈利,林家后院还在做红薯粉条和豆腐脑,酸菜和泡菜也没有断,每个月都有几十两银子进账。
年后,聚福楼在郦水郡和另外一个比较近的县城开了分店,这倒是让林夏至始料未及,毕竟开春之后新鲜蔬菜开始慢慢增多,他本以为聚福楼需要的酸菜和泡菜数量可能会减少,没想到不减反增。
于是,赵南看着驴子磨石磨,钱氏烧火,在考察了钱氏的人品之后,林夏至把做红薯粉、豆腐脑、酸菜、泡菜的手艺都教给了他,让他每天除了做饭也可以去后院帮忙做事,做得好每月给他开三两银子月钱,小家伙赵南也有半两银子。
这些活不算多,就没有让其他人来,有赵南和钱氏,加上林虎子偶尔过来帮一下忙就够了。
赵大和赵东在豆腐房忙,钱氏和赵南在林家后院一样忙得热火朝天。
在建第一间豆腐房的时候,林家留给下人住的屋子就开始修,第二间豆腐房修好之后,给下人住的屋子也修好了。赵大一家搬了过去,赵大夫夫住一间,赵东和赵南住一间。
另外,林夏至让林承祖买了十二个下人回来,十个年纪十五、六岁的小汉子,两个小哥儿,汉子在豆腐房做事,哥儿负责他们的饮食起居。
林夏至没有问他们的名字,而是等他们到林家之后新起了名字,全部从林姓,成为林家的家仆。
只有赵大一家还是用的之前的名字,这让他们家对林家更是感恩戴德,发誓会好好管理豆腐房,不出一丝纰漏。
第103章 豆腐出事
从三月份开始,两间豆腐房的产量便能提高到一天一万斤,林夏至估计豆腐的需求量在天气暖和之后可能会下降,暂时不打算跟着建第三间。
既然买了新的下人回来,林夏至便把林家豆腐房之前雇佣的几个村里人介绍到了豆坊。
豆坊那边第二间工坊已经完成,正在招人准备加大腐竹的产量,林家豆腐房的熟练工他们自然很欢迎,直接就要了过去。
豆坊二月份的账本在里正、族老们算清楚后,在祠堂召开有份子的村民开会。
不算前期比如建房子、买驴子、买石磨、买铁锅等等投入的银子,只看盈利的话,豆坊整个二月卖腐竹足足赚了二百二十两,这二百二十两还是除开了工人的工钱、买黄豆和柴火的成本这些花费,也就是说几乎是净利润。
账本拿出来以后大家都吓了一跳,这么多钱?
村里人当初总共投了四百两银子进来,建第一间豆坊用了一百多两,也就是说一个月就把建豆坊的成本全部收回来了还有盈利。
三月份第二间豆坊也能投入生产,每个月的盈利数额就能达到四百多两甚至更多,村民们被自己算出来的数字吓了一跳。
而且听里正的意思,如果豆坊的盈利还不错,还会着手建设第三间、第四间甚至第五间,那可不得了。
当初钱投得多的人家顿时笑开了,钱投少了一些的后悔得捶胸顿足,看这个样子豆坊的份子越到以后越值钱!
第一个月盈利的二百两银子直接给了林家一百两,又拿出十两银子出来放到祠堂,剩下的一百一十两就是大家可以分的钱,拿得多的手上有好几两,比如说里正家、林大山家、林四叔家,拿得少的手上也有几百文钱,个个喜笑颜开,都希望豆坊的生意能够越来越好。
不管是手上拿着豆坊份子的村民,还是因为修豆坊或者在豆坊做工的村民,总之林家村人的日子是肉眼可见地会越过越好了。
如今第二间豆坊已经建好,除了林家推荐的四人,另外还需要十一个人来做工,前来报名的人络绎不绝。
里正筛选了一番之后选了几个老实肯干的汉子签下契约。
望山村那边,李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从大家身上的精神头到衣食住行,都比以前好了很多,家里养了四头肥猪、两百只鸡,刚开始村里人都想着看他们笑话,一次性养两百只鸡,胆子也太大了,鸡吃的东西就够得他们头疼。
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人家两百只鸡不仅养得好好的,还长得比普通的鸡快。
猪也是,才过了一个月就长到有二十多斤重了,照这个趋势长下去,等到夏天猪就可以出栏,才养半年。
这时候哪里还有人会笑话李家给鸡搭的奇怪棚子,那些人个个都想来里家问问,怎么才能把牲畜养得这般好。
李老么可不是吃素的,那些人是什么心思他一眼就明白,三两句把人赶走。
至于那些以前没有看过李家笑话的人,你老么也就给他们提几句无关紧要的,豆渣大家都看得见说出来无妨,地龙却没有透露分毫。
林家主屋那边因为林老头的伤需要静养,最近倒是安静了不少,没怎么出来找存在感,林大宝因为赌坊的事整个人很是消沉,过了一段时间林承祖才总算放下了心。
可惜日子总是不能让人消停。
39/251 首页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4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