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唐妆浓[太平公主×上官婉儿](历史同人)——江明空

时间:2021-11-30 09:41:56  作者:江明空
  “这不合适,如今你我不宜过从甚密。”婉儿连忙说,“这样,我答应你,一定找机会去学,好不好?我保证。”
  外边刮起大风,门窗吱哇一响,吹开了半扇。婉儿脱开她的怀抱,起身关窗去了。
  “婉儿,你见我跟从武攸暨,真的没有半点不悦?”她皱眉唤道,忍不住问了出来。
  婉儿回头,凝神片刻,答道:“喜怒不形于色,好恶不言于表,悲欢不溢于颜,方能生死不从于天。你知道我的,猜也能明白,我能高兴起来么。”
  “我就知道。”她笑起来,婉儿看过去,甚至觉得有些傻气。本想趁此就离开的,她这一笑,心中又生出些许不舍。于是坐回她身边。
  “喜怒不形于色,心事勿让认知。你的深浅,让人家一眼就看出来,可就不好……”她不知该说些什么,信口说了些道理。
  “婉儿,”公主打断她,忽然压过来,凑到她眼前,鼻息都明晰得很,“你说——深浅?那就叫我试试你的深浅,好不好?”
  她身子后撤了些,责怪道:“你正经些,好好说话。”
  “怎么,我就不配要你么?小时候可是……”
  “你别说了,”婉儿的声音有些弱,也有些犹疑,“方才风吹了一下,我总觉得有人进来。好像有人在听似的。”
  “就你疑神疑鬼,俩人在外边守着呢。放心,这里没有别人。”话语伴随着轻轻笑声,听起来甜得发腻,“婉儿,你又找借口呢。”
  “又不止前门一处,万一有人从后边进来——”
  “后边?是不要命了。从后门偷偷溜进来,抓住了可以论刺客的,谁敢这么做?”公主的语气,倒是满不在乎。
  “君子慎独,没人看着也不行。我答应了陛下,不能对你做非分之事,便要做到。”她说得很庄重。
  “你不是……做过了嘛。一次两次又能怎样。”声音诱人得很,听着就让人脸红。不知婉儿的脸红成什么样子了。
  “别说了,你再这样我可要担心。”
  “就要你担心,不然你放心冷落我。就不怕我吃不饱,去找别人。”
  “你——你要去就去,我又不拦着你。”
  “婉儿~”
  “都说了旧友故交一般对我,公主这分寸拿捏,不像是听进去了。”
  太平咯咯笑了起来,许久才停下。再开口时,却也严肃沉稳起来,与之前判若两人:“婉儿,你放心。若你要在朝廷站下去,我一定尽全力帮你,不会成为你的软肋。”
  随后话里又微微带笑:“只是,不给我碰也罢,你和武三思那家伙,共事就共事,说话就说话,能不能别总碰手摸脸的。那时候还对他笑,你看看你,现在就不对我笑,真当我不是个善妒的。你还知不知道我是怎样,哭起来可凶了。”
  婉儿停了一会儿,似乎有些为难:“你这样,叫我怎么答应你。”
  两人都不说话了。
  天色已渐渐暗下去,洛阳在数十里外,静静等着她们归来。回去以后,一切又将重到从前的样子。她不知道该怎么熬下去,也不知道还要等多久。正是因为看不到头,才令她那样害怕。想想看,也许就是一辈子。她也弄不明白为什么,为什么就要这样过一辈子。这是阿娘为她选的,这是婉儿为她选的。
  数日后,封禅礼成,百官回朝。这次封禅大典,举办得异常成功,武曌改元“万岁登封”,加封嵩山山神“神岳天中皇帝”,又给山神找了个夫人,册封“天中皇后”。为夏启的母亲加封“玉京太后”,姨母加封“金阙夫人”[R1] ,总之捧高了一众女神仙。原本这次封禅,也是在昭告天下:女皇没什么不好,你们这些卫道士,就不要不依不饶了。
  随之大赦天下,免百姓一年租税,狂欢十日。
  回到洛阳,武曌没有多做犹豫,随即于大殿上对婉儿宣布:
  “修史的事不能放下,朝廷这边的事,你也要上点心。李夫人年纪不轻身体有恙,的确做不来了,也该歇歇。以后墨制宸翰,百司表奏,这些繁杂的事务,你要多担待些。[R2] ”
  “是。多谢陛下信托,臣定鞠躬尽瘁,不负——”
  “谢什么,做好该做的事,就够了。”武曌微微一笑,目光越过去,向她身后一望。
  “月儿,你来了。”她看着那里。
  “阿娘叫我来,是有何事?”太平笑着回应道,上前站到婉儿身侧,却不问好,也不看她一眼。
  “见过公主。”最后还是婉儿先开了口。公主瞥了她一眼,没有搭理,挑眉冷笑一声。
  武曌摇了摇头,继而轻叹道:“月儿,朕令上官才人执掌宸翰,你有心参谋政事,可以时常过来与她学学。”
  太平看了眼婉儿,转身向她行了个拜手之礼。
  “恭喜才人。”她说,“往后还望不吝赐教。才人他日若飞黄腾达,大富大贵,不要忘记我这个儿时玩伴才好。”
  “公主言重了。”
  一来一往,言语既冷且淡,清冷又疏离。武曌凝眉细想片刻,微微点头,挥手让太平先下去。
  “明堂又修好了。”她对婉儿说,“北方边境战事再起,契丹人打过来,王孝杰全军覆没。婉儿,如今你是我的相,就得担起责任。这些事该怎么办,你是怎么想的。”
  “陛下,臣以为,该让狄公回来了。”她没有过多思虑,脱口而出。
  “狄仁杰?”
