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假世子经商致富后揣崽跑路了(穿越重生)——埃熵

时间:2023-11-20 09:47:08  作者:埃熵
  闹了这么一出,告文牌肯定不方便再看。
  顾云秋便接过桂花糕点点头,“那走吧。”
  等他们一行人走远,人群都渐渐散了,昌盛巷口才急急跑来一个瘦瘦小小的男孩,他远远看见站在大榆树下的蒋骏,立刻笑起来冲他招手。
  蒋骏也看见他,取了怀中的小布老虎迎上去几步,“狗娃。”
  “蒋叔对、对不住,”男孩说话有些结巴,“今、今日公子带、带顺哥上街,院子里分派给我的活就、就多了些,让你久等了。”
  蒋骏微微皱了皱眉,最后还是笑着撸了小孩脑袋一把。
  “刚才我见着你家公子了。”
  “啊,啊——?!”狗娃的眼睛瞪得老大,“叔你、你、你见着……”
  蒋骏没让他说完,只牵起他的手往对面走。
  昌盛巷正对着双凤楼,那是京中高门沈家开沽的酒肆,门前彩画欢楼、贴金红纱灯,最是繁华热闹、人头攒动。
  “叔请你上那儿吃。”
  “诶?”狗娃眨眨眼,“那、那里头老贵了!叔,你们军中发、发赏钱啦?”
  蒋骏无奈一笑,“什么赏钱,没赏钱了,裁军了……”
  “啊?!”
  “行了行了,别啊了,”蒋骏拉着他穿过人群,“这回来,我还绕道返乡了一趟,你爹娘的坟上一切都好,其他的我们边吃边说——”
  ……
  而顾云秋一行来到武陵园,他对卖力表演的戏班不太关心,倒是注意到了附近几个小孩正在扮家家酒。
  他们自己用泥巴捏了些东西当货品,捡了地上掉的榆钱子当铜钱。
  顾云秋看了一会儿,忽然想到四月正是宜载榆树的季节。
  榆钱成熟后泛白,剥掉外层种翅后就能栽植。
  成活出苗后能卖苗、梳枝后能当柴、成树后还能卖木料,就算不卖也能在来年再次收集榆钱子当树种去卖。
  而且榆钱子掉在地上,只需花时间去捡、去收集,根本用不上本钱。
  只可惜,京中榆树栽植不多,武陵园门口四通八达,数条街巷看过去,却也只得这么一棵。
  顾云秋想着这事,那边戏班的表演也结束。
  顺哥看得兴起,低头却见顾云秋心不在焉,他以为世子累了,于是贴心地带顾云秋出人群,“公子,天晚了,要不我们先回去吧?”
  “夫人过几日就要上报国寺,我们回去多陪陪她。”
  顺哥说者无心,顾云秋乍然听见报国寺三字,忽然心头一喜——
  报国寺在京畿东郊祭龙山,那山上别的没有,就属松柏榆竹最多。山门一进去就有两棵大榆树,往后大雄宝殿、罗汉堂和经阁附近也有成片的榆林。
  “是是是,”顾云秋突然兴奋,“我是要多陪陪阿娘!”
  宁王府在报国寺内还私产,几处房宅内空地荒地多得是,他收集好榆钱子就能立刻种上。
  顾云秋嘿嘿一乐,这回他说什么都要央着宁王妃带上他。
  只是……
  顾云秋又忍不住抬手摸了摸脖子:
  李从舟,他也在报国寺。
 
 
第006章 
  春日昭昭,青空澄碧。
  清晨的微风卷起新塘桥畔桃花,纷纷花雨里,一辆漆金的四驾马车缓缓从内城永宁门出,过望仙桥、出长乐门直奔京畿。
  方形车厢上雕刻着青鸟卷云纹,车轮承轴、车辕车架上皆有彩绘贴金,顶檐四角悬挂铜铃。叮咚铃响,数十辆板车紧随其后,侧翼又护银甲卫。
  顾云秋如愿说服了宁王妃。
  但,王妃带他入寺的条件是——
  顾云秋不能轻装简行,必须带上宁心堂内所有的杂役、小厮,以及嬷嬷、护卫。吃穿度用的东西,更是装了好几车。
  除了王府原本的护卫,宁王更不放心地调拨了两队银甲卫跟随。
  这阵仗,倒闹得像宫里的大人物出巡。
  好在宁王夫妻还算有谱,知道这么一来动静太大,所以算好时间、天不亮就出城,街巷寂寂,也省了被人围观议论。
  顾云秋不习惯早起,绷着一股兴奋劲儿上车后没多久,就在马车摇晃中熟睡。
  王妃看他靠在车壁上小鸡啄米,无奈伸手将孩子抱过来放平,又扯条小毯子给他盖起。
  清风徐徐,祭龙山中翠鸟莺啼。
  沿山道往上数十里,便是报国寺门前的九十九级石阶。
  熹微晨光拂开山中雾幕,石阶上有个持帚洒扫的小沙弥。
