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的几块菜地顺便一块给翻好,闻峥购买了一些同样耐干旱高温的菜种子,辣椒、茄子、番茄、秋葵、、豇豆、杭白菜,住在村里面的家家户户都种植有蔬菜,在村里面有卖肉的,卖菜的可没有几个。回来后吃的青菜一直都是乡亲们给的,还是要趁早种点。
机器种植的速度远远大于人工,即便是只有早晚干活也没用几天。
拿钱开着农用机械过来的人员听话办事,不会多说什么,可村里的乡亲们就不一样了。即便闻峥住在山脚下,距离村子的居住聚集地有点距离,但是平时还会有上山乘凉的人路过,免不了会对闻峥种田的情况进行些指点。
老人们都是种地的老把式了,种了大半辈子耐水淹的农作物,转而看见闻峥种了些红薯玉米,就怕最后种出来的东西没成熟,就遇到连番暴雨最后全部都烂在地里面,这种情况但凡是个农民都不愿意看见。
从闻峥播种的第一天被人发现开始,不到一天消息就传遍了整个村子。和闻峥关系比较好的,血缘关系近的都跑过来劝说,闻峥需要慢慢改变原身留给人的印象,而且长辈处于善意的劝说还真不好拒绝,于是将团团给推了出来。
学到脑袋里面的知识这时候可以摆出来了,团团拿着一块小黑板走出门,一副好学生的模样就足以让老人们安静下来听听他在说什么。
于是乎,闻家小课堂开课了。
团团先拿着往年的气温和今年五六月份的气温做对比,直观的数字明显震撼了老人们。紧接着便是一连串温室效应、全球气温升高等等老人不容易明白的术语,在加上最近新闻上面都是各种高温预警,平日里喜欢看新闻的老人们都被团团给绕了进去。最后听得头昏脑胀,不管这父子两的事情了,还不如回家唠唠嗑。
“忽悠人的功力可越来越厉害了啊。”等人都走了后,闻峥一改憨厚的表情,打趣团团道。
“都是爸爸言传身教出来的。”团团犹豫了几秒,放下了握着黑板擦的手,将标注着最近今年夏季气温的黑板搬到了门外面。
就算不怎么识字,但数字基本上都认得,凡是想要再来找闻峥谈谈的人,一看见门口竖着的黑板就头疼,干脆就放弃这个念头了。他们倒不是相信了团团的那番话,就是不想再听那么一大堆话。
不管团团说的听起来多么有道理,他们都更相信自己的经验,就算是干旱,他们这里又能干旱到哪里去,往年夏季气温也不低,但都会有至少连续好几天的暴雨,闻峥愿意听儿子的种植这些就种吧,今年吃亏后下次就不会再惯着儿子了。
村里面说什么都拦不住闻峥种地的步伐,刚播种那几天没有下雨,将池塘里面的水引出来一部分浇灌了土地,等田地里面的农作物冒芽了后,需要的水分就少了。菜地用水管连接家里面的水龙头,只需要每天傍晚浇灌一遍。
经历完种地这件事情,闻峥在村里面的形象再次发生了改变,成为了极其溺爱儿子的父亲形象,团团在他们口里面变成了学习好但是只懂书本里面的知识,还有些任性。
不过几天之后,这个想法又发生了改变,因为团团的中考成绩下来了。那些题目都难不倒团团,但是有些规定的细节他不在意,多少会扣点分,最后还是拿到了中考全市前十名,全县第一的好成绩。
即便不是最重要的高考,县里面的领导包括学校里面都十分重视,不仅提前给作为家长的闻峥告知了这个好消息,还通知了东溪村的村长。
这下子全村都知道了,关于闻峥和团团这父子两的话题热度还没有降落下来,又彻底沸腾了起来。没人说闻峥太过宠孩子了,团团倒还是任性,不过变成了可爱的任性。在家里面没事就和孩子说没事去找闻翎玩,多向闻翎学习学习,结果还得到了孩子的反问。
