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无限灾难生存(近代现代)——闲倚枝

时间:2023-09-01 06:53:17  作者:闲倚枝
  若是那大官,亦或者出身士族的官宦子弟,那就直接去今年京城里新开的饮冰阁,正是夏日里消暑纳凉的上好去处。
  一口冷饮下肚,热气全消,整个人睡在躺椅之中,手边的桌子上不仅有各色冷饮,还有些入口冰凉的小事,头顶的亭檐有流水如雨般落下,带走周围的暑气。
  在这里面待得舒坦,更不愿意想起去剿灭反贼的辛苦伙计了,缴纳银子的时候也是心甘情愿。
  他们却不知,花费在冰上面的银两没半个月就会运离京城,前往暂未遭灾、粮食储备丰裕的富饶之地,分批分地点采购大量的粮食和药材,又小心遮掩,打点关卡,将物资送往被朝廷刻意遗忘放置的阳宁府。
  阳宁府里老百姓的日子不算特别好过,但那点不好过多是因为天灾的原因,有起义军的帮助,日子比别人猜想的好得太多了。
  在起义军的劝说组织下,几场灾难中死去民众的尸体全部都经过焚烧后,再进行安葬。先处理完死去的人,然后是路边那些死去的动物,尤其是病死的动物,统统用火焚烧,只是这些焚烧完毕的尸骸,就处置随意了很多。
  焚烧时多是选择白日无风的时间,起义军带着老百姓们到周围,尤其是树木较密的树林中捡拾枯枝干草,那些起义军还会收集各处不同的土壤和石头,要送去府城里新城里的研究所里,看能不能变废为宝。
  阳宁府的土壤先经受洪灾又遭遇干旱,短时间内根本就无法种植,每日吃着起义军送过来的饭食,自然是他们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
  况且需要他们做的活计又不累。
  每天早晚借着夜色晨光,起义军开路,避开野兽出没较多的山林深处捡拾干柴。
  以往晚上总是看不清道路的眼睛,可能是由于起义军每隔几天给的一碗药材,晚上竟然也能渐渐看清楚了。
  太阳刚刚出来时,将收集起来的干柴给搬下山,等回到山下后,日头渐盛,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浸湿。
  将收集的干柴统一放置到特定的地点,然后就有煮开后放至温热的水等着他们。
  这些日子里起义军们每次都教他们不能喝得太猛太急等等小细节,还会不厌其烦地告诉他们这么做的道理。
  就算还有人听不懂,或是不以为意,但总会在劝说中听话地做了这些。有少许实在难以管教的刺头,面对起义军拿出的兵刃,自然乖乖听话。
  时间一久,这群人也满嘴道理了。
  喝完水解了喉咙的干渴,站着休息稍微恢复了力气,肚子刚开始抗议饥饿,今日的饭食就送到了他们面前。
  迅速找到自己的木碗木筷,在食物前面排起长队。
  送来的食物有满满两大缸,是在他们上山的时候熬煮的,里面自然不是什么上好的粮食。
  即便卖冰的生意是暴利,可今年由于大旱,整个国家的粮食价格都有所上涨,再多钱,也难以供应一个府城人口吃的粮食太久。
  再说也怕升米恩斗米仇的故事发生。
  所以这赈灾的粮食,不能太好,也不能太多,分配的时候按照每日的工作量来分配。
  两缸东西里面,大多都是难咽的麦麸,趁着植物还没被完全晒死时采摘下来的野菜,还有些动物内脏清理后切断的碎末。
  这样做出来的赈灾粮,看起来甚为浓稠,基本能够做到筷插不倒,但是吃起来的味道却不怎么样。
  麦麸难嚼还辣嗓子,野草干的口感也不怎么好,更不用说放在里面的味道,即便在现代都还要靠重重的调料压下去味道,这一锅住下去只能说能吃罢了。
  虽然味道不怎么样,但是这些赈灾粮包含了大部分人体需要点营养,有主食有青菜,还有补充维生素的内脏,这些百姓们的夜盲症得以治好,靠的是每日吃的赈灾粮,而不是偶尔喝的药汤。
  起义军的小公子孟均还带人改进了榨油了方式,虽没有多少荤油可吃,但赈灾粮里加入有不算少量的豆油,还有足量的盐。
  高油高盐,再加上高温烹制,还有时不时防病的药汤,灾民们不再生病,并且明显感觉到身体一日好过一日,对起义军是越发信服。
  吃饱饭后收拾清洗好碗筷,尽量节省着用水,才回到各自的屋里躲避午间的烈日。
  每日两餐,中午自然是没有饭食可吃的,白天就呆在家里,等到傍晚日头落下后才出来行动。
  今日不再上山去捡拾干柴,在每日集合的地点里,起义军中负责管理他们这个村落的小队长,宣布了最新的工作。
  首领让人送来了新制的农具,让大家现将土地再给整理一遍,以待即将到来的雨水。
  “雨水什么时候能来?”
