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胜转头,险些没吓晕过去。
只见季琛带着一堆朝臣站在他身后,明摆着听了许久。
秦丞相面色不善,刚刚就是他大步走过去拍了秦胜的肩,打断了最关键的那句话。
辛太监抬头望天,他刚刚已经出于过去的交情咳嗽了两声,奈何两人交流得眉飞色舞、沉溺其中,既然秦胜接收不到提醒的信号,那就没办法了。
周围的人鸦雀无声,想通报的人早在第一时间被季琛的手势所制止。
“青面獠牙?三头六臂?”季琛挑眉,“还有吗?不如一起说来听听。”
秦胜匆忙行礼,“民间传言失真,冒犯了陛下。”
百夷族的众人慌乱走出来行礼,跟着秦胜比划,奈何动作不够标准,怎么看怎么别扭。
季琛手里握着折扇,手指搭在扇骨上,似笑非笑看着秦胜,“秦大人一路辛苦,难得出行,不如给大家讲讲,民间都有哪些传说?”
秦胜打了个哈哈,“臣出门在外,一路忙着奔走,也没什么见识,怕是陛下要失望了。”
季琛也没多么小心眼,其实他是真的好奇,民间究竟是怎么评价的他,奈何秦胜也是真的不敢讲了。
季琛见状,走向首位,平和对辛太监道:“开始吧。”
辛太监应道:“是,陛下。”
辛太监走下去安排,宫人们将宴席摆好,音乐起,跳舞的宫女旋转着入场。
季琛叫来了百夷族的那位能流利说出越国官话的方珩,亲切问候一二。
两三句话,恰到好处,就叫方珩心生暖意,放下了一开始的畏惧恐慌。
至于底下的考生们,各自凑成小团体闲聊,或是作诗写文,期盼能得到君王或者朝臣的夸赞和赏识。
人群中,秦舒身边也凑了不少人。
他虽然是末名,但架不住有一个好身世,再加上他之前在茶馆许久的工作,显而易见,他的未来是注定的光辉。
“怎么没把商公子叫来?”秦舒兴致勃勃。
排在第二十七名的郑公子心直口快道:“他没来也好,来了之后,哪还有我们的余地?”
旁边的人见秦舒不高兴了,连忙道:“能坐到陛下身边才是最好的,商公子有什么好诗好句可以直接献给陛下,倒也用不着和我们一起商讨。”
季琛和方珩的话题也越来越轻松。
方珩面带艳羡看着周围,“皇宫果然人才济济,在我们百夷族,是注定看不到这样的场景了。”
季琛只是笑:“百夷族也有像你这样的少年才俊。”
越国和百夷族两边交界着,但越国一直没有攻占过百夷族。
因为百夷族附近山丘太多,周围还有无数的毒蛇虫蚁,遍布瘴气,可以说是易守难攻。而且这块地方物资也不丰富,种地也不方便,越国面积辽阔,前面十来任的君王都看不上这三瓜两枣。
再加上百夷族的人素来乖觉,每年都不忘给越国上贡,平日里就安安心心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所以这一百多年来,两方都相安无事,默契配合着。
本来他们会一直这么处下去,但如今越国派遣了使者过来,百夷族的人也恰好发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两方这才开始接洽。
虽说是合作,但论起实力,越国自然比百夷族强了十倍都不止。
所以方珩努力吹捧着季琛,搜刮着满肚子的好词好句,用尽话语夸奖他的功绩。
“陛下能主持这一场字体改革,想必陛下在文才上世间罕有敌手。”
“一般一般吧,过奖了。”
“听闻陛下喜欢音乐,当真是爱好高雅。”
“说来惭愧,我也只是自身闲来无事欣赏一番,离品鉴还差许多。”
“哪里哪里,陛下实在是太谦虚了。”
两人一个敢夸,一个敢接,愣是将季琛捧成了文采斐然光风霁月的翩翩公子。
秦胜在旁边听着,兴致缺缺。
大抵是听着方珩夸奖多了,季琛兴致上来了,还说要给大家表演一曲。
周围的大臣们只是跟着凑热闹,还纷纷叫好,胆大的人已经开始起哄。
唯一一个听过季琛弹曲的秦胜脸都快绿了,拼命给白琦丢眼神,示意他赶紧把人拉住。
白琦伸出一根手指,在桌面点了点。
一个人情。
秦胜险些气笑,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
见好就收,白琦见已经有人去拿琴来,施施然站出来,“陛下,臣可否有幸献上一曲?”
“自然。”季琛对着方珩,还不忘解释一句,“他是朕好友,他这一曲,可要比朕高明许多。”
方珩自然没什么意见,夸谁不是夸?