“前几天你还说不能和小翎哥学着瞎折腾呢,现在咋又变了?”村里的孩子们对团团是从心里面拜服,自然没听家长的和团团疏远,现在更是想帮老大讨回个说话。
“小翎中考可是全县第一,你别说考全县第一了,你就是考到个全班第一,家里面的田地就全,嗯,就拿出来一亩随便你折腾,想种什么就给你种什么。”即便认为家里面的孩子不会有考出这么好成绩的时候,但还是没舍得把所有的田地都拿出来承诺。
“奶,你说这话我可记着了啊,爷你都听见了可要帮我作证。”黑瘦的小男孩咧嘴一笑。
“爷爷帮你记下了,等到我孙子真考到第一的时候,你说啥爷爷种啥。”同样黑瘦的老爷子伸手摸了摸孙子的头发,又赶紧催促着孩子吃饭。等孙子埋下头后,和老伴对视一眼,眼里面都是笑意,脑海里希望着真的会有这么一天。
团团的好成绩给闻家又带来好几天的访客,还有来自各方面的电话,村里面、镇里面、县里面还有市里上的初中,都有给成绩好学生的奖励,还包括各处高中打来的招生电话。闻峥还以为自己不会享受到这种作为家长的极佳待遇了,现如今体验到,每天都美滋滋的。
即便并不打算让团团去上学,但是学校还是需要选择的,直接答应了市里面最好的高中,还享受到一切学杂费全免的待遇,有些消息要等开学后再通知学校了。从村里到县里面的奖励闻峥都拒绝了,中考的奖励本身就不是很高,后续团团不去上学还会引起尴尬,干脆从现在开始就拒绝这部分奖励,于是闻峥的形象又多了几分憨傻。
跑来拜访的人群逐渐停歇,气温刚降到正常没多久,又猛然上升到往年的最高值,天气预报里面几乎全国各地都发布了高温预警。气温一升高就没有人往外面跑了,少数出来的人都是跑去山上乘凉,闻峥位于山下的房屋又不少树木遮挡,还稍微有些炎热到需要打开空调。
下午一两点正是气温最高的时候,闻峥和团团懒洋洋地呆在屋子里面都不愿意出门,拿着手机和电脑浏览网上可能有用的消息,两人正琢磨着在网络上发布个帖子,想办法提前透露点极度高温的信息,就看见了手机上新弹出来的新闻。
刚刚想要划走的手指,在看见熟悉的小区名字后停了下来。闻峥点开一看,就是之前工作的小区在今天中午,也就是一个多小时前爆发了火灾。在上网络上面搜索一下,更多的消息出现屏幕上,上面还有不少录制的视频和现在的情况反馈。
最早的视频里面火灾的源头是小区里面的电动车充电篷,根据推测,应该是小区的电动车充电桩设置地太过密集,车辆在充电的时候本来就会产生热量,最近的气温又这么高,一辆车爆燃后,连带着周围的车辆都发生爆炸,共同点燃出了一场大火。
偏偏小区的电动车停车棚又距离住宅楼太近,旁边的一楼里面有家的厨房正对着车棚。这家中午没人在家,厨房的窗户没有关闭严实,火焰沿着车棚窜入了住宅楼,最后点燃了燃气管道。这一点火势就彻底控制不住了,大火从下面往上面迅速蔓延。
即便及时拨打了消防电话,等消防过来的时候也很难控制变大的火势,并且消防通道被杂物占据,还阻碍了救援的速度。现在大火还没有被扑灭,已经可以预料到会有不小的伤亡产生。
第128章 极度高温-6
网络上面有不少人都在关注火灾的进展,还有些和闻峥团团认识但不知道他们现在回村里面的人打开了关心的电话。等闻峥接收完这波关心,最新的消息是大火已经被扑灭,消防员都还安全,不过还是有几名居民没能成功逃出来,那栋楼更是成为无法住人的危楼。
如此严重的事故政府一定会抓紧时间处理,闻峥叹息了几声关闭了相关的网址,他离开市里面递交的几条举报消息并没有引起重视,至少在事故放生前还没来得及被处理。
