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兑见一切准备得差不多了,就跟县报的赵记者打电话:“赵记者,我们村又有大新闻了,我第一个就想到你。我们要办集体婚礼,这就叫做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体婚礼集体办,彰显咱们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和先进性。”
赵记者一听那自然很感兴趣,立即推掉其他采访任务赶过来。
韩兑接着还给妇联的杨主任打了个电话:“杨主任,我大哥在您的教育和影响下,积极进行思想改造,以前是人丑心丑,现在是人丑但心美的社会主义好青年,我大嫂也是您的得力干将金招红大姐撮合的。我们村的五队新人为了节省资源,节省大家的时间,决定办集体婚礼,您要有空也来看看。”
杨主任欣然答应。
等到各方人员到齐后,集体婚礼正式开始,第一步是集体迎队去迎接新人。
拖拉机队在前面带队,突突往前奔,自行车和步行方队跟在后面。除了迎亲的队伍外,还有很多看热闹的群众。本村的外村的,大家扶老携幼来看热闹。
第一站是何家村,何家村的男女老少都出来看热闹。
何小花在四个伴娘的陪同下出了房间,上了拖拉机,韩刚一直傻笑着。
何小花满心欢喜,还怪了韩刚一句:“你也真是的,咱弟这么忙,你还让他想出这么大的主意。”
韩刚:“嘿嘿,我是他亲哥,你是他亲嫂子,他应该的嘛。”
何小花看着这么多车,这么多人,感慨道:“你找了我,费了你家祖坟上的青烟,盖房费了你们的砖,现在又费了这么多车这么多人,我要是不跟你好好过,简直对不起这些。”
韩刚:“你说啥就是啥。”
接完费烟又费人的何小花后,迎队队伍去接第二个新人,这几对新人,有远有近,太远的就让男方先开着拖拉机把人接到半路,迎亲队伍再接上。要不然,这都是提前说好的,要不然这一上午的时间都不够。
五位新娘和她们的娘家人都异常满意,觉得亲家真给面儿。围观的村民感慨羡慕,韩李村就是大手笔,就是福利好,连结婚人家集体都管。
赵记者拿着照相机不停地拍,这可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素材呀。
韩李村真是个好地方,每次都能挖到宝。以后,他决定不等韩兑邀请,他就要常来。
这次集体婚礼,韩兑趁势宣传了一波,这下,不光是十里八村,就是全县人民都知道了韩李村。千万不要小看口口相传的威力,有时候比报纸传得还看,这年头,很多人不看报纸,但没有人不传八卦。
这次之后,韩李村的未婚男女青年行情再次大涨。凡是适婚的都有人来问,没到适婚年龄的,也提前问。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韩兑的两个姐姐问得人最多,但韩梅还是不想找,委婉拒绝了。至于韩竹,他跟李小江已经有了关系明朗化的趋势。对于此,韩家人和李家家的感情都有些复杂。反正你要说坚决反对吧,也不好,毕竟全村一体化,不分你我他;要说赞成吧,也说不好,毕竟多年的宿怨还在那儿摆着。
陈月香就问韩竹非要嫁李小江不可吗?
韩竹答道:“至今为此,我没见过比他更适合我的。”
陈月香皱眉:“也不一定吧,你还没开始相亲呢,你一相说不定就有更多更多的男娃子。”
韩竹说道:“妈,我不想离家太远,不想离开咱们村。”
陈月香一想也是,她也不舍得闺女嫁得远。就像韩兰嫁那么远,几年没回娘家。她要是亲妈绝对不能同意。
陈月香又去找韩兑商量,韩兑觉得李小江这人吧也不错,关键是韩竹喜欢,他还有什么可说的?
李小江的爸妈得知情况后,那叫一个诚惶诚恐,人家韩竹竟然能看上他们儿子?那可真是祖上烧高香了。
两位老人耳提面命:“小江,你以后可得好好对待韩竹,人家小锐队长都把姐姐下嫁到咱们家了。”
李小江:“不用你说,我肯定也会的。”
他本来还以为韩家人会激烈反对呢,肯定是韩兑替他做了很多思想工作。
韩竹今年才二十,她不想太早结婚,所以,两人就先处对象,过几年再谈婚论嫁。
几天后,关于韩李村集体婚礼的报告,再次出现在报纸上。大家争相传阅,人人笑逐颜开。
五位新人也收到了结婚那天拍出来的照片,其余四对新人简直是狂喜,韩刚和何小花倒也欢喜,但两人看着照片,忍不住开始担忧叹息。
原因很简单也很残酷。两人都觉得照片上的人太丑了。
他们丑就算了,万一生出来的孩子再集中继承了父母的缺点,那孩子以后可怎么活?
