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朕的江山又亡了[重生]——琴扶苏

时间:2021-09-14 16:01:48  作者:琴扶苏
  岳亭川沉默,在出征前,皇帝就交代过要听沈辞的,因而纵然从头到尾沈辞都解释不出来为什么一定能等来江面结冰,他们也没有跟沈辞唱反调。
  “那这十天怎么办?”宋青阁已和沈辞出征过一次,了解此人的作战风格,那就是怎么匪夷所思怎么来,但他倒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战场上有时就是需要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灵性,“我们只占了池州的东南一角,要是许自慎强攻,十天可能撑不下去。”
  “吉渊县位置得天独厚,四面环山,在池州是出名的穷乡僻壤之地,州府都不兴管。我们选在此地进入衡川是最为稳妥的,一旦拿下便是易守难攻。许自慎想再拿回去要费一番功夫,但他缺钱,也耗不起,多半会暂时放弃。”沈辞慢说道,“我们过不去青木江,他也过不来,恐怕他还是觉得我们会在池州往西打,或者绕开青木江再入衡川。”
  这点毋庸置疑,宋青阁和岳亭川都点了头,沈辞又道:“这十天我们就按兵不动,让许自慎去焦虑和观望,等他望个几天想打了,也只会派人攻吉渊县。这地方攻个几天也打不下来,此时我们差不多也等到了青木江结冰,我们在夜间渡江,突进衡川,大功告成。”
  岳亭川试探地看宋青阁,仿佛在问“要不要听这个人的”,宋青阁仍然是不能全然放心,毕竟十天后说结冰就能结冰,这也太神了。
  “卑职突然想起来,出征前陛下交给卑职一个锦囊,说到了青木江北岸再打开。”沈辞见两人如此,脑中灵光乍现,从怀中取出小心放置的锦囊,“卑职觉得现在应该到时候了,不如我们看看?”
  岳亭川有些无言,不是很明白这对君臣怎么都这么喜欢故弄玄虚。
  见宋青阁和吴显英默许了这个决定,沈辞便麻利地打开了锦囊,里面是一张被折了四折的字条,展平,谢如琢的字迹隽秀瘦窄,写道:今冬酷寒,注意气象,等青木江冰冻三尺之日,可渡江奇袭。
  作者有话要说:  小谢:我难道要掉马了?
  好想每天都让两个崽恋爱!为什么这是一本剧情这么复杂的权谋文!为什么我还要写战场戏!我明明就是个恋爱脑罢了(bushi)
  每日怀疑自我ing
  掉马还没,怀疑和朦胧阶段会持续一段时间。
 
 
第30章 渡江奇袭(倒v结束)
  那张字条飘荡着从沈辞手中落下, 岳亭川眼疾手快用手指夹住,不明所以地看了他两眼, 拿去与另两人一道看了,对视几息,叹道:“既然陛下也这么说,那就再等十日吧。”
  沈辞恍如神魂脱壳,眼中空茫,神情却千变万化, 一时疑惑一时又震惊,过了会又自己摇了摇头,直到岳亭川在他面前打了个响指才回过神来。
  “陛下与你的想法不谋而合,这不是好事吗?”岳亭川疑道,“你这是什么表情?”
  沈辞现在也不知道自己该摆出什么表情,青木江在冀北冀南交界一带, 冬天虽冷却不至酷寒, 江河也甚少有能结成厚冰的, 人要在冰上行走就更不用想了。但他有前世的记忆,知道今冬就是这么一个酷寒天,就连江南都飘起了雪, 青木江冰封, 走人走马都畅通无比。
  可谢如琢是怎么知道的?
  他能想到的解释太过惊世骇俗,让他根本不敢相信。
  世上奇事有一人重活一世还不够?
