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巴因是在场唯一一个胡人原住民,夹在一群汉人中多少有点拘束,故而他很少主动插入话题,就只自顾自地安静坐着喝酒,时而偷看一眼女主角马丽亚。
没错,郝巴暗恋马丽亚。
这份情愫究竟是从何时开始的,他也说不清。
或许是在一次次扮演夫妻的排练中,或许是被女生幕后率真又落落大方的气质所吸引,也或许是初见少女那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时,便一眼动了心。
但郝巴不会表白,他觉得自己配不上她。
马丽亚是那么的聪明伶俐、姣丽明媚、博学广识,而他则是一个失败的匈奴间谍,一个卑贱低下的俘虏。
纵使现在因被俘期间表现良好,已脱离了俘虏的身份,他依旧忘不了自己在前主人龙特奥手下卑躬屈膝的过往。
拥有这样肮脏过去的他,如何能配得上马丽亚这般纯净无暇的女孩?
郝巴喝了口苦酒,默默把这份暗恋的情思压在心底。
“这几天演得过瘾,巽阳这边的剧场比密阳那边的还要大,我更喜欢这个剧院。”马丽亚正和众人聊着,忽然转过头问旁边的郝巴:“你也是吧?”
郝巴憨笑着点了点头。
“不是密阳的剧院先开始投资建设的吗,怎么巽阳这边的好像更大更漂亮?”有工作人员问张小龙。
“人家这叫有投资眼光,”马丽亚接话,“你看现在殊哥都称王了,过不了多久肯定就要当皇帝了,到时候不得搬来巽阳?”
“那也不一定啊,密阳现在发展得多好,要多繁华有多繁华,图书馆、书院什么的都在那,指不定殊哥恋旧,就在那定都了。”
“但是巽阳有现成的皇宫啊!”
“靠……我竟无法反驳。”
马丽亚扬起笑容道:“反正我已经在巽阳买房了,现在就期望殊哥赶紧当皇帝,那姐姐我以后就是尊贵的首都户口了!”
郝巴听到此处,既为暗恋的女神高兴,又不免有些酸涩。
马丽亚在巽阳有房,且即将成为尊贵的首都户口,而他还是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他果然配不上她。
思及此,又不禁痛饮一杯苦酒。
·
密阳官署,天色渐暗,正殿中却还在商议公务。
“近日,自南地而来,涌入密阳、巽阳两地的士人数量锐增,多数都是为了下月的选官考试。”自姜舒自立后,便被提拔至吏部尚书职位的秦商汇报情况道:“预计接下来半月,报名人数还会有大幅增长,届时可能要征用民间邸舍,否则鹿鸣公馆怕是安排不下。”
“可。”姜舒颔首,“但要注意,征用邸舍务必按照市价付与店主钱款,切忌扰民。”
秦商应声称“诺”,旋即问道:“不知此次考评的主考官,主公可有人选?”
他口中的考评,也就是姜舒再度为天下士人开放的选官考试。
称王后的这三个月来,他陆续发布了多条政令,除了官员的任职调动,还包括财政经济、军事、农业、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的政策。
其中不乏改革赋税、整顿吏治、压制豪强等一些难以施行的政策。
推行这些政策,既需要坚定执行的决心,又不能蛮横硬干,操之过切,否则容易引起民众反抗之心,着实为姜舒执政路上的一大难关。
要做的事情太多,仅凭手头的这些人肯定不够,因此,姜舒便发出公告,在冬季到来之前,将在密阳、巽阳两地开办选官考试,面向天下文人士子,广开才路,招贤纳士。
而或许是他用人不看家世门第的名声传播得太广的缘故,一时间,凡心怀抱负者,不论士族寒门,皆蜂拥北上,朝着郇州聚拢,故如今的密阳、巽阳两地可谓是群英荟萃。
既然有考试,必然要设主考官。
上一次面向士族的选官考试,是姜舒自己担任主考官,而如今他忙得不可开交,自然是无瑕从事了。
况且此次情势又有不同,据他所了解,报名这一次选官考试之人中不乏名声在外的名士才子、太学学生,甚至还有前朝的官吏参与其中。
因此,在他看来,此次的主考官未必需要尽多大的义务,但必须得有足够的号召力。
他更像一个吉祥物,要德高望重,才能镇得住这场考试。
姜舒知晓,今后自己若称帝,必然会改革选官制度,科举考试势必将成为主流,既然如此,就得从眼下开始准备提前拉拢一部分士族,打预防针。
他看向秦商道:“大儒崔源之,如何?”
秦商双眼微微睁大,有些不可置信:“主公可请来此人?”
崔源之可不是普通的名儒,其乃北地顶级门阀襄郡崔氏的家主,又曾官至太宰,论在读书人眼中的名望,他称第一,无人敢称第二。
更重要的是,对方如今已有七十高龄,还会愿意接任这样繁杂的工作吗?