当然,他还不忘给秦胜丢过去一个谴责的眼神。
看看,这还不算君王侧??
秦胜:“……”
他累了,真的。
月明星稀,十五的月亮格外明亮,白琦修长的手指拨弄着琴弦,指甲反射着点点光芒,美人如玉,如同明珠一般熠熠生辉。
方珩虽然没怎么练习过琴曲,但他也可解读一二,琴音平和自然,又绝美悠然,其中的丝丝情意暗藏其中。
想必弹琴之人志向高雅,对君王也颇为忠诚,才能弹出这样的琴曲。
郑公子深吸一口气,看见满场的人都被吸引过去,就知道今日扬名的计划破灭了。
秦舒暗暗叫好,看着白琦的眼神充满崇敬。
琴音最后在空中荡开,白琦挥袖起身下拜,“愿以此曲,恭祝陛下山河安泰、开创盛世。”
季琛亲自扶他起来,坦然受之。
未来他会努力,但做不做得到另外说。
见在场的人都不动了,季琛干脆带着白琦离开,顺便叫上百夷族的使者去另外的方向商议正事,将琼林宴留给他们。
等季琛走远了,被留下的众人才爆发出热烈的讨论。
进了正殿,方珩的脸色一整,“方珩代百夷族众人,向越国求援,还望陛下……”
他努力凑着词汇,却因为自身水平有限,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表示这件事。
“先起来吧,”季琛格外淡然,“说吧。”
百夷族的情况不出季琛所料。
干旱自然也波及到了百夷族的人,百夷族所在的土地本来就不适合居住,山区本就少雨,如今干旱,越国这边受影响有,但还能承受住,但抗风险能力本来就比较小的百夷族却有些承受不住了。
粮食倒是有过往剩下的,再加上山上数目不少,啃啃树皮草根,总能活下来的。
但水不够了。
百夷族擅长打井,但也是因地制宜,山地本就少水,以前打的井用了不少,再加上好几个月不下雨,如今井里的水位天天下降。
而且,据他们族内的大巫占卜,未来还会有其他的天灾人祸。如今若是把粮食吃完了,明年要怎么办呢?后年呢?
因此,才有了方珩等人的一行。
听他们七嘴八舌补充完理由,季琛才叫人取来一幅地图,摊在桌上。
“朕打算修一条运河,从北往南。”
“北起惠江峰,南至百夷族。”
“确实是需要百夷族的技术,所以才叫人请了你们过来。”
方珩眼睛一亮,目光紧紧盯着地图。
季琛指着地图上早就画好的线条,“需要五十万人,百夷族出十万。”
如同一盆冷水浇到头上,刚刚被惊喜冲昏头脑的方珩彻底清醒了。
十万人是什么概念?整个百夷族也就三十万的人口,十万人,这足以抽空百夷族所有的青壮年。
“这未免太——”
“那百夷族并入越国,听越国指挥。”季琛迅速松口,更换了一个条件。
虽说百夷族占的地方小,但作为一个和夏国的缓冲地带,它还是合格的,如果这个地方收归越国,完全可以打造成一个军事要塞。
方珩:“……”
他抹了一把脸,顿时后悔不已,“陛下,不如我们还是来谈谈修建运河需要多少人手吧。”
季琛认真给他翻了翻史册,比如上一个修运河的人出动了整整百万人手,他们只用了五十万还要保证工时和效率,这已经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而且,在小说里,也隐隐提了一句百夷族后期的状况:饿殍遍地。
方珩想和季琛商议,比如说百夷族能不能少出几万人?能不能再谈一谈条件?能不能等他们族内再商议几个月?
季琛却转身就走,将秦胜留下应对,他的意见已经传达完了。这些细节方面,真要争辩起来,实在是没完没了。
看着屋外的明月,季琛握着白琦的手,望着头顶一轮圆月,神色不明。
白琦劝慰道:“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他们肯定会好好考虑的。”
“他们确实会同意,毕竟他们现在不同意,我也会逼着他们同意,”季琛讶然,“但和你站在一起的时候,我没想这个。”
“那?”白琦眨眼,有些疑惑,他的睫毛轻扫,月光温柔了眉眼,倒是让季琛恨不得将他拥入怀中。
他也确实顺遂心意、就这么做了。
“我在想,明月入我怀。”季琛抱着白琦,眼带笑意。
他许下了一个心愿,希望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
作者有话要说:
祝大家中秋快乐!!
