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赦到最后一个县的时候天还不算晚,就带着人到居养院和漏泽园转了一圈看看情况。居养院见不到多少老人孩子,多是些壮年男女。
漏泽园的棺木实在不够,不少人只是拿了草席随意裹住,漏出青白的脚。这漏泽园修的时候地方很大,但即使这样也不够尸体摆放,大多堆叠在一起。
这场景简直可以说是尸山尸海,见到的人可能都要怀疑这是整个县城的人都在这里了。因为天气寒冷尸体上冻没有腐烂,只看着就觉得不详。
“这尸体要尽快掩埋,不能一直堆在这里。”贾赦看着漏泽园的园主。
园主满脸苦涩,他何尝不想尽快掩埋尸体。且不说天一回暖容易带来瘟疫,就是看着也让人害怕啊。
“大人,实在不是小人不想,而是如今所存百姓不过十之四五,都躲在家里烧柴避灾。壮劳力不出来,即使出来也多是被冻死冻伤。再加上土地上冻,实在没有力气啊。”
贾赦也知道这无法短时间解决,只能先回去想办法。身后跟着的士兵看到这些也不免物伤其类,想留下来帮助他们。
贾赦却没有应许,还是五百人留下,其余的跟着他回来驻扎。
杨副将看着贾赦,“大人,这该怎么办?咱们是来赈灾的,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些百姓...无法入土啊。况且这也太缺柴火了,咱们带来的根本不够用。”
“邻县也遭灾了,虽说没什么大伤亡,但这时候谁肯把柴火让出来啊。”记录员有些丧气,生死关头自然还是先顾着自己。
“这儿天冷,雪又厚,一时半会儿还真没什么办法。就算是现砍了树也得等它干了才好烧柴啊,况且也没那么多树。”张千户垂头丧气的说。
物伤其类,如果是只有那么一两个死的感叹一下也就过去了。偏偏死在他们眼前的是成百上千的百姓,毫无尊严的裹着草席被堆在那里。
贾赦听他们说了半天,最后说了一句:“既然知道没办法就先散了,明日我们再去三水县里探情况。哪怕没什么办法也得帮着人收尸。散了吧。”
众人各自回到自己的营帐,贾赦却忽然看到有一只纸鹤朝自己飞过来。这是他在出发前特意做给水泽,上面有他的精神烙印。可以在上面写字后把翅膀翻开,纸鹤就会找到他飞到他身边。
贾赦接住纸鹤,逸散了一点儿能量喂给它。打开上面附着的书信,用毛笔书写的字体略有些娟秀,观其字就是温柔之人。
上面写着:恩侯吾爱,算时日汝应至辽宁。我与言儿在府中甚好,二弟一家业已搬出。辽宁遭灾已是不幸,闻暴雪后多有雪崩,望君一路珍重。
自你走后三日,忠敬率三千兵力携带稻米木柴工匠等亦出发,镇国公世子领命两日后亦要前往。勿要忧心,我与言儿静待凯旋。
水泽只简单写了他走后的情况,关于他自己倒是没有多说。贾赦有些想念水泽,此时天上没有月亮无法对月思念,只好提笔沾墨,把自己一腔思念写下。
第73章 女学
第二日一早,还未等贾赦去三水,四县的县令都亲自到了军营的驻扎处。亲兵不好让人在外等候,就把人请进他们营帐里等候。
等贾赦醒来时他们几个人已经等了小半个时辰了,知道有人在等着他贾赦有些生气。“现在是赈灾的时候,他们过来怎么不叫醒我呢?”
亲兵有些为难,“大人,我问了几位大人有没有要紧事,他们只说是想与您商量安置灾民,并不晚这一时半刻的。”
贾赦和缓下脸色,但还是斥责说:“这次就算了,下不为例。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人既然来了怎么有晾着他们的道理?”
亲兵应下,但还是有些为自家大人鸣不平。正经的钦差是忠敬王爷,却让他们家国公先行出发,打的什么主意谁都知道。
更别提自家大人的职责只是押送物资,必要时刻镇压百姓而已。如今这些人频频过来问策,放在有心人眼里可是越殂代庖,保不准那位王爷心里就有了嫌隙。
他们不过是仗着大人心系百姓才敢过来,又是借人又是问策的。但凡换个脾气暴躁点儿的将军他们就不敢了。
贾赦有些无奈,却也不打算非要与亲兵讲个清楚明白。这是他的亲兵自然会向着他,只要告诉他以后不准这样就好。其他的...他心里也是有数的。
洗漱过后到大厅里,四个人都尴尬的起身给贾赦行礼。贾赦没理会他们,等到上首坐下后才像忽然看见一样,“都快坐着吧,别傻站着了。”
“大人,我们过来是想...想...”三水县县令不敢说,但身后的同僚拿手顶他,他也只能硬着头皮把话说完。“想再过来与大人借人,咱们的人手着实不够啊。”
县令苦着脸把话说完,敏锐的察觉到贾赦的不待见,心里更是发虚。把撺掇他的其余三人在心里骂个狗血淋头,垂着头不敢吭声。
贾赦环顾一周,瞧着四人的脸色均是有些心虚,冷哼一声。“你们也知道,本官来时只带了三千兵马,圣旨上也明说了本官的职责。
一个个的少说举人出身,都失心疯了?本官虽有协助赈灾的职责,但也要保存兵力用以防备。三千兵力分了两千还不够,是想把我架空吗?