  大敌当前,行军在外, 再多的疑问他也只能压下, 当岳亭川第二次相问时,他摇头道:“没事,卑职也是没想到陛下居然这么想。”
  四人又聊了几句, 早早散去,那个锦囊回到了沈辞手里,他的手指轻抚淡墨字迹,心里想着,回乐州后,第一件事便是要问谢如琢锦囊妙计何来。
  三日后,北风烈烈,比前些天更冷了,人站在帐外没一会就冻得手脚发麻,沿岸的百姓都在谈论着今年怎么冷得这么快。
  许自慎果然派池州驻军攻打吉渊县,岳亭川退回吉渊督战,占据四面高山严防死守,待敌方攻势渐缓后,便利用地势反守为攻,应对轻松自如。
  离十日之期越来越近,宋青阁已然信了沈辞的话,今冬确实冷得不同寻常,可称十年难一遇,他们这一战也可谓破釜沉舟,如此天气不宜久战,否则粮草如何运来都是个问题。
  许自慎的兵马也已在南岸扎营,沈辞知道他或许也在等江水结冰。
  只可惜人算终不如天算,他不会知道到底哪天才能冷得将整条江都冻住,即使看到江水结冰,也要数次尝试后才能确定到底能不能过人马。
  而他们不需要这样等。
  这日是冬月廿十,从昨夜开始,整条江就已冰冻,沈辞独自一人在冰上走出几丈远都没出现裂缝,但他拿刀敲了敲,摇头说不行。
  今早江上冰层又厚了些,原本汹涌的江水已完全冰封在了下面,往前多走一点就会有目眩之感,只觉前后左右皆是一样的景象,人是如此渺小,仿似冰蓝色画布上一颗微不足道的墨点。
  若要渡江突袭,先锋军至少要先过去两千,前后不能走得太分散,不然难以策应,故而冰面上至少要同时承载两千个人与两千匹马的重量,一旦现裂缝,很可能是毁灭性的伤亡。
  沈辞对宋青阁道:“再等等,到了晚上冰会更厚,而且不会被冰层晃眼。卑职猜许自慎若要渡江,至少还要再察看一天,不会在今夜就动。”
  宋青阁点头同意,若非沈辞信誓旦旦称冰层上真的能走数千兵马,他也会和许自慎一样反复观察再做决定,成千上万人渡这般宽阔的江面,没有十足把握无异于自寻死路。
  岸边有一块平滑的大石,沈辞每天黄昏时就坐在这里,脚边生一个火堆,带一壶烧刀子,以防与前世结冰的日子有一两天的误差,或是这一世温度达不到奇冷之效,坐到寅时未见变数便回去睡觉。
  这种天气里火堆也顶不了什么事,他隔一段时间就得站起来走几步,不然脚会冻得没知觉,双手早就冻裂了,手背和手指上好几道血沟子。
  丑时二刻,刀重重砍在冰面上都很难砍出裂缝来,沈辞喝了半壶烧刀子,剩下半壶倒在了两只手上,烈酒浸渍了伤口,被冻住的血顺着酒液滑走,疼痛的刺激让僵冷的脑子也活了过来。
  宋青阁询问地看过来,他微微一点头,宋青阁沉声下令:“渡江!”
  沈辞带先锋军先行,两千人马无声踏上冰面,战马四蹄都裹上了厚布,不仅可以防滑,还令马蹄声变得不明晰。
  战旗在砭人肌骨的寒风中发出裂帛般的猎猎响声,两千人马如无声的潮水,黑压压向对岸涌来,骑兵们披挂御寒的盔甲,慢慢抽出了长刀。
  骏马张开四蹄,飞驰在冰层之上,沈辞取下背后长弓,从鞍边箭囊里拈起一支羽箭。
  当对面南岸的岗哨看到白衣铁甲骑白马的人在汹涌黑潮中当先冲出时,裹挟着烈风的箭镞就已撕破了寂静的夜幕,准确无误插入了岗哨的咽喉,那一声“敌袭”还未喊出口,身体已然倒下。
  “杀!”
