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找人过来把这些豆腐切成两指宽、手掌大的长条,放在太阳底下晒上一天,豆腐里头的水越少能够储存越久,压成这个样子的豆腐再晒上一天,估计能保存十天左右。”
林夏至让赵大做一批豆腐干试一下,产出的豆腐稳定之后就和水豆腐一起批发,价格提高到二十五文一斤。
三斤多水豆腐只能出一斤豆腐干,林夏至给豆腐干定的价格在二十五文一斤,算下来和水豆腐差不多。
豆腐干能保存更久,可以接受长距离运输,估计以后连码头的行商都会来林家村批发豆腐干卖,有了豆腐干,林家的豆腐房可能还得再扩建一间,不过这事儿没那么着急,等豆腐干的名气出去了再说。
豆腐房的问题顺利解决,林夏至也不再继续过问豆腐房的事,继续让林承祖处理。
村里却因为林家不和那几户人家做生意炸开了窝,几乎所有的言论都是在说那些人不知好歹,当然也会有一些人觉得是林家做得太过。
这些话平时和林家关系好的夫郎们过来串门的时候总会说出来,所以村里的各种讨论都一字不落的进了林夏至的耳朵。
那些觉得林家做得太过的人,基本都是没有在林家买的豆腐的,林夏至知道之后,把这几户人家也暂时列入了黑名单。
黑名单这个词最初是林夏至提出来的,意思就是说这些人对林家不友好。
在林家黑名单里的人,家里的哥儿夫郎都是嘴碎的,整天在背后说这家的闲话那家的不好,帮了他们还捞不着好,索性就和他们把关系再拉远一点,等村里大家都富裕起来了,就他们家还是原样的时候,那些人才知道好赖,可惜那时候不仅是林家连其他殷实的人家也不乐意跟他们来往。
林夏至做这些事的时候都是和林承祖一起商量着的,这些决定林承祖也没有什么意见。
春耕逐渐结束在这段时间,林家主屋那边又出了个笑话。
林老头之前受了伤得卧床静养,他知道自己大儿子是个懒的,不会主动去田里做事,便把他叫到床前狠狠训斥了一番。
林大伯提出想要把田租出去收租子或者是雇人来帮忙种,照林夏至说,林大伯这个提议算是他靠谱的意见了。
结果不止是林老头,连林老么都不同意,租出去家里就只能收四成租子太不划算,雇人的价格不便宜,让林大伯自己种!
他们怎么不想想林大伯哪里是种地的料,林老头天天把林大伯叫到跟前训斥,林老么看到他就哭闹、撒泼打诨,连刘春华都不停地在林大伯耳边说种地。
最后,林大伯没办法,只能扛着锄头开始种地。
他开始下田的时候,春耕都已经过了大半,而且以林大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一直到春耕结束,连两亩地都还没有翻完,更不用说剩下还有八亩了。
林大伯不耐烦天天在田里头卖力气,想着反正就是种地,干脆直接挖几个坑,把种子囫囵种下去就行了。
有了他这种偷懒的做法,两天就把十亩地全部种满了。
林老头派林老么去检查,发现都种好了,林老么还夸了林大伯几句,说林大伯聪明,想做什么都能做好。
也就是林老头和林老么没怎么跟村里人怎么交流,其他人看到了林大伯这样种地,背后都在笑话他们家,且看林大伯能够把林家的地种成什么样。
照理来说,林老头也不是个糊涂的,怎么在家务事上就这么不清不楚?搞不懂林家的情况,大家就当个笑话看。
主屋家里十亩水田,以前林虎子和林承祖两人要从春耕开始,一直忙到春耕结束才能把十亩田的稻子种下去,只凭林大伯一个人用了一半不到的时间,怎么可能会把田种好?
主屋那边的事和林家没关系,不过林夏至听到人说那边过得乱七八糟的时候,忍不住有些辛灾乐祸。
本以为三月就能这样安稳度过的时候,林老么悄悄找上门来了。林夏至对此只能表示无语,简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林老么还真是记吃不记打。
林老么挑了个林承祖和林夏至都不在家的时间跑到林家,见到李秀就哭诉家里的日子难过,缺钱不够花。
林老么身上的衣服还是李秀上次给做的粗棉布春衣,当初因为这件春衣林老么还被林老头训斥过,因为林老头到现在都还觉得二房应该来主屋这边跪着求林老头原谅,然而实际上林虎子有林夏至和林承祖两人拉着,根本不可能过去。
所以着就成了个死循环,林老头除了养老钱照收,其他时候根本不待见林家。
李秀见林老么哭得可怜,想着莫不是林大伯他们太败家,主屋那边真的没钱了,便问林老么是怎么回事儿?