  他一席僧衣、缠绑腿,个子不高、宽肩窄背,看起来十分结实。朝霞红光将他的小光头照得锃亮,却也勾勒出他眼窝深邃、鼻梁高挺。
  寺中的笤帚比他还高,他却挺直腰背、一下下扫得很仔细。
  今日是承和八年四月十七,宁王妃要来寺里。
  往年王妃是一开春就来,今岁不知何故延了一月。
  将石阶上的灰尘和落叶都扫到两边,小和尚停下来,忽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如今已是承和八年,明年宫中就会爆发时疫。
  八皇子和六公主都会夭亡在这场大疫里,而缠绵病榻多日的中宫皇后,也会因接连丧子丧女而受不住打击崩逝。
  适时,襄平侯就会上京。
  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小和尚垂眸看看自己双手,眼中寒光陡现、险些捏断那根笤帚。缓了好一阵,他才拭去额上汗水、继续扫地。
  深山空寂,笤帚沙沙。
  忽然山下传出马蹄哒哒、铜铃阵阵——
  他竖起笤帚循声而望,在竹丛榆树的疏影里,看见辆金碧辉煌的马车。
  与此同时,身后山门开启。
  寺监匆匆带着五六个外院弟子赶出,迈步下石阶相迎。
  小和尚敛眉让道,错身时,弯腰与他们作揖。
  闻言,为首寺监对他一笑,“明济有礼。”
  ……
  报国寺在京畿东南十七里的祭龙山上。
  祭龙山山势陡峻、岩峰奇崛,叠嶂层峦中到处都是生根于危岩乱石中的虬曲古木,日出日落云霞漫山,四围山壁明如烈火、暗似松墨。
  顾云秋这会儿也睡醒了,正挑开车帘、趴窗边看风景。
  沿山道往上数百里,苍松翠竹后掩着座庄严古寺:红墙碧瓦、门楼巍峨,远远就能看见门上描金的“报国”二字。
  报国寺历史悠久,能上溯少说百年。
  最早的禅院建在祭龙山顶断崖上,往后的三宝殿、五尊佛、钟楼鼓楼和藏经阁等,也依山势盘桓建于孤峰危岩间,以飞桥铁索、云梯石栈相连。
  后来约莫五十余年前,锦朝皇族内战,世宗皇帝被叛军逼得走投无路,只能躲上祭龙山、藏身报国寺。
  待他顺利复位后,便钦定报国寺为大锦国寺,并于原本的禅院南坡山势较缓和处,修建了如今这座气势恢宏的寺院。
  绕过泥泞山道上最后两个急弯,车夫勒马,稳稳当当将车停在山门前。
  圆空大师世外高人,并未出面迎接,只派了寺监——一个胖胖的头陀出面料理一切。
  当年王妃在寺中生产,为不给报国寺添麻烦,宁王便出资买下了被当做产房的僧舍,重新在后山给大师们扩建了新的僧房。
  原来僧舍的位置便让出来,又修了间天王殿,殿后设一座花园。
  在花园西向的院墙上开月洞门,门边设两座直房,直房连接回廊、假山莲池和一座九曲桥。
  向北,又在莲池畔围出阔院一间。
  院内设正堂、左右厢房,算王府私邸、专供王妃礼佛。
  那月洞门也不设门禁,僧人们也可经此处通往后山的僧舍、经阁,但直房内有王府护卫轮值,以保王妃平安。
  这座小院有宁王府时不时派人打理,但寺监还是带着外院弟子们又重新里外打扫了一遍。
  车夫拿来步梯,嬷嬷上前扶出王妃。
  寺监等口称佛号后,笑盈盈拜下。
  王妃忙将他们扶起,还以佛礼,“大师客气,是我叨扰了。”
  寺监刚想开口,王妃身后的车帘就一动,又探出个毛茸茸的脑袋,“顺哥扶我——”
  他一愣,看见个锦袍小公子从车厢内钻出来,端看年纪八岁上下,生得粉雕玉琢、颜白胜雪,一双柳叶眼细长有神。
  寺监了然,看向王妃,“这回,小世子也来了?”
  王妃点点头,抱歉一笑,“临时起意,没知会大师,希望不会给寺里添麻烦。”
  寺监摆摆手,“王妃说的哪里话,佛门广济世人,很欢迎小世子来。”
  那边顾云秋下了车,他蹬蹬两步跑到王妃身边,仰头看看这位胖胖的头陀,略一沉吟后竖起手掌,弯腰一揖,“顾云秋见过大师!”
  声音脆生生的,广袖滑落到臂弯,还露出一截嫩藕似的小臂。
  寺监被逗乐,口称一句佛号,“世子有礼。”
  王妃也笑,眼神中却添了三分欣喜。
  顾云秋嘿嘿两声,伸手拉住王妃的手,在心里给自己这番表现评了个甲级甲等:既拿捏了八岁孩童情态,还得到了寺监好感,赚!
