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对孙权而言,徐氏只是登儿的母亲,从前的恩情与宠爱早就像落花随水一样消逝了。他此刻想让步练师成为吴王后,只是登儿已经不能成为步氏的儿子了。
是因为曹丕也不希望曹叡有甄这样的母亲吗?孙权陡然觉察到一丝寒意。他记得数月前甄夫人的死讯传到了江东,自己那些夫人也不知出于什么心思还有些感慨,但孙权当时并未留心。
“她是被魏帝赐死的?为何?”孙权问。
步氏在他身边,轻声答:“听闻是对魏帝有怨,故而被赐死。”
他转头看向步练师温婉的面容,她是从来不会口出怨言的,但其他人……或在心或在口,多少是存着怨愤的。
“太过了。”孙权轻叹,“那是他孩子的母亲。”
转月,孙权没有等到曹魏的援军,只等到曹丕的一封《报吴王书》,让他奋勇杀敌。
曹子桓惯会用典,这次提到了冯异守栒邑一事,也不知是想让他学冯节侯,还是警告他别当首鼠两端的隗嚣。
孙权只记得隗嚣留在洛阳的质子隗恂被光武帝斩杀了。
他不会重蹈隗嚣的覆辙,曹子桓终结了四百年的大汉,更别想当光武帝。孙权把那封书信轻轻一扬,扔到了地上。
“不会有援军。”他说,“但二十余年前我孙氏入主江东时,不过一支孤军;如今守卫江东,又何须借外力为援?”
东吴会独自折冲厌难,生长壮大。
--------------------
曹ray——打耳洞的错误方式。
🐯:曹🍇真渣啊,不像我会心疼孩子的妈妈~
🍇:→_→东吴还想生长壮大?
🐯:是的,我还没有放弃合肥。
这章写甄的时候,想到了权铜雀春深锁🍇if线。如果丕真的留在江东,他的结局估计和文中的甄不会差太多。
丕的出身比甄的出身正治性更强,虽然他留在江东也不能如愿成为登登的妈妈(?),也正是因为这个,他就算人在江东,心里想的应该还是家中老瞒,跟孙权朝夕相对,早晚会产生更多矛盾,而这种矛盾也因为丕身份地位的降低而必然走向明面。
权会跟魏王魏帝绕圈圈,跟后宫里的丕估计没这种耐心,非原则性问题哄一哄还算情趣……丕本身就是个感情上很敏感的人,权这样能给他整抑郁了。如果丕有幸郁郁终身但活到六十多,权离开的时候估计也要带他走。
(孙权中风那篇权没带丕走有前提,魏国那边以为文帝早驾崩了。不过权不带他走,按照吴末的正治生态,他也活不了多久。)
第28章 二十八 惟方今之疏绝
====================================
老子有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孙权觉得这话分外没道理。
就眼下的局势看,曹子桓比他和刘大耳有余多了,他俩在荆州你死我活的时候,这厮大可以吃着蒲桃饮着旨酒,从容不迫地在姓孙的软橘子和姓刘的软柿子里头挑一个捏。
被捏的那个固然必死无疑,剩下的另一个也会瑟瑟发抖。因为下一个就是他了。
不足的孙刘在互相伤害,有余的曹氏则可以坐收渔利。曹丕怎么选都行,而孙权和刘备怎么选都错。
这叫什么“损有余而补不足”?
当然孙权是误会老子了,正如赵咨所言,他家至尊看书从不寻章摘句,向来一目十行,看了这句就跳过了后面的,故而没瞧见老子紧接着又说: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
要他奉的有余在战事吃紧时来信,说想要淮南的橘子吃。孙权心中愤懑,精心挑选小橘子酸橘子卖相不佳的橘子,给曹丕送去了。
听闻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孙权想,当年的小骗子要是被自己强行扣下,大抵就不会长成今日这样可恶的魏帝了。
他剥开一只皱巴巴的青皮橘子放进嘴里,酸涩的味道在口腔中蔓延……酸死可恶的魏帝!
只是可惜了他的小骗子。
曹丕嘲笑刘备“不知兵”的时候,被江东远道而来的橘子酸到了。
他想把嘴里的橘子瓣吐出来,但在群臣面前这么做着实不雅观,于是曹丕只好囫囵把橘子吞下,然后把江东的农产品贬低了一番。
不过这一酸倒让他清醒许多,如今的东吴就是这只他吃到嘴里,不大好意思吐出来的酸橘子。
刘晔说得不错,天下三分,大魏十有其八,孙权同刘备不过各据一州之地,相互攻伐简直是自取灭亡,此时出兵伐吴绝对能重创江东。就算会让刘备捡个便宜啃下荆州,荆州以东的大片山河,自此就真正归属大魏了。
然而真的会这样顺利吗?曹丕怀疑。更何况孙权前脚称臣,大魏后脚就出兵打人家,还是趁着东吴和西蜀交战时落井下石,未免也太不体面了。
孙权固然诚心不款,但江东这瓣酸橘子已经在他嘴里了,再吐出来实在叫人难堪。
趁机伐吴的提议在朝会上被暂且搁置,这回刘晔没拽着曹丕的衣裾不让他走,但曹丕独自离开崇华殿后,又觉得哪里不对。
他停下脚步,问身边的侍从:“方才司马中丞①是不是一直没说话?”
司马懿走得很快,原本都快出宫门了,却被皇帝身边的内官硬生生叫住,说陛下宣见。
今日他不在官署当值,本可在家中煮茶点香,慢悠悠地边摸鱼看书边处理公务。结果早间的小朝会开得长之又长,好不容易结束了,皇帝又想跟他再单独开个小小朝会。
最讨厌没有边界感的上司。
尽管曹子桓除了是他的上司,也算他的朋友,但司马懿可以一边喜爱作为朋友的曹子桓,一边讨厌作为上司的魏帝。
当然他的讨厌不能摆在脸上,见曹丕时他还是用对着“朋友曹子桓”的那副表情。
作为朋友,曹子桓的举止很得体。他叫司马懿“仲达”,说话的语气很亲和,姿态也很真诚,不会过分多言也不会过分沉默,更妙的是,他不会主动凑司马懿太近,二人间的距离由司马懿全权掌控。
49/56 首页 上一页 47 48 49 50 51 5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