林老么避开李秀的问题,看着他态度有些松动,就一个劲问他要钱,数量还不少,居然要五百两。
钱氏刚好在这个时候上茶,听到林老么开口就讨要五百两吓了一跳,赶紧出言劝:“夫郎,五百两可不是小数目,您要好好想想。”
钱氏知道李秀是个心软的,李秀平日里做绣活攒了不少钱,还有孩子们孝敬的,他手上的私房少说也有个一百多两,可不能让林老么给骗去了,不然等两位少爷回来他那还有脸见他们。
其实钱氏的担心是多余的,李秀只是心软又不是傻,他对主屋那边也没有好感,如果林老头他们的日子确实过不下去了,林虎子作为儿子是应该孝顺爹么,多给一些养老钱就行了。
然而,林老么开口就是五百两,李秀就是脑子被门夹了也不会答应他的。
林老么狮子大开口,李秀的态度自然有些改变,恰好钱氏过来说这句话,林老么就认定是因为钱氏多嘴才让他要不到钱,心里把钱氏记恨上了。
过年前大家都以为赵大一家是聚福楼的人,都敬着他们,但是过了这么些日子,林家村的人逐渐意识到赵大一家应该是林家买回来的下人。
林老么对此自然也有所耳闻,想到之前钱氏在自己跟前作威作福,心里头的火气一下就冒出来了:“你算个什么东西,我和自己儿夫郎能说话,一个做下人的也敢多嘴,信不信我让我儿子把你发卖出去?”
钱氏听了有些惊讶,也不知道是谁给他的脸,敢在林家说出来这句话。
“哦?老么要把谁发卖出去?”林夏至进屋就听到林老么说发卖,脸色一沉。
林老么一下就慌了,怎么林夏至这么快就回来了?明明他们每次去县城时间不短,最少都得半个时辰。
林夏至是发现自己忘带东西临时回来的,没想到一回来就听到林老么跑来家里作威作福。
“二少爷回来的正好,刚才老夫郎说是要找夫郎借五百两银子,奴才多嘴说了一句,老夫郎就要让老爷发卖我。”钱氏自是知道林夏至对主屋的态度,当着林老么的面就告状。
经过多次教训,林老么总算知道和林夏志对着干不好,这夏哥儿可恨得很,每次都要闹到老头子那边,自己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老么,谁家的银子也不是大风吹来的,五百两我们家也拿不出来。”林夏至冷着脸说,“阿么你去数五百文钱过来。”
“老么,这五百文你就拿着回去买点肉给阿爷补补身体,要是你还嫌不够,那我就带着阿爹亲自上门给阿爷送钱过去。”林夏至着重强调上门二字。
上门送!又是上门!上次送过来的衣服差点没把林老头气得病更重,扬言说他要是再去林家就要把他休了,要是让老头知道他又跑来林家要钱,林老么吓得一激灵,不敢再闹腾下去:“哼!五百文就五百文,越有钱越扣。”
等林老么走了,林夏至又拿出半两银子赏钱给钱氏,说他今天的事做得好。
钱氏拿着赏钱笑得乐呵,直说是应该的应该的。
林夏至干脆上午也不出门了,就在家陪李秀,给他讲讲道理,像林老么那样的人,你越搭理他,他就越觉得自己是一回事,整天瞎蹦哒没事找事。
主屋那边是不可能缺银子的,就算去年收成不好,还有之前攒的银子,只要他们不乱挥霍,绝对够过几年好日子。
林夏至说的确实没错,虽然林大伯和林大宝花钱大手大脚,前几日又给林大宝还了赌债,主屋那边剩下的积蓄还是有个四百多两,除了现银还有田产,就算什么事不干,省着点花少说几年了,十几年都是够的。
林夏至只当林老么是闲着没事来林家打秋风,没往其他地方想,后来从里正那里得知主屋卖了田产,才觉得不对劲,让林承祖多打听打听,他自己也留意着村里的动向。
事出反常必有妖,万一主屋那边又搞出什么事,林家这边得提前有准备才行。
第106章 主屋喜事
不注意不知道,找人查过了之后林夏至被吓了一跳,林大宝居然准备在月底的童生考试中作弊。
景国的童生考试每年有两次,一次在三月底,一次在十月。
现在距离三月的考试还有十来天,这个时候差不多试卷应该也已经出来了,如果他能找到门路贿赂考官拿到试卷,说不定还真能通过作弊考取童生。
距林夏至所知,林大伯和林老么一起出面找的里正,一共拿了六亩水田的地契出来,目前还没有找到买家。
林家主屋的地都是上等良田,如果六亩全部卖出去,那可就是二百四十两银子,再加上家里的一些现银,差不多也就够五百两了,上次林老么来就要这个数值。
林夏至不清楚贿赂考官到底需要多少银子,主屋那边的田他也没有兴趣买,万一以后这事东窗事发,林老头还不得找上他们。
林老头如今卧病在床,林家主屋的家当又归到了林老莫手上,所以他拿田出来卖,还暗中挪用了家底的事,林老头并不知道。
其他人家从里正那里了解到您家的地要卖,只当是林大伯太没用了,种不了地逼得家里人把地卖出去。
上等水田不容易有,那些手上有钱的人家赶紧出四十两银子买回去一亩,多的也拿不出来。
这段时间村里人跟着林家卖豆腐都挣了不少银钱,没几天六亩地便悄悄卖光了。
田地是买回来了,但是林大伯当初是怎么种的地大家心里都有数,种水稻的时间已经过了,要再种水稻估计没什么收成,大家便想着干脆把水放了种一些豆子,反正如今林家和豆坊都要收豆子,不怕豆子卖不出去。
主屋那边的事只有林夏至和林承祖两人知道,他们没有拿出来在家里说,只当自己什么也没查到。
要知道科举考试可是很严格的,一旦作弊的事被人知道,一家人都要被连坐,好在如今已经分了家,林大宝做的事应该连累不到二房和三房。
说起来还真是林大宝交友不慎,之前跑去赌坊就是被人坑,但是他不长心眼,被人骗了之后居然还跟那些人来往,家里的事也都告诉人家。
那些人听说了林大宝想要考童生之后,便告诉他有门路可以拿到试题甚至愿意多花些钱,还可以拿到答案。
林大宝听了这人的话之后便上了心,回去找林老么要钱,说是他找到了门路,能够保证他通过童生试。
林老么一直对林大宝有求必应,何况这还跟大宝考童生有关,更是忙不迭的答应了下来,于是便有了后来林老么找林家要钱,要钱未遂又卖田的事
林大伯在知道事情后也不拦着点,反而凑进去帮忙,就是为了拿一些林老么给的封口费,让他不要告诉林老头。
林夏至把主屋那边的事儿当笑话看,也不知道林大宝所谓的朋友说的答案到底是真是假,如果最后林大宝没有通过童生试,林老么会不会气吐血?