  彭泽县令狄仁杰,在那个偏远的地方,已待了四年。这年他六十六岁,距离生命的终点仅剩下四年。不论朝堂边疆,狄公一直兢兢业业,从不苟且偷生。等待终得回报,也许他也不曾想到,生命的最后四年,竟是他一生最耀眼的时光。狄公虽不善作战,却有安定一方的才能。彼时契丹首领孙万荣攻陷冀州,又向瀛洲进发,河北为之震动。狄仁杰被任命为魏州刺史,风尘仆仆赶去,却发现田野杂草丛生,一片荒芜。原是上任刺史为了保护百姓,将所有农户赶入城中,严防死守。
  狄仁杰说:“放他们回去吧。”
  契丹大军一时不能到达,却将百姓困于城中,不仅耽误农时,更让人心惶惶不安,破坏不比战争来的轻。首要安抚百姓,其次整顿军备,不过半月城内外一切井然。孙万荣听闻狄公起复,没敢攻打魏州,不战而退。那时魏州的百姓,给他立了一生中的第二座生祠。
  左金吾卫大将军武懿宗,被派去抵御契丹敌军。此人平时残忍好杀,曾凌虐不少犯人,时人称之为“周、来之亚”。真到了上战场的时候,军队才到赵州,离前线还有数百里,听说数千契丹骑兵奔袭而来,他吓得连连撤退。别人劝他,契丹人行军不带干粮,不能长久,将军手握数十万大军,不用出击,坚守城池,待契丹人撤退,再乘胜追击,定能建功立业。
  武懿宗吓得腿肚子发抖,喊一声:撤!
  数十万大军,敌人的影子都没见着,连夜逃往相州。武懿宗的撤退,直接导致赵州失守,全城百姓惨遭屠杀。他却面不改色心不跳,依旧在相州做他清明大梦。
  说的不错,将军,还真是个草包。
  后来击退契丹,还是突厥人帮忙夹攻,契丹首领于乱军中被部下所杀。尽管如此,剩下清缴残部的战斗也没武懿宗的份儿。他一直躲在后方,带着着数十万人白白吃着军饷。然而,这并不妨碍他班师回朝,邀功请赏。
  回到洛阳,武曌设宴为他接风洗尘。一位大臣[R3] 实在看不惯,席上献诗一首,借以祝酒:
  长弓短度箭,蜀马临阶蹁。去贼七百里,隈墙独自战。忽然逢著贼,骑猪向南蹿。
  距离敌人还有七百余里,背靠着墙,自顾自拿起大刀闭着眼一通乱挥,这就是大将军的功绩。最后一句说的有些奇怪,武曌一时也没反应过来,只问这位大臣:
  “懿宗有马,何故骑猪?”
  他答:“骑猪,夹豕(屎)走也。”
  武懿宗气得七窍生烟,皇帝面前又不好发作。倒是武曌大笑起来,前仰后合,许久才停住。高兴起来,还赏了这位大臣两匹绢。
  她何尝不知武懿宗是个什么货色,说重些,武家子侄中也没几个能堪大用。只是出于稳固皇帝的位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都说皇帝手握大权,天下任其生杀,有谁能知,皇帝不得已之处多了去。
  “婉儿,契丹方退,华北不稳。安抚百姓的事,也许还得派武懿宗去。”她说。
  “若一定得叫他去,还是让狄公也去。否则,华北必生事端。”
  武懿宗杀敌无能,对付百姓却花样百出。所到之处,凡有先前被契丹掳走,如今回归原籍的百姓,一律按反贼论处。对于这等“大逆不道”的反贼,他的处置手段极其残忍——生生破开胸膛腹腔,取出胆囊。百姓怎么也想不到,契丹走了,迎来的却是新一轮屠杀。百姓哀鸿遍野,生灵涂炭。多少年后的安史之乱,全国只有河北道没有归附大唐,不是没有原因的。
  狄公不得不为这个自卑又骄横的“可怜人”善后[R4] ,处处安抚百姓,恢复生产。面对投降的叛军将领[R5] ,狄仁杰上书请免其死,以仁义感化,为武周所用。武曌果然听从建议,拜他为大将军。这位降将奉命平定契丹余党,招降了他的女婿。而他女婿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光弼。多少年后的安史之乱,李光弼居功至伟,作为仅次于郭子仪的功臣,对大唐有再造之德。
  目睹武懿宗的种种不堪,狄公眼底只有凄冷。也许,他就是在那一刻下定了决心——匡复李唐,将是他毕生的事业。
  [R1]传说嵩山是夏启诞生的地方,夏启的母亲化作石头以后才生下他,姨母则是给抚养他长大的人。
  [R2]《景龙文馆记》:自通天(公元696年)后,逮景龙前,恒掌宸翰,其军国谋猷,生杀大柄,多其所决。《旧唐书??上官昭容传》记载不同,认为婉儿是698年左右掌机要,相差两年。暂且估计698年是更加全面的参决。且那一年是太平加封、武攸暨从郡王升为亲王的一年,还是很微妙的。
