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她是第三种绝色(GL百合)——天在水

时间:2021-06-18 10:45:46  作者:天在水
  张琴问:“当地医疗机构和药品情况怎么样?”
  他们医疗队接到的任务是,进驻当地县医院,进驻当地乡村,协助开展救援工作。
  “本地的医护死伤80%以上,县政府派人去医院、药店的废墟,抢救挖崛出了一批药品,中午时分,进驻了一批海军军医部队。县医院没了,大家都在搭建的临时帐篷里,开展救治工作。”
  省内的解放军部队、军医部队,都在震后24小时内挺进了灾区。
  道路中断,通讯断绝,这里成了一座孤城,首批部队全部都是徒步走进来的,几乎所有士兵、军医,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状态。
  情况远比预料的要严重得多。
  “附近有几个村,但地震的时候,两座山同时挤压成了一座山,整个村子,都没了。”
  张琴沉默了半秒,指挥队员说:“搭建帐篷,把药运到帐篷里去,接下来会划分临时科室,只分党办、医务科、药剂科、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每个科一个负责人,负责带领科内的医护立刻开展伤员的救治工作……”
  最初,解放军还没进来时,当地没有帐篷,没有物资。
  大家从废墟里捡了砖头、柱子、白布,临时搭建了几个棚,搬了几张桌,桌上立着一块瓦楞纸,用黑色的马克笔,写上“县人民政府”、“县人大”、“县党委”,棚里放着挖出来的矿泉水、泡面,发放给幸存的灾民。
  附一的医疗队,就在这几个棚子旁边,搭建起临时的帐篷。
  张琴捡了根木头,把口袋里的红旗拿出来,挂好,立在帐篷前。
  简清从废墟里捡起一块木板,写上“临时医疗救治点”、“江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支部”几个字。
  搭建好帐篷,医疗队忍着饥渴和疲倦,开始收治病人。
  解放军从废墟里抱了一个又一个小孩出来,浑身上下,血迹斑斑。
  这里没有电,没有仪器,只能用手去摸,用经验去判断伤情;说是分科,但目前最多的还是砸伤、挤压伤,所有人都成了急诊的医护。
  他们的水和食物都已经消耗完毕,张琴和解放军讨了点压缩饼干和矿泉水,拿给队员吃。
  当地的难民看见了,往他们帐篷里丢泡面、丢矿泉水。
  他们本也打算当面给解放军的,但解放军不吃老百姓的东西,老百姓就学会了直接丢他们帐篷里。
  简清和一个麻醉科的医生被派到了一线救援现场,负责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判断废墟里露了头的小孩的伤情,或建立气道,或建立静脉通道,输液抗感染、抗休克治疗,等待解放军挖崛出来,然后搬动到临时救治点,由外科的团队判断要不要截肢,要不要动其他的手术。
  直面现场,就是直面死亡。
  教学楼的空心板被解放军抬开,里面全是小孩的尸体,各种姿势,肢体残缺,面部肿胀苍白。
  外围的家长,哭得撕心裂肺,不停呼唤孩子的姓名。
  简清坐在一块石头上,沉默地看着这一切。
  旁边还有一个女医生,县医院幸存的医生,她的女儿也是这所学校的学生,遗体刚刚被挖出来,她只是去看了一眼,然后就回到抢救现场,继续进行救援工作。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个月出差了好几趟,攒下好多补休的假,下个月加上五一,休半个月左右,不出去玩了,就在家更新,也尝试挑战一下能不能连续日更,当作弥补这个月断断续续的更新吧,谢谢大家的一路陪伴
  *
  感谢在2021-04-27 00:02:49~2021-04-29 00:03:5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安苓.、我有一个朋友说、木鸽、肉包子、十二和太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我有一个朋友说 30瓶;木鸽 27瓶;洛书、老白 10瓶;星骑 5瓶;清悸 3瓶;今天筝扬更新了吗 2瓶;yic、妈妈木的高级手麦、瞄一瞄、远鱼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80章 母亲
  *
  天色越来越暗, 停了电的孤城,没有大型照明设备,聚集在这里的人, 或打着手电筒,或开着手机闪光灯, 数盏光束汇聚在废墟前,为解放军照明。
  简清一面举着手电筒, 一面默数左方空地上的小书包。
  这所小学的校长, 流着泪, 把挖出来的小书包、小鞋子一一摆好, 方便家长辨认遗物。
  10个、20个、30个……越摆越多……
  卷皱的书本散落了一地,沾着血迹和灰尘。
  被风吹开的语文书、数学书, 上面留有学生稚嫩的字迹。
  遇难学生的家长, 蹲下身子, 把小小的书包抱在怀里, 就像抱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嚎啕大哭。
  在医院, 简清听过许多哭声, 却是头一回听见, 这么多人, 撕心裂肺的哭嚎。
  声声泣血。
  身边同队的麻醉医生, 摘下眼镜擦眼泪;县医院那个失去女儿的幸存女医生, 听见哭声,只是面无表情, 看着废墟的方向,不敢流泪,怕一流泪, 心理防线就会崩溃。
  还不到她能崩溃的时候。
  地震发生时,这所学校的学生们在准备上课,地动山摇间,四楼、五楼的学生踉跄着往楼下跑,跑至二、三楼时,教学楼开始倒塌。
  这所小学原本有五层楼高,地震后,坍塌成了两层,余下三层下陷入地底。
  越往下挖,被埋者生还的几率越小。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消逝,手电筒灯光也逐渐黯淡下去。
  快没电了。
  等完全没电,看不清废墟情况时,救援工作只能告一段落。
  上级部门通过卫星电话,联系上军队的旅长,告知夜间可能会发生一场较大的余震。
  旅长通知围观的家长撤退到安全的空地上,不要靠近危楼。
  没有一个家长愿意撤退,依旧围在废墟堆前,等待自己的孩子挖掘出来。
  搜救队徒手搬开石块后,发现了一个疑似生还的女学生,连忙喊:“医生!医生!过来看看!她的手指在动!”
