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族长改变计划,他仍会带领家族大踏步向前迈进,但不会一视同仁,更不会好坏一并拖拽。
凡有异心之人,胆敢在背后搅动风雨,影响到他的计划,羊琦绝不会客气。
在羊皓病榻前,三名族老咄咄逼人,为利益争得面红耳赤,羊琦全部看在眼中。
他暂时没有动作不是拿这些人毫无办法,而是为等待机会。等到时机成熟,迫使对方跳出来,把柄抓到手中,他绝不会客气,必定斩草除根,将隐患彻底解决。
尚未完全掌握家族势力,羊琦不想节外生枝,必须暂时隐忍,给族人造成假象,让目标逐渐放松警惕。同时在朝中尽心竭力,力求做出一番成绩,让郅玄看到自己的能力和忠心。
他的做法和几年前的郅玄有异曲同工之妙。
将羊琦的表现看在眼中,知晓他的宏愿,郅玄不介意帮他一回。
由此一来,上大夫羊琦深得君上恩宠的消息不胫而走,城内百姓亦有耳闻。
羊琦才具过人,又对郅玄忠心耿耿,入朝时间不长,做出的成绩有目共睹。这样的人才,卿大夫们不意外他会得到重用。加上羊皓病危交权,一心一意为儿子铺路,有这份香火情,羊琦的官运无论如何也不会差。
事情传入民间,除了盛赞君臣相得,偶尔也会出现让人意想不到的声音。
郅玄同赵颢结成婚盟,身边没有一名妾夫人。相比历代先君,国君府内简直称得上冷清。
梁霸曾向郅玄示好,事情一直被隐瞒,时至今日,始终不被世人知晓。
不料羊琦横空出世,青年才俊,出身西原国大氏族,在西都城大火时睿智冷静表现出色,其后追随国君北上,屡次斩获战功,堪称氏族典范。
如今官居上大夫,以他的年纪绝对称得上年轻有为,位高权重。
年轻的国君,优秀的臣子,经过口口相传,事情逐渐偏离轨道,由君臣相得朝另一个岔路延伸。
郅玄万万没有料到,绯闻会以此种形式出现。
开创先河,愈演愈烈。
等郅玄回过神来,消息已经无法控制,中都城都有耳闻。原桃特地派人送信,询问背后是否有人推动,提醒郅玄小心。
接到原桃的信,知晓流言迅猛,郅玄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事情麻烦了!
消息传得如此之广,赵颢不可能被蒙在鼓里。
美人一旦醋起来……
郅玄下意识按住自己的腰,有种天将塌的预感。
视线扫过殿内,群臣上奏结束,唯余三家仍在争执不休,为冲击卿位努力。
羊琦位在栾会之后,轻易不发表意见,更不参与三家的争执,稳重肃然,在玉冠的妆点下更显英俊。
郅玄宁愿他长得平庸一点。
奈何基因不允许。
满朝卿大夫在列,硬朗俊秀雅致风流应有尽有,有一个算一个,完全找不出差强人意的。
青年昳丽,中年俊朗,老年也是风度翩翩,气质儒雅。
此时此刻,郅玄非但无心欣赏,反而满心担忧,一旦赵颢杀过来,关于城内的流言他该如何交代。
逃避不现实,做鸵鸟想都别想。
算一算时间,如果赵颢按计划时间归国,中途必然会造访西都城。
此外,云侯等人来访,按照礼仪,设宴之外要行会猎,郅玄必须出席。
事情堆在一起,郅玄顿觉头大。
难啊!
无奈的是,墨菲定律映入现实。
在郅玄预感到不妙时,远在北都城的赵颢掌握消息,当即撇下不靠谱的亲爹和兄长,不顾群臣阻拦,点齐队伍出发北上。
他决定以最快的速度巡视双城,其后前往西都城,和郅玄好好聚上一聚。
大概是赵颢的表现太过明显,目带凶光,手按宝剑全身飙冷气,北安氏族无一敢上前挽留,连北安侯和世子瑒都握手言和,一起礼送赵颢出境。
待到队伍行远,慑人的冷意彻底消失,父子倆对视一眼,北安侯发现儿子很是顺眼,世子瑒也觉得亲爹和蔼可亲。
凡事就怕对比,当真是至理名言。
第二百七十章
离开北都城,赵颢所部日夜兼程,出边境后全员策马,在春耕过半时抵达颢城。
因未提前通知,队伍在深夜叩门,城头守军不知端地,还以为是有胆大包天之徒袭击颢城,迅速发出警讯。
火把成排燃起,照亮城下象征国君的战旗。
甲长揉了揉眼睛,借火光望见旗帜,辨认出队伍身上的甲胄,立即高声道:“收箭,君上驾临!”