最近的高温天气已经成为所有人热烈讨论的话题,有些本来就气温偏高的地区现在更是能够当街煎蛋,闻峥打开最近注册的几个热门的网络交流平台,发布出来一个最新话题,如何在极度高温下生存。
闻峥没有直接预言接下来三年的情况,所有看见帖子的人只会以为指的是最近的气温,极度不过是夸张的说法。从夏季高温容易诱发的火灾隐患开始讲起,除去标题所指出的内容外,闻峥还在文章的开始添加了近几年来气温的对比,有些时候没有对比就看不出来区别。
新注册的账号发布出来的内容往往不会得到太多关注,闻峥丝毫不在意,第二天除去科普内容外,便以假设极度高温末日来临之前该如何准备继续更新,里面抹去了空间戒指等玄幻的因素,以第三人称来描述,倒是更像是一篇末世小说。
在不同平台免费发布,每天还定时更新,慢慢地就有不少人开始追这篇小说的更新,还在下面热烈讨论起来。闻峥还收到了几笔打赏,算是额外收入了。
火灾短短几天内就调查清楚了原因,本市的领导被换下去几个,新领导到位后就立刻开展全市范围内的火灾隐患排查。村里面估计也接收到了通知,几名村干部找人开着车提着录好音的大喇叭每天围绕着村子转悠几圈,在意这个的村民不多,最后团团带着村里面的小孩来了个全村大排查。
孩子们听完团团的讲解,回家后学着跟家长说,讲起来头头是道,家长们大多数就由着他们来,极少数人把矛头对准了团团,等发现在团团面前根本占不了便宜,也不管了,总比孩子在家里捣蛋强。
团团带着村里面的孩子慢慢学习训练,闻峥在家里除去编写帖子外,就是在家里面偷偷做好准备。
在网络上从不同的店家订购了储水桶,收获的地点依旧是提前租赁好的仓库,后面几次考驾照的不同科目时,就将这些储水桶装进了空间里面,更陆陆续续往里面灌入了饮用水。
每次驾照考试都能够顺利通过,闻峥基本上隔个一两星期去考个科目,驾照最后顺利地拿到手,他转而就购买了一个二手的小货车。他又不准备跑长途,二手的车辆就已经足够用了。
以后开着货车出去购买东西,能开空调防晒,也能够掩饰空间的存在,每次都租用仓库不仅麻烦还是笔额外花费。
买来的二手车没怎么清洗,闻峥开回去后经过村委,正好看见村里的电工袁宏伟,减速停车打开车窗:“袁哥,近半年的电费是不是该交了?”
“闻峥你什么时候学会开车了?这辆车是新买的?”袁宏伟骑着电动车正准备下班,抬眼一望先关注闻峥开车这件事。
“袁哥你上来说吧,正好去我家看看电表。”闻峥说着把车门锁开启,袁宏伟自然而然地上了车,几分钟的路程都在打听买车的情况,有问就答的闻峥完全满足了他的好奇心。
等下车后袁宏伟心满意足地找到闻峥家墙上挂着的电表,村里面的人家都是如此,每家都有个电表,上面不显示电费余额,只显示耗费电量的度数。袁宏伟将上面的数字记录下来,再根据半年前的数据相减,再根据村里面的电力费用标准,给闻峥算出来需要交的费用。
村里面的电费都是半年一交,每次交的都是前面半年消耗的电费。村里面的电费标准自然很低,闻峥还是刚回来一两个月的人,可实际上回来的这段时间天天开着空调,晚上都无法停歇,再加上其他大功率的电器,最后算出来的电费是往年的两倍还多。
“我用手机转给你。”闻峥清楚回来后的电量确实消耗不少,虽然说按照袁宏伟往年的作为会在电表上做点手脚,但通常不会太过分,就干脆利落地把钱给转回去了。
袁宏伟有点惊讶地收下钱,对着闻峥抱怨了两句:“要是每家都像你这样好说话就好了,这两天去收电费,每家听完费用后都变了脸色,欠着没交的人我还得多跑几趟去要,这天实在热的我不想动。”