  “难道起义军中有仙师能够呼风唤雨,我记得听人说起过,首领家的小公子是仙人转世。”
  “若是真要下雨,那这地该如何购置?”有人小声地问道。
  刹那间,大家都安静下来了。
  在古代,田地就是他们存活下来的根本,没到实在过不下去的时候,每人愿意卖地。
  可是日子哪会这么容易过下去,他们这些最普通的农人,即便遇到年景好时,在田地里辛苦奔忙一年,收获的粮食在缴纳给朝廷后,剩下的除去自己食用,就剩余不了多少了。
  一年忙碌到头,也积攒不了多少银钱,但凡家里有人生了重病,多年的积蓄就填补到了里面。
  日子越过越难。
  年龄大的更有感触,很久以前每年忙碌着,日子还有奔头,可后来越来越难,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活下去。
  现在认真一回想,好似在如今的新皇登基后,日子才变得越发艰难起来。
  要是能够换个皇帝就好了。
  想到这地人连忙摇头,想把脑袋里大逆不道的想法给甩出去。
  “土地真的能分给我们?”
  “什么?”
  这下什么都不想了,瞪大了双眼看着刚刚说话的队长,甚至还用手清了清耳朵,想要听的更清楚。
  “首领颁发下来的命令就是如此,这些土地会分给你们耕种,我们小公子命均,立志有朝一日能够均天下,平天下。”小队长在起义军中学了不少字,说道小公子的志向后,心情就一阵激动。
  大部分百姓听不懂后面的话,只想要知道要如何分配土地,他们又能够分配到多少。
  听了个大概,知道每个人都能分配到土地,以后再有孩子出生也能分到,迫不及待地就想要去田地里面忙碌了。
  提早看看等分配时自家要哪一块的土地。
  要是起义军被剿灭后,这些土地是不是又要被收回去,要是朝廷永远不派兵过来就好了。
  念头再次升起来,却不再想以前那么容易压下去,慢慢地积压在心里。
 
 
第208章 古代逃荒-18
  闻峥取出新制作出来的药丸,经过几次配方和操作的调整,按照步骤就能够成功制作出丸剂。掰开闻闻气味,又放在嘴里面品尝了一下味道,味道是有些难吃,但是药效应该没差太多。
  “制作的步骤你们都看会了?”闻峥将药丸放入到瓷瓶中,拿起干净的布子擦拭双手,回头问道。
  屋里面有不少观摩的过程中记笔记的大夫和学徒,在闻峥问过后有人首先回答:“老师,步骤我们全都记下了,还需要实际操作一遍。”制药的过程看起来简单,但是配比和熬制的火候时间,但凡出了一点问题,估计就会影响药效,他们可不敢担保一定不会出错。
  闻峥点点头,让他们在屋里面继续尝试制药,临出门前交待道:“做出来的药丸全部都放在瓶中标记好,我明日来检查,对了,上次小公子问有没有宝塔状的,你们有余力的可以试试。”
  等闻峥一离开,屋里面的那些学生们脸就愁苦了起来,抱着手里的笔迹继续琢磨着,连外面热闹的动静都没心思掺和了。
  离开烧着火所以保持着温暖的药方,一出门寒意就顺着露出的脖颈、手腕往衣服里面钻进去,转眼间闻峥已经来到这个世界大半年了,回想起来,这大半年的经历真是格外丰富。
  先是跟着闻氏一族的人在洪灾来临时逃亡,后又遭遇瘟疫,最后自己独自离开改变身份在起义军中落脚。
  频繁发生的灾难让太多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但老天爷总算没把人逼到绝路上。那段难熬的酷暑在他们每天数着日子的念叨中离开,等盼望到许久不见的雨水后,早已等不及的百姓们拿着向起义军借来的农具和良种,在分配给他们的土地上播种下了安身的希望。
  洪水过后的土地原本不适合耕种,但是先遭遇了洪水后又遭遇了干旱,干旱到开裂的泥土就相当于经受过暴晒杀菌了。后来起义军组织百姓们焚烧动物的尸体,清理田地里的垃圾,等到了降雨的来临。
  在正式耕种前,起义军还专门派遣培训好的农官,向各处去传授新学会的制肥的法门。从各处收集了动物的粪便,再和草木灰一起制作的农肥,让土地多少恢复了一点肥力。
  向起义军借来的良种,都是抗旱能力比较强的农作物,虽然等种出来后,口味和价格都比不上迈和稻,但却能够让自家修建的粮仓派上用场。
  秋去冬来,期间又下过几次秋雨,让人们逐渐从干旱中走了出来,并得到了辛劳赚取的回报,种在田地里面的粮食可以收获了,最近每个人都止不住激动,就算是在起义军里,闻峥都能看见来来往往的人脸上带着喜色。
  起义军和普通百姓一样,分配到了属于自己的农田,播种的时候听从了小首领的安排,种下去的种类比较多,就是有些需要细致伺候的种类,收获的分量相对会少一点。
  前几日就有些百姓忍耐不住去田里面收获了,起义军更耐得住性子些,等着首领的指挥。今天才放下每日操练的武器,换上农具前往丰收的土地中。
  收获的粮食被一批批运送到府衙的库房中去,他们遇到闻峥时往往都会在打招呼后,兴奋地讲述今日收获了多少斤的粮食,并邀请神医改日品尝他种出来的新粮。
