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我在北宋国子监那些年(穿越重生)——三十六陂春水

时间:2021-03-24 10:00:07  作者:三十六陂春水
  “好了,也差不多该进去了。”觉得心情平复的差不多,叶安拉着老师走到里屋。此地离开封府衙很近,正是叶安之前住的公租房。因为位置安全,再加上也住出些感情,索性按原价签了十年契,如今已被改造成《大宋理学旬刊》的编辑部。
  此时理学还没冒头,叶安先将名字占了,省得以后起纠纷。
  屋内,苏颂等人有些忐忑的坐在椅子上,看见叶安进来,连忙起身相迎。
  叶安笑眯眯的点头,搭眼望去,猛然一惊:“这、这怎么还有个小孩?”只见几个清瘦高挑的身影中,明显凹进去一块,一身穿绯衣,头戴玉冠的精致少年,睁大眼睛打量着他。听到叶安开口,神色间明显不服,“叶主编也就比我大个四五岁,没想到也是以年龄论英雄!”
  叶安一听便乐了,拱拱手道:“是我不对,那不知这位小英雄尊姓大名,有何一技之长?”
  少年倨傲负手,“在下沈括,钱塘人士,一技之长嘛……可以说什么都懂一点。”
  听到日后大名鼎鼎梦溪先生的名号,叶安倒也没多惊讶,毕竟他连皇帝包大人都认识了。于是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劳烦沈小兄弟在我们部里打打下手,待到熟悉了,再决定想要加入哪个。”
  接着对其他人道:“诸位,想必大家都知道,我们这本刊物,主要分为三部分,算学、工学以及理学。算学方面主要由我与潘官人负责,理学则由苏颂负责,至于工学嘛……还没找到暂时交给韩公廉先生。”韩公廉就是帮助苏颂造出水运仪象台的匠人,手艺巧夺天工不说,还饱读诗书,放到现代妥妥的是一个高级工程师。
  众人自是没有意见,苏颂犹豫了一下,为难道:“叶主编,虽说我们已向全大宋申稿,但直到现在为止,也知收到十几封回信,你看……”
  就这十几份回信,还是他死皮赖脸跟好友们求到的。与苏颂料想的不同,原本许多志同道合之人,一听要公开在刊物上些这种文章,纷纷表示拒绝。理由是他们已经是朝廷官员,不少人正年轻,还意欲往仕途上发展,不想让旁人知道自己成天沉迷在这些奇淫技巧之物。
  “无妨,”叶安早有心理准备:“先攒一攒再说,这头一份旬刊,我们这几个主编先抛砖引玉。”
  苏颂几人点点头,接着又问道:“那我们先写些基础的,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估计也用不了几页。”
  “不不不,”叶安连忙阻止,“劳烦将自己最新最拿手的东西写在上面,哪怕是一些天马行空的猜想也无所谓。”
  “就比如……”叶安拿起笔,在纸上写了几行字,“震惊!我们脚下的大地,很可能是颗球!”然后还在旁边画了个简笔画,一只肥硕的狸花猫用爪子拨弄着一颗球,球上三五小人吓得瑟瑟发抖。
  在场众人:“……”
  韩公廉觉得不解,率先发问道:“叶主编,在下觉得此事不妥,韩某虽说只在工匠之事上小有成就,但子曰:‘知之为知之’我们自己都拿不准的东西,怎么能去误人子弟呢!”
  他言谈间颇为不客气,叶安却没怎么放心上,他心知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大部分都是这样,对知识很有敬畏之心,于是温和道:“韩官人所言甚是,所以我们写的时候,也要说明白,不过是自己的一些猜想,欢迎读者投稿反驳。实不相瞒,我一直认为,知识这东西,闭门造车是没办法更进一步的,相信读者也会有自己的见解。”
  沈括在旁边听得若有所思:“也刚好能解决我们投稿不足的问题。”
  叶安笑了笑,没有答话。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嘛……大宋虽说科技水平处于世界领先,但人们对数理化工的知识依旧浅薄,需要让人带着入门。那么问题来了,一个四五岁的幼儿,想要让他对科学感兴趣,是直接给他个初中课本,还是让他看蓝猫淘气三千问?
  想也知道是后者,本来叶安搞这种学术期刊也没打算真引领工业革命什么的,能起到奠基作用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经过这么一解释,其他人虽说略有微词,但也只能捏着鼻子照做。
  很快,第一期《大宋理学旬刊》便向世面出售,原本嘛,大宋朝每日印的书多了,市面上一大堆,大家也都没当回事儿。结果没过几天,便出了件大事儿……
  馆阁校刊,同知太常礼院司马光上表痛骂国子监祭酒王安石妄议朝政,纵容底下学生胡言乱路,贬低圣人之言,要求罢免其职位。
  原来王祭酒就算是在国子监教书,本质上也是个闲不住的人,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变法大计,并经常就朝政发表言论。这一来二去的,自然就被许多保守的士大夫看不过眼。司马光虽说才二十七岁,但因为成名早,私德优秀。在保守党中有些分量,便被撺掇着去煞煞那脏鬼的威风。至于叶安那本期刊,完全是顺带的。
  可王安石是什么人啊,天生的拗相公,每天在国子监里管些小崽子,胸中憋着一口闷气。见有人往枪口上撞,立刻回击!据不完全统计,在短短的三天,王祭酒一共上表了七八封奏章,外加几首诗赋,把对手完全打懵!
