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里就已经如此,新闻里国内的那些高温地区都已经突破了四十度的高温,白日里说是蒸笼都不未过。几次人工降雨都没能取得效果,在短暂的降雨过后,空气中少量的水分消耗完毕,环境变得更加干燥。
许多工作都没办法继续,开始向其余地区转移。
高温并不是在过去那一年遇见的短暂现象,科学家们预测到气温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还会逐渐升高。
现在,对于极端气候的恐慌,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
可能是因为田地里的种植的那些粮食带来的安心感,村里面的恐慌气氛倒没有太过浓重。
村民们都忙碌着照看长满希望的田地,稀少的降雨需要他们将池塘、水库里面的水源浇灌田地中,并即使清除掉地里面抢夺水分的杂草,空闲时间还要种植些生长周期短的蔬菜水果,吃不完的做成腌菜或者晾晒成菜干,尽量不要有丝毫浪费。
忙忙碌碌的四月过去,五月份的时候村里面种植的农作物开始收获,因为种植的时候就选择了极为耐旱耐热的作物种子,成长过程中又尽量提供足够的水分,最后亩产和往年相比没少太多。
机器声又开始轰隆隆地响起,村里面干净的土地上面都晾晒起粮食,黄灿灿的玉米被串起来挂在了屋檐下,这是在他们这里几乎没见过的景象。
开着收割机等农用机械过来的工作人员,看见东溪村收获的景象,都忍不住和村民们商量花钱购买,价格比以前高出不少,但最后愿意卖出去的村民不多,现在粮食的价格可是一天一涨。
东溪村里可以说是整个乡镇今年最早开始种植的乡镇,同样也是最先开始收获的,其余村子基本都晚了半个到一个多月,甚至他们种植的作物,耐旱的品种都不多。二月多的时候,他们还在笑东溪村的人想的太多,现在满心都是羡慕和焦急。
随着气温的升高,还在生长状态中的农作物需要的水越多,后来就算是浇水都不管用了,那些耐不住高温的农作物已经经受不住剧烈的阳光出现了晒伤的症状,这样下去粮食绝对会大大减产。
不少地区都开始面临着这种情况,继续硬着头皮浇水的话,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屋里给田地搭建遮阳的棚子,最后收获也不过是大量减产后的粮食。可要是不做任何处理,种植的成本都白白浪费了不说,家里储备的粮食不够吃还得在市场上买。
之前想着自家种的有粮食没买,眼睁睁看着粮食价格迅速上涨,现在话钱购买简直能和割肉一样心疼。
从四月份开始,就再次兴起囤货的风潮,等到五月份,全球粮食都面临大幅度减产的消息一出来,所有人都开始疯狂抢购粮食以及其它日常必备的物资,物价像疯了一样往上涨。
闻峥注视着和天气一样高热的市场,抓住机会抛售了几支手里面的股票。又专门去了趟村委聊了半天的时间。
之前村委从在外生活村民的手里面租用了土地,收获的粮食都放在仓库里面储存,除去应该支付的租地费用,剩下的算是全村人储存的粮食。
听完闻峥的建议后,村里面又开了场全村会议。目前面临的情况已经能够说明闻峥目光的长远,这次没有任何波折,就以极高的票数通过了这个提议。
村里面的青壮整理出来部分粮食,装车运输到镇上,但并没有进行售卖,而是直接和打井工人进行交易。最后粮食留在镇里,打井工人带着机械跟在后面来到了村里面,接下来几天他们在全村寻找合适的位置,准备按照东溪村的要求,在村里打五口他们的技术能够达到最深的深井。
打井工人来来到村里面展开工作时,国家开始对现在增长过高的物价进行了管控,同样看见了市场上面粮食缺乏的问题。储备的粮食被开始有秩序地投放到市场内,限量购买的手段限制了大量囤积现象的出现,领导人的发言稳定了民众的情绪,被高温热得失去理智的大脑开始慢慢降温。
国家机器启动,社会秩序重新稳定下来,物价开始逐渐下降恢复到比往年较高但相对正常的水平。
物价上涨的问题解决起来并不困难,更为困难的时持续高温带来的供电量不足,以及许多地区的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甚至人民难以生活的问题。
国家开始不停召开会议商议着应对极端气候的措施,不仅仅要应对这一年的困难,甚至还需要考虑到后续几年,新闻上面全是相关的报道,网络上面更是相关的讨论。
高温带来耗电量增大的问题,但同时剧烈的太阳光也提供了供电的办法,太阳能发电机早就进入到不少人的目光中,现在更是纳入到国家的计划里,大量太阳能发电设施将会运送到农村等开阔地区进行安装。后续还要根据气温升高的情况,决定是否对部分地区的人民进行迁徙,具体内容还需要更为详细的规划。