颢城地处草原,和玄城守望相助,既要迎接往来商队又要搜捕流窜的狄戎和野人,驻军力量不亚于边境重镇。
在察觉城外异样时,城头守军迅速就位,在女墙后张弓搭箭。一声令下即能箭矢如雨,将来犯之敌射成刺猬。
甲长的呼喝声十分及时。
伴随着命令下达,更多火把燃起,城头被照得灯火通明,和白昼无异。
城门下,一名骑士越众而出,策马上前,抵近之后高举一枚铜牌,进一步亮明身份。
与此同时,赵颢下令摆出仪仗。
驾车者挥动缰绳,六匹枣红色的骏马齐声嘶鸣,雕刻精美花纹的战车出现在众人眼前。
望见一身红袍的赵颢,甲长飞速跑下城墙,亲自拉开门栓,带领卒伍转动绞盘。
黑夜中,吱嘎声响传入城内,在空旷的长街上形成回声。
数名卒伍飞奔入城内氏族坊,拍门喊醒城内官员,传达君上驾临的消息。
拍门声和叫嚷声混杂在一起,厚重的木门后很快传来脚步声。
大小官员从梦中惊醒,得知赵颢抵达,顾不得伏地请罪的家仆,猛然从榻上跳下来,用最快的速度更衣束发,提上鞋子就朝府外奔去。
因动作太急,有三人上马后才发现腰带未系。幸亏夫人从身后追来,帮助他们整理衣冠,才不至于忙中出错,当着国君和同僚的面出丑。
为能第一时间迎接君驾,官员们不约而同放弃乘车,全部骑马。
不多时,寂静的长街亮起火光,传来一阵阵马蹄声。
声音吵醒沉睡的城民,陆续有人披衣出门,或是打着火把或是提着油灯,聚集到街旁观望,欲知究竟发生何事,竟使得全城官员深夜策马狂奔。
草原双城不比中原城池,因地理位置之故,夜间实行严格宵禁。为此专门颁布法令,告示张贴城内。
违背宵禁令者都会遭到严惩,国人庶人一视同仁,氏族也不例外。
今夜情况实在特殊,城民不知赵颢驾临,望见官员打破宵禁令,夜间策马奔过长街,心中惴惴,猜测纷纭。
多数人想要一探究竟,索性跟在官员身后,一起走向城门。
抵达城门下,官员们陆续下马,抓紧整理衣袍,跑步冲向城门。
城民跟在他们身后,隔着列队的卒伍望见城门开启,一驾豪华的战车穿过城门洞,出现在众人眼前。
拉车的战马通体枣红色,额头、脖颈和背部覆盖皮甲,四蹄钉有马掌,走在青石铺设的长街上哒哒作响。
战车华盖覆满彩色纹路,在火光照耀下格外醒目。
双面车壁雕刻飞鸟,上涂彩漆,羽色夺目。飞鸟双眼镶嵌彩宝,流光溢彩,熠熠生辉。
战车四角立下战旗,旗上绘有粗犷的图腾,和车厢精美的花纹形成鲜明对比。
车门和车窗皆已打开,借火光看清车内的身影,城民们的担忧一扫而空,情绪瞬间沸腾,兴奋道:“君上,是君上驾临!”
迎接的官员在车前行礼,随即让开道路,跟随在战车左右。
入城的动静委实不小,心思飞速扩散开。不多时,城内各坊亮起火光,星星点点,如繁星落入大地。整座颢城被光芒笼罩,刹那间亮如白昼。
赵颢没想大张旗鼓,奈何事不遂人愿。
城民陆续聚集而来,街道两旁被挤得水泄不通。
欢呼声震耳欲聋,传出城外,惊走夜间出没的野兽。不管虎豹还是狼群,全都饿着肚子跑远,鹿群近在咫尺也不敢发起攻击。
战车穿过长街,停在昔日的公子府前。
赵颢身份发生改变,府内格局也随之变化。最显著的就是府门,经过改造,同玄城的国君府一般无二。
赵颢下车入内,没有着急休息,而是连夜召见群臣询问春耕事宜。
这一举措出乎众人预料,打了大小官员一个措手不及。
兢兢业业之人不觉如何,反而认为国君勤政,实乃不折不扣的大好事。个别人心中有鬼,见赵颢要查阅近期簿册,神情微变,被赵颢轻易捕捉。
“来人。”
在处理政务上,赵颢素来雷厉风行,和战场上风格一致。
他没有多费口舌,召来甲士,手指点了点正言辞推诿不肯马上呈递簿册的几人,道:“拖出去,杖。”
无罪的情况下杖刑氏族,简直骇人听闻。
在场官员部分变色,部分短暂惊讶,很快又变得平静,甚至是习以为常。
后者追随赵颢多年,深谙他的行事作风。
在军中时,尤其是初掌军的几年,赵颢驭下极为酷烈,遇到对手更会斩尽杀绝。强硬的手段为人侧目,也是他杀神之名的由来之一。
看到面露不忍的同僚,一名出身赵地的中大夫迅速出手,强按住他的肩膀,对他摇了摇头。
“别冲动,君上自有主张。”
甲士严格执行命令,眨眼时间,一名中大夫和三名下大夫被拽出队伍,遵照赵颢的命令,拖到殿前一起行刑。
“杖!”