收电费这件事掩盖了闻峥买车的风头,成为家家户户讨论的话题。不少老人听见需要缴纳的电费时都心疼了,一年种庄稼都没赚到多少钱,交上两次电费就花费了不小的部分。老人们聊天的时候都在询问彼此需要缴纳的电费,想着该从什么方面省点点,还有人私下里怀疑电费有问题,甚至还打算找时间去镇里面告状。
聊这些话题的时候都避开了小孩,害怕孩子说漏嘴让袁宏伟知道了,闻峥研究着购买太阳能发电机没怎么出门。
结果这天下午六点多的时候,闻峥来到这个世界后给团团购买的手机响了,上面的电话没有备注,一接通就是个孩子有点茫然的喊叫声:“老大,我爷爷说我大爷爷和大奶奶快要不行了,让我赶紧给人打电话。”然后这个孩子第一时间想起来的是团团的号码。
团团立马分辨出这是自己在村里面收下的小弟之一,对方家附近的情况立即浮现在脑海里面,嘴里面还毫不停顿地询问了那边的情况。坐在不远处的闻峥在听见电话里面的内容后就立马打给了村里诊所的梁医生,与其让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再打给医生,还不如团团问清楚后闻峥再转述给医生。
小孩子的描述不怎么精准,不过团团知道该怎么问,当问清楚隔壁大爷身体状态时,懂点相关知识的人就知道可能发现的有点太晚了,梁医生还是拿着急救箱跑出了房门。
闻峥和团团挂断电话后,同样出去准备去看看情况,要是赶得及说不定还能把人给救下来。热浪扑面而来,炽热的阳光刺得眼睛都难以睁开,停留在过道里面的车辆避开了阳光的直射,里面还是焖热得让人有些喘不过气。
等车内的空调开始起作用,车辆就到达了目的地,服用过体质增强剂的闻峥和团团都冒出了满头大汗。
出事的房屋门前围满了人,距离近的梁医生从屋里面出来摇摇头,等他进去的时候屋里的老夫妻已经离世,连送去医院急救都没有了必要,门口等待着结果的人群里面想起来了哭嚎声。
去世这对老夫妻的儿女都在外地生活,都是在过年的时候才会带着孙辈回村,所以他们两是村里面的留守老人。
根据给团团打电话那孩子的爷爷说,他过来就是找人唠唠嗑的,村里面只要家里面有人房门都不会反锁,他推开门进去喊了两声没人答应,原本想着是不是还在睡午觉正要回去,小孙子却突然说了一句这家的空调外机没有想,他才感觉不对。
等跑到房间里面一看,空调早就被关上了,整个屋里面还紧闭着和蒸笼一样,老哥哥和老婶子已经在屋里面不省人事。六十多岁的老爷子坐在地上泪流满面,后悔自己发现的太晚了:“早上见面的时候还好好的,还没过去一天时间咋就走了,大哥大嫂你们两咋舍得孩子啊……”
伤心归伤心,两位老人的后事还需要处理。村干部们都得到消息赶过来了,先通知镇上的警局过来调查空调没开的原因,然后又通知两位老人在外地生活的直系亲属,留在村里面的其它小辈亲戚先给老人把衣服都穿戴起来,又联系镇上赶紧运送来冰棺。
气温太高,紧闭的房屋里面温度更高,两位老人的身体已经出现了异味,放在冰棺里面也不能够太久。在确定空调没有损坏,结合最近几天两位老人对于电费的心疼,最后的结论是老人想着省点电,大概在五点左右自己把空调给关了,不想把凉气透出去所以没打开门窗,可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过紧闭的房门反而加速了室温的继续上升。
98/222 首页 上一页 96 97 98 99 100 10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