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大宋宣和遗事(古代架空)——周扶

时间:2023-12-07 18:27:59  作者:周扶
  你让它留下来,就必然会惹怒完颜宗望,这凶酋要是发怒起来,以此为借口,撕毁和议再次兴兵,这一场“全胜”的天子亲征,会不会有一个不光彩的句号?那大家到手的爵位、封赏,不都飞了?
  可你要不让它留下来,先不说他是要紧的边境城市,上头还有许多的瞭望塔,又在中山的旁边——虽然中山根本拦不住拐子马,可那也是一座山,不是平原啊!除此之外,他还是当今皇帝曾经的封国,是祖宗遗留下来的土地,若大家做下决定送出去,真是一起臭死算了,以后怎么有脸一口一个“祖宗家法”?
  大家吵了个底朝天,其实心里都想拖一拖:完颜宗望再厉害,金国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宋金两国和议在即,他也要赶着回国,一起拖他个十天半个月,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再说战事已经告一段落,皇帝也是时候该回去了,大家伙先把封赏拿到手了再说。回头完颜宗望要是被拖得烦了,真撕毁和议打过来——大家在东京也比在北京好,东京交通四海,漕运便利,金军真打进来了,大家坐船往通津门,两三天就到镇江了。
  这流程大家伙都走过,去年金军第一次围城的时候,大家都是这么投靠道君皇帝行宫的。
  秉持着这种想法,大家不约而同地分成两派,在皇帝面前吵得你来我往、唾沫横飞、手舞足蹈,并且练就了铁臀功,皇帝撤垫子算什么?我站着也能和你吵一下午!一下午过去,天黑了,皇帝散会,大家又拖过去一天。
  总之,绝不会给皇帝一个一致的意见。
  可皇帝到底是个年轻人,性子急,宗望的口信是正月初七到的,隔日里皇帝就发下话来。
  “祖宗之地,寸土不可与人。朕绝不将定州割与贼酋。”
  众大臣齐齐晕倒,我的好陛下你犯什么傻,贼酋什么贼酋,他是你爹结拜兄弟的亲生儿子你的义兄啊,怎么能说人家是贼呢?我们要议和的啊!我们是兄弟之国啊!大家又齐齐想起去年议和的时候,皇帝前脚答应割让河间、太原、中山三镇给人家,等人家金兵刚走,他就反悔,派兵把三镇抢了回来,搞得金国又有理由撕毁协议,差一点又让人家打到东京城!
  现在人家只要定州——相当于只要中山了,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要割的不要割的,大家齐齐把矛头对准皇帝。
  陛下啊,定州虽然是祖宗的土地,但是土地也有重要和不重要的,对不对?他们只要定州,又没有要东京,你差不多就行了吧。
  可这回不知怎么着,皇帝吃了秤砣铁了心,任凭他们吵翻天了也分毫不为所动。等天黑了又发下两个饼吃,大家也不想着回去吃晚饭了,一致决定今天非在这里把道理给这毛头小子说明白了不可。
  吵着吵着,不知道哪位大臣提出来一句:“定州虽然是祖宗的土地,但祖宗的土地是道君传给陛下的,陛下的封邑也是道君所授予的,陛下为何不俟请道君旨意以后再行裁决?”
  这话一出,皇帝临时的行宫顿时一静,大家思来想去,为这位仁兄竖起了大拇指。
  谁知道道君在哪里?但反正延福宫里有一个道君,陛下,你去请旨吧!毕竟你亲征都说得是仰承你爹的旨意。当然,如果真是这位道君皇帝的旨意,大家这会儿应该在长江以南避难了,但你爹就是你爹,你爹还活着,就和你享有共同的土地裁夺权,你要割地或者不割地,你先听你爹的吧,起码要有一个名义对不对?