赵颢下令杖刑,没有限定数量,他不说停,行刑的甲士就会继续。这种情况下无需报数,打死不论。
这一幕惊呆不少人。
尤其是从南地调来的氏族以及从别国投奔的大夫,看向赵颢的目光浮现畏惧,对他的杀神之名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世人传言西原侯蛮横暴虐,实则赵颢更有暴君潜质。
郅玄对敌毫不留情,遇到触碰底线之人更是心狠手辣。但他终归讲理,凡事讲究证据,一般情况下,罪证确凿才会施以惩戒。
赵颢则不然。
他可以不问证据,直接当众杖刑氏族。这样的做法才是酷烈,才称得上暴虐。
在场氏族除了不忍,竟没想过质问和反抗。一来是赵颢的杀神之名太过深入人心,二来,他们心中清楚,被抓出来的几人并不无辜。
仗着君上数月不临颢城,四人串通一气中饱私囊,胃口不断增长,胆子也越来越大,迟早要出事情。
对不相干的同僚,氏族多奉行自扫门前雪,不会吃力不讨好专门出言提醒。
对一门心思求死的蠢货,实在没必要浪费精力。
甲士挥舞着木杖,一下接着一下,沉闷的打击声接连不断。
没过多久,四人就被打得鲜血淋漓。
“君上,簿册在此。”
一名下大夫走入殿内,随他一同入殿的还有两只木箱,里面装满竹简,无法抬起只能拖动。
赵颢亲手打开箱盖,展开一册竹简,片刻后放下,取出第二册,紧接着是第三册、第四册。
他一目十行,浏览的速度极快,却非囫囵吞枣,很快查出问题。
在他翻阅竹简时,殿内群臣屏息凝神。哪怕尽忠职守未做任何违法事,被压力所慑,也不免心中忐忑。
一箱竹简翻阅完毕,赵颢甚至没去翻第二箱,即知城内商坊出现问题,里面多出四只蛀虫。
好在问题不大,他们没来得起罗织更大的关系网,仅在商税上略作手脚,没敢有更大的动作。
饶是如此也不能轻饶,必须重惩。
双城是深入草原的桥头堡,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无论颢城还是玄城,内部绝不能出现问题。
今日放过这四人,他日难免有仿效者出现,有样学样,对颢城商坊动手。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郅玄再三重申,赵颢十分赞同。
今日,他不仅要重惩四人,更要诛连家族,让颢城上下知道,律法如山不容违背。谁敢以身试法,不管身份地位如何,势必受到严惩。
国君府内的灯火彻夜未熄,隔日天刚亮,即有甲士策马奔向城门。
原本光秃秃的城墙上吊起四个木笼,笼子里赫然是四颗血淋淋的人头!
同时有卒伍四处张贴告示,广告四人罪行。
奉命抄家拿人的甲士闯入氏族坊,四家上下有一个算一个,全没能逃脱。核对身份之后,不分男女老幼全部下狱,等待君上处置。
事情发生得太快,等城民们打探清楚,四人的家宅俱已清空。
其中三家发现密室,内藏奇珍异宝,还有贪墨留存的证据。一家挖掘地道,竟藏有数箱兵器。从武器的数量来看,未必是想造反,更大的可能是高价私售。
在草原上,中原武器向来供不应求。尤其是西原国的兵器,往往能卖出天价。
此人不只贪墨,更私下贩售武器,实属胆大妄为。
看到清点出来的册子,颢城官员集体冒出一身冷汗。
幸亏发现得早,继续被他瞒天过海,注定会酿成大祸。届时,自己没参与也难辞其咎。
思及可能的后果,颢城内的氏族咬牙切齿,怒不可遏。如果不是四人已被斩首,他们恨不能亲自动手,将这四人千刀万剐。
赵颢在颢城停留十日,比预期长出一倍。
为肃清城内,重新制定商坊条令,他必须坐镇国君府,确保问题彻底解决,不留一丝隐患。
因时间拖长,还是出于被迫,赵颢的心情相当糟糕,整日面色冷峻,浑身煞气萦绕,仿佛随时随地都将刀锋饮血,活脱脱一个嗜杀的暴君。
氏族们受到震慑,从心底生出寒意。
最直接的反应,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再不敢有人以身试法,除非想沦为国君的刀下亡魂。
第二百七十一章
十日时间,赵颢整顿城内,肃清贪墨官员。
四颗血淋淋的人头挂在城墙上,出入城门皆能望见,观者无不胆寒。
城内商坊实行新政,继任的官员时刻警醒自身,绝不能重蹈覆辙,和走错路的同僚一样被挂上城墙。
往来行走的商队消息灵通,得知赵颢入城当日即斩四人,无不倒吸一口凉气。
南赵侯的杀神之名更上一层楼,在草原上传得沸沸扬扬,玄城上下亦有耳闻。
195/206 首页 上一页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