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关键期假设(近代现代)——Llosa

时间:2023-10-06 09:34:25  作者:Llosa
  老师把卷子翻到了背面,作文也只写了几行,每一行几个字,连个完整的句子都凑不出来。
  作文要求不是写明了“诗歌除外”吗?
  老师再一看,哑然失笑,这哪是诗歌啊,儿歌还差不多。
  今年的作文题是“那个星期天”,出题老师问“在你的记忆中是否有一个星期天,发生过特别的事情,遇见过特殊的风景,获得了别样的体验?在你的想象中是否有一个星期天,经历一场奇遇,解开一个谜团,见证一个奇迹?”
  那个古怪的孩子给出了这样的答卷:
  标题:那个星期天
  我站在跳水板上,
  仔细观察。
  我踩了踩,
  知道跳水板足够结实。
  我nuo了nuo,
  知道跳水板不容易滑倒。
  我蹦了蹦,
  知道跳水板弹性很好。
  星期天过去,
  我知道了跳水板的一切,
  就是没有
  往下跳。
  这种水平的孩子也来参加中考?
  老师看了眼窗外,那孩子已经走远了。
  文安走出教学楼,就被太阳晃了眼睛。也许是早年一直待在地下室的原因,他的皮肤很容易晒伤。他把手掌搭在额头上,往旁边走了两步,走到树荫里。
  因为中考,整个学校静悄悄的,只有他一个人在外面晃悠。他看了看花坛边沿,不怎么脏,就坐下了。
  果然不行。
  五年前,关键期假设研究项目刚开始的时候,所有人都满怀希望,觉得只要够努力,够勤奋,就能填补十二年漫长的空白。
  刚开始,情况确实很乐观,一年之后,他就能说出简单的句子,阅读简单的图画书了。
  可惜,之后就陷入了完全的停滞。
  无论怎么学习,他都看不懂构造复杂的句子,阅读能力一直停留在绘本阶段。写作更令人绝望,迄今为止,他都没写出过一个完整的段落。而且写作对他而言艰难又漫长,别人随手写出的一句话,他要花费几个小时,甚至几天。中考那篇作文,是他以前写过的,不然他不可能在半小时内写出这么多字。
  他的语言水平跟六七岁孩子没什么区别。
  家长们本来打算在他语言过关后,把他送到普通学校,后来只得放弃,让他一直留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晨曦班。
  晨曦班,一个聚集了自闭症、语言障碍、唐氏儿患者的地方。晨曦这个意向很美,好像他们是清晨的朝阳,前程远大,充满希望——其实不是。
  这个班的孩子很少有参加中高考的,初中学历都遥不可及。
  文安已经是班里最好的学生,至少会写字,还能读懂故事。上级领导来视察的时候,老师还当众朗读了他的作品。
  这是他在暑假写的,方夜一直鼓励他记录生活中发生的事,他就把所见所感录了音,然后再整理下来。中考时写的作文,就是这一系列中的一篇。
  老师在公开课上念的,是另一篇。
  标题:挠痒痒
  背上很痒,
  但挠不着。
  它好像在正中央,
  挠了,
  还痒。
  它好像在肩 jia gu 上,
  扭脖子,
  弯腰,
  手指伸得老长。
  结果,
  手指离它还有一寸长,
  可恶,
  快痒死了,
  我却挠不着。
  这篇文章——准确来说是所有文章——受到了家长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老师评: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气息,极有代入感。
  冯诺一评:对日常的观察细致入微,带有生活化的幽默。
  郑墨阳评:语言简洁,主题大众,能获得普世性的认同。
  叶庭评:有趣。
  老师在讲台上朗读完后,再度夸赞了一番,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领导还站起来,对老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进步表示赞赏,说得文安很不好意思。
  下课后,午休时间,文安拿着素描簿,跑到校园里的一棵银杏下面画画。
  画着画着,他隐隐约约听到路上传来交谈声,听起来像是视察的几位领导。
  “17岁,”其中一位说,“就写出这种东西,这些人对社会有什么用?”
