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帕斯卡定律(近代现代)——度年年

时间:2023-11-17 11:06:46  作者:度年年
  林希系上裤带,对他说:“不用帮我。”
  他留给林希个背影:“顺手的事,省得他们把巡逻老师引来,耽误我抽烟。”
  原来,他每逢大课间都躲在厕所窗边抽上两口,不知是真的有烟瘾还是喜欢叛逆的感觉。
  从那时起,林希察觉到,自己似乎是不同的。女同学的情书和表白不为所动,却对一个男生产生了好感。
  林希根据成绩单选了他薄弱的科目,写下笔记偷偷塞进他书桌作为报答。一来二去被同学发现,私下打赌林希一定是同性恋,要他去追林希。
  而这一切,当时的林希不知情,高中毕业许多年后,同学们见他俩感情稳定才拿出来开玩笑,林希知道后生了好大的气。
  很多事那时已有端倪。
  在一起后,他依旧我行我素,喜欢去厕所抽烟,抽完再来哄林希保证再也不碰烟了。
  “他开朗、大方、幽默,人缘很好。”
  每个课间都有好多女生围着他聊天,为此惹了不少矛盾。他们在读书时从未公开关系,所以林希只能私下里同他吵,吵得多了,他会不耐烦,态度冷下来又是林希去主动求和。
  “因为经常吃醋,我提过分手,在高三那年冬天。”
  两天后,他来找林希,保证从此以后改过自新,再也不招蜂引蝶。他确实做到了。高考时他们差了将近一百分,考去不同的学校,开始了整整四年的异地恋。
  “这四年,我们感情稳定,考虑到我要省钱,所以都是他坐飞机来看我。”这是他们最相爱的四年。
  后来,林希读研,他工作。矛盾就此复发,“什么是爱?”和“你不懂我”,这两句话开始频繁出现。
  林希说:“我总以为,他的存在就是生活。是一定出现的日升日落、春风冬雪,因为这就是生活本身。后来我才明白,他不是生活。或者说,他不是这样定义我的。”
  林希再次陷入回忆,那天晚上无论如何也打不通他的电话。第二天,他说:“分手吧,我累了。”
  他受不了异地恋,连最后两年也不愿意等:“我不爱你了,昨晚和别人上床了。”
  他不是生活本身,而是生活中的某一株植物,凋谢了枯萎了,就随风去了。而林希却以为他是那一抹绿色,暂时因矛盾而落叶,时间到了又会复生。
  “我总以为他是一直存在的,显然并不是。”
  林希这种想法源于不知从哪看来的糟粕,说感情就像家电,年轻人的态度是坏了就买新的,老一辈人的感情却总是修修,再修修,总是那一个。
  好像不只是感情。林希用惯同一个水杯,同一只笔,甚至洗漱和卫生间的位置也总是使用那一个。
  希望有一段长长又长长的感情,从他年少陪他终老。这样提起任何一件事某一个阶段,有个人还总能说一句:啊,我知道,当时…
  可是,没有了。
  --------------------
  [1]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第23章 心理咨询(下)
  =======================================
  柏雪架起两只手搭成三角形:“人的情绪像座漂浮在海面的冰山,能被看见的只是一小部分表象,海面下被隐藏起来的焦虑和安全感缺失才是症结所在。”
  林希沉默。区分深层和表象于他无用,他把精力都用在赶路上,很少停下来深究,只要达成目的就好。
  柏雪给他一分钟时间思考,然后开口问:“可以分别形容一下你两个前任吗?”
  “张扬、懦弱、自私。”
  柏雪:“这是你7年的初恋吗?”
  “对。”
  “刚刚结束的那个怎么评价?”
  林希靠进沙发里,仰看着天花板:“我说不出来,他很完美。”
  所有美好词汇都不足矣形容,千言万语归为“秦昭”两个字,成为他的信仰。
  柏雪:“因为一个张扬、懦弱、自私的人造成的错误,放弃了一个美好的人,这样的结果你能接受吗?”
  “我已经做了决定,”林希再次强调他的来意,“我来咨询是请你们帮我快速走出低谷,而不是告诉我做错了。”
  柏雪接受他的愤怒,各式各样的来访者她都见过,林希算是相对自持的类型。
  “所以,到目前为止,你还是坚定成为独身主义?”