“他已答应了此事。”对于秦商的疑问,姜舒仅神色淡淡地回答。
并非他不惊讶,而是已经惊讶过了。
其实一开始,他所预想的是邀请谢闲担任主考官,不过在通过卧龙阁询问了谢愔的意见后,对方却言崔澜更为合适,他父亲虽曾为高官显爵,声名赫奕,但在读书人眼中,终究是崔澜更为资深望重。
况且谢闲北上之后回到了巽阳的谢氏老宅定居,已然是一副退休养老、不准备再出山的态度,答应当主考官的可能性很低。
而相反,为了崔氏后生的前程,崔澜反而极有可能应下此事。
姜舒听从他的建议,派人送信询问崔老的态度,之后果然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他在惊讶感叹“谢兄还是谢兄”之余,这事也就此定了下来。
秦商笑道:“崔大儒担任主考官,实在恰当不过,此次考核定能水到渠成。”
第二百二十一章
谢皎半张脸沉浸在明丽的秋日暖阳里,手捧着半杯冷掉的残茶,侧身眺望着窗外逐渐移动的金黄色田野。
阳光透过半开的车窗玻璃照进车厢内,斜斜地洒落在铺了奶油色织毯的沙发上。
微凉的秋风吹拂着窗帷,窗帘下的白色流苏在风中飘然不止。
谢皎一动不动地望着窗外,心绪尤为安宁,仿佛全身心陶醉在了这闲适优美的氛围里。
直到身边服侍的婢女询问是否需要添茶,他才回过神来。
转回视线,谢皎将茶杯放在茶几上,看到对面的谢雪同样正望着窗外的风景出神,不禁笑道:“从兄先前还道是自家马车更为舒适,如今可有改变主意?”
谢雪闻声回头,无奈地笑了笑道:“此次是你高我一筹,这班车乘坐起来确为舒适。”
他说着,用指节轻轻叩了叩包围车厢的格子玻璃窗:“此物为要诀。”
“然也。”谢皎笑着附和。
他们口中的班车是这个月初才开通的巽阳与密阳之间的公交专线。
因即将举办的选官考试,这段时日来往巽阳、密阳两地的商人旅客骤增,为了维持官道秩序,同时方便来客通行,官府便在两地开设了往返的公交专线。
这条线路目前只是试验,若是运营得不错,今后也会逐渐向周围城市覆盖扩散。
公车分两种类型,一是普通公交,一是豪华班车。
普通公交的车厢俭朴,一辆至多乘坐十二人,车厢内除了座椅便无其他服务设施,中途要在驿站停靠歇息五夜,睡的是大通铺,行程相对容易劳累,不过胜在价格便宜,一人一趟仅需支付三十五钱。
豪华班车则要精致华丽许多,车厢上不仅安装了可供观看风景的玻璃窗,还有绣花窗帘、可折叠沙发、手织地毯、实木茶几等设施,车上的暖炉可以取暖也可以煮茶烧热水,沙发展开还能变为睡觉的床垫,盖上被褥便可安寝。
若急着赶路,客人夜里就可以直接在车上休息,只要天气良好,日夜兼程也没问题。
驿站会安排轮换的马匹和车夫,如此,自巽阳至密阳的时间便被缩短了一半,原本至少花费七日的行程,如今只需三日便可抵达。
当然,这样设施良好的豪华班车的包车价自然也十分昂贵,但如谢皎这般的大世家子弟便压根不会在意价格了,只要赶路的这几日过得舒服便好。
目前为止,谢皎还是十分满意自己的选择的。
这豪华班车不仅宽敞舒适、视野好,且不知是路面平整的缘故,还是车上安装了什么减震装置,也不怎么颠簸。
若非耳边一直有辘辘的轮音响动,所处的车厢也在轻轻摇晃着,他几乎会以为自己正坐在某座独立于原野的楼阁内享受秋季风光。
“待到了密阳,从兄便同我先在阿愔的宅子里居住,若今后有其他打算,再另做安排。”捧起刚煮好的热茶呷了一口,谢皎说道。
谢雪微微点头,应了声“好”。
与大部分奔赴密阳参加考试的文士不同,他们此去密阳是受了魏王的邀请。
对于前朝的官员,姜舒对他们的印象大都不怎么样,但不得不承认,其中的确有那么一部分能力出众之人,是可以省去考核筛选过程,直接出任官职的。
于是,在同身边的幕僚团商议过后,姜舒便亲自写信邀请了这些他认为合格的优秀人才前来密阳为官。
谢雪和谢皎便是应了这邀请而来。
谢雪原为前朝的佐著作郎,在秘书省任职,与现今担任密阳图书馆副馆长的周墨除了有层亲戚关系外,也是多年的同僚兼至交好友。
姜舒正是听了周墨的举荐,才会邀请他到密阳图书馆任职。
至于谢皎,则是姜舒亲自请他过来担任考试的副主考之一,主持考试事宜。
另外两位副主考,一位是主持过多场毕业考试的郡学现任校长刘汕,另一位则是前朝的尚书左仆射,即姜显的岳父殷重行。
三名副主考,加上正主考崔澜,这场考试可算是将各个年龄段、各个阶层的代表集齐了。
“说起七郎,”谢雪嗓音温润地开口,“他与魏王之间可还有干连?”