  如此,寺监又同王妃客套两句,才上前引路,“王妃、世子舟车劳顿,还是先到院中休息,主持师兄那边,贫僧自会去通禀。”
  “那就有劳大师。”
  一行人往山上走,攀了十几级阶梯后,又远远听见唰唰异声。
  王妃脚步顿了顿,在平台上看见个小沙弥。
  “那是……?”
  寺监顺她的目光一看,笑了,“是明济。”
  “明济?”王妃声音略高了些,“就是……那个孩子?”
  寺监点头称是。
  顾云秋走在王妃身边,乍然听见名字也没反应,等王妃说出这句后,他才倏然瞪大眼,猛然抬头望去——
  那是个穿灰色僧袍的小和尚,手持一柄大笤帚,正一下下扫着落叶。
  那、那就是……小时候的李从舟?
  顾云秋吞了口唾沫,掌心黏黏地渗出一层汗。
  “想来王妃和这孩子也是有缘,”寺监乐呵呵的,忽然朗声朝那边喊,“明济——!”
  背对他们扫地的小和尚顿了顿,转身过来时,顾云秋看见他五官轮廓分明、一双虎目像极了宁王,紧抿的薄唇有又九分似王妃。
  “来见过宁王妃和世子,”寺监一边喊,一边低头看了眼顾云秋,“寺中还有许多同世子年龄相仿的小沙弥,闲暇时,也能做个玩伴。”
  王妃点点头笑,报国寺的小和尚各个出挑。若儿子能与他们交好,那她当真做梦都要笑醒。
  而且,不知是不是当年生产种下了因缘,她总觉那小沙弥瞧着亲近。
  然而,明济只静静看他们一眼,就转身铲起地上落叶走远。
  “……”寺监有些尴尬,咳了一声后,向王妃解释,“娘娘莫怪,这孩子从前不这样,两年前生了场大病,醒来性子就变了,不是故意失礼。”
  王妃摇摇头没在意,倒是顾云秋忽然呜了一声,躲到了她身后。
  “秋秋?”
  顾云秋攥紧王妃裙摆、脑袋都埋起来,他齿关紧咬、浑身发颤,后颈上更是冷汗止不住地冒。
  那、那小和尚明明比他还矮半个头,但望过来的眼神却和前世一般森冷恐怖。
  ——不、不愧是前世杀人如麻的真世子。
  顾云秋吓得小腿都有点抖。
  王妃却当他是怕生,忍不住地打趣几句后,俯身弯腰将人抱起,“秋秋多大了,丢不丢人啊?”
  顾云秋伏在王妃肩头,心想丢人总比丢头好。
  怕了怕了,他决计要在寺里躲着点李从舟。
  等王府一行人走远,才又有一道灰色身影从寺门口的榕树后走出,李从舟不动声色地看向人群中的宁王妃,以及她肩头那个鹅黄色的小东西。
  看了半晌,不知想到什么,小和尚脸上忽然露出一抹狞笑。
  那双如冷夜寒星的眼睛里,尽露渴血的凶光。
  ……
  虽被吓得有点蔫,但等一切都安顿好后,顾云秋就又恢复了精神。
  王妃分了东厢房给他住,这是间向阳正对莲池的房间:
  进门正中供了尊药师佛,佛像上悬一副“无诸恼患”的匾。满室檀香、窗挂竹帘,窗下一方书案,案旁置土炕一张,上放两个石青蒲团。
  顺哥抱着行囊东张西望,眼神略显嫌弃。
  须知,他在宁心堂可是有自己独立的直房,如今这般情况,只怕他得和其他人一起去挤门口的几间通铺。
  顾云秋却撒欢地扑上土炕,抱起蒲团来打滚。
  看小主子这样,顺哥只得将埋怨的话吞回肚里,表面作出一副欢喜,心里却在算——世子这股新鲜劲多久会过去。
  如此,顾云秋就顺利在报国寺住下。
  但那捡榆钱子的计划,却并不如他所料般顺利:
  王妃关心他,给他派了五个护卫、十个银甲兵,加上顺哥等几个小厮、嬷嬷,他出小院走到哪儿,身边都是一群人跟着。
  而且,僧人们待他也极热情,无论到哪,哪怕只是多看一眼古井,都会有僧上前问他是不是想喝水。
  如此这般,他还怎么好意思蹲下去捡人家的榆钱子。
  顾云秋尝试了几次,暂时也没想出什么能避开人的好主意,只能无奈回房、趴在窗前书案上,双手托腮看着外面的莲池发呆——
  春水随风动,池中新荷还未绽,顺哥约着几个小厮在池畔打藤球。
  他来请过,但顾云秋心烦,便没应。
  看着顺哥动作,顾云秋撇嘴:嬉戏打闹上,顺哥确实是一把好手。可惜心思太多,并非忠仆之选。
  他这儿胡思乱想,那边小厮们突然一声惊呼。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