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烈酒家的小相公(穿越重生)——梨子甜甜

时间:2023-03-01 09:16:26  作者:梨子甜甜
  何况,人家陈烈酒是真的真金白银的捐三十个砖瓦厂,这要搁他们身上,让他们给家里的儿子捐都肉疼,更别说是给家里夫郎、哥儿捐了。
  这要是不给人陈掌柜一个官位,许大人肯定也不会让他家夫郎捐出来的。
  “我没有意见。”方天禄是率先同意的,他即使不同意又有什么办法,现在盛北许怀谦一人独大,他就算是把他这个县令废了,让他家夫郎当,也没有人说什么。
  人家捐了三十个砖瓦厂,还只谋个八品县丞已经很给他们面子了。
  方天禄这一同意,其他官员也顿时没话说了:“我们也同意。”
  只是一个官碟不上报的县丞,天高皇帝远的应该没什么大碍,说不得,陈掌柜也就是新鲜两天,不用等到许大人回京述职,自己就不想干了。
  这个时候他们怎么会想到,他们这一妥协,步步妥协,最后盛北彻底成为了,男女哥儿个顶半边天的天下。
  所有的事都敲定好,盛北总算是进去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
  种地的种地,建设的建设,时间一晃而过,很快到了七月麦收的时候。
  这时候,整个盛北的百姓都已经进入了饥荒状态,所有人就等着许怀谦说收麦子,他们好收了麦子回去下锅饱腹。
  就在这个时候,孟方荀来了,他是许怀谦特意邀请来写盛北麦子丰收的。
  别的笔帖式没有孟方荀文笔好,孟方荀写得文章一出,呼声百万,既然要给自己的蚯蚓肥造势,许怀谦就要一口气造个大的。
  另外一边,京城和其他地方的人也在翘首以盼等着盛北麦收的情况。
  京城官员忧愁盛北麦收不理想,他们得想其他办法补贴盛北。
  老百姓忧愁盛北麦收不理想,朝廷这次恐怕要向他们加赋税了。
  商人们忧愁盛北麦收不理想,许怀谦恐怕又要组织他们捐款了,真捐不起了!
 
 
第91章 携酒上青天35
  “你看看我们这地, 你再看看我们这沉甸甸的麦穗。”
  不管外人对盛北如何忧心忡忡,许怀谦领着孟方荀在地里头巡视了一圈,给他看了外人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这是才开荒后种出来的粮食地。
  许怀谦骄傲得很:“你就说长得好不好。”
  “好。”孟方荀也是农家子, 很明白, 刚开荒的地, 不可能有这个收成。
  “这就是我们蚯蚓肥的好处了,”许怀谦从地上抓起一把黑黑的土给孟方荀看, “有了这个土,荒地变良田不是问题!”
  孟方荀已经听许怀谦吹了一路的蚯蚓肥了,当然清楚他的用意了, 现在他有邸报在手, 各路找上他的人不在少数。
  名士想扬名, 官员想立威, 商人想要赚钱,都需要邸报。
  孟方荀现在已经不是以前什么广告都接,什么新闻都写得孟方荀了。
  他现在严格把控着邸报, 主题只筛选最真实、最劲爆的热点来写。
  许怀谦是他挚友,这个忙他是无论如何都要帮的,可他觉得许怀谦刚刚吹嘘的那些都没有一个劲爆的点, 他掂着厚重的麦穗说道:“你讲得很好,但我觉得你要是能够把麦穗收割了, 给我一个真实的数据,让我写上去,会更加地吸引人。”
  “那是当然了, ”许怀谦从来都不是坑朋友的人, 孟方荀想到的,他当然也想到了, “我这不是就等着你来收割么?”
  “你在这儿看着我们收割,收割下来是多少你写多少。”
  许怀谦说是要夸大蚯蚓肥的作用,但也不是胡乱夸大,若是说得太过于夸张,最后人家买了肥料回去,却发现根本没有那么大的作用,是会引起民愤的。
  但若是在实际数据的基础上,稍微夸大那么一点点,最后百姓没有获得邸报上的产量,也会想是不是地域不一样,耕种的方式不一样,等等,而不会怀疑到真实的数据上。
  毕竟就差那么一点点啊。
  见许怀谦心中都有成算,孟方荀放心了:“那就收割吧。”
  有他亲眼看到收割下来的收获,他能写出更真实的旬报文章。
  孟方荀一点头,许怀谦立马就安排人收割了。
  “收麦子勒——”
  早就已经没有干粮吃,最近都在喝呼呼,啃野菜充饥的盛北灾民们,听到许怀谦那句收割,一个个脸上都笑出了褶子,在金灿灿的麦地里,拿着镰刀,把手放在嘴边,向其他地方的人呐喊。
  “收麦子勒——”
  “收麦子勒——”
  麦浪将声音传播更远的地方,一时间,麦田里站满了拿着镰刀准备收麦子的农人。
  他们虽然饿得肌黄面瘦的,可脸上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许怀谦一声令下的:“收割。”声中,齐齐下了麦田,手脚麻利而又速度地割了一块地的麦子出来。
  许怀谦特意寻了块最肥沃的地:“将这块地的麦子送去打麦场,晒干,脱粒,看看这用了蚯蚓肥的麦子,一亩地的亩产究竟有多少。”
  “是!”手下们很兴奋地将麦子送去打麦场了,不论是开荒还是养蚯蚓,种麦子,施肥,他们都有参与,现在是知道结果的时候了,没有谁比他们更感应。
  旁边有帮着收麦子的老农人,看到许怀谦带着一帮人忙里忙外的,一张黝黑的脸笑得格外的朴实:“许大人,你放心,按照我耿头的经验来看,这一亩的麦子不会少于两石,可能得有三石了!”
  两石是普通盛北百姓寻常的麦收收入。
  在缙朝,一石是一百二十斤,两石就是二百四十斤。
  这个产量委实算不得高,但没有办法,这个时代的产量也就这样了。
  稍微会种地,肥料给得足足的人家,没准可以达到三石,超过三石的就不要想了,听都没有听过。
  真要有那高产量的,朝廷都要嘉奖。
  “托你老吉言了,”麦子没有脱粒下来,最终的收成许怀谦也不敢打包票,不过经验丰富的农人都说,有正常产量,许怀谦的一颗心放了下去,“只要有两石的产量我都满足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