  汹涌的潮水发出怒吼,长刀出鞘,势不可挡地冲入敌营。
  半炷香后,最前方的一排营帐就已火光冲天,鲜血一簇又一簇地喷溅在厚实的帐布上,头颅与断肢滚在地上,再被铁蹄踩得支离破碎。
  背后冰层上紧随而来的是更多的骑兵,一批接着一批杀上岸来。
  许自慎显然没料到他们这么快就会渡江,白天他才刚刚让人试过走上冰层,一千人行至江心仍然有不甚稳当之处,晚上对岸的人竟让数万人前仆后继地过江。
  这根本就是在玩命。
  他自认不像宋青阁那般小心谨慎,很多时候他也喜欢冒险搏命,战场的不确定与危机四伏反而是吸引他的所在,因而他自信宋青阁永远不会是他的对手,因为宋青阁从不玩命。
  然而三个月内,他遇到两次一个比他还喜欢玩命的人。
  玩得又疯又狠,却又偏偏收放自如。
  这种天气,这种境况,他们没有想过敌人从正前方夜袭,可谓毫无准备,敌方将宋家最精锐的北疆骑兵作为先锋,冲入营地后便杀红了眼,若摧枯拉朽,最前方的防线顷刻间溃散。
  酷寒之下遇劲敌来袭,最易摧毁的是士气。
  在两千人马渡江的那一瞬,许自慎就知此战已败。
  许自慎传令兵马后撤,弃了青木江北岸的大郓关,他带兵殿后,见敌军无意远追,他在一个安全的距离停下,盯着将要转身的白色身影,喊道:“你是裴元恺的儿子?”
  沈辞勒马停驻,面对如今坪都的主人,他眼里的不屑一顾和看任何一个手下败将没什么两样,回道:“我姓沈,将军下次可别再记错了。”
  许自慎笑了一声,他正值盛年,面庞是战场上磨砺出的成熟与锐气,即使败在一个少年郎手上也仪态从容,道:“后生可畏。”
  过了大郓关便是一马平川,原野作战是许自慎的最大优势,沈辞懂得见好就收的道理,今夜本就有运气成分,不可再冒然向前,他隔得远远的,许自慎看不清,但感觉他是冷嗤了一下,调转马头策远,消失在了关城之中。
  宋青阁领兵入驻大郓关,花了两天时间加固城防,日日严阵以待,然而许自慎没有再回头,仿佛当真就此放弃了大郓关、青木江以及池州的东南角。
  “他来肯定还是会再来的。”沈辞拿着军医塞给他治手上冻裂伤的药,看了又看,觉得拿这玩意儿往手上抹娘们唧唧的,转手就扔一边去了,“不过我们只要派重兵守牢,别让许自慎轻易拿下就行了。他也不会真的把心思都花在这里,我们下回往其他地方打,他自然又会被吸过去。”
  宋青阁颔首:“我们至少要把绥坊东南到衡川东北整条防线都建好,才能安心班师回朝,不然此行功亏一篑。”
  构筑防线得花上两个多月,沈辞问道:“开春前能回去吧?”
  宋青阁淡瞥他一眼:“等着回去见陛下?”
  沈辞:“……”
  这么正经的人怎么能问出如此不正经的话?
  虽然他此次回去有锦囊之疑要解,但他仍然记着答应谢如琢的事。
  沈辞再一次拿出锦囊,翻来覆去地看,心道:谢如琢,你真的也重活了一世吗?
  作者有话要说:  谢如琢:你猜?
  明天要入v啦!会三章合一章更,会给每一个留评的小可爱发红包,全部都有!倒v章从20章~30章,看过的小可爱不要重复购买(p.s.倒v后想回头再看倒v章节就要购买,所以如果有没看的章节抓紧看)。谢谢大家一路支持,请继续支持正版,卑微正剧作者鞠躬1551
  剧透:明天v章是甜的!
  最后,请收藏一下预收文《此山有龙》和《我在古代当讼师》!!!
