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我当军爷那些年(古代架空)——孤山拾荒客

时间:2022-04-29 08:48:16  作者:孤山拾荒客
  “你?”
  那小厮稍有迟疑,陈番这便已经伸手从衣襟里掏出来一个小钱囊,在那小厮面前有意无意的晃了几下,铜钱叮当响,两个小厮的注意力便全都被小钱囊吸引了去。
  陈番轻笑着将钱囊塞进了自己面前小厮的衣襟里。
  “诶,两位小哥抬我朋友出来,实在是辛苦,莫不如趁着这时候到西市泰和楼吃顿好的。”
  陈番说着,笑容也变得愈发随和,他绕到胡九彰身侧做了个“请”的手势,那两个小厮才带着迟疑,缓缓将胡九彰的担架放了下来。
  陈番打发走了两个小厮,倒换成是坐在地上胡九彰满面狐疑。
  “陈大哥,你为什么说……”
  胡九彰刚一开口,陈番却又对他做了个噤声的动作。
  “待会儿再说。”
  陈番直接俯下身把胡九彰给扛了起来,大步朝着长安县的方向走去。
  这种姿势恐怕也只有他们两个当过兵的才做得出来。扛人的胳膊得有多大劲儿,才能单用一只手把一个成年男人扛到到自己肩上?且胡九彰这边,腿虽然是舒服了,但前半截身子根本就是大头朝下的,常人维持这个姿势不用一会儿,就得直接晕到呕吐,但好在他身子骨硬朗。偶尔这么坠上一会儿,倒也没什么特殊的反应。
  肃王府紧邻东市,陈番捡着小路,没一会儿,就把胡九彰带到了东市的一家酒肆中,他把人放下来之前,还特意帮他缓了会儿一直大头朝下的脑袋,等他觉得差不多了,才将胡九彰从身上完全放下来。
  “晕吗?”
  陈番随口问着,就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招呼店家要水要菜。
  “没事,不晕。”
  胡九彰用力摇了摇头。一旁店家见着陈番腰上別着刀,也没敢在他俩面前多话,摆好了吃食,便回去柜台前歇着。
  “那就好,我看你这样子,也不像是被王府里的人为难过,怎么会被人赶出来?”
  陈番一边往胡九彰面前的小碗里倒水,一边拿桌上碟里的炒米吃,粗茶淡饭,但胡九彰看着,却觉得它们比肃王府的玉盘珍馐还要招人喜欢。他喝了一大口水,接着又抓了把炒米送进嘴里。
  “那女人应该是肃王妃吧?”他回忆着,连说话都比在李慕云面前放得开,语调中还带上了浓浓的陇右味道,“换了任何一个王公贵胄,恐怕都看不惯我住在那儿,她这时赶我出来,我倒不觉得惊讶。只是……陈大哥,你为什么说那两个小厮不是要带我去客栈?”
  “呵呵,这你还看不懂?”陈番的笑容十足痞气,炒米在他嘴里嚼得嘎嘣响。
  “他们要是真有心送你去客栈,就不会用担架抬人了。肃王府的人再大意,也知道要避嫌的。长安客栈大多集中在西市,他们想送你去,非得走出万年县,过了朱雀大街,到长安县寻地方。这一路用担架抬着,得招来多少双眼睛看?肃王府的人不会犯这种错。”
  听过了陈番的这一番话,胡九彰才恍然大悟般跟着连点了几下头。而几乎是同时,他背后就跟着涌起一阵恶寒。肃王妃的脸忽然在脑中闪现。他本以为这次终于叫他碰到了通情达理的大人,没想到那位肃王妃竟也是如张泗一般的心狠手毒、两面三刀。
  想到这儿,胡九彰却不由忽然失笑。
  “呵……看来我果然是不该来长安,不单我不该来,胡彦也不该来,他倘若能安安生生的在成州老家待着,就算是做个教书先生也好,总不会过得太糟。”
  胡九彰这话叫陈番不知该如何回复,他低下头沉默了半晌。
  “你被带出来之前,那个肃王妃还跟你说什么了?”
