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万界BOSS聊天群(历史同人)——云上歌

时间:2023-12-15 10:44:21  作者:云上歌
  “夫人,委屈你了。”苏轼叹息。
  【三国位面】
  曹操有些古怪的盯着天幕:“你们说,是他倒霉,还是他是霉星呀,这怎么感觉,好像走哪哪都有事?”
  “说什么呢,天灾人祸根本就不可控,他只是倒霉罢了。”刘备狠狠瞪了他一眼,很是不满。
  曹操挠了挠头:“我这不是说个猜测,那么生气干什么,不过这位也是真的厉害啊,每次危险局都被他开出了生路,真的强。”
  “这个倒是,他是有大智慧在身的,这样的人,只要一有机会,就会扶摇直上。”孙权也道,很是欣赏。
  可惜了,不是他的。
  见苍穹之上又变化了,连忙看去。
  【他在杭州才稍微舒适安逸下来,又被召回朝,结果又因为政见不和,很快被贬到颍州,没多久又被调到扬州,跟着定州。
  是年,高太后去世,宋哲宗掌权,新党再次迎来了生机,可结果却是苏轼又被贬,贬到了惠州。
  或许是政敌见不得他每到一个地方,都能豁达以对,且都能活出自我,所以,再次把他贬走。
  这次,年六十二岁的他被送到了儋州,放逐海南据说是除了满门抄斩以外,最狠辣的惩罚。
  苏轼却没有因此愤怒,他把儋州当成了第二个故乡。
  他在这里办学堂,教书育人,以至于各方学子远赴儋州求师。
  儋州是最为偏僻荒凉之地,这里可谓是什么都没有,却在他来了不久后,便出了一个贡士。
  自此,苏轼成了儋州文化的开拓者,传播者,儋州百姓对其十分敬爱,他们把苏轼所居住的地方称为东坡村,把他的田地称为东坡田,把他走过的路,称为东坡路,把他行过的桥叫为东坡桥,还有他用过的水井,是为东坡井。
  凡是和他有关的一切,都被打上了东坡的标志。
  甚至就连他们的话语,都开辟出了一种东坡话,表达他们对他的喜欢和崇敬。(来自《苏东坡传》资料整合)】
  【宋孝宗位面】
  赵眘感叹:“这位也是真正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确实,可惜了。”
  “当初臣在知道这位的时候,是非常佩服的。”
  “他还是臣儿子的崇敬对象。”
  “东坡居士确实是不凡。”
  一众大臣纷纷赞同,丝毫没有因为对方也是宋朝,还是他们祖宗辈,可能他们祖宗还和他关系不太好而顾虑。
  他们是真的佩服这位。
  【宋神宗位面】
  赵顼这会是羡慕的眼睛都绿了,这些百姓,竟然连话语都弄了一种东坡话,这是对他有多爱啊。
  这个儋州在哪,他也要去。
  他要去教他们读书习字!
  王安石看着对方的艳羡,嘴角抽搐,他没想到,他的陛下,竟然还有这样的愿望。
  不过这个愿望很好,有目标,才会有决心。
  苏轼自己也对儋州上了心,既然已经知道自己和这个地方有缘,即便以后人生路变化,他也会去走上一遭,才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儋州的百姓。
  【世事难料,儋州终究没成为他的埋骨之地,宋徽宗继位后,苏轼又开始被调任,舒州,廉州,永州,他一个人,用了一生,几乎走完了大半个华夏土地。
  在大赦之时,他又一次被召回京,可这次,他在回京的路上,于常州逝世。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宋孝宗时,追溢“文忠”。(来自《宋史卷三百三十八》《苏轼传》资料整合)】
  【与他相反的是,他不断被贬,他弟弟却是仕途顺遂,也是为了捞他,不断往上爬,甚至官至宰相,却终是徒劳。】
  【苏轼一生颠簸,却一生闪耀,他为文坛带去的诗词文章,皆具震撼,为艺术带去书法绘画,同样影响颇深,还为食界带去了无数美味的食物。】
  【他是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者,他亦是无数人敬爱的领航者。】
  【赠苏仙:您是上天遗落宋朝的明珠,世俗挡不住您发光,岁月磨不掉您的初心,愿心亘古,灼灼生辉。】
  苏轼睿智的眼睛睁大,那张十分儒雅让人心生好感的相貌,此时也布满惊讶。
  上天遗落在宋朝的明珠,这是对他多深的喜爱和认可啊。
  他,何德何能。
  “相公,初心永存,便是对上天,对这个世间,最好的回应。”王润之握住他的手,温声说道。
  苏轼深吸口气,点头:“对,走吧,我们该启程了。”
  他的新目的地。
  湖州。
  宋神宗更是纠结,所以他到底是个明君还是个昏君呀?