  每次闻峥都耐心地回应,因为收获而欢喜的场面闻峥看过太多次了,可每一次看到,他心里都会由衷地为之开心。
  这一场丰收,让所有人都开心不已。起义军里人每日的吃食比百姓强些,但也不算太好,所以新粮收获后,首领就吩咐下去,让伙房用新粮好好给大家做一顿,除此之外,不仅派人带着武器捕捉些猎物回来,还偷偷拿出来了几坛子烈酒,被孟均盯着又给放回去,换了几坛子后劲低些的出来。
  好菜好肉好酒被端上桌子来,大家伙吃到嘴里的那一刻,有人的眼泪就快要留下来了,能过上这样的日子真的不容易啊,能吃饱饭实在太过幸福。
  想到以前曾见过的那些每天大鱼大肉的贪官污吏们,每日经受小公子思想教育的起义军们,嘴里的饭有些吃不下去了,想知道外面的百姓们今日吃的什么食物。
  孟均看出来他们的想法,满意一笑,笑着道:“今日粮食丰收,只需要还了向我们借的良种,剩下的足以让他们过上一个较为丰裕的年,今日家家户户都能够吃饱饭,以后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让百姓们每日都能够吃饱饭。”
  肚子填饱了,眼圈却红了,一群喝多了的汉子彼此搀扶着,都不愿意回家休息,非要去田地里面,最后孟均无奈,让没有喝酒的人陪着他们一起去田里转悠了。
  人走了大半,留下的几位里面又是喝醉困顿,坐在椅子上陷入梦乡,左右一看,就剩下闻峥和孟均两个人还保持清醒。
  孟均随口和闻峥聊了两句,随后坐在椅子上仰头望向头顶的明月。今晚的月亮并不圆,但是格外明亮,将整个院子都照亮了。孟均仰着脸,让人看不清楚脸上的表情,低声得念了两句,闻峥听见了,是那两句格外熟悉的诗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若不在同一个时代,看见的月亮也相差着遥远的时光。
  没人再说话,气愤却变得伤感起来,闻峥有些感触得想团团和爷爷了。
  喝下杯中的最后一碗酒,闻峥等到孟均平时最信任的亲信过来接人后才离开,慢悠悠来到了药方。最近几日在药方里面埋头做药丸的学生们都去享受这场丰收宴了,哪能想到老师会趁此机会跑来检查作业呢。
  跟着闻峥学习的大夫和初入医学大门的学徒有老有少,老的胜在有经验,年轻的强在头脑灵活,每天在一起互相交流,还真能够彼此弥补不足。
  最开始在尝过闻峥的手段后,他们就没人赶在闻峥的眼皮子底下耍些小手段,每日都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精进医术上面了,医术以极快的速度提升的,作业完成的情况也相当不错。
  看完学生们这些天做出来的药丸,闻峥的心情恢复了不少。随手将这些药丸分成几个不同的挡位,才回去休息。
  等到第二天,闻峥再去药房,见学生们都自觉围在分类好的药瓶前自我检讨。闻峥找个位置坐下来,指出他们做药时没有注意的地方,等到一个个都问完问题后,闻峥看向窗外,被闻峥请过来的孟均在门口等待了有段时间。
  过去的大半年里,起义军实际是孟均负责,初次见面时脸上带着稚气,现在长高不少,身材更为精瘦。
  并且由于每日的操劳,皮肤也变得粗糙黝黑,颜值却没有下降多少。一身劲装,腰间别着武器,行走利索,看着就像一位小将军,身后带着一队人,看见闻峥研制成功的药丸,来到闻峥面前珍重表示感谢。
  神医在医药方面的天分奇高,不过是简单提醒了两句,就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没想到先生这么快就将丸药研究出来,实在当得神医之名,酬劳日后必定送来给先生,先生若是有什么想要的尽管向我开口,最近这段日子,还请先生带着各位大夫多赶制些此类丸药出来。”孟均承诺道,此刻已经完全看不见昨晚的伤感,眼中兴奋极了。
  这位神医是至今为止所遇到的人中,最能接受新奇或者对他们来说荒谬的现代理论的古代人,大蒜素的提取方法一拿出来,几天的时间就能够原原本本做出来,之后就甚少失误,还触类旁通用别的药材进行尝试。
  后来孟均忍不住将所知道的一些现代的医学常识一股脑说了出去,又带闻峥看了提纯高浓度酒精的装备,最后写下曾经提过制造青霉素的方法,就由着神医钻研,自己忙碌着管理这一府之地,想办法让百姓熬过这场大旱。
  闻峥新制作出来的药丸和青霉素无关。
  以古代的条件根本没办法提取出能够使用的青霉素,做出来的拿动物做实验,大多的结果便是死亡,除非到了没有任何方法的时候,估计才会用到人身上,赌上那么一回。
  药物没能研究出来,但是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却让“神医”打开了思路,留在阳宁府的日子里,也看见了起义军对待百姓的方式,就彻底安心留下来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