  “只说叫我再不要与她儿子见面。”
  胡九彰的语气反而轻松了。事到如今他都看开了。他是他,而长安是长安。想在长安活着,他就得变得像长安人那样。但胡九彰自认,变不成那样,所以他在长安待不下去。但凡不是“长安人”的,在长安都待不下去。
  “那你怎么打算?”
  陈番瞧见胡九彰脸上的表情,脸上的神情也似乎更显沉重了。
  “回成州。”胡九彰捞起面前的水碗猛灌了一口,“家中还有老娘要养,我说什么也得回去。”
  “那你弟弟的事呢?”胡九彰的状态松弛了,陈番反而显得沉重起来。就好像之前压在胡九彰背上的大山,忽然压到他身上了。人命的重量,无论过了多久,都不会减轻分毫。
  “倘若还有尸骨剩下,就凭我,能找着吗?”胡九彰看着陈番反问,脸上却是一抹苦笑。
  “……”
  陈番避开他目光。他张开了嘴,却又不知该说出点什么才好。二人就这么沉默着,胡九彰把手里没吃完的炒米放回桌上,陈番在想,他也在想。
  五年,拼死拼活的攒了五十两银子,不知道怎么花的,就凭空没了三十两,剩下二十两带在身上,自己只花到十几个大钱,剩下的,现在恐怕也连带着自己的那一套行李,不知道烂在了什么地方。
  这五十两,够他们全家在成州丰衣足食的过上好几年,但现在呢,分文不剩,这一双腿也被打烂了。
  但这些都可以忽略不算,胡九彰都能接受得了。他最不能接受的,仍然是胡彦已死,这个听来悲怆,但却又不被除他之外的任何人当成是一回事的残酷真相。
  只不过是死了一个读书人而已,这种事,长安城中恐怕每天都会发生。长安城中的人命尚且轻贱,更妄论整个大唐。
  想到这儿,胡九彰轻叹出一口气,但他恍然间又想到李慕云,和他时日不长的王府时光。他忽然间意识到,自己刚刚想的,或许也是错的。长安城中的人命可一点也不轻贱。李慕云的命,肃王妃的命,简直能抵上他们这种人千千万万。
  而到头来,轻贱的不是人命,而是人本身。
  他们这种人,就是活该轻贱。
  胡九彰忽然攥紧了拳头,他喉头间骤然一紧,紧接着鼻腔深处就跟着涌起酸涩来。他对李慕云,除了感激,再说不出二话。但感激有什么用?胡彦终究是死了。
  而如果说李慕云和肃王妃这样的人,是天生高贵的话,那张泗又算什么?
  当张泗的那张脸浮现在脑海中时,胡九彰鼻腔内的酸涩感一下就被冲淡了。他的呼吸随之变得急促,甚至眼白上都跟着显出红血丝来。
  “陈大哥,你说我来这一趟,到底得有多窝囊?说是来找弟弟的,但到头来人没找到,还把自己一双腿给搭进去了,这话要是说出去,还不知道要被人如何耻笑。”
  “诶……你别这么说。”
  陈番脸上满是无奈,但他也说不出更多用来安慰胡九彰的话。说到底胡彦的事,跟他也有关系,自己已经先瞒了人家,这时还要道貌岸然的来安慰前来寻人的胡九彰,他觉得自己要是这么干,那自己又与张泗有什么区别,想想都觉得恶心。
  “我好不容易来这一趟……胡彦也好不容易来这一趟……”
  胡九彰说这话时攥紧了拳头,他不知何时红了眼,但那眼中却不再是畏缩与退让,声音中也全然没有了他之前要极力隐忍的苦涩味道。
  “要让我就这么直接回去……我不甘心。”
  他淡淡说着,声音不大,但却沉得叫人发慌。
  陈番皱紧眉头,目光打在胡九彰脸上。
  “那你想怎么办?”