  简清和旁边两个医生冲上去,评估小女孩的生命体征。
  “还有心跳。”简清清理她面部、口鼻的泥沙灰尘,防止她窒息。
  另外两名医生,处理她身上显而易见出血口。
  简清边处理边说:“肢体肿胀,皮下有淤血,注意预防挤压综合征。”
  “娃娃,我的娃娃!”外围一个妇女冲进来,冲着小女孩大喊。
  小女孩腿上还压着一块巨大的石块,妇女冲过来就想搬开那块大石。
  “先不要搬!”
  其中一个解放军阻止她搬,她迸发出一股蛮力,一把推开解放军。
  简清大声喝止她:“不要搬!你要害死她吗!”
  听到“害死”两个字,她动作顿了顿,讷讷后退了一步,满脸不知所措。
  简清放轻了声音,解释说:“不要急着搬,等我们处理完。重物压在她身上的时间太长,她的肌肉已经坏死,你贸然移开,聚集在坏死组织周围的毒素,瞬间释放开,有可能导致她心脏突然停跳,或者急性肾衰竭死亡。”
  在医学上,有个专业名词叫“挤压综合征”,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人体的肌肉细胞中含有有钾离子、肌红蛋白,当肌肉细胞遭受重物挤压破坏,细胞中的钾离子、肌动蛋白和酸性有毒物质会大量释放,贸然移开重物后,被压的部位的血液供应得以恢复,但大量的钾离子等毒素也会随血液循环进入全身各个系统。
  妇女听不懂太多医学术语,但愿意信任医生,双膝一软,跪下来,磕头,哭着哀求:“医生,你救救她,你救救我的娃……”
  “妈妈……”废墟里的小女孩,听见了妈妈的声音,眼里的泪水,混着泥灰,一同从脸颊上滚落。
  简清擦去她的眼泪,对妇女说:“我会救她,我们都会救她的……你起来,过来,和她说说话……”
  妇女抓住女儿灰扑扑的小手,小心翼翼道:“娃娃,妈妈来了,妈妈回来了,解放军叔叔们和医生阿姨们都在救你,别怕……”
  医生迅速给小女孩建立起静脉通道,补液,护肾、纠正电解质紊乱。
  做完这些工作,准备好担架等物品,他们才示意解放军:“搬。”
  徒手进行的挖掘工作没那么容易,既要考虑不能伤到被埋者,也要考虑到废墟里的其他幸存者,不能造成二次倒塌。
  两个小时后,他们成功过解救出这个小女孩,解放军把她抱上担架,医生抬着担架就往医疗帐篷里跑。
  救援工作持续到夜晚22点,手电筒电量即将耗尽,伸手几乎不见五指,大家不敢贸然进行挖掘,大家暂时撤退到废墟旁边的空地上。
  那些人民子弟兵以天为被,以地为席,躺在泥地上休息。
  军医部队、附一的医疗队、县医院幸存的医生,还在帐篷里打着手电筒,动急诊手术。
  没有大型设备,没有完全无菌的环境,一切只凭经验和技术。
  手术风险极大,但不动手术必死无疑。
  实习和轮转之后,简清几乎没再上过手术台,术业有专攻,哪怕此时人手紧张,除非是特殊特别紧急,否则,她不能随便插手,只和药剂科的队友一同清点剩余的药品。
  药剂科的队友说:“照这样下去,药品完全不够,等到明天就会用完,下一批救援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进来,能不能再去哪里挖一点出来?”
