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郅玄(穿越重生)——来自远方

时间:2022-03-04 09:12:13  作者:来自远方
  非是他铁石心肠,而是在其位谋其政,私情和国事不能混淆,绝不能混为一谈。
  身为一国之君,为国家争取利益理所应当。
  职责所在,恋爱脑绝不可取。
  在郅玄看来,将个人情感凌驾国家利益之上纯粹是脑袋进水。说他冷漠也好,锱铢必较也罢,总之,没人能让他打破原则,赵颢同样不行。
  了解郅玄为人,赵颢没期望他能破例。
  没有一口回绝已是幸事。接下来,他需要给出足够大的诚意,拿出足够多的利益,才能和郅玄交换条件。
  赵颢这么想,也按照想法实际操作。
  果然,郅玄有松动迹象。
  “土地之事不难解。”赵颢诚意十足,郅玄也不好继续卖关子。
  “何解?”赵颢微微前倾,目光灼灼。
  “稍待。”郅玄起身走到架前,打开一只木箱,从堆满的竹简中翻出两册,回到案前递给赵颢。
  里面的内容是关于土地政策,郅玄谋划许久,逐条进行完善,碍于西原国的现状,一直未得以施行。
  要将土地政策贯彻下去,需要一定条件。前提是氏族全体走出国门,进一步模糊阶层之前的概念。
  在国内,政治体制成熟,各阶层壁垒分明,很难实现这一点。
  等各家走出去,人手不够用,处处捉襟见肘,对人力的渴求会使跨越阶层变得容易。随之而来的,土地分配不会墨守成规,势必要确保肉烂到锅里。
  郅玄拟成条令,有施行的手段,但要等待契机。
  赵颢的求助十分突然,却给郅玄另一种选择。
  南赵国权力更迭,百废待兴,本土氏族和外来氏族必有一场争夺。
  作为裁判人,赵颢有极大的施展余地。
  在氏族群体互相角力自顾不暇时,他无需存在顾忌,可以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在南赵国开辟出新局面。
  事情一旦成功,会为郅玄减少许多阻力。
  然而凡事存在两面,改革土地政策有利有弊。郅玄当面说明,具体如何选择,由赵颢自己决定。
  “庶人可从军,开荒土地十税一。”
  “特许奴隶开荒耕种,租赁牛马,租借农具种子,无现钱,收粮后抵。”
  郅玄拟定的章程十分具体,赵颢重点关注开荒和种粮,对摘抄的部分仔细阅读,认真分析,察觉到章程背后深意,抬头看向郅玄,沉声道:“君侯早定此策?”
  “然。”郅玄颔首,没有隐瞒。
  “西原国无法实行。”赵颢一针见血。
  “对。”郅玄再次点头。
  关于庶人的条令没有多大问题,部分在他的封地中实行,继续推行或许会受到阻碍,但也有办法解决。
  关键在于奴隶。
  允许奴隶开荒拥有土地,哪怕赋税是庶人的两倍,也是亘古未见。就目前而言,根本没有实现的条件。
  所以他一直在等,等氏族们集体走出去。
  掌握的土地和资源骤然增多,国人庶人不够分,为统治新土,空缺的位置只能由本国奴隶填补。届时,给予奴隶一定自由和奖励,允许他们拥有土地,就会变得合情合理。
  “此策有利有弊,君侯是否采纳,当慎重考虑。”郅玄道。
  他真心诚意想帮忙,不是要坑赵颢。
  他十分清楚新政策会遇到的阻力,也能预期成功后的好处。一切说得清楚明白,是否要实行,由赵颢自己决定。
  赵颢点点头,将誊抄的竹简合拢,准备召家臣商议。
  此事非同小可,倘若实行,将关乎百年国运,不能有半点疏忽大意。
  两人在书房坐了整个下午,临近傍晚,才就换地一事达成共识。
  不能说完全合意,却也不算超出预期。
  赵颢愿意交换玉矿,出于实际情况,大部分是荒地。不过荒地会在十年间开垦,不够的粮食将另外补足。
  郅玄接受对方的条件,玉矿之外,还会提供一批农具,将南方的水资源利用起立,促进粮食进一步丰产。
  两人逐条进行商议,最终敲定全部章程。
  落笔的竹简堆成小山,为感谢郅玄相助,赵颢承诺从将来开拓的土地中划出一部分,开垦之后交给郅玄,不计入置换的土地。
  郅玄原本十分满意,等回过味来,猛然一拍大腿。
  将来开垦的土地?
  也就是说现在没有,完全是一张空头支票!
  想清楚这点,郅玄再看赵颢,总觉得眼前这美人狡猾狡猾地。
  本以为自己不是个好人,不承想明眸善睐的美人也成了奸商。
  该怎么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郅玄默默转头,和他无关,有关也坚决不承认!
