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望春冰(古代架空)——符黎

时间:2022-01-01 11:05:41  作者:符黎
  谈到他自己的生活,钟大夫又不言语了。是孙太医回答:“永治二十年。”
  永治二十年,奉冰十六岁,长安城发生了一场时疫。或许正是那时太医署裁汰了不少医官,钟大夫也在其中。
  裴耽与钟大夫一同将孙太医送出门,远行的车马早已等候在外。孙太医上车之前,却还拉着裴耽的手,低声诚恳地说道:“你与四——李郎君都尚且年轻,这伤病不过一个月半个月便能治好,重要的仍是往后的事。帝城风云诡谲,倘若无心要那大富大贵,不如早做退身之谋。”
  裴耽谢过了。
  孙太医的旧马车辚辚起行,将青泥地上的积冰都轧破,发出轻细的往而不返的响声。裴耽再回房时,天井里盛着一汪汪融化的雪水,倒映天上的云丝风片。偶尔听得墙外一两声鸟雀的啁啾,伴随着市井人语,蛰伏了一整个冬天的长安城,仿佛渐渐要苏醒了。
  “钟大夫。”裴耽道,“你愿意收个徒儿么?”
  *
  钟大夫最初自然是不肯的。为此,竟还说了不少客套话,譬如裴耽本来聪明,据说险些要拜入医博士门下的,跟着他一个游方郎中算什么本事?裴耽便开始耍赖,说,您辞了太医不做,是不是与那场时疫有关?我可知晓,不少人在时疫中失去了亲人呢。
  钟大夫抬头看他。
  眼前的青年好像什么都能看破,却不说透,只盈盈笑着让人猜。
  “当年时疫蔓延入宫,先帝震怒,不少太医遭刑,我……我尚且能保得一条性命,已不容易。”半晌,钟大夫淡淡地道,“但我并未害过任何人,你就算告诉李郎君,我也问心无愧。”
  “我从未怀疑过您。”裴耽压低眉宇,“五年前我险些进了鬼门,是您将我一手拉拽回来。医者仁心,您也熟悉李郎的病根,因此,我只是恳求您罢了。”
  “您是为了李郎君?”钟大夫问。
  裴耽的眸光安静,“算是吧,也是为了我自己。”
  *
  正月末的时节,裴耽久唤不至的裴家三叔公终于来到了长安,带着裴耽的二叔与两名堂兄,向他负荆请罪。
  天气依然冷峭而干燥,请罪的人打着赤膊,背着荆条,发抖地跪在宅门口,三叔公便在一旁叩门,将那青铜的铺首敲了许多遍,才终于有人来应。
  是裴耽的老仆人吴致恒。三叔公见是他,不自主拿出主人的威严,问:“裴相公呢?”
  “您看您,在河东久了,是不是没听见长安的风向?”吴致恒笑着往回走,“郎主早就不是相公了,如今称他郎君也可,称他少保也可——哎呀!劳烦你们在外头先等一会儿。”
  那裴家二叔与两名堂兄原都要起身跟随,却被家丁拦在外头,吴致恒只将三叔公一人迎入。
  裴耽正在厅中背书。见了三叔公,笑得见眉不见眼,“您来得正好。我有东西要还给您。”
  三叔公正迷惑,却见吴伯从后头抬出来一块大匾,漆色都已陈旧,匾中的字犹遒劲,写的是“满门忠良”。“这可使不得!”三叔公忙道,“这是御赐给裴将军……”
  “我却觉得这一块匾,最合适挂在裴家的祠堂上,您说呢?”裴耽慢悠悠地截断他的话。
  三叔公一愣。难道裴耽此举,不过是姗姗来迟的扬眉吐气?但御赐的匾额,并不至于辱没了裴家的祠堂,他不必勉强拒绝,便拱手称赞裴耽说得对,若没有裴将军,哪里有裴家的今日?
  但是那请罪的人还在宅门外呢。裴耽好像全无所觉,不许他们进来,反而还要留三叔公吃晚饭,三叔公如坐针毡,想走,裴耽却笑眯眯地说:“叔公可怜可怜我吧,李郎今晚又被留在宫里了。”
  这竟是狐假虎威,拿老婆的权势来威胁他。
  三叔公于是不得不吃了这一顿饭。
  “我还记得,”裴耽的左手还不甚拿得稳筷子,搅着他的清粥,很有些不讲理的模样,“许多年前我带着李郎回家,想进祠堂去拜祖先,被三叔公拿笤帚打出来了。”
  三叔公悚然一惊,“当年是叔公的错,今后你们若想回来,便早早同家里说,家里一定给你们准备万全……”
  “不不,我是要感谢三叔公。”裴耽笑道,“感谢裴家的祖先不肯吃李郎的供奉。”
  三叔公吃不下了。
  裴耽慢条斯理地洗漱、擦拭,唤吴伯去送客,还有家丁专为他抬着那块大匾,出了门,径安置在马车车厢里。裴家二叔与两位堂兄早已披上了衣裳,哆哆嗦嗦、又冻又饿,见三叔公出来,连忙殷勤迎上,问如何了,裴耽会不会放过我们?