  “我要报仇。”
  胡九彰压低了声音,不是怕被谁听到,而是长久以来压抑着的恨意与悲苦,在这时几乎要化作情绪奔涌。那股子低沉的情绪压住了他微微震颤的声带,在声音传出咽喉的一刻,让他的声音低沉、沙哑得好像都要听不清了,却又字字深刻入骨。
  “我要杀了张泗。我一定得先杀了张泗,才能走——”
 
 
第20章 月下刺刀
  十六年前,二十出头的张泗,在渤海国遇到了刚刚接任安东大都护的肃王李琮。
  张泗本来是死的,他被渤海国的刑吏丢进囚车,囚车的目的地就是大唐安东都护府的大都督府驻地——平洲。他和其他囚车中的十几个人一样,都是当地郡守献给新任大都护的见面礼。而这十几人中,活过了那一年的,只有他。
  是为了什么才上的囚车,张泗至今忘不了。他本是个孤儿,在龙泉府郊外的一座小村中长大。据村中抚养他长大的猎户夫妇说,张泗的父亲是唐人,母亲是高句丽人。但他母亲怀上他之后,父亲就不见所踪。以至于母亲悲痛欲绝,生下小张泗不久,就染病去世了。
  张泗的身世虽然不好,但他却不是天生的奴。
  张泗从小脑筋就比别人转的快,很多事看得比年长者都要透彻,所以他干什么都能取着巧,即便是在小村中长大的,十几岁的张泗,却已经能在龙泉府混的风生水起。
  年轻时的张泗,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步步在龙泉府为自己打下了根基,那时候的他,觉得自己干什么都能干成,那一股子锐气,任谁见了都要退避三舍。
  也就是这样,张泗二十那年,开始打起了唐人的主意。他在一次兽皮交易中,骗了唐商五十两。这金额说大不大,但说小也不小。就为了这个,那被骗的唐商一纸供状把他告到了龙泉府。
  刚刚得到消息时,张泗还觉得这事没什么大不了,不过就五十两数目,官府又能把他怎么样?但当他被衙吏拘捕时,他才发现,这事,根本就不关乎那五十两,而只关乎于大唐。
  渤海国是大唐的属国,渤海国人,也就先天的比唐人低了一等,一个渤海国的小小兽皮商,居然敢耍手段欺诈唐人,就算涉案金额只有五十两,那更是要严惩。赶上那年,安东都护府新任大都护上任,渤海国的官吏们更是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排着队的等着去巴结新来的大唐贵人。
  纵然张泗已经提出要拿一百两来弥补那唐商的损失,但唐商却不依不饶,非要把张泗这一次交易所赚的三百两银子全部收回了,才肯罢休。如此赔法儿,张泗如何肯接受,二人交涉过几次,事情反而闹得越来越僵。张泗那时候也是气盛,他不单看不惯趾高气昂的唐商,更看不惯那个胳膊肘往外拐的主审官,几句话顶撞上去,直接被盛怒之下的主审官给贬入奴籍,丢到了囚车里,一辈子不得自由。
  张泗那时候想不通。他尤其看不惯当年审他这桩案子的主审官。当官的也是渤海国人,怎么偏偏到了衙门,唐人却能够轻而易举的占尽好处?张泗曾一度以为,自己最先欺骗唐商,错在自己,但经过了这一遭,他觉得自己非但没错,简直是理所应当。
  张泗从小就对唐人的印象不好,尽管他本身也有一半的唐人血统,但每每想到那个将自己与娘亲抛弃在渤海国的爹时,张泗就烦闷得连话都不想多说一句。而如果说那时只是印象不好,那么被贬为奴的张泗,则是恨透了大唐。
  但张泗偏偏生了一颗灵光的头脑,注定就要冒出与普通人不同的想法。
  沦为奴隶的张泗,从没想过要向唐人复仇,因为他知道,就凭他,根本什么也做不了。大唐就像一尊神摆在他们渤海国面前,就连渤海国的皇帝都被唐人封了郡王,可想一个渤海国的奴隶,又能做到多少。