  不过,大家都清楚,延福宫里的道君十有八九是个假货,但假货又怎么样?从这里快马去汴京,拿到“旨意”再回来,怎么样也要个六七天,这点时间里他们非把皇帝说服不可。
  可皇帝却出乎意料地点了点头:“卿等所言甚是,朕行国是,当仰承道君之旨。”
  他转头对中官说了句什么,中官一溜烟地跑走了,皇帝说:“日前朕已派人去东京求道君钧旨,道君与朕同心,皆是不让的意思。现将旨意叫内侍取来与卿等看。”
  大家伙虽然心里都知道延福宫被皇帝控制着,请来的旨意肯定也是只有允许的,不过是想以此为借口拖延些日子,结果皇帝早有这么一招准备。
  没有借口再拖延的诸大臣开始等待中官的到来。
  大概半个时辰功夫,中官就拿来了一封裱好的黄绫旨,皇帝命发下去传阅给臣工观看,自己就绕到后头阁子里吃饭去了。
  大家伙一拥而上,开始瞻仰这份黄绫旨。
  道君皇帝的御笔天下难学,他自己怠政时,曾培育出几个中官试图以假乱真,中间最出名的就是“隐相”梁师成。当然,他们的代笔瞒不过蔡瑢一类的书法大家,只是太平岁月里,大家都懒得和道君较真。
  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得较真了,大家纷纷瞪大了眼睛看,希望找出这份御笔是赝品的证据,毕竟皇帝登基的时候早杀了梁师成,内廷之中谁还能代道君御笔?
  只要它不是道君的笔迹……
  可大家研究了半天,越看心越凉,越看越觉得是自己老东家写的字,于是只能目光炯炯地盯着吴敏,吴敏曾经做中书舍人,是天子近臣,道君的御笔他肯定认得。
  吴敏摇头,苦笑道:“这确是道君御笔,半点没有假!”
  大家一边绝望,一边破罐子破摔:你不割就不割吧,反正是你们家自己的地,你不割,你有骨气,你厉害,你能把你爹的手诏伪造出来——
  大家还是坚信那封诏书是伪造的,皇帝不知道从哪里又找了个“隐相”出来代笔。
  隐相陈美人坐在秋千上,大冬天的也不嫌冷,晃晃荡荡地问皇帝要润笔费,皇帝拒不支付,陈美人大怒,连同上次牡丹花冠的账一起数罪并罚,说要被皇帝气得中风了,皇帝是个天字第一号的不孝子。
  皇帝受不了这个骂,决定痛定思痛、痛改前非。
  他画了一张草图,找来了大名府最出名的珍艺工匠,对他下达要求:“要一个比碗大的冠子,要高,上头可供插四季花朵、放七宝簪戴,顶好有绣带络子一类。”
  工匠疑心皇帝想造个新型的凤冠出来,脱口而出问皇帝要不要博鬓,左三个右三个的那种,皇帝竟然真的凝眉思考了一下:“逾制了吧。”
  你还知道逾制了啊!
  可皇帝自己掏钱,钱给的很大方,但要他们加急。他们捧着皇帝半点设计都没有的草图回去苦思冥想,要是烧蓝点翠珠穗滴花,那就是凤冠了,还是改做成金白的吧……
  他们一边苦思冥想,一边这消息长腿一样地跑遍了大名府,谁都知道了,陈美人也知道了,还顺便听了个三博鬓的笑话,皇帝说不好,不能这么设计,说逾制了。
  逾制的意思,就是他这个美人不配用三博鬓呗!
  夜里,陈美人问皇帝:“官家召幸妾数回,妾如何还是美人?”
  皇帝倒打一耙,怪他肚子里没动静,说生了就封他做贤妃。
  贤妃是什么很大的官吗?陈美人眼高手低:“算了吧!”
  皇帝问他:“怎么算了?”