  士大夫们偃旗息鼓了,觉得犯不着跟这村夫一般计较,但司马光却被激出火气,他未及冠就中了进士甲等,才学也是过硬了。两人就这样隔空对骂,金句频出,就连瓦子的说诨话的艺人都忍不住借鉴。
  王安石与司马光此时不过是两个京城小官,上朝都要站在队尾那种,大佬们自然不会将二者放在心上。不过连带着的,《大宋理学旬刊》却火了。
  众人发现,里面奇思妙想不断,虽说不怎么相信,但拿着看一乐也是挺好的。甚至有许多小孩子看完忍不住去问家里大人,什么“我们真的是在球上吗?”“诸葛武侯的木牛流马是怎么做的?”
  当然了,也有许多不服的投稿痛骂叶安等人,叶安也不藏着,挑出一些真的运算过、相对理性的放到下期,让读者看到不同观点。至于其他,也都纷纷礼貌回信,称期刊只接受对此物有一定了解者的稿件。
  投稿人气得半死,还真有些不信邪的去研究算学工学,只为把叶安真正打倒!
  就在叶安每天申稿申的不亦乐乎之时,开封城外突然传来噩耗,京兆府突发瘟疫,并且已向四下蔓延,有的地方已经控制不住了。
  得此消息,叶安当时便面色惨白,中牟县,离京兆府可不远!
 
 
第76章 
  自宋朝开国, 便一直瘟疫高发。究其原因,一是衣冠南渡后,南方潮湿温暖的气候, 助长了灾疫流行。据统计, 光是宋初, 浙江就经历过三场大疫。二则是人口空前膨胀,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就拿中牟县来说, 光是常住人口,便比之前翻了好几倍。
  但这也加重了城市防疫的压力,尤其是小县城,一旦疫情发生,造成的影响几乎是毁灭性的。
  叶安心急如焚, 恨不得立刻奔回家中, 却得知朝廷为了保证疫情不再扩散, 已将京兆府至开封府一段官路封闭, 不允许任何人进出。
  顾不得失礼, 他立刻申请进宫面圣,等见到官家后, 直接了当的道明来意。
  “莫要胡闹!”一向好脾气的仁宗头回沉下面容,看底下少年满脸倔强,叹了口气, 揉揉眉心:“我知你纯孝,但你也不想想, 自己又不是郎中, 去又有什么用。”
  “我就算什么都不做, 去也是有用的。”叶安满脸认真, 他不是单纯的头脑发热。
  要知道,这次虽不是什么大疫,但也涉及到三四个府。中牟县不过是个小县,虎头村又是县下小村,真有什么事,防疫工作也要可着大城先来。叶安虽不是朝廷高官,但如今也能称得上简在帝心,只有他回去,虎头村才可能被重视。
  外婆已经年过花甲,前几年身体一直欠安,他不能冒这个险。
  更何况,叶安上辈子赶上大流感,碰巧当了两个星期志愿者。尽管只是在社区火车站发发传单,但也算学了不少知识,并非一窍不通。
  他说的情真意切,仁宗显然也被打动,可还是有些犹豫。过了一会儿,张茂则走进来,轻声与其说了两句话。
  仁宗微愣,打发张茂则出去后,在大殿中转了几圈。最后还是叹气道:“罢了罢了,我也管不了你。等下给你块令牌,你拿着去吧。”
  叶安虽说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还是感激的行了一礼。
  离开皇宫后,叶安没有慌慌张张的准备东西,而是托人寻到几个从最近收到京兆府人来信的,仔细打听了会儿消息。
  从他们口中得知,这次的疫情受感染人员大部分会出现玫瑰疹、相对缓脉、腹痛发热等症状,所以发病原因应该是伤寒。
  得知此点的叶安心中咯噔一声。伤寒,一个离现代人很遥远的词汇。假如是二十一世纪,很可能只是一场流感,简单的吃两片药就能好,但在古代却是要人命的大病,在东汉末年,甚至造成大约两千万人的死亡。不过万幸的是,这次伤寒只流行在人之间,并未传染给动物。
  思前想后,叶安花重金组建了一支医疗队,其中包括三名郎中、五六位学徒,身体强健的护卫等。接着又去买了两车药材米面。与国子监请假后,一行人浩浩荡荡的从城南出发。
  与仁宗不同,王安石得知他要去疫区之时,非但没有加以阻拦,反倒大肆称赞,甚至也想要进宫面圣,跟着一起报效祖国。最后还是叶安哭笑不得的将人拦下,他才没有那么伟大,这次完全是因为私心。况且自己一介布衣,如何行事,可以凭借私心。但王祭酒身为朝廷四品官,弄不好可是要被人说闲话的。