东溪村里的村民每天都从电视新闻里面了解消息,上网的人少,但是他们能从在高温地区打工的村民的电话里,知道更多其余地区生活的细节。
在高温地区打工的那些村里人,基本都辞去了工作,许多无法躲避高温的行业已经停滞,许多小型企业都无法正常维持,就连大型企业都越发困难。
时不时的停电让生活都变得无比痛苦,或是工作的地方倒闭,或是主动离职,在询问完村里面的情况后,他们并没有选择回来,毕竟极端高温让村里无法开启种植,而是选择去气温低的地区寻找新的工作。
村里面开年就种植的那批粮食收获后,就没有在进行新一轮的种植,眼见着土地逐渐干涸都不舍得浇水。
现在水资源是整个村里面最宝贵的财富,村里出资,村民们出力,购买了材料,在池塘和小型水库上面搭盖些棚子,亦或者覆盖上塑料布,以此来减少水分的蒸发,平时用水也尽量从里面抽取,再加上粮食早早收获用水量不多,东溪村里面的池塘和水库是附近村庄里最晚干涸的。
到六月底的时候,水位是以每天都能察觉到的速度下降,等到最后水仅仅能够淹到小腿的时候,里面不管长没长大的鱼都该捕捞起来了。
之前几个月就陆续捕捞了不少,剩下的这些全村出动,捕捞没花费两天。少数的年轻人还在网络上搜寻了不少存储鱼的方法,还都进行了尝试,反正那几天全村都弥漫着经久不散的鱼腥味,连村里面的猫面临着面前的鱼,都从最开始的迫不及待变成最后的漫不经心。
鱼处理完毕了,池塘和水库里面的水基本都快没了,只剩下还有少许水分的淤泥以及淤泥里面肥美的田螺。
正巧现在天气热得白天都没法出门,可以呆在屋里面睡觉,晚上气温降低的时候正合适出门捡田螺。
明晃晃的月亮挂在天上,周围的漫天密密麻麻的星辰闪烁,夜晚并不漆黑,明亮到走在路上都不需要其余的光源。即便是这样,村委还提醒好大家最好拿着手电筒以防万一。
等到夜晚十一点钟以后,村民们都携带着手电筒从各自的房屋里面走出来了。为了弯腰捡田螺方便,各个都动了脑筋,将手电筒绑在腰间和额头上,一个个穿着长靴走进了淤泥里,将那些田螺捡起来扔进腰间的竹篓里面。
之后几天里面,村民们的餐桌上总会有道田螺,每天都变着法地做,算是尽量在艰难生活中寻找生活的乐趣。
第134章 极度高温-12
今年所有学校都不得不提前放暑假,即便政府已经尽力向学校提供足够的电力,但还有不少没有安装空调的学校,频繁出现多起学生中暑晕倒的事故,甚至有些差点威胁到了孩子的生命安全。
学习再怎么重要,都是在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才去讨论的话题。
中考和高考都在国家正式发布高温预警的四月份,就已经宣布了提前进行,所有的考场都安排在拥有空调的教室。匆忙的时间里,通过不少人的努力,才成功在五月初让这两个考试顺利进行。
提前的考试打乱了不少人的学习计划,可能还有天气太过炎热的影响,今年这两个重要的考试题目难度比往年低,最后公布出来的分数远远低于以往的水平,不过倒不怎么出乎意料。
中考结束后,曾经在中学教导团团的老师终于有了空闲,还专门给闻峥打来电话询问团团现在的情况。
团团休学将近一年,本来就是故意弄出来的眼部疾病早已表现出好转,这时候闻峥就不必再为团团休学寻找借口,极端高温天气下,今年秋季能否正常开学还是个问题。
老师表示能够理解,但是长时间休学可能会对团团的学籍有所影响,提醒闻峥作为家长的要多加注意,还不忘叮嘱团团在家里也不能忘记学习。
结果闻峥这边就响起不少孩子的说话声音,七嘴八舌得让老师颇费了一番功夫才听清楚,原来放假后村里面的这群孩子,又被家长托付到闻峥这边来照看,大白天出不了门,团团干脆就给他们讲课了。
这群学生们纷纷作证,就凭团团在讲课的时候显露出来的知识,什么考试估计都难不倒他。从闻峥和团团父子两个回到村里开始,团团身上“别人家孩子”的称号就从来没有被村里人拿下去过。
团团估计还真是在教学中寻找到了乐趣,到现在都还没有表现出厌烦,反而还颇为积极地学习这个世界的知识,虽然他们去过的灾难世界形态都相差不远,但在某些细节处还是会出现差别,要是不小心教岔了,可就害了这群小孩。
十几岁的老师教起课来有模有样,地下一群比老师小不了多少甚至有些还要大上几岁的学生都认真地听着。本来就比较凉爽的地下室里还开着空调,一个立式空调就足够整个地下室使用,太阳能发出来的多余电量,转而运送到其余迫切需要的村民家中。
就因为这些举动,整个东溪村说起闻家父子来,嘴里面只有夸的。谁要是敢说他们的坏话,估计整个村子的人都不乐意。
地下课堂里,闻峥还没忘记自己辛劳半辈子的农民形象,不参与自家孩子的教学工作,就是会坐在学生旁边一起认真听着,笔记比其余学生记得还要认真,最后还会被当成模板被那群孩子借阅。