  大约是会的。三叔公想。裴耽的意思,不过是恩断义绝。
  他们预备要走时,宅门却又打开,吴伯捧着一只小盒子出来,对三叔公躬身道:“这是郎主送给小橘娘子的嫁妆。”
  三叔公颤声:“他知道……”
  那将裴耽拽下诏狱的五亩田地,是裴家人从裴耽堂嫂处逼来的供词。但三叔公以为裴耽会怨恨堂嫂的。
  吴伯只是笑,“郎主看人很准。”
  三叔公略略打开那盒子,先被湛亮的金色耀了眼睛;以为是步摇一类的首饰,仔细再瞧,却是一枝金镶玉的毛笔,笔的外端还由金片托起一只冷圆如月的宝珠。
  似乎到这时候,三叔公才忽然想起传闻所说,裴耽一贯是个富丽堂皇的人物。
  只是他们作为看着裴耽长大的亲戚,往往忽略了他那些沉默的锋芒。
  抬眸,吴伯身后的红铜大门半掩着,枯藤从苍冷的照壁上爬落,但已夹杂了几缕新的青叶,风一吹,便哗然喧腾,像人间又有了新的热闹。三叔公衰老的眼皮耷拉下来,他已看不见主人的任何身影。
 
 
第72章 
  裴耽沐浴过后,又倚着凭几背了大半晌医书,才终于等到奉冰回来。
  他听见奉冰在外头与吴伯、春时说话,心猿意马,却按兵不动,就等着奉冰来找他。谁料奉冰走进房中并不看他,甚至问候都没有一句,反而先去更衣了。
  窸窸窣窣的衣料响动,好像挠在裴耽的心上。他既不耐,又有些担心,想该不会是在朝中受了气吧?毕竟他的四哥在外人眼里,常常是泥人一般的性子。于是放下了书,轻手轻脚地蹑步绕过衣桁,便见奉冰刚刚解下发冠,长发如瀑从那挺直的背脊上滑落,又忽而回头,向他睇了一眼。
  这一眼明明很平静,却似已经看穿了裴耽的意图,令裴耽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他主动去拿过一把篦子,右手手背轻轻拂过奉冰的长发,左手便熟练地为奉冰梳头。
  有时,并不需要多想,他能自己踩上过去生活的影子。
  奉冰垂着头,仿佛任他施为,话里却有意地道:“你不是要认真修习医术?”
  裴耽的动作顿了一顿,从铜镜中去望奉冰的表情,试探地道:“其实我并非消闲而已。我想往后……我总要有个事情可做。”
  奉冰轻声道:“是因为手吗?”
  裴耽一怔,旋即道:“不是。”
  奉冰沉默。
  “我说过了,四哥。”裴耽的话语变得有些艰难,“你不要……同情我。我愿意学医,不愿意做官,这些都与你没有关系。不是,我是说,你不要又将罪责揽到自己身上……”
  “嗯。”奉冰轻轻一笑,“我明白。”
  是真的明白了吗?裴耽不知道。镜中人影模糊,两颊相贴,有几分看不清的滑稽。他手下一个不注意,扯到奉冰的头发,奉冰却只是咬住痛,并没告诉他。
  “我还听闻裴家人来过了。”奉冰道。
  “啊。”裴耽道,“我将那块牌匾送给他们了。”
  奉冰道:“那不是你父亲的……”
  他还以为裴耽很珍视它。
  “人都没了,要一块牌匾有何用。便凌烟阁的那个,也不是我真爹啊。”
  裴耽说得混不吝,惹奉冰皱眉,转头打了他一下。
  “我知晓你什么意思。”奉冰复回头望向铜镜,“‘满门忠良’,你是要他们丢人。”
  裴耽笑吟吟地凑上前,将唇吻上奉冰的发顶,颇不要脸地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奉冰。”
  方才略微僵凝的气氛渐而融化开。奉冰有些别扭,但并不躲,只是屏着呼吸,好像这样可以将裴耽悠长的梦想听得更加清晰。在尴尬的余韵中他兀地去捉裴耽的手,裴耽没能防住,只好摊给他看。
  手掌仍包着纱布,但夹板已经拆下,几根手指除去那伤疤的暗纹,看上去与常人无异。奉冰轻碰那指尖,裴耽迟钝地缩了缩,仿佛它仍旧不属于他。
  “钟大夫说还要四五日才能去试试抓东西。”裴耽强道,“但我这些天都会抛筷子玩儿了。”
  “四五日。”奉冰喃喃,“待你的手治好了……”
  却又不再说下去。
  事到如今,似乎每一个人,都想与他讲“以后”的事;可是云遮雾罩,却是每一个人都讲不清楚。裴耽将右手收了回去,轻声问:“今日朝事如何?”