 
 
第31章 思君见君【三合一】
  禧宁这个年号终于在失去国都的屈辱中结束, 谢如琢于新年第一天昭告天下,改元隆兴。
  隆兴元年二月十七, 宋青阁领兵还朝。
  绥坊东南到衡川东北的防线修筑完毕,牢牢锁住了池州东南一角,两个月下来,他们与许自慎在这一带小打小闹了几次,沈辞像是和他认识了十几年,对他太过了解, 次次都能看透他的计划,未让许自慎落得半点好。
  第二次南下也已大捷告终,这是一个很好的兆头,谢如琢提出犒赏三军,并给几位将官授勋阶,内阁和一帮文官倒也找不出反驳的理由。
  首次南下后, 谢如琢就晋封了宋青阁正二品都督佥事的官职, 与裴元恺一样, 这次顺势授勋正二品上护军,五十年内,只有许自慎得到过此勋阶。
  岳亭川、吴显英授勋从三品轻车都尉, 分任三大营五军营与三千营总兵官。
  这回谢如琢总算能让沈辞的功劳展现在人前, 军令状是他立的,最后的大捷也是按他的计策得来的,谢如琢的嘉奖名册紧随其后的便是沈辞, 授勋正五品骁骑尉。
  次日, 谢如琢又下旨调沈辞任五军都督府经历,同样是经历,都指挥使司里是正六品, 这里就是从五品,而五军都督府在大虞第二任皇帝太宗之后,就成了没有实权的虚置之地,真正掌管兵将的权力去了兵部与下面各地卫所。此后,五军都督府里的所有官职都成了皇帝给有功的武将升任之用,比如裴元恺与宋青阁就是如此。
  因而众臣明白皇帝这是要彻底启用沈辞,事实也确实如此。
  又三日,谢如琢再次下旨,任沈辞为三大营五军营坐营官,接替被外调驻守吉渊县的安覃。
  重建三大营之事终于在开春后正式步上正轨,谢如琢自从大军还朝便忙得不可开交,沈辞一直没找到机会问锦囊之事,这头圣旨又下来了,他只得先移交了都指挥使司的公务,赴三大营找自己现在的上官岳亭川应卯去。
  而谢如琢却依旧没能闲着,五军营、三千营与神机营各有总兵官掌管,但历来需有一人统领三营,于是朝中开始商议提督三大营的人选。
  孙秉德道:“太.祖时由兵部尚书提督三大营,但不问日常事务,只数月一巡检,彼时三大营最是荣盛,朝中亦因此文武衡平,臣以为陛下可效仿太.祖,以兵部尚书为提督。”
  兵部尚书是韩臻,此时话头在他身上,他沉默不言以避嫌,但其他几位阁臣显然早已与孙秉德商量好了应对之策。
  吏部尚书于梁浅道:“陛下要重建三大营,臣也万分赞同,但三大营毕竟是京城驻军,不可轻率放任。武将出征在外,俱有文官跟随,故而三大营也不能只由武人管之,朝中派出文臣提督并无不妥。”
  内阁剩下几人一一站出来附议,紧接着,六部侍郎与言官们也跟着附议。
  等朝臣们附议完开始等着皇帝发话了,一直耷拉眼皮的谢如琢才抬起了黑亮的眸子,撑着脑袋的手也放了下去,他脸上没有笑意,显然,他对这个提议并不满意。
  其他事谢如琢也许会与这帮人演演戏假装君臣和睦,但这件事没得商量。
  他不会同意让兵部尚书去提督三大营。
  三大营没落则矣,一旦有重新兴盛的苗头,必然会成为一块香饽饽,谁都想往京城驻军里插点自己人,文官更是如此。
  若完全让皇帝和一批他信任的武将攥着三大营,京城日后的阵营会发生巨变,这无疑是他们不愿看到的。
  而能与军方有最大关联的便是兵部,这也是为什么孙秉德其实看不上韩臻的才干却仍要他做兵部尚书的原因,因为韩臻最听话,也自然最得孙秉德信任。
  谢如琢在此事上一部分原因是存着要与文官继续抗衡的心思,而更大的原因他是出于公心。
  三大营是京城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现在他们手上最应该好好整肃的军队,就该让真正有能力的武将担任要职,让真正有才干有魄力的官员去统领,而不应该沦为争权夺利的工具,在一两年后,又让三大营在混杂的朝堂内斗中逐渐没落,而后重复着京都失守的屈辱。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