  “你能指望他们自力更生?”另一位说,“要么父母养,要么国家养,总之就是一帮吸血虫。”
  第一位的声音满含悲悯:“当初就不应该把他们生下来的,父母也受苦,自己也受苦。”
  西装革履的男人从身边走过,文安赶紧低头,不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脸。
  领导们走了,话却余音绕梁,像一根刺一样扎在心里。
  之后,听说中考开始报名,文安犹豫了一会儿,决定去试试。并不是觉得能考上,而是想看看,跟他差不多年纪的孩子,对社会有用的孩子,不会吸家人一辈子血的孩子,到底是什么水平。
  晨曦班的班主任很为难,觉得没这个必要,最后还是不好意思让他放弃。特殊学校没有考场,为了让文安考试,老师还特地把他送到隔壁中学去。
  这场探索飞速结束了。文安发现语病题就看不懂,更别说诗歌和散文了。
  于是他只得竭尽所能,把会写的作文写上去,然后交卷。下午的英语他直接弃考,母语他都学不会,更别说外语了。
  考完试,他把手机拿出来,给方夜发了条信息。虽然他的语言能力进步迟缓,但他们的课还照常上着,因为教授认为需要长期观察才能做出一个完整的报告。
  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关键期假设已经证实了。
  不过,这个课程也不是毫无用处,至少文安收获了一个朋友。
  他说自己考完语文了,对面很快回消息过来:“这么快?”
  “没做完。”文安发了语音,他打字很慢。
  方夜发了个摸摸头的表情包,文安回了个猫猫蹭蹭的表情。
  特校的老师还在教学楼门口等着他。文安坐了几分钟,就起来去找老师了。他提前交卷,老师似乎一点也不惊讶。下午他请了假,老师把他带回特校,就让他走了。
  他跟老师道了别,踏上了公交车。
  路线是他很早就熟悉的,547路坐两站,然后转83路坐六站,下来就到了。和几十个陌生的大人挤在一个空间里,他有点紧张,手心一直往外冒汗。坐车的时候他努力调整呼吸,在脑子里数数,数到256的时候,就到站了。
  十七中体育馆。
  等他走进篮球场时,座位上已经坐了许多前来观战的家长和老师。篮球场边缘摆了一排桌子,是评委席。篮球场上方挂了一条横幅,写着“20XX-20XX赛季耐克杯中国高中篮球联赛”。
  文安看了眼手机,还有十五分钟,比赛就开始了。
  下午对战的是十七中和T大附中,两队的球员都围在各自的教练周围,商量战术。文安很快找到了叶庭的身影,他个子很高,很好找。
  自从营养跟上之后,叶庭本来就生猛的个头更加长势喜人,过了一米九之后,家长们乞求他别再长了,但叶庭的基因不听指挥。去年生日的时候,叶庭许的愿就是:别长个。
  唯一一个感到欣喜的是十七中的篮球教练。他觉得当初和田径队教练那一架没白打,抢来的果然是种子选手。
  随着一声哨响,比赛开始了。前三节附中一度领先双位数,然而到了第四节对面的体能似乎开始下降,十七中追平比分。加时赛上附中又找回了优势,连续命中三分领先6分,直到最后时刻,十七中的前锋程蒙恩抢断成功,杀入禁区命中关键3分,比分反超,以74比73险胜。
  观众席上的家长们纷纷站起来,开始欢呼。
  文安也站起来,朝场上的那个人挥手。
  叶庭很快发现了他,朝他挥手。
  文安露出了酒窝。
  17岁,精彩纷呈,面前有无数可能,有大好人生。
  这就是同龄人的世界。文安想。
 
 
第39章 北京 17岁(2)
  叶庭跟教练和队友道别,教练微微皱了皱眉:“待会儿还有庆功宴,这么急着走?”
  叶庭说:“我家里人在等着我。”
  教练叹了口气,挥挥手:“行吧,别忘了暑假集训啊。”
  叶庭应了一声,朝观众席走去。
  隔了好远,文安就站起来,顺着人流从过道下楼梯。等他走到看台底下,刚好碰着逆行的叶庭。
  叶庭问:“考完了?”
  文安点了点头,把考试情况汇报了一下。叶庭摸了摸他的脑袋,说:“考完就别想了,我们吃饭去。”
  高中时学生多数选择住校,但叶庭仍然继续走读。因为特殊学校放学早,文安会坐公交过来,和他一起吃晚饭。吃完饭后,文安回家,叶庭继续上晚自习。
  这已经固定为一种日程。
  文安问:“大哥不是要来?”
  “是,”叶庭看了眼时间,“他应该快到了。”
  一个篮球联赛,一个中考,本来冯诺一还纠结去哪里加油,结果几天前收到了邮件——2月发表的一部中篇入围了银河奖,要去四川参加颁奖典礼,来不及赶回来。家长抱歉地跟他们说,只能尽快回来跟他们吃个晚餐。
  叶庭带着文安出现在校门口时,冯诺一刚从出租上下来,激动地朝他们挥手。
  “比赛怎么样?”冯诺一问。
  “赢了!”文安替叶庭雀跃地说。
  “考试呢?”