  刚出城门没多久,便见潘元青与乐丹骑着马站在那里,看样子已经等候多时了。
  “老师……你怎么?”叶安有些懵,难怪去隔壁告辞没遇到人,他还以为对方有事出门了,搞得心里空荡荡的。
  “我与皇帝打过招呼。”潘元青言简意赅。
  叶安这才恍然,他就说,仁宗怎么突然改变主意了,看着眼前之人,他神色复杂:“你……大可不必如此。”
  “走吧,”潘元青摇了摇头,没多做解释。自己的心思不足为外人道,前三十年活得懵懵懂懂,之后的人生,只希望少年能平安顺遂。
  “哎,”叶安知道事已至此,也不能让人回去,只能在心中发誓,绝对要用心照顾好老师。然后又看向乐丹,他怎么也跟着过来了?不是让元宝看好家吗。
  “元宝那大傻子知道你要自己回家,哭到后半夜,我烦得受不了。”乐丹绷着一张小脸,严格来说,沙卢族也算全族药剂师,对付个疫情指定是够了。
  叶安点头,也不再多言,带队继续前进。
  中牟县离开封府本身也没多远,马不停蹄两日就到了。路上叶安并没有分配任务,因着不清楚虎头村具体怎么回事,所以想着等到了再说。
  随着众人的前行,疫区也逐渐暴露在眼前。由于离京城太近,靠近这边的县城村庄大部分都简单封闭,叶安他们也没见到什么惨象。可往日繁华的官道上静谧无人,也总让人觉得心里不舒服。
  等到了中牟县,叶安二话不说亮出身份要求见季县令。门口守卫匆匆前去禀报,没过一会儿,县令季越便带着衙役们出门迎接。
  季越看到叶安等人,先是愣了一下:“郎君脸上这是带的什么?”
  “此物名叫口罩,是京中名医研制,带上后可以有效预防疫病。”叶安扯起虎皮当大旗,反正此时也不会有人去找“名医”对峙,这样说更好推广。虽说这个时代没有熔喷布无法做到隔离病毒,但隔离飞沫还是有一定用处的。
  季越面上郑重,询问了口罩的制作方法后,立刻吩咐县里大规模生产。之后强行挤出丝笑意,“我就知道叶小郎君放心不下家里。”但没想到拿着官家的手谕归来,看样子自己猜的不错,他果然不是普通人。
  “我外婆她……”叶安心中忐忑,从这次伤寒的分布来看,老年人是最容易中招的。
  “郎君放心,虎头村目前只有一户染病,叶家在周围人少,本官已经派人分发药剂,并无大碍。”
  此时叶安才总算能松口气,感激的对季越行了个大礼:“劳烦大人照顾,小子从京中带了些许粮食药材,希望为县里尽一份心。”
  季越喜上眉梢,药材倒是还好,但因着半封城,县里粮价疯长,不少百姓都吃不饱饭。他已经自掏腰包补贴了些许,这次送粮也算解了燃眉之急。
  寒暄了两句,看得出来对方归心似箭,季越体贴的让他想回家,事情之后再说。
  叶安自是同意,还贴心的将医疗队留在县里供季越差遣,只带着老师与乐丹去虎头村。
  村子还是老样子,因为家家户户种田,基本能实现自给自足,只不过出门的机会少了些,所以倒也不像县内那般愁云密布。
  叶家宅院似乎比上次见更大了些,听闻外婆还在家中打了口井。门房看到叶安,马上进去禀告。没一会儿,梅香与一众下人出门迎接。
  “少爷!你怎么回来了!”此时的梅香,已经完全是位大姑娘,元宝虽然憨气十足,他妹妹却长得机灵讨喜。也许是因为常年官家,更添了一份稳重。
  “不放心,回来看看,外婆呢?”叶安问道。
  “厅里呢,因着换季老毛病又犯了,担心腰酸腿疼便没让她出来。”
  “干的好。”叶安点头,与身边人一起进去里屋。
  厅堂,叶婆站在门口,看到叶安,先是一喜,接着连忙板起面孔,怒道:“胡闹!疫病当前,你回来干嘛!说都不与我说一声!眼里还有没有我!你是叶家唯一的独苗……”
  “你也是我唯一的外婆啊!”叶安一句话彻底让老太太心软。拉过孙子,刚想开口,突然见到身后一大一小两个外人,收起情绪,询问道:“这二位是……”
  “他叫乐丹,是我在西夏认识的朋友。这位潘元青,我……”
  “您就是国子监的博士!”叶婆神情激动,然后连忙斥责孙子:“怎可直呼师长姓名!还不快扶他老人家进去!”
  潘元青:“……”
 
 
第77章 
  “别偷懒, 仔细着点不要弄掉了。”梅香指挥着丫头们,轻手轻脚的将蒸糕果子拿进屋,叶家许久未来客人了, 下人们多少有些生疏。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