 
 
第二百八十一章 
  赵颢在西都城停留十日,期间和郅玄达成数项合作。
  郅玄提出的土地政策被赵颢认可,大部分采纳。部分条目进行修改,决定在南赵国贯彻实行,速度越快越好。
  两人诸事缠身,难有偷闲时光。
  十日时间内,郅玄共有五日罢朝,称得上是前所未有,为人侧目。
  群臣猜测出内情,大多识时务,严密口风,对此不做置喙。
  郅玄认真反省,无意继续放任自己,决定在赵颢走后约束己身,不能再这样肆意妄为。
  赵颢本打算多留一段时日,奈何飞骑频至,南方旧氏族蠢蠢欲动,意图不轨。他不能长期停留在外,必须马上归国,以免给有心人可乘之机,让对方钻了空子。
  临行前一日,郅玄在国君府设宴。乐声持续到深夜,与宴众人方才散去。
  酒酣耳热,醉意朦胧,理智随之消融。
  郅玄再度为色所迷,被冷香和酒香萦绕,不知今夕是何夕。
  一夜放纵的结果,隔日清晨,郅玄被侍人唤醒,打着哈欠换上衮服,乘车送赵颢离开。
  一路送到城外,郅玄始终没下车,脸上挂着两只黑眼圈,精神萎靡显而易见。
  原因为何,赵颢心知肚明。
  城民们却一无所知,见国君面色肃然,对南赵侯也无惜别之意,全不似传说中的恩爱,不由得满心费解。由此引发猜测,导致流言频出,一时间众说纷纭,难有定论。
  作为当事人,郅玄在人前满面严肃,回到府内,房门一关,站都站不稳,扶着桌案龇牙咧嘴。
  他昨夜确有醉意,但非不省人事。
  赵颢之所以失控,源头在他自己,怪不得旁人。
  郅玄一边揉着腰,一边坐回到榻上。觉得不舒服,干脆侧身躺下,回忆之前的种种,虽说过格一些,就总体而言,也不算太出预料。
  他必须承认,能看到美人失控值回票价。
  满打满算,他应该算是赚了。
  赵颢离开当日,郅玄无心上朝,决定休息一日。精神困倦,连午膳都没用,直接睡了大半日。
  这让满心期待的厨颇为失落。
  昨夜的宴会,厨们怀着比拼的心思,各自使出浑身解数,送上精心烹饪的菜肴。力求超出同侪,在国君面前出彩。
  让众人失望的是,直到宴会结束,也没等来国君赏赐。
  厨们不死心,隔日早早候在灶下,总算等来传旨的侍人,可惜不是奖赏,而是君上不用午膳。
  侍人走后,厨和帮厨都有些垂头丧气,个别竟生出怨气,口中不乏怨言。
  两名年过半百的厨眼睛一瞪,扫视低落的众人,对抱怨者大声斥责,声如洪钟,将对方骂得狗血淋头。
  “君上何曾亏待尔等?未得赏赐就生怨恨,简直贪心不足,犬彘不如!”
  年长的厨大发雷霆,对众人大为失望,怒其不争,痛骂一顿拂袖而去。
  挨骂的年轻人满脸羞惭,突然明白过来,自己想法跑偏,竟然钻了牛角尖。
  在国君府做事,工钱足够多,甚至超过他们的付出。能得赏赐是意外之喜,不得也是应该。不当本末倒置,心心念念全是意外之财,以至于失去本心。
  不满堆积,恐会滋生怨恨。
  长此以往,岂非成了不知恩义的白眼狼?
  长者的痛斥如醍醐灌顶,令众人幡然醒悟,心清目明。
  知错就改方为正道。
  众人迅速调整情绪,再不想着彼此争锋,专心做好灶上的活才是根本。
  郅玄是国君府的主人,府内发生的一切都瞒不过他的眼睛。
  一觉醒来,用过迟来的膳食,通过侍人的口得知灶房风波,他没有一笑置之,而是陷入思考。
  升米恩斗米仇,警醒之言实不该忘。
  他之前大手笔提升众人待遇,隔三差五发下赏赐,本意固然很好,却没考虑事情带来的后果。
  正如他想着改变奴隶地位。
  他自以为手段平缓,殊不知在世人眼中截然相反,当真是惊世骇俗。
  幸亏没有着急动手,否则必招来各阶层反对。就算是得到好处的奴隶,第一反应未必是感恩戴德,更可能是不知所措,惶恐不安。
  改革的步子不能迈得太大,尤其是他所在的时代,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后果非他能一力承担。
  “难怪。”郅玄叹息一声。
  不怪赵颢对土地政策加以更改,删除多项宽松条令,奖励条件严苛数倍,并添加此前未有的惩罚。
  “有赏有罚才能平衡。”
  回忆赵颢所言,郅玄彻底明白,这才是符合时代的做法。
  时机成熟,打破时代枷锁是必然。
  郅玄认真思量之后,认为自己的想法不能说错,但以目前的形势,还是过于激进,强行推动或许会招来反效果。
  纵观历史,改革的例子不胜枚举。
  就失败者而言,政策未必全是错。在后世人看来,其中不乏符合民利,称得上高瞻远瞩。
  为何失败?