  所以张泗压根就不再纠结是否要向唐人寻仇的问题,他在囚笼里的几月时光中,就只想搞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当时的主审官,为何能那么厚颜无耻的巴结唐商。
  这个问题,张泗想了很久,都想不明白,直到他见到肃王。
  当他远远的在囚笼中看到那神明天降般的新任大都护登上御座时,他终于明白,为何渤海国的官员,宁愿当奴做狗,都要巴结大唐。
  因为大唐,就是一切权力的根源。而在这世上,有钱,不过是不愁吃穿而已;只有有了权,才能真正居高临下,俯瞰苍生。
  但张泗毕竟只是一个出生在渤海国小村中的孤儿,他没有王侯将相的美梦。他那时候只想着一件事,就是要做个唐人。而对当时的大部分人来说,想要从渤海国的奴隶,蜕变成大唐的子民,这个过程,也已经比登天还难。
  走在长安城的大街上,张泗如今就是大唐的子民,而且还是那其中的佼佼者。能在长安城混得风生水起的,除了达官显贵,再也就是像他这种跟在权贵屁股后面狐假虎威的走狗了。
  张泗对自己如今的身份很是满意,为了维持现状,他不惜付出任何代价。
  所以,打从见到胡九彰出现在肃王府的那一刻,张泗就已经生出了杀心。他不管胡九彰有没有在李慕云面前告发自己,只要胡九彰活着,对于张泗来说,就是不安全的。
  张泗本已经做了万般准备,他甚至试过去买通李慕云身边的奴仆,在餐食药物中下毒,取胡九彰性命。但投毒这种事,不经过一段时间的仔细部署,难免会露出马脚来,张泗为求稳妥,没有轻易出手。但现在,他没道理不出手。胡九彰已经被肃王妃给赶出了王府,张泗倘若放过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绝对会斥责自己一辈子。
  夜半时分,宵禁下的长安城中,万籁俱寂。除了时不时从空旷街道上传来的打更声,这一夜,就连风,都格外的安宁。
  一轮半月在夜空中洒下清光,四个夜行人在长安县嘉会坊外闪过身影,而这四人中,有一人,身高照比其他三位高出了一头不止,那人勒紧的裤腰上是一团欲坠未坠的肥肉,那一身夜行的黑衣,穿在他身上,怎么看怎么突兀。但这膀大腰圆的一位,却偏偏是四人中的主心骨。他动作或许不如其他三位灵巧,但只要此人不动,其他三人,便是连一步,也不敢多迈了去。
  此人,便是全副武装的张泗,他腰间戴着把漆黑刀鞘的长刀,脸上用黑布裹得严严实实的,只露出一双眼睛。而张泗身旁跟着的三位,则是他手底下效力多年的三个属下。这三人都是张泗从奴隶贩子手里买来的奴,没有背景。张泗要他们生,便生,而倘若要他们死,便一丁点的痕迹,都不会留在这世上。
  这次与张泗前来的三位,显然都是练过武艺的,三个人的体格十分精壮,但那三人却没带长刀。倘若仔细观察的话,能够看到那三人腰间若隐若现的短柄。这三人带的全都是适合室内近战的短刀。
  如此,张泗此行的意图便显露无疑。真正执行刺杀的,并不是他,而在这三位短刀刺客。张泗此来,只不过是为了亲自见证自己敌人的灭亡。
  夜风清凉,冷月在夜空中无声无息的洒下柔光。四名夜行人很快从嘉会坊坊门潜入,一转眼,又遁入了街道间的黑影中。
  嘉会坊正位于长安县偏南的位置,紧挨着长安县县衙所在的长寿坊,此地所居,有半数是长安城中的下级官员,长安县不良帅陈番,也正是住在嘉会坊中。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