等到课程结束,闻峥基本准备些自然放凉的凉白开,再加上些薄荷汁进去给孩子们喝,薄荷带来的清凉感觉让人会更舒服。现在天气热到中午基本都没什么胃口吃饭,凉面、凉皮是最受欢迎的,做起来也方便。
这群孩子都是中午在闻峥这里解决,早晚都是在家里。当然,不管是照看孩子,还是停供电力,光是闻峥愿意就已经让村民们深深感激了,所以在这方面坚决不愿意让闻峥吃亏。闻峥不要钱,就送来家里的粮食,亦或者做的好菜、家里种的新鲜吃食等等都往这里送。
以往东溪村里面的村民难免会出现些许矛盾,还有些甚至不愿意来往,现在在闻峥的表率作用下,又面临着高温的严峻形势,整个村子气氛倒是空前地好了起来。
现在最大的烦恼就是电力不够用。
早就在新闻里宣布全国范围内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及相关电路的时候,村里面的居民就是日盼夜盼。他们有人想过像闻峥一样自己安装,然而打电话一问,现如今生产出来的太阳能发电设备都由国家进行收购安排,少数库存的全部涨到让人难以接受的价格,村民们权衡之下还是宁愿多等几天。
大人们心里面念叨着,孩子们一样惦记着这事。
好不容易遇见气温稍微降低几度的时候,闻峥领着孩子在下午太阳快要落山时,领着他们到背靠的山上转悠几圈。山上的树木虽然有点无精打采,不过山体里面倒还有充足的水分供应他们吸收,不仅没有太多枯萎,有些还结出来一些野果。
在村里面长大的孩子都没少往山上跑,山上的东西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那是了然于心。
大多数植物都难以忍受现在的高温,村里面能接触到的新鲜水果蔬菜格外稀少,所以看起来就酸涩的野果倒没那么不受欢迎。
寻找好落脚的地方,双手握住上面的树枝,脚往树干上面一蹬,整个人就爬到了树上,给屁.股在树杈子中间找个合适坐下来的地方,伸手就摘下来几颗野果。随便用兜里面的卫生纸给擦一擦,还不忘给树下站着的小伙伴扔下去几个,才往嘴里面放。
牙齿用劲刚刚突破果皮,一股极为强劲的酸涩从接触的地方蔓延,从果子里面流出来的汁液先一步顺着牙齿流到牙龈,那股酸劲简直能够把牙给酸掉,所有开吃的孩子小脸都皱成一团,口水都快要酸出来了。
“好酸,好酸。”
“这么酸啊,那我不吃了。”
还没尝到的孩子看见这幅场景,迟疑地打响了退堂鼓。
吃过的孩子将咬了一口的果子拿在手里,另只手捂着腮帮子不肯吃了,倒是呆在树上的孩子咂咂嘴,眼神一亮,伸手继续摘起果子,还不往朝下面喊:“谁带兜了给我们第一个上来?”
“这果子这么算,你还摘它干嘛,留在树上等熟点了再过来摘呗?”下面的孩子嘴里面这么说,身体却非常诚实地从衣服兜里翻找出塑料袋递上去。
“等熟到不算的程度了,这些果子早就被那些鸟给啄吃完了。”树上的孩子撇撇嘴,将刚摘下来的果子放在手心里上下抛了两下,仰着脸骄傲地对下面喊道,“刚刚吃果子的都没发现吗?这果子酸归酸却不涩啊,就跟那柠檬差不多,泡水或者当调料用说不定不错呢。”
这么一说,倒还真有点道理,几个擅长爬树的孩子瞅着其余的野果树,摩拳擦掌地打算往上爬。
“扔下来两个给我尝尝。”团团和闻峥坐在树底下看着他们折腾,这时候团团才开口,立马就有几个挑出来的外表好些的果子给送了过来。
团团接下来后又递给闻峥两个,仔细感受了果子的味道,里面的涩味几乎没有,酸倒是足够的酸,看来充足的阳光对这种野果的味道也有些影响。
“这种果子可以摘,不过我先说好,只能爬在平坦位置上的树,爬之前摇摇树枝,不稳当的不能上去。摘的果子要比拇指和食指圈起来要大,太小的让他们留在树上继续长。”闻峥拍拍身上粘上的草叶说道,有些不放心地亲自去查看了一下。
村里面的孩子都皮实,在场的孩子估计没几个没爬过树的,以前最调皮捣蛋的那几个爬起树来跟猴似的。
孩子们得到闻峥和团团的认可后,变得更加积极,小手摘起来熟读飞快。这种野果树的枝干不会深处太远,闻峥和团团看着更不会让他们做出太危险的动作,实在够不着的就不摘了。
将身边的大小合格的果子都摘得差不多,树上的孩子左看看右看看,想要找出漏网之果,结果目光转向村子的方向,目光倒是一时间停下不动了。
熟话说站得高看得远,站在山上的树上面,能够看见村里那些连杂草都不怎么生长的田野、成排的房子还有行驶着长串陌生车辆的道路。
孩子眨了眨眼睛,确定不是自己看花眼,立马扭过头去大喊:“小翎哥,有好多车子来咱们村子里。”
102/222 首页 上一页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