  这从头到尾,好像,似乎,都和他关系不大。
  以前不是这个样子啊,以前都是谁是能人,这么惨,那就肯定会说到当朝帝王是昏君,还有奸臣的。
  可是,可是这提到的自己几次,一次是说后期怯弱了,那这个怯弱也没有个明确的说法,
  再就是,自己死了。
  哎,看来,这将会是一个谜团了。
  【宋太祖位面】
  赵匡胤也是十分郁闷,他到现在都没有弄清楚,这个宋神宗到底是昏庸还是不错啊?
  不过有个事他到是发现了,这位东坡居士,短短一生竟然历经了三朝。
  他的后代,如此短命吗?
  什么情况啊。
  【宋武帝位面】
  刘裕也是看的啧啧称奇,这位苏仙他不仅自己倒霉,他那朝代的皇帝好像也还不长命呀。
  都有点惨。
  也不知道这宋距离他们现在多少年,他真是想要看看那倒霉蛋长什么样子。
  【明成祖位面】
  “哎,不知道下次讲的会不会是咱们上下朝代的,如此人才,朕实在是心动啊。”朱棣对于自己没能有机会去挖墙脚,还是很怨念。
  朝臣们也没有想到,他们陛下会来这么一句。
  徐皇后好笑的看向对方,开口打趣:“陛下这是想要去抢人家的良才美玉了。”
  “这怎么能叫抢呢,这叫给他们更好的选择。”朱棣义正言辞的反驳,他可不认,在说,他这不是向政哥学习嘛。
  ...
  【刘邦:@朱棣你小子可真是要脸了,还更好的选择,你是跟白娘娘进修过了吗?】
  【纣王:啧,看样子是了。】
  【白骨精:什么?小朱棣和奴家有过深入交流了?可是奴家还没有收费呢,讨厌~】
  【朱棣:...】
  【李世民:对不起,可小弟实在是忍不住,哈哈哈哈哈白娘娘您真的是个人才啊。】
  【苏子言:这个群论奇特的绝,真的当属白娘娘,谁都比不上。】
  【朱棣:赞同!】
  【罗睺:你赞同什么赞同,赞同你和白骨精有一腿?】
  【朱棣:...靠。】
  【刘邦:哈哈哈哈笑岔气了,看来娘娘真的是博爱了。】
  【白骨精:奴家是爱在天下,绝不会放过任何有缘人~】
  【秦始皇:何为有缘人,只要是个人吗?】
  【纣王:不对,应该还要加上妖精。】
  【罗睺:那这样的话,也得加上怪啊魔啊。】
  【刘邦:给各位纠正一下,人,妖魔精怪,都得必须是性别男,这样才行呢。】
  【白骨精:哎哟,大家怎么这么了解奴家,看来是对奴家爱得深沉呀~这叫奴家怎么好意思嘛。】
  【秦始皇:...】
  【苏子言:我就一个问题。】
  【白骨精:小郎君什么问题呀~】
  【苏子言:太监娘娘您也可以?】
  【秦始皇:哈哈哈哈哈。】
  【白骨精:tui(╯‵□′)╯︵┻━┻】
  作者有话要说:
  白骨精:小郎君你变坏了。
  苏子言:还要多谢娘娘教导了(* ̄︶ ̄)
  白骨精:呵...