他这话问得含糊不清,谢皎却是一听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想当初,谢愔寄到衡川的那封信,他们可是都互相传阅讨论过的。
彼时,还不解谢闲看了信后为何那般恚怒,满是气恨地说“若当真如此简单就好了”。
后来,二人才缓缓品味过来。
以谢愔的性子,纵使为主公解忧,也断不可能想出让主公假扮龙阳这样的馊主意来,更莫说还亲自上阵配合了。
唯一的解释,便是他们那弟弟另有所图,而这所图的,显而易见就是他的那位主公了。
“这……我也不知,”谢皎道,“不过阿弟一向执拗,虽分隔两地,二人多半仍在继续。”
“叔父对待此事,是何立场?”
谢皎思忖片刻,尔后笑着摇头:“此事若换做是我,约莫早已被赶出家门,但阿弟么……”
“无人能耐他何。”谢雪接道。
“正是如此。”谢皎点头,脸上挂着无奈的笑意。
其实还有一种猜测他未说。
他觉得父亲心中已经默认了七弟与姜氏子之间的关系。
毕竟连玉玺都偷偷送了。
如若不认可,当是百般撇清关系才是,而谢闲的做法,却已然将他们全家绑上了魏王这条大船。
当然,这只是谢皎私下的猜想,不敢说与他人听。
·
乘坐着豪华班车度过了一段相对轻松的行程,三日后的下午,班车顺利抵达密阳城。
与普通公交必须在城外车站停靠不同,如果客人需要,豪华班车可以将客人送到城内的指定地点。
两兄弟此来带了不少的行李,自然不会选择在城门口下车,便直接加钱让班车送他们去谢府。
车夫显然对密阳的大街小巷十分熟悉,在问清了谢府的具体位置后,便自信地驾着马入城,一路上还兴致勃勃地为二人做着介绍。
“往前一段路,从那十字街口转进去是东市,东市别的不稀奇,就一个农贸市场,那叫一个广大,里边什么肉菜、粮食都买得着,我头一回去可惊着了,活大半辈子,从未见过如此多种类的瓜果!”
“往前是鹿鸣公馆,官府官员住的地方,二位路过时记得走远些,莫要靠得太近。”
“奥,那倒不是因为这个……是有传闻,鹿鸣公馆有座宅子闹鬼……”
“公馆前边便是郡学的旧校区了,侧近好吃的食肆甚多。”
“热闹?这可不算热闹的,再过段时日,到了腊日和除夕灯会,那才叫热闹哩!”
前往谢府途中,车子途径士馆与图书馆所在的麻菽街。
透过泛黄的街道树,两兄弟远远地望见图书馆那新颖别致又典雅宏丽的三层建筑,目光一下子被吸引过去。
谢皎盯着建筑三楼倒映着街道树枝叶的玻璃窗,询问车夫道:“那是何处?”
“那儿啊,是新建的图书馆,这里边我倒未曾去过,读书人待的地方,粗人莫敢靠近。”
闻言,两兄弟对视一眼,眼中皆含有跃跃欲试的情绪。
方才听车夫一路介绍着密阳的各处特色建筑,二人早有亲自下来逛逛的想法。
眼下谢雪准备入职工作的图书馆就在眼前,两人自然想要进去瞧瞧。
“不若我们就在此处下车,让阿赏带着行李先去府邸?”谢皎提议。
谢雪迟疑了一下,然后点头赞成。
于是,二人便中途下了车,身边仅带了一个僮仆。
穿过大门进入馆园,谢皎虽对开设在两侧楼阁内的店铺感到好奇,却未靠近,而是径直朝着主馆的前门走去。
两人对此地不熟,初次前来,都想先找个熟人带带路。
因此在走进馆内后,谢雪环视四周,见门左侧柜台后有两个伙计模样的人正用羽毛掸子清理柜上的灰尘,便过去询问道:“请问,副馆长可在?”
伙计抬头看向他们,明显感觉到二人身上带着一股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培养出的富家公子气质。
见状,其中身材高瘦的伙计露出笑容语气亲切地回道:“副馆长在楼上,二位是?”
163/177 首页 上一页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