  陈美人说:“就当我子绍母业吧。”
  他可真厉害,谁能继承完父亲的皇位,又去继承母亲的美人封号?陈美人洋洋得意。他也不觉得自己的官小,他只觉得自己返璞归真。
  然后他就开始旁敲侧击自己的冠子,可皇帝的嘴巴闭紧了不说。他不说,陈美人也不说,他俩互相憋,憋着憋着,憋到了正月十五。
  上元节。
  皇帝早早地发下令来,金吾不禁、玉漏不催、万民齐乐,行宫的高台上已经摆满了金瓯酒,众百姓可以来拿来喝,另注明:金杯不能拿走,酒一人一杯。又传诏回汴梁,把道君皇帝从前的灯都拿出来给百姓观看,并照从前行事,设置百戏、说书、杂耍等娱民。
  而皇帝本人,则延续了他一贯的孤僻个性,并没有要出行宫的打算,也不准备去台上露脸让大家伙看——他可能觉得这样像猴。
  这一点不像他的父亲道君皇帝:盛装靓饰的道君皇帝可是能一屁股在宣德楼上从天亮坐到天黑的主,他在高台上看表演,大家伙就簇拥在楼底下看他。他一点也不怕人看,越被看越开心。
  他不仅与民同乐,有时候比民还乐,亲自下场去写灯谜让百姓猜,猜中了他就命内官赐物,或者把宫廷中的鳌山琉璃灯搬出来给大家伙看,并且他还是个大主顾,外头卖零嘴、小灯的,他都给他庞大的后妃、子女一人捎一份——但他自己要先吃,他看表演的时候嘴巴闲不住。一夜下来,宣德楼下的小贩赚得盆满钵满。
  去年上元节的时候金兵围城,今年虽然也有点儿不好处,但总体还算太平,节日的氛围也就浓烈起来。
  皇帝虽然不出去,但行在里面已经点满了灯笼,冬天晚上黑的早,整座行宫都在发光。
  陈美人期期艾艾地走过来,自告奋勇地当猴子:“官家不上外头玩去?”
  皇帝心里憋着坏,但脸上还木着:“到外头干什么去?”
  陈美人说:“看灯呀!”
  皇帝指着院子里那一堆五彩斑斓:“行在中有灯,何苦到外头去?”
  陈美人说:“外头不仅有灯,还有人呢。”
  皇帝更是振振有词:“怎么,臣是鬼吗?”
  陈美人寄人篱下,敢怒不敢言,坐在皇帝身边想措辞,他那一身月白的衣裙正合时令,犹如十五的月亮那样清莹,可皇帝目不斜视,专看札子,陈美人咬牙切齿,也开始干政。
  山一样高的札子慢慢下去,陈美人不仅不为君分忧,还为君添堵,他拿起赵熹的报告顺口就打压皇帝:“九哥的字比你好。”并叫皇帝拿看鱼的时间拿来练字。
  皇帝最受不了比不过自己弟弟,何况被拿来他和比的对象才刚成年,当场就说要去换衣服,脚底抹油出了门。
  陈美人惹得龙颜大怒,半点不害怕,继续看札子。
  然后,他看到了一本非常、非常有趣的札子,连皇帝换完衣服的脚步声都没有听见。
  两侧侍从将毡帘掀开,换了一身湖蓝?袍的皇帝双手捧着一个冠子进来,这冠子极高,被皇帝捧着时,最顶端甚至够到了他的鼻子,仿佛一座微缩的小楼,最下面的底座是一整个莲花台,画着仙人指路、福禄齐天的纹样,莲花台上头叠了足足四层的洒金纱冠,顶上披着一层流光纱。在皇帝后头更有侍从捧着珍珠、琉璃、琥珀等宝物,还有桃、杏、荷、菊、梅等“一年景”花朵。
  皇帝蹑手蹑脚地捧着冠子进屋,见陈美人远远地躲在桌子后面笑,一边走一边问道:“笑什么呢?”
  陈美人看入了迷,随口道:“我看刘豫的札子呢,他倒很…很有趣。”
  皇帝想让陈美人抬头看看他的大作,那一层霞彩流光的纱拂过他的胳膊,结果陈美人不抬头,陈美人和他说刘豫。
  皇帝心想,前两年你还骂他是个不识礼数的农夫,现在说他有趣?
  “他说什么呢?”