  “没做完。”文安的劲头又低落下去。
  “那说明写了很多呢,”冯诺一搂住文安的肩,“做了什么题呀?”
  “作文,”文安说,“是我之前写的。”
  “哦!哦!是不是跳水那篇?我在网上看到作文题,就觉得写这个合适!”冯诺一说,“虽然挠痒痒那篇也很好,但我还是最喜欢跳水那篇,结尾很有感觉!”
  文安笑了笑,觉得心情好了一些。不过他知道,无论他写什么,家人都会夸他,外人就不一定了。他有点忐忑:“老师会不会,觉得可笑?”
  “为什么?”冯诺一皱起眉,
  “17岁的学生,不会这么写。”文安说。
  “什么?”冯诺一气愤起来,“宝贝,别听他们瞎说,跳水的那几十个字,比我当年写的那些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八股文好多了。”
  文安眨了眨眼,冯诺一醒悟过来,说:“比我当年写的那些,使劲塞名人名言,把句子拖得很长,其实啥都没说的文章好多了。你写的东西很生动,很幽默,只是需要懂它的人读它。”
  文安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微笑起来。
  冯诺一搂着文安晃了晃。“这就对了。走,下馆子,我请客。你们的老父亲还在开会,我让他一结束就过来。”
  文安有诸多食物禁忌,所以冯诺一挑了家素菜馆——食材新鲜,少油少盐。等菜上齐了,郑墨阳终于推开了门。他穿着正装,冯诺一看了一眼,替他热得满头大汗。
  “赢了吗?”郑墨阳一边脱外套一边问。
  叶庭点了点头。
  “考试怎么样?”郑墨阳又问。
  文安说:“还行,写作文了。”
  “作文题目是那个星期天,他写的跳水那篇。”冯诺一抢答。
  郑墨阳说:“很合适,那篇写得最好。”
  “你看,”冯诺一感叹,“英雄所见略同。”
  “对了,”郑墨阳问,“你去参加颁奖典礼的时候,有公司问版权的事吗?”
  最近科幻电影频繁被改编成有声书、动漫和电影,如果能卖出影视版权,冯诺一的穷作家生活就可以结束了。
  冯诺一无奈地说:“没人来找我,我不够火。”
  郑墨阳其实想自己把版权买下来,投资拍电影也无所谓,不过冯诺一觉得这种出于爱意的撒钱是一种侮辱,所以他不敢轻举妄动。
  郑墨阳绕过桌子坐到冯诺一旁边,这满桌的素菜明显不合冯诺一的口味。在文安细嚼慢咽的时候,他用筷子戳着碗里的菜叶,问两个孩子暑假打算干什么。
  文安把嘴里的菜嚼了两百下,也没想出什么新鲜事:“画画。”
  冯诺一转向叶庭,叶庭说:“准备ISEF的课题。”
  ISEF——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是全球最大规模、最高等级的中学生科学竞赛,分为22个学科组,涵盖生物、化学、材料、工程、天文、计算机等几乎所有科学和工程领域。优胜者除了高额奖金,还能获得科研荣誉奖项,甚至能得到MIT林肯实验室用获奖者名字为小行星命名的殊荣。更重要的是,决赛当天会有很多世界名校的教授作为评委到场,其中不乏招生组的负责人。往年奖项的获得者,几乎全部被顶尖大学录取了。
  要获得ISEF的入围资格,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入选英才计划,二是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通过这一层选拔的学生,会去参加中科协举办的夏令营。经过层层筛选,最后入选中国国家队的选手,可以去美国参加全球总决赛。
  叶庭从初中开始参加集训,冯诺一也跟着在竞赛家长群里混了几年,对赛事了如指掌:“我记得,去年系统软件组的冠军是R大附中的一个女孩子?”
  “对,”叶庭说,“她研究恶劣天气下的路况环境增强感知系统。”
  冯诺一长叹一声,用胳膊肘捅了捅郑墨阳:“现在的孩子真可怕啊。”
  文安完全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只知道叶庭要参加一个很重要的比赛,于是问他:“那你做什么?”
  “通过符号知识提炼和深度神经网络生成可视化的常识模型,”叶庭说,“深度神经网络就是……”
  他解释了三分钟,文安一句话都没听懂。最后文安放弃了,对绞尽脑汁找简单词的叶庭说:“没事,不用解释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