  [R3]此人名叫张元一。之后没什么戏份,为减少大家记人名的混乱,就不表了。
  [R4]艺术处理,两人其实是分道安抚百姓的,严格来说不能叫“为他善后”。
  [R5]此处指李楷固。李楷固杀伤官军甚多,投降又晚,武曌恨他恨得牙痒痒。当时许多官员也劝狄仁杰不要蹚浑水,狄公还是劝谏了,也算是很间接地在安史之乱救了大唐。
 
 
第77章 封禅成(3)
  叛乱告一段落,国事逐渐重回正轨。若非朝日,婉儿便一早去政务殿批折子,再一摞摞整理好给皇帝过目。隔几日在崇文阁随皇帝见宰相,处理些要事。再隔几日去史馆催催修史的进度。
  细细想来,还是史馆的事最令她心烦。武三思仍旧一副玩世不恭的模样,修出来也不知是个什么东西。她只有每次抱几卷草稿回去,晚上秉烛批阅,才能勉强维持着进度。
  这日,碰巧武三思过来觐见皇帝,巧言令色这般说了一番,似乎是他日日孜孜不倦,勤勤恳恳,一丝不苟,才把大周的国史修得这样严谨隽秀。他武三思是大周第一忠臣,其心天地日月可鉴。
  婉儿站在武曌身后,只笑了笑,没有作声。她最近太过疲乏,若不站着,就总想睡过去。非得学着古人悬梁刺股,才能做好手头的事。
  武三思目光在她脸上一掠,脸上的笑堆起来:“陛下,修国史嘛,不是我一人功绩,上官才人也出了不少力。才人饱学之士,满腹经纶,审阅起草稿来,顶我十个武三思。恰好今日底下人得力,又呈上两卷新修的上来,姑母,鄙陋实在浅薄不才,可否借婉儿一用?”
  他俯身作揖向皇帝请示,这声“婉儿”,却叫的有些轻巧。
  武曌回头示意婉儿过去。她说一声“告退”,走上前去。经过武三思身边的时候,他轻佻地凑上前去,一手搭在她肩上:“全仰仗才人了。”武三思看她的眼,其中藏着的笑意有些怪,让人浑身不是滋味。
  婉儿对上他的眼神,唇角挂着一丝冷笑。纤细的指扶上肩头,似乎要把那只手抹去。
  “阿娘。”谁也没料到,太平此时出现在门前。看到这一幕,她稍稍怔了一下,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原本兴致勃勃的笑容也消了一大半。
  “阿娘在与梁王议事呢,那——我先退下了。”她目光有些凶狠,挤出的笑生涩极了。随后转身离去。
  武曌知道她善于掩饰,有时候装的太像,自己也被骗到三分。方才的神情带着强硬,粗看似是不满,她却只见落寞成川,从眼底流出,滚滚不息。佯装毫不在意,淡然一声告退,若不是她太熟悉自己的女儿,也许分不出是真是假。
  大概是母女之间性灵相通,武曌莫名认定,女儿现在必然很难受。那么善于掩饰,仍然受不住啊。她的心忽的软下去。
  放心,你要在朝廷站下去,我一定尽全力帮你,不会成为你的软肋。
  那一日,她听见这句话,无奈笑笑便走了。没人看见,她眼底一泓清泉,掩藏着旷世的温柔。这样干净的话,她已经很久没有听过。明争暗斗,尔虞我诈,操纵权衡,生命赋予政坛,政局便是生命。这一句,恍若出世的光,唤醒沉睡太久的温和。
  真的很奇怪,她有些不明白,事情是怎样发展到这个地步的。作为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任性放肆,从不循规蹈矩。她怎么会喜欢这样一个人,爱得如此卑微却又无奈。
  “武三思,朕忽然记起,兖州刺史上书辞官回乡的事,还得与婉儿商量。年纪大了,事情也记不住。”她看向婉儿,语带责备幽幽说道,“婉儿,你怎么不提醒朕呢!”
  “是臣的过错。”婉儿回身俯首。
  “三思啊,今日真是不巧,误了你的事。你先回吧。”
  武三思稍稍皱了皱眉,转而笑逐颜开:“是,陛下。修史大事,也不急于一两日嘛。”他叉手行礼告辞,大步迈出正殿。
  “陛下,兖州刺史的事,天官侍郎已作出定夺,臣以为——”
  见太平那幅模样,婉儿本就心慌得紧,有些魂不守舍。这下看去,武曌眉头紧锁,目光三分不满,一时间不知何处冒犯,慌了手脚,只愣愣看着皇帝。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