三月份很快就过去了,林家的豆腐和豆腐干在郦水郡已经打响名气,豆腐依旧只有本村的人批发了拿出去卖,豆腐干却是如同林夏至预料的那样,因为可以保存十来天,那些路过江陵县的行商也会愿意跑一趟来林家拿豆腐干,然后卖到别的地方去。
豆腐干的价格不便宜,可是味道很好,又香又有嚼劲。
林夏至还给周小竹出了个主意,让他在卖豆腐脑的时候卤一些豆腐干卖,这样可以在吃豆腐脑的时候顺便买点豆腐干,卤豆腐干的味道不错,周小竹的生意做得越发好。
从春耕开始已经一个多月了,别人家的水稻才长到手掌高,林家的水稻已经长到膝盖了,赶得上别人家两个月的水稻,另外几户跟着林家一起催芽的人家,田里的水稻也长得很好,已经超过小腿肚。
还没有播种之前林虎子带着自家耕牛勤勤恳恳地把水田犁了三遍,每犁一遍就撒一次豆渣发酵肥料,硬生生把中等水田给弄成了肥水充足的上等田。真是有这个愿意在,林家提前催了芽的水稻苗才能长得这么快。
里正看了林家的稻田之后特别欣喜,看来夏哥儿想的法子没有问题,明年就可可以在村子里普及这种栽水稻的法子了。
除了林家村有这样的情景,望山村的李家也被众人围观。
因为李勤催芽比较晚,望山村李家水田的水稻只是比大家高出一截,即便是只高出一截,在这些庄稼汉眼里也很不一般了,何况他们家的鸡和猪还养得好,长势喜人。
仅仅短短两个月,钱英养的肥猪已经有100多斤了,肥头大耳的特别让人羡慕,鸡棚子里头的最重的那批鸡差不多有三斤重,作为肉鸡的公鸡,再养个把月就可以拿出去卖,母鸡要稍微久一点,可能还要一个半月才开始下蛋。
钱英很勤快,记得林夏至说的不干净鸡容易生病,没事儿就把鸡棚和猪圈打扫得干干净净,养了两百只鸡只有最开始有一些小鸡死了,养到后来那些鸡个个都很健壮,一看就没问题。
李家养的地龙也发展到6箱,才够家里那么多只鸡吃。
李老么天天赶着李勤夫夫俩去忙田里的事,告诉他们不好好做事儿就没得饭吃。
刚开始他们两还经常想着偷懒,被李老么发现后,真的没给饭吃饿了他们几顿,才老实干活不再耍心眼。好在李家田地少,夫妇俩一起也弄不了多久。
没过多久,李勤夫夫就发现他们按照李老么的吩咐种出来的水稻比别家的都好,村里人都跑来问他们怎么种地的,让他们感受到了被人追捧的滋味,反倒是让这两个懒人突然有了种田的热情,不用李老么催,也主动天天扛着锄头下地。
二儿子一家老实干活了,李老么就和钱英一起是弄鸡棚和猪圈,家里有八十多只公鸡一百来只母鸡,再等个把月公鸡就可以卖出去换钱,母鸡倒是可以留着下蛋,如果真的和夏哥儿说的一样,每只鸡天天都下蛋,光是每天的鸡蛋就可以换一百多文钱。
想到这些未来都是下金子的母鸡,李老么和钱英把这些鸡伺候得更好了。
三月一过,童生考试的成绩便出来了,林大宝果然名列其中。
林大伯在放榜当天,罕见的起了个大早去县衙看成绩。
县衙门口围着的人差点儿没把他挤成肉饼,然而他坚持着一直站在靠前的位置,谁挤都不让。
41/251 首页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4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