两个婚前没考虑得这么深远,现在才意识到。
韩刚苦思冥想,绞尽脑汁,突然一拍大腿道:“有了有了,我小叔跟我说过,小锐之所以这么聪明就是随他。我也听老人说过,侄女随姑,侄子随叔。所以咱俩生的闺女肯定会像小竹,小竹长得多好看;生得儿子像小锐,小锐更好。”
何小花觉得在黑暗中看到了光亮。
之后,两人四处打听,决定按土方怀个孕。何小花找韩竹找了一张照片,韩竹不疑有他,挑了一张最好看的给了她。
韩刚也去找韩兑要照片,韩兑问他要干什么。
韩刚扭扭捏捏地说道:“大家不都说侄女随姑,侄子随叔吗?我跟你嫂子想让我们生的闺女随小竹,生的儿子随你。”
韩兑吃了一惊,他心说,万一真随了我,你们就不怕人们说闲话吗?
韩兑试探了一句,果然,两人压根就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韩兑最后还是让韩刚挑了一张照片,放大的,韩刚拿回去,两口子把兄妹两人照片装上镜框放在他们的结婚照旁边。据说天天看照片,怀的孩子就像照片上的人。
这事,也不知道是谁传出去的,很快全村人都知道了这事。他们一看到韩兑就偷着笑。
最后连陈月香和韩大华也知道了。两人纠结的是另一个问题:“他小叔说咱家的小锐像他,我呸,真会往自己脸上贴金。”
陈月香是坚决不承认,明明是像她好嘛。
韩大华是愤愤不平:“我的儿子像别人算是怎么回事?明明是脑子随我好吗?”
这件事辗转传到了秦肃那里,有一天秦肃跟韩兑打电话,顺便提到这事,他开口向韩兑要照片。
韩兑反问道:“怎么?秦肃同志,你也想怀个孕?”
秦肃说道:“你送我一张照片,我回你两张,怎样?”
韩兑假装思考一会儿,答道:“也行吧,我夜里偶尔会做噩梦,用你的照片辟辟邪。”
秦肃意味深长地说道:“放心吧,你拿了我的照片后,保你不会做噩梦。”
韩兑笑道:“那可不见得,说不定会做更多的噩梦。”
秦肃说:“办公室有人来了,我挂了。你要记得那句话,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再见。”
挂完电话,韩兑突然咂摸出秦肃最后那句话的深层含意,他暗自感慨道:表面严肃的人,内里最荡漾。斯文败类,衣冠禽兽,说得就是这种人。秦肃?秦兽。
韩兑笑了笑,很好,秦肃的绰号就这么定下来了。
第116章 骑虎难下
又是一年冬天到, 雪花横飘,北风起劲叫。
天寒地冻,韩李村的村民都没出门, 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 韩李村的各项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农机厂的厂房又扩大了一倍,利润也在蹭蹭上涨。食品加工厂也是,现在他们已经有了挂面厂、粉条粉丝厂、糕点厂, 产品主要销往周围县市。他们生产的食品卫生干净、味道佳,再加上他们懂得宣传,动不动就邀请记者和群众来参观, 在本市以至本省已经小有名气。
缝纫队已经更名为红日制衣厂, 吸收了全村将近一半的女性劳动力。发展势头强劲, 现在他们终于请得起了服装设计师。此人还是周游介绍来的, 是他的远房叔叔, 名叫周晋, 今年二十六岁。周晋此人命运多舛, 父母因为受到此次运动波及, 病情加重,已经去世。他本人也受到打压, 一直没有正式工作,靠打零工度日, 因为他母亲生前从事服装设计有关的工作, 他耳濡目染也懂得不少, 再加上他勤奋好学, 目光独特, 韩兑看了一眼他的设计图当场决定录用他。
不过, 周晋这人跟周游全然不同,周游性格跳脱,活泼好动,爱搞事。周晋则是终日沉默,话都不爱说。本来他长相不错,挺受姑娘欢迎,因为性格太高冷,大家只好敬而远之。
周游忍不住对大家感慨道:“就我小叔那样,他这辈子打光棍的概率很大。还是我这样的性子好,你们看我多受欢迎?”女孩子逛街都喜欢叫上他,反正又不是一男一女,大家一大群去逛,也没人说闲话。
秦直一语道破真相:“你这性格其实也不太利于找对象,你没发现那些女同志都把你当姐妹吗?”
周游气得当场炸毛:“姓秦的,你嘴里能吐出点象牙不?”
秦直认真地答道:“不能,因为我不是大象。”
大家一边笑一边劝:“哎呀,别吵别吵。”
赵永进特意转移话题引开两人的注意力,“秦直,你别跟周游吵了,我问你,你今年过年回家不?”