  “是。”
  柏雪请他选一个舒服的姿势闭上眼睛:“四肢放松,慢慢吸气,慢慢吐气。头放松,肩膀放松,手臂放松,大腿放松。”如此重复两三遍,声音轻柔舒缓。
  柏雪接着说:“想象自己是一只快要融化的蜡烛走在小路上。”
  秦昭拿着蜡烛和长鞭的身影顿时浮现,明亮火苗映出他蛊惑的眉眼。林希蓦然睁眼。
  柏雪关切问道:“怎么了。”
  林希眼神躲闪:“我……只是,总是看见一个融化的蜡烛在走,不能成为蜡烛。”他可以坦诚同性恋,但决不能透露受虐属性,这里是学校,他不能冒险。
  柏雪不在意他撒谎掩饰:“没关系,我们再尝试一次,努力去想象。”
  如此,再次用低缓的声音指导他放松,直至林希手指从握拳到舒张,才进行下一步:“你沿着这条路一直走,这时你看到了一个房子,是什么样的房子?”
  其实林希始终没有沉浸进去,他仿佛以第三人称看一个垂垂老矣的柔软蜡烛蹒跚走动,当指引说前面有房子时,缺乏艺术细胞的脑子下意识导入了PUBG里的二层小楼。
  “游戏里的房子,和平精英那种。”说来惭愧,希望柏雪不会觉得离谱。
  “形容一下外形和颜色。”
  “土黄色和斑驳的绿色,二层小楼。”
  柏雪:“推开门,进入房间,你看到了什么?”
  “进门就是楼梯,一楼右边有个空间像是厕所,往前走是客厅。二楼有一整面墙的窗户和一个卧室。”游戏里只顾捡装备,真让他形容房型反倒模糊了,只能随便说说。
  “你喜欢这间卧室吗?”
  “不喜欢。”
  “哪里不喜欢?”
  那可太多了,游戏里灰扑扑的设定让这房子太脏了:“很多灰尘,还有,太旧了。”
  “哪些太旧了?”
  “墙,床,书架都太旧了。”
  “我们来换掉他们吧。你想换成什么样的?”
  林希紧闭着眼:“墙重新粉刷成米白色,床换成落地的,灯也要换。”
  柏雪紧接着问了些细节,比如为什么是落地床,灯具具体的样式。
  柏雪接着说:“现在我们来到一楼,哪里让你不舒服吗?”
  林希渐入佳境答道:“狭窄、逼仄,没有正常人家进门就是楼梯。”
  “现在让你来改造,你想怎么做?”
  林希又想到秦昭了,他是室内设计师。他无处不在。
  林希努力摆脱秦昭家的影响:“一楼打通都当做客厅。如果可以的话,厕所放在二楼。”
  “当然可以。现在厕所挪到了二楼,一楼客厅里有什么?”
  林希仿佛从门口走到窗边回头打量室内:“电视、餐桌、沙发、茶几。”
  “餐桌有几把椅子?”
  “两把。”
  “沙发是什么样的?”
  …………
  在柏雪连续追问下,这房子内部被描述地十分详细具体,它成了一栋新房子,宽敞明亮,温馨干净。
  最后,柏雪问到:“你满意这栋房子吗?”
  林希点头:“满意。”不知要工作多久才买得起,或许他可以先把老家的房子卖掉。
  “还有什么想要补充的吗?”
  意识里林希站在客厅中央环视。宽屏电视、洁白毛毯、皮质沙发、小餐桌、简易吧台、艺术画像,二楼有舒适卧室,明亮卫生间,一切都很完美,大空间长动线,所有设置皆依照他的私人喜好,只为成为他的容身之所,余生都在这里度过。下班后一个人去超市,一个人做饭,起床后一个人玩游戏……
  失控只在一瞬间,汹涌的情绪海啸般扑来将他溺于海底。鼻子酸疼,眼泪从紧闭的睫毛间流下,林希哽咽着似祈求似求助:“我要养只狗,这里太孤单了。”语落,睁眼逃离想象空间,单方面结束这场模拟。
  柏雪适时低头,但桌上的纸巾没有动,林希用袖口擦去眼泪,迅速恢复平静。
  意识对话过程中柏雪一直在记录,已经写满整整一张纸:“现在我们来看看你心里的世界。一开始看见的房子又破又旧,是你的现状,说明你潜意识里是不满意的。在后续的改造中几乎换掉了所有家具,墙面地板也焕然一新,很少有人会做如此大幅度的改造,这表明你迫切地想要改变现状。”
  林希听到这里,不以为然。方才莫名翻涌的情绪已经重新恢复镇定。他不认可柏雪的分析,在他看来,初始房子的样貌与心理状况无关,完全是平时玩游戏留下的潜意识以及他缺乏想象力、创造力的结果。
  柏雪接着说道:“这里出现了一个矛盾的设定。当我问客厅有几把椅子时,你说两把,并解释不喜欢朋友经常来家里,所以只要两把就够了。根据之前的沟通,你和家人的关系不算亲近且排斥联系,也不打算找伴侣,基于这种前提,你依旧下意识想象出了两把椅子,这是否说明在潜意识里,希望有人和你一起生活。”
  林希脱口而出:“不可能,我说过了,不会再谈恋爱。”
  “你给自己设定了很多条件,类似电脑的既定程序,比如应该和家人保持距离,比如不应该找伴侣。”柏雪沉吟片刻决定换个角度分析,“近一年来有哪件事是你很满意的吗?”