  皇帝预备走到他跟前去,叫他撞个正着。
  陈美人一边说话,一边抬起头来:“他请你去泰山封禅——哟!”
  那顶二尺余长的花冠刚映入陈美人的眼帘,忽然就矮了下去。
  捧着这花冠的皇帝,听到“封禅”两个字以后竟然左脚踩上右脚,平地摔倒了!
  陈美人被他这么大的反应吓了一跳,从桌子里绕出来看,流光纱如水一样漫了皇帝一身,侍从争相簇拥去扶,陈美人挥挥手,叫他们不要上来。
  他从皇帝怀里把那一顶花巧的高冠接过来,放到手里的时候竟然很轻,仙人的络带只做成了蝉翼的厚薄,隔着花冠上的影影绰绰的金片,他朦朦胧胧地看向皇帝,流光纱倏忽一下,就到了他的臂弯。
  他让侍从把冠子捧着,自己纾尊降贵地过去拉皇帝,一边拉还一边问:“去不去封禅?”
  皇帝原本要给他一个惊喜,不意摔了个大马趴,气急败坏地道:“不去!”
  陈美人的面上有点可惜:“真不去?”
  皇帝羞愤欲死:“不去,不去!”
  陈美人哈哈大笑,皇帝听得羞愤欲死,连屁股上的痛也顾不得了,连推带搡地陈美人挪到镜子前面去,叫人给他梳头戴冠子,陈美人嫌穿戴的时候无聊,还把刘豫的那本札子拿来细看。
  冠子戴好以后,皇帝亲自上阵,先在他的头冠旁边摆了一圈灵动的、盈盈展翅的玉闹蛾,又在四层的纱冠上一层层地簪戴。
  陈美人心安理得地接受,津津有味地看札子,皇帝让他直起来头方便簪戴,他一直起头,札子上的字就小了,因此还特地找人要了水晶镜片观看,一边看,一边倾情念诵给皇帝听。
  皇帝能去、应该且必须去泰山封禅的理由,有如下几点:第一,皇帝的皇位是道君皇帝禅让的,就好像上古时候的尧禅让给舜那样,舜是第一位祭祀泰山的君主,因此,皇帝也应该去泰山封禅;第二,道君皇帝是长生大帝君转世,陛下您作为他的儿子,是青华大帝君转世,您作为天帝的儿子,应该前往泰山,向天帝汇报您的政绩;第三,真宗皇帝在澶渊之盟以后,顺应上天的旨意,在泰山封禅,宋辽得享一百年的和平,今天陛下上承天意、下得民心,和金国也将会有一百年的和平,这次的盟约和澶渊之盟拥有一样的意义,因此,您应该效仿真宗皇帝前往泰山封禅。
  陈美人读罢,击节赞叹:“纵丁谓何如也!”
  丁谓和丞相寇准吃饭的时候,汤溅到了寇准的胡须上,丁谓起来帮他擦胡子,世人谓之“溜须”。
  皇帝还没留胡须,自然轮不到刘豫来擦,陈美人看起来还很欣赏这封札子:“陛下是舜,那我岂不是尧?都是贤君,我也能去封禅吧?”
  皇帝不说话,陈美人泫然欲泣、伤心欲绝:“陛下要抛下妾吗?”
  皇帝咬牙切齿,恨不得把刘豫叫到跟前来骂一顿,又懊恼自己的杰作不曾被陈美人看一眼::“不提那个,这冠子惬圣意否?”
  陈美人的目光看向镜子里的自己,满头的簪戴花朵,典型的赵煊风格,但赵煊插花的功底还在,花团锦簇得漂亮:“比七宝辇好。”
  皇帝心花怒放,绕到他的跟前,把用鱼鳔作胶水,把珍珠贴在他的眉心、脸颊、唇边,两双相似的眼睛你盯着我,我盯着你,皇帝满意极了,不自觉吐露了实话:“七宝辇是我故意的。”
  陈美人长长“哦”了一声:“官家故意的。”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