我也知道你们遭了灾想尽快恢复,救治百姓。我们都是朝中官员,本就要心系百姓。但也要分个各司其职,不然岂不是乱套了?
物资已到一部分,足够还活着的百姓支撑到下一批物资过来了。你们若是想借我这个地方商议事情倒是可行,但不必再提借人的事儿了。”
共县的县令倒是张张嘴想说什么,被三水县的县令一把拉住。也是他们昏了头,只想着多些人手早些救灾,竟然忘了军队来这里是干什么的了。
原本他们倒是没有这个心思,但昨日见贾赦一县分了五百人,自然眼馋剩下的人。至于真有趁乱惹事的,那也是贾赦的罪过,与他们何干。
贾赦看他们熄了心思,原本想与他们叮嘱的一些建议也直接烂在肚子里,等回京后直接向陛下建议就好。
在这样的偏僻地方当父母官久了的人是容不得忤逆的,他提出建议也只会被当做耳旁风。况且还活着的百姓应当不会再出问题,只要收整好死尸就好。
而且...也不差这两天,等忠敬王爷到了之后再献策效果会更好。皇家的人总比自己让人信服,也省的他和人扯皮的功夫。
贾赦说完就出了帐篷,留着四个县令在营帐里面面相觑。四人只好坐下来,把各自县里的情况一说就再也无话可说了。
面对雪灾他们能做的很少,也只有疏通道路、施粮、施柴一类。昨日贾赦说可以让几家人合在一起住,这样也可以减少柴火、粮米开支。
他们也在敲锣打鼓的喊话,却没什么百姓响应的。住得近的亲戚早就搬到一起了,而百姓们又不愿意和陌生人一起住,家里的女眷都不好安置。
再加上贾赦也说马上就有第二批物资过来,百姓一听也就安心在家里住着。毕竟现在还在自己家住着的多是有钱的殷实人家,一大家子也不好与别人同住。
贾赦不清楚百姓有没有听他的建议,他也不在乎这个。听与不听不过是自己的选择罢了,他把建议说出来已经是尽人事了。
京城来的士兵并不适应这里寒冷的气候,但贾赦还是在给了士兵们两天的适应时间后开始训练。士兵们都哀声哉道,贾赦翻了个白眼没理会。
虽然大兵们大多没读过书,但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入了军籍当了兵就知道自己的脑袋从此就别在裤腰带上,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打起来了。
再加上军营也是个很残酷的地方,虽说有军妓,却也不是人人可以享受到的。不少弱一些的男人也会被当做女人发泄,不增强本事只能被人欺负。
现在嘴上发着牢骚不过是想着让将军发些福利,他们都好久没见着肉味了。如果将军组织去打猎,他们也能添个肉菜。
贾赦提高声音让他们不要躲懒,背着手看着士兵们练习摔跤,时不时拿着棍子敲打一下明显力度不够的人。
而此时皇宫已经开始准备为陛下今日在阐福寺的祷告做准备,不到卯时就开始铺设香案红毯。禁军也把阐福寺排查一遍又一遍,生怕遗漏了哪里。
水泽作为皇室长公主,更是头批去赈灾的安国公太太,自然也在受邀女眷之列。甄贵妃在如今后位空悬的状态下已是后宫第二尊贵的女人,跪在皇帝右下方拈香跪拜。
皇帝已经不年轻了,但他还是挺直脊背站在六面千手千眼佛像前,手里拈香念念有词。他年轻时也是不信这些的,君权神授不过是他们拿来糊弄别人的,可不会糊弄自己。
但年纪越大越是渴望长生,心里不由自主也觉得真有神仙。这寺里供奉的是千眼千手佛,这佛的本事即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
如今天下都盯着辽宁的雪灾,他作为天下表率也要为辽宁一事祷告。他也不知贾赦是否到了地方,大雪封路实在是无法及时通讯。
跪在一旁的太子和皇长子皇三子也是有样学样的专心祷告,百官们都盯着看,他们可不敢大意。若是被扣上不忧心社稷的大帽子,他们一辈子就别想出头了。
水泽安静的跪坐在偏殿,他知道贾赦有些神通本事,并不十分担心他的安全。他只是很久不见贾赦,有些思念罢了。
家里倒是一切都好,最近最大的事儿就是贾政搬出去了。带着分家的银子和分得的物品搬到隔了一条街的地方,把苏府改成一等伯府。
贾政有了爵位,又新搬了家,自然是春风得意。但想到长兄外出赈灾,再加上辽宁雪灾京里气氛压抑,到底没敢办乔迁宴。
王氏倒是有心热闹,结果一封邀请函送到王家就被她哥哥叫过去好一顿教训。也是不敢冒头,只精心教养自己失而复得的宝贝女儿。
贾母本来想把元春留在国公府,但她自己的精神状态就不好,贾代善如何放心她教养孙女儿。只待了两天元春就被吓哭了好几次,弄的贾母看到自己的孙女儿也不喜欢了。