  “我拿到了国奖,两万。”
  “好,在希望拿到国奖和应该拿到国奖这两种描述中,你更倾向于哪一种?”
  林希思索后:“应该。”他需要自己挣生活费,所以国奖是计划中的一环。
  “我下面这句话,你来看看对不对。你觉得自己应该一个人生活?”
  “对。”所以他拒绝了秦昭。
  柏雪接着问:“你希望一个人生活?”
  不,不是这样的。
  是因为在一起若干年后,感情会过期变质,届时过往的美好和亲密都会变成刺向他的刀,所以不应该开始。他是……迫于无奈。
  柏雪从他的沉默中得到了答案:“原生家庭产生的痛苦一直在影响你,但是林希你做的很好,没有自甘堕落,反而努力成长、独立上进,你已经做得很棒了。”
  这许多年,很多人对林希说,你很厉害,却从没有人说过,在这种情况下,你已经做得很棒了。
  总要加个前提的,因为他天生身负枷锁,做到寻常程度要较他人付出多倍努力,可直到今天才被肯定。
  林希的睫毛垂下,掩盖眼中的情绪:“没有人说过这样的话。他们总觉得林希就应该这样,应该学习好,应该懂事,应该独立,应该坚强,却从来没有问过我愿不愿意。”
  柏雪闻言轻微愁眉,又快速舒展:“刚才那句话你用了很多’应该’,究竟是他们觉得应该?还是你觉得他们觉得应该?”
  这句话很绕口,林希反应了很久。
  柏雪接着说:“原生家庭让你产生了很多应该和不应该的限定,从一而终是应该,背叛家庭是不应该。只是有许多事是我们无能为力的,林希,我们要允许人生存在失败、错误和失误,如果没有这些,那成功、顺利和完美也失去了意义。”
  “或许你身边的同学、朋友甚至家人对你没有过多的期望,从来不肯服输的、那些让你感到压力的,是你给自己增加的负重。”
  林希下意识反驳:“不对。他们不说,但他们会做。”用麻烦来破坏他生活的平静,要他不得不去承担。
  这点他很固执,柏雪不能和他硬碰硬,原生家庭的影响过于深重,仅仅一次咨询不能彻底解决,只能转而从爱情观入手:“我相信你的父母也曾相爱过,只是后来性格不合适了,但即使离婚也无法抹去他们相爱的结晶,就是你。”
  “传统教育里要求我们有始有终,你将这点践行的很好,只是过犹不及,苛求终点会丧失路程中的美好。以你前任为例,在第7年他背叛了爱情,但是7年间你们幸福过,相互依赖陪伴过,从另一个方面想,最起码你还拥有这7年是不是?”
  是。前任出现救他于水火,也是前任的开朗张扬,启发林希改变处事态度。他把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展现给林希,你看,人也可以活的这样恣意潇洒。虽然,最后那个人恣意过头,选择了纵欲。
  柏雪通过林希抿紧的嘴唇感知他的动容,但她不能提出具体建议和结论。前来咨询的人往往容易把治疗者当做心理的建筑大师,认为治疗者能够为他们提供建筑蓝图,明确告诉他们,你的问题是什么,你应该怎样做。但其实治疗者应该成为来访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管理者,交谈的最终目的是要来访者自己回答出他是怎样一个人,他要怎么解决当下的问题。[1]
  针对林希这种极端克己自制的来访者,她决定从理论层面启发:“校内的心理咨询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帮助当事人不断地发现他正在体验到此前他一直没能意识到的、没能作为自身一部分所拥有的那些情感和态度。[2]我们倾向于帮助来访者发掘底层意识,寻找内心的答案,避免被表层意识所迷惑。”
  “你现在的痛苦是因为拒绝了那个美好的人,何不顺从内心的诉求?你是否喜欢他,是否想要和他生活。你担心将来的某一天,害怕未知,可未来没有穿越时空告诉我们结果是不是?”
  “林希,你很优秀,我能肯定,未来的林希一定比现在的林希更成熟,也更坚定。”
  “问问你的内心,想想餐桌旁边的两把椅子,林希,你还是坚持逃避爱情吗?”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