这是他们在韩李村度过的第三个春节,前两个都没回去。这两年因为韩李村的快速发展,他们都有职务在身,每人都领着不低说城市工人的工资,现在手头有钱,队长又是韩兑,批假也容易。赵永进他们就动了回家过年的心思。
秦直一听到要回家过年,也有些犹豫,他也两年没回了,确实有些想家。
他说道:“等我问问我哥回不回。”
赵永进又问周游和江云飞,江云飞说他要回。
周游摇头:“我不想回,回去没意思。再说了,我要是回去,留我小叔孤家寡人一个也显得我不孝顺。”
赵永进热心地说道:“周游,你小叔年纪也不小了,不如你帮他找个对象。”
秦直也建议道:“最近两年,韩李村的姑娘招婿成风,反正你小叔家里也没人,我觉得他可以考虑一下当上门女婿。”
周游白了秦直一眼:“你怎么不去当上门女婿?你这人虽然性格讨厌,可还有几分姿色的,应该有姑娘看上你。”
秦直:“谢谢,我不考虑。我已经看透儿女情长,也想单身一辈子。”
周游:“哟嗬,你有什么不开心的,赶紧告诉我,好让我过个好年。”
两人对着翻白眼,此时无声胜有声。
赵永进和江云飞决定要回家过年,可把陈月香给忙活坏了。她张罗着给两人准备回家的东西。
“这粉条粉丝要带,熏肉得带,咸鸭蛋咸鹅蛋也得上,你再给你爸妈买两身衣裳。”
两人一看,好嘛,已经收拾了两个大包袱了。
赵永进苦着脸说道:“陈姨,我们背不动啊。”
陈月香不以为然地说道:“两个大小伙子背这点东西算啥,我能背三个大包都没问题。”
江云飞说道:“我觉得陈姨说得对,咱们这么久没回去了,家里亲戚朋友又多,每家送点东西就没了。”
两人开始年前大采购,其他要回家过年的知青也跟他们一样。
村里的年味越来越浓,大家忙忙碌碌,脸上喜气洋洋。
韩兑也挺忙,忙着开会总结,给领导写报告,还要抽空整一下明年的年度计划。
开完会,他还特意饶过韩李新村去看看。新村规划到第四期了,全村共有一半人家搬进了新房。
房屋整齐,风格统一,道路宽敞干净,走在里面,心情十分舒畅。
他经过王奶奶家时,王奶奶一把拉住他,说道:“小锐队长,这几天你婶一直说要请你吃饭,你一定得来。”王奶奶家曾经是全村有名的困难户,儿子残疾,儿媳妇常年生病,每年的口粮都不够吃,房子东歪西歪得也没钱翻盖。现在他们一家住上了大房子,儿子在农机厂打杂兼职看门,每月领三十块钱的工资,儿媳妇在红日制衣厂,每月能拿五六十块钱,有了钱,儿媳妇去县城看病,身体也变好了。一家人过得和和美美。全家人对改变他们命运的恩人队长一直赞不绝口。送礼,韩兑不收;请吃饭,请了几回也不来。这次王奶奶抓住他,非让他进来。
韩兑无奈跟着老人家进去,嘴里说道:“王奶奶,您老人家的心意我领了,这饭我是坚决不能吃的,我不能破掉这个原则啊,我今天在您家吃了,别人家也请我,我不吃不好,吃了更不好。这样吧,等我不当队长了,我有空就来您家蹭饭。”
王奶奶说道:“这一杆子通得真远,这队长,你得当一辈子呢。怕是我到阎王那儿报到了,你还没吃上我家的饭呢。”
韩兑笑着说:“那不能,队长也是要换届选举的,我不能一直当。”
王奶奶笑道:“我管他换届不换届,我只认你,别的村民也是这么想的。”
韩兑动容地说道:“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有您这句话,我再苦再累也值了。”
韩兑到底还没留下吃饭,王奶奶一脸遗憾,最后往他口袋里塞满了瓜子花生和糖,才肯放他走。
韩兑穿过新区的街道,走了一会儿就到了大哥家,大嫂何小花快生了。
韩兑一进去就见大嫂大着肚子在院子里干活,韩刚一脸紧张地陪在她身边。
韩兑叫了声大哥大嫂,韩刚一看到弟弟,就上来告状:“小锐,你快说说你嫂子,她这人总不听我的。我不让她干活,就非要干。”
何小花不耐烦地说道:“我这人呆不住,整天坐着心里烦,干点活怎么了?他天天在那儿唠叨。”
韩兑知道这个年代的女同志都不太拿怀孕当回事,尤其是这个大嫂性子更虎。
他笑着劝道:“大嫂,大哥紧张你是好事呀,你多少注意点吗?等生完孩子再干活。”
何小花说道:“越是快生了,我越紧张,我就怕生个孩子像你大哥这么傻这么丑,以后可怎么办?”
韩兑:“……”
韩刚一点也不生气,也跟着一起愁:“是啊,你说要是闺女还好些,反正总能找到对象,要是儿子可怎么办?”
109/127 首页 上一页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