  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一点就是脱离实际。
  出发点是好的,也不缺乏上位者支持和执行人,就是没办法成功。最终倒在时代浪潮面前,徒留遗憾。
  郅玄面临相同的问题。
  他有超出时代的眼光,也有改革的决心和毅力,但不能过于激进。
  此前的顺风顺水让他头脑发热,经过和赵颢一番恳谈,他发现自身问题,重新脚踏实地,对接下来的计划作出调整。务求从实际出发,不使步子迈得太大,以免出现差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受教了。”
  郅玄展开竹简,提笔写下心得。
  他无法保证日后不飘,但能防范于未然,以笔下之言提醒自己,努力将自己拽回正道。
  今日偷闲,明天就要开始上朝,想到堆积如山的政务,他突然感到头疼。
  做个明君太不容易,还是昏君舒服。
  奈何幻想无法变成现实,他还是认命投身工作,一心一意发展国力,带领大小诸侯走出中原,别妄想偷懒。
  刻完最后一个字,时间已经不早。郅玄打了个哈欠,重新回到榻上。
  室内逐渐安静下来,透过半开的门扉,夜风流入室内,掀起床幔一角。
  侍人熄灭数盏铜灯,仅在墙角留下两盏。其后退到门边,合拢房门,隔绝室外一切声响,以免打扰国君休息。
  郅玄睡得很熟,陷入一场酣梦,在睡梦中掀起笑纹。
  南下的赵颢却遇到麻烦。
  队伍行至一座废弃的城池,地平线处突起龙卷风。
  狂风转瞬即至,队伍中的牛马受惊,开始不受控制。
  混乱中,数辆大车被卷入风中,拉车的马也未能逃过厄运。
  陡然遭遇天灾,被龙卷风困住,众人心生胆怯,上百人诚惶诚恐跪伏在地,任凭龙卷风袭来,竟忘记逃跑。
  其结果,自然是被卷入风中,非死即伤。
  情况愈发糟糕,千钧一发之际,赵颢拽住缰绳,战马人立而起,发出阵阵嘶鸣。
  “吹号角,击鼓,随我来!”
  甲士身经百战,听到赵颢的命令,身体的记忆快过思考,顶着恐惧开始行动。
  飞沙走石间,鼓角齐鸣,震耳欲聋。
  众人找到主心骨,迅速向赵颢靠拢,追随奔驰的战马,逃出肆虐的龙卷风,将恐怖的死地抛在身后。
  天灾过后,入目一片狼藉。
  家臣清点队伍,发现损失八辆大车,二十多匹战马,更有近百人失踪,损失实在不小。更多人能大难不死,劫后余生,多亏赵颢反应及时,实属于万幸。
  遭遇天灾的不只赵颢所部,附近的几座城池都未能幸免。
  狂风来得突然,呼啸而过,天昏地暗。城内的人反应不及,遭到巨大损失。天灾之后救援不济,竟有疫病滋生,使得哀鸿遍野,惨不忍睹。
  有心人抓住机会,针对天灾造谣,闹得流言四起。
  赵颢尚未抵达南都城,“国君无道,天降惩罚”之说传得沸沸扬扬,甚嚣尘上。
  听到骑兵来报,得知城内氏族私下串联,对流言推波助澜,赵颢没有发怒,仅冷笑一声。
  进行改革需有土壤,贯彻土地政策当有契机。
  这几家氏族主动跳出来,时机正好。主动将脖子送到刀下,实在是勇气可嘉。
  不杀个人头滚滚,岂非错失良机。
  号角声中,赵颢策马登上高处,扬鞭指向笼罩在雨雾中的南都城,对所部下达归国后的第一道命令:“杀!”
 
 
第二百八十二章 
  南都城内,白氏家主设宴,邀五位家主共饮。
  宴会之上,六人开怀畅饮,为近日来的风波弹冠相庆。积压许久的愤懑得以宣泄,借着几分醉意,由白氏家主提议,六家共立誓约结为盟友,集合全部力量共谋大事。
  “南地有南地的规矩,数百年来皆如此。纵有武力又如何,民意所向安能不败。”
  白氏家主得意洋洋,很为之前的计策自傲。其余家主纷纷举杯,称其智慧,赞不绝口。
  罗织罪名,散布流言,在背后推波助澜,以所谓的“民意”裹挟国君,是他们最擅长的手段,信手拈来,驾轻就熟。
  赵颢能打又如何?
  用北边的一套来治理南方,注定碰得头破血流。
  不想无人可用,他迟早要放下身段。此消彼长,这位年轻的南赵侯迟早要走上南幽侯的老路。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