最后只好把元春送回伯府,仍交给王氏教养。贾母在家也发了好一通脾气,摔坏了不少东西。水泽听莺歌回禀也不恼,让人把贾母的用具都改成木质的就送过去了。
贾母瞧见木质的用品一口气上不来就差点儿晕了,水泽只让人传话说这些都是好料子,是轻易摔不坏的。
贾母就此消停好久,不敢再仗着贾赦不在家作妖。贾代善也好好享受了几天清静日子,不用每天对着贾母吵架。
水泽把贾府料理好就腾开手忙女学的事儿。他既然决意以公主身份夺嫡,自然少不了女子的帮助。
古时就有公主公然提出要立“皇太女”,虽然那位公主无才能无法登基,但既然有了先例就好操作。
以公主名义开办女学,估计不少人家都要把女儿送来。哪怕在公主的女学里学个一年半载,好歹有了师生情谊,对女子名声也更好。
水泽不打算教什么出格的,就捡着一些女红、《列女传》、《刑律》教导就好。他是不会上手教的,就是挂个名字,其余的另有一些嬷嬷们来教。
他和贾赦都清楚,要改变女子地位还不是时候,只能慢慢来。第一步就是让女子也有识字的权利,启蒙书籍是什么反倒不重要了。
若是上来就教些《论语》《大学》一类的,那些女子说不得也会抵触。他可从不小看家庭洗脑的威力。
等识字了买些男人们看的仕途经济一类书看,即使被发现看的不是《女则》《女训》也不会有谁苛责。
提高女子地位不急于一时,成百上千年的传承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况且只要女子无法从家庭中解放出来,无法自己挣钱,她们的地位永远不会得到改变。
第74章 凯旋
京城的纷纷扰扰无法抵达被冰封的水国最北处,如果贾赦不是偶尔出去巡逻时会到居养院看看,只怕会以为四个县已经没人了。
百姓们都躲在家中不敢出来,街上只有士兵和衙役会走动。他没来过这里,却也能想象到受灾前的四县定然是热闹极了,满大街的人应当都在为腊月做准备。
一场雪灾,整个县城死了有一半多的人。这些偏僻地方的县城人口本就不多,这时突然少了一半,以后恐怕也是难了。
农业社会里,人口就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哪怕修生养息减免赋税,恐怕没个一二十年是缓不过来的。
贾赦坐在下首的座位上盯着茶杯,装作对花纹很感兴趣的样子。忠敬王召集四个县的人一起议事,贾赦只能坐在下面陪同。
忠敬王在贾赦到后的第四天就抵达了三水县,一路走来也是风尘仆仆。他们沿着贾赦先行清理出来的道路赶往三水,但他们带来的东西更多,平衡下来赶路的时间是差不多的。
一行人过来后就让人直接把东西分成四份送到四个县,暂时在三水县住下来。三水县的县令也是喜不自禁,王爷住在自己县里,虽说担忧危险,但还是能占便宜的喜悦占了上风。
工匠们一过来就开始清理县城的一些房屋,房屋倒塌家里又没人的就推倒,家里还有人活着就修缮。推倒的房子里的木料捡出来,一些大梁一类的大木料都存放在县衙库房里。
他们计划若是百姓柴火不够就把这些木料子都劈了,若是灾情彻底过去后还可以把这些木料用起来盖房子。
把这些破败的屋子清理好后,县城的破败感虽然没有了,但却更让人觉得寂寥。贾赦偶尔还上县城看看,现在不怎么想去了。
他也早在忠敬王到了之后就把自己的兵力撤出来,全部在城外驻扎。之前是人手不够,现在既然有了正经钦差过来,贾赦也不愿意和忠敬王起冲突。
忠敬王过来这里赈灾也不过是彰显皇室心系百姓,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大作为。但他也想有一番功劳,虽不打算争抢什么,但也要把自己的才干显现出来。
他的生母是德嫔,不过是个宫女出身。都说母凭子贵,实际上皇宫中的皇子们小时候却是子凭母贵的。
他母族不像前头两位兄长显赫,生母也不像甄贵妃那样受尽宠爱。他自小就知道要不争不抢,即使争抢也是争不过的,反倒是落了下乘。做出不争不抢的模样反倒让人欣赏。
现在父皇年纪越发大了,也隐隐有了忌惮太子的意思,他更是不敢冒头。这时候出头不是当了挡箭牌就是当了垫脚石,只要稳住就好。
忠敬也知道父亲派他过来就是因为他素日不争不抢,索性把这个差事给他,办好了自然面上有光。还特意安排了安国公来协助,这样一来他也出不了大差错。
有心想要拉拢贾赦,但看着贾赦垂头看茶杯的样子也不能多说什么。有些憋气的问着下面坐着的四个县令,希望他们能拿出方案来解救百姓。
44/61 首页 上一页 42 43 44 45 46 4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