  她们找到当地的县委书记,告知了这个情况。
  灰头土脸的县委书记一天一夜没合眼,派了一波又一波的人,去向外面传达消息。
  他的家人孩子生死未卜,他没来得及去打探消息,解放军部队没进来之前,他一直在这里组织自救工作。
  “十几公里外有一个卫生院,我已经安排干部去挖了,也叫县医院的院长,带着人再去县医院的废墟上挖挖看。”
  说完这些,他感谢了一番江州的医疗队,然后拐着被砸伤的右腿,又忙着去安顿受灾的群众。
  药剂科的队友看着他的背影说:“这个领导,是干实事的。”
  她们几个队员,一块去县医院的废墟上,徒手挖药品。
  县医院这里也都是腐臭的味道,地上时不时能看见穿着白衣的同行,白衣上沾了厚厚的一层灰,幸存的医生无暇掩埋同事的躯体,只是哭着拿了一块布替他们盖上,然后继续抢救药品。
  药品暂时还能支撑一会儿,但道路阻塞,大型医疗设备进不来,伤员送不出去,县医院原有的也在震中毁坏殆尽,没有血透机,无法给发生挤压综合征的伤员进行血液透析,医生只能进行截肢处理,甚至,眼睁睁看着他们死去。
  熬干了汗水和泪水,凌晨两点多,他们各自回到帐篷休息。
  携带的帐篷有限,没有性别之分,大家都挤在一块睡。
  余震不断,建筑被扭成了麻花,远处的山坡,传来哗啦啦的声响。
  简清躺在地上,躺进了睡袋,感觉自己像是抖动的筛网里的一颗砂砾。
  她打开手机,看了会儿和鹿饮溪的聊天记录,又打开相册,盯着屏幕上的面容看了许久,然后把手机放到自己胸口,沉沉入睡。
  余震后,又下起了大雨,雨水浸湿睡袋,浸湿了后背,但大家累得起不来,困得睁不开眼,所有人就泡在雨水中,睡了几个小时,等天蒙蒙亮,有了一定可见度后,再次爬起来,救人。
  *
  震后的第二天上午,剧组开始筹集募捐和献血。
  鹿饮溪的拍摄接近尾声,她去求导演,把她剩下的戏份集中在在这两天拍完,她想去灾区。
  导演说:“你个小娃娃,又不是医生护士又不是当兵的,瘦瘦弱弱的,去那边添乱啊?”
  鹿饮溪说:“我要去当志愿者,那边肯定很缺人!我年轻,体力好,虽然没有专业知识,但帮忙采购物资、分分物品、带些药过去、陪护一下病人还是可以做到的。”
  目前能够报名进入前线的志愿者,只有医疗相关的人员,其余的,都在后方的市区待命。
  但过不了几天,前线的灾民会转移到后方来,乃至在前线的第一批医生,也会暂时退到后方休息。
  届时,她有机会见到简清。
  她在这个城市,能做的有限,去简清所在的地方,哪怕不能见面,只是做一些相似的工作,她也能心安许多。
  不用天天提心吊胆,不用整日在电视机上寻找熟悉的身影。
  导演不放心,继续劝说:“那边还有很多余震呢,听说路都被堵了,要走进去,你不要乱跑,很危险!”
  鹿饮溪直接说:“我对象在那边,我担心她,我要过去找她。”
  导演没说话了,眨巴了两下眼,答应了鹿饮溪的请求,把她最后一点戏份,集中在两天内拍完。
  结束了剧组的工作,鹿饮溪在江州附一医院报名加入志愿者团队。
  她从前在附一见习,医院志愿者团队的负责人,认得出她,把她和江州大学医学院的学生志愿者编在一块照顾,即将和医院派出的第五批医疗队一块坐专车出发。
  短短几天时间,附一已经派出了4支医疗队,附一的急诊科、骨科,满是灾区的伤员。
  临行前,鹿饮溪买了水果、零食,去邻市的第三医院,探望简清的母亲,阮笙。
  她先和苻鸢取得联系,告诉苻鸢简清去了灾区,目前还收到她的有关消息,出发前,她把阮笙托付给了自己。
  苻鸢带鹿饮溪去病房探视阮阿姨。
  那是一个极为瘦削的女人,接近一米六八的身高,体重却不到90斤,瘦骨嶙峋,皱纹横生。
  眉目间,依稀有年轻时的风采,想来年轻时,也是极为漂亮的一个女人。
  她的目光有些呆滞,在看见鹿饮溪时,却有了一丝光彩,扑过来,抱着她道:“小溪,你终于来接妈妈回家了?”
  鹿饮溪身体僵硬片刻,反抱住她,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
  她看过阮笙的病历,知道她曾有个早故的女儿,名为阮溪。
  “小溪,你都长这么大啦?比我还高了。”
  鹿饮溪带阮笙到医院楼下的小花园散步,阮笙手上拿着一叠画,絮絮叨叨说着话,很开心的模样。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