难得在十一点前完成了更新,我错了,大家千万别熬夜,不然会像我一样,作息越来越紊乱: )
第65章 名单 季琛的良心
屋里, 各种各样的声音越来越大,加入谈话的人越来越多,最后渐渐变成争吵, 似乎还有人拍桌子。
屋外, 季琛抱着白琦完全不受影响, 两人十指相扣,低声交流着最近的状况, 偶尔对视一笑, 默契非常。
宫人站在相隔老远的地方,能守在这里的都是辛太监挑出来的心腹,一个两个早就学会了闭嘴和垂目。
秦胜出来叫人拿文书的时候, 就见到了这一幕。
他眉心一跳,想看又不敢看, 快速扭头,从墙根处快速溜走, 拿了东西又迅速回屋。
结果等他忙碌许久,出来的时候, 就见季琛带着白琦在院子里乘凉,有说有笑玩闹,旁边的鸽子在吃点心,一派悠闲景象。
秦胜:“……”
他心酸地想,原来他连这只鸽子都比不上。
季琛轻轻戳了鸽子一下,“戳你小肚皮。”
鸽子扭头, 轻轻扇了一下季琛的手, 蹦蹦跳跳走开了。
秦胜一把抓过鸽子, 迫不及待将厚厚一叠纸放在季琛面前, “这是我跟百夷族的使者商量的一些东西, 他们还要求更多。”
一口气说完了正事,秦胜以为今天的工作终于结束,他一屁股坐下,捧起鸽子,也学着季琛的模样戳了鸽子一下,“戳你肥肚皮。”
“……咕咕?”鸽子刚想蹭一蹭秦胜的手,又猛地昂头,发出一阵急促又不满的叫声,翅膀用力扇了秦胜的手一下,然后振翅飞走了,歇在了一旁的大树树冠上。
秦胜愣了,迅速起身,他也跟鸽子较上了劲,“你下来!我平日里也没少喂你,今天戳一下就不行了?”
鸽子垂头瞧了秦胜一眼,又振翅一跃,向上滑翔,这回直接歇在了树梢上。
季琛好笑看着这一幕,点评道:“幼稚。”
也不知道他在说人还是鸽子。
见秦胜咬牙切齿,白琦提醒道:“你说它是肥肚皮。”
“……”秦胜气笑了,重新坐下,“它真幼稚。”
见季琛终于舍得和白琦分开,开始翻阅他记录的厚厚一沓纸张,秦胜也解释道:“当时百夷族的人也想过去接触一下夏国,看看他们的宗室王爷到底如何,是否足够英明,结果我拉着百夷族的人算计了夏国一番,即使夏国人现在不知道,将来也迟早会知晓,所以百夷族的人除了我们以外,其实也没什么更好的选择了。”
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们带着百夷族的人进京,百夷族的使者敢说要为了夏国立刻得罪越国吗?被秦胜问到了面前,除了点头,他们还当真没有其他的选择。
要不然秦胜为什么非要拉着百夷族的人下场,不就是为了这一天。
秦胜感慨不已,“幸好我们先遇见了夏国的那个王爷。”不然等到了京都,万一季琛本性暴露,怕是百夷族的人会当场跑路。
季琛狐疑瞧了秦胜一眼,总觉得他没说完的内容大概不怎么好听。
从心而论,季琛笑眯眯道:“既然百夷族的出使是你去的,一事不劳二主,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见秦胜脸色大变,似乎要拒绝,季琛补充道:“秦相和我商量过了,他决定今年年底致仕,到时候他会请旨加恩在你身上。”
说起来,秦相原本没打算这么做,毕竟他一直觉得秦胜年纪轻、资历少,还需要多锻炼,奈何季琛却认为朝堂上一堆老人,改革不方便,必须留出几个位置给自己人,所以才说动了秦相。
秦胜这才直直朝着季琛看去。
这不是他们第一次商议秦相致仕后的事情,但这是他们第一次商议到具体的细节和日期。
他的嗓音有些沉闷,“你当真要这么用我?”
季琛颔首,“所以你现在得努力。”才能在将来少一些阻力,堵住一部分人的嘴。
秦胜沉默半晌,躬身拱手道:“君待我以诚,我也当全力以赴。”
秋风飒飒,空中雷声炸响,一滴滴小雨落下,浇灭了这些天来的闷热与烦躁。
明天又会是崭新的一天。
有了秦胜这份记录打底,第二天,季琛就将百夷族的使者丢给礼部官员接待,自己放出风声,说要修运河。
不仅如此,他也难得主动参与其中,叫来了工部、户部、吏部等多个部门的官员,共同商议其中需要涉及到的人员调动、运河选址以及兵役的征发。
63/90 首页 上一页 61 62 63 64 65 6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