  “啊。”奉冰回神,恍然一笑,“我今日见到周太妃了,赵王要迎她回大明宫,还要将平康坊的妻儿也接入宫来。”
  多日以来,奉冰归家,总愿意与他谈谈朝堂上的变化。皇帝因病困在清思殿,属意赵王住进大明宫,三司三省——至少表面看来——皆是有条不紊运作如常。除了大明宫内外神策军的戒备愈加森严以外,君君臣臣,兄兄弟弟,竟好像一丝波澜都不曾发生。
  尽管这一局面显然不可久长,但暂且谁也不知它将如何被打破。
  “皇后、太子还在。”许久,裴耽静静开口,“赵王再如何鸠占鹊巢,总不可能弑君杀兄。”
  奉冰没有接话。他咳嗽起来,裴耽忙为他端来热茶,饮尽之后,他便捧着茶碗发呆。
  他每一日都会进宫见赵王,赵王则每一日都在变得更加焦躁、更加疲惫。李奉砚过去懦弱,心怀无数的牵绊和顾忌;到如今权勾当军国事,才发现自己根基之浅,处处都会遇上掣肘,若不是有北衙六卫支撑着他,他甚至没法将中旨发落下去。但北衙六卫,归根结底,却是奉冰送给他的东西。
  所以他才想为自己的妻儿立下名目,或许朝中的人精们得知他有后,立刻便会见风转舵。
  “我猜,”裴耽忽然又道,“赵王需要一个……契机。”
  奉冰与他两两相望,在这短暂的片刻,他们都看不清这一局面的终点,也猜不到赵王会如何破局。
  奉冰按了按太阳穴,站起身来,预备去沐浴。走到门边,忽又一顿,若有所思地道:“我今日还在朝会上见到一个小宦官,模样颇眼熟。”
  “是谁?”裴耽温声。
  “……”奉冰思考良久,又哑然失笑,“怎么会像呢,孟朝恩的人头都挂在城门口了。”
 
 
第73章 鬓云微度
  这一晚他们入睡得早。点上那一只雪白的岭南香球,夜中只有一点荧荧的火光,悬在床顶上,纤薄的香气缓慢地侵入人的梦景。奉冰一上了床,便很自然地向裴耽身上依偎过去,一边又伸长手臂去将青铜灯的灯盖罩上,“哐当”,金属的脆响在夜中听来悦耳极了,犹如相互撞击的浮冰。
  裴耽任由奉冰动作,看着他抬高的身躯,月白衣袖晃了晃,领口里露出的微红肌肤转瞬隐没,像月亮沉进了云海。奉冰睡觉时怕冷,依偎他却又不愿压着他的手臂——左手臂也不行,结果沉入梦乡之后,身子却越滑越下,直将自己蜷了起来,裴耽不得不掀开锦被,将他从那闷热又安稳的地方捞出来,再放回裴耽自己的怀抱中。
  裴耽睁着眼,再望向那一颗静静暗燃的象牙香球。那是他们久别重逢之际,奉冰送给他的第一个礼物。夜色深浓,将菩萨也变作了模糊的黑脸。
  他没能睡着,到了夜半,更头疼起来。
  自己也许是回到了五岁以前。年纪小,个头矮,连裴家坊门边的石狮子,都仿佛有着能压垮他的威严。他跟着西席先生学书,学得昏昏欲睡,一不留神望见了候在门外的母亲,便大叫一声,将书卷一扔,扑过去要跟着母亲走。母亲懊恼极了,说早知如此,我便不当来瞧你,不读书怎么行呢?
  是啊,不读书怎么行呢?
  后来他连母亲也没有了,陪伴他的只剩下一位老仆和满屋的书。在一棵掉光了叶子的老树下,他曾经问吴伯:什么样的人最厉害?
  吴伯哑然。裴耽学着家中大人的模样,双手背在后面摇头晃脑,脸上未干涸的泪迹令他像个邯郸学步的大花猫,突然他又道:我明白了,先生让我考状元,是状元郎最厉害,对不对?
  五岁以前,他顽皮胡闹,但人人都夸他是神童;五岁以后,他将自己关起来读书,却没有人再称赞他。每到朝廷开春闱,太原府的举子们结伴入京,他也会跟着看热闹的队伍去瞧,听着乡里街坊对今年的人才们品头论足,直到堂兄们来抓他,说,你且等等吧,如今你连贡院的桌子都爬不上去!
  接着便是毫无顾忌的哄笑。他们都说裴将军的这位孤独的小儿,才多大点儿,已想功名利禄想得疯了。
  他默默地跟着堂兄们往回走。西席先生离开了,但他还有很多课业,来不及再看热闹。待回到书斋,铺开宣纸,他再度握笔,右手却忽然发起抖来。
  心中蓦然震恐,好像预料到一切花团锦簇背后的结局。深浓的墨,一点两点在纸上迅速地洇开。他什么字都写不出来,那愈来愈大、愈来愈深的墨点宛如张着血盆大口的洞,他要怎样才能填满它?哪怕只是画上一把深冬的梅花……可那一支狼毫笔再不听他的话了,它执拗地逸出命定的轨道,任他被吞噬掉。
  他曾经会写许多种不同的书体。在秘书省奉命抄书,要用端正的小楷;为皇室书碑刻印,要用堂皇的大篆;在官场上逢迎交欢,要用风流而时兴的狂草飞白。他曾经寄托了那么多希望在这只手上,如今却什么也没有了。
  没有功名利禄,没有厉害的状元郎,也没有……没有……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