  ——
  上歌:苏仙的资料都来自《苏轼传》《苏东坡传》《宋史》资料整合哒~其中还有很多,比如说著名的,苏仙去看望友人,怀民亦未寝,2333当时怀民大大怕是很无奈啊~还有去找陈季常,两人熬夜唠嗑,被陈大大的妻子抓个正着,指着他们吐槽哈哈哈哈,翻阅资料的时候,真的是看的又好笑又感叹,苏仙真的心态非常人可比啊。
  ——
 
 
第53章 苏子言:李二陛下,您的前上司来了
  【刘邦:直播还没有关哎,是还有什么没有讲完的吗?】
  【朱棣:苏先生的应该是讲完了吧,难道还有他娶了几位妻子,发妻是才女王弗,继妻是王弗的妹妹王润之,最后的妻子是王朝云?】
  【朱棣:突然发现,这位大佬三任妻子,都姓王呀,这缘分,也太强了吧。】
  【纣王:那这么说,这位苏轼还和苏子言一个姓呢。】
  【罗睺:是哈,那这说不定五百年前还是一家呢。】
  【苏子言:那我真是替我家祖宗谢谢魔祖大人了,这么轻易就和大文学家成亲缘了。】
  苏子言就很无语,他家祖宗要是能知道,怕不是得跳起来揍这位。
  不过可能也是被揍了,嗐。
  【白骨精:哈哈哈,魔祖大人真是绝了,小郎君都快要气死了。】
  ???
  哪看出来他快要被气死了?
  苏子言嘴角抽搐。
  不过这个直播光幕,好像还真的是没有关的趋向。
  难道真是他还有什么漏掉的?
  应该没有了吧。
  思考了下,继续在上面打字。
  【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来自《王安石传》资料)】
  原本以为就到此结束的众人,看着苍穹之上又发生了变化,定睛一看。
  宋神宗位面的一群人,有的心情复杂,有的郁闷,有的气愤,有的激动,有的高兴,有的叹息。
  宋神宗这会是彻底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这上去两位,两位都是他的大臣,他是该自豪的。
  可,他这个帝王,好像风评有点危险啊。
  王安石镇定自若的神色此时终于有了变化,他身体下意识前倾,盯着天幕,是他?
  真是何其有幸啊。
  【唐玄宗位面】
  “这开始讲王安石了,那这位宋神宗,会给出评价了吗?”李隆基是有些好奇的,这是他看到的第二位不明所以的皇帝了。
  第一位是商朝帝辛。
  这位天幕似乎偏爱他,却又似乎不那样。
  按照以往来说,真要是偏爱,只会各种感叹,劝解,然后再把那些奸臣和一切阻碍都说出来。
  可这位却没有,反而是说的其他的事情,令人窥不到个底。
  【成吉思汗位面】
  铁木真现在接手的就算是宋,对于苏轼王安石他都是有耳闻的,只是怎么说呢,他对这些弯弯绕绕的东西不那么感兴趣。
  不过王安石变法,真的是太大了。
  纵观历朝历代以来,也就两位。
  一位秦朝的商鞅,一位他。
  而两位还都算是没有什么好下场。
  但真要比好像王安石还是要好很多的,至少活的好好的。
  ...
  【秦有商君,宋有王相,他们仿佛生而为变法。宋神宗为改变三冗危机,内忧外患,决定改革朝政,启用王安石,君臣此时心一致,变法很顺利。
  王安石提出了富国之法:青苗法,免疫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输法。强兵之法:保甲法,裁兵法,将兵法,保马法,军器监法。文人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
  (来自《宋史·卷三百二十七列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资料整合)
  本意在富国强军,扭转北宋的倾颓局势。
  他前期也确实使得生产得到发展,国库变得充盈,军队变得更强。
  可惜政策中含有的许多弊端,如青苗法,看起来是让百姓在没有收成的时候,可以由政府借贷养护,不必为了没有粮食而担忧,可实际上,强制了农民的借贷,让农民的负担变得更重。
  (来自改革史资料整合)
  免疫法农田水利法皆是如此,看似改善了民生,实际让本就艰难的百姓,越发艰难。还有的条例,皆是或多或少存在弊端,有的更是思虑不足。
  再加上人手使用不当,又新旧党的争斗,导致上行不下效,造成了更多的负面,政党不断谏言,最终神宗妥协,导致变法失败。】
  (来自《王安石传》资料整合)
  王安石叹息,变法失败,先前看苏轼的时候,他就知道了。
  毕竟说过。
  只是现在更明白,问题在哪了。
  虽然上面只简单的说了几条,确实都是重点。
  他本意是想要提高农民的生产力度,却没有考虑到农民的承受能力。
  这长此以往下去,就是他的政敌们不对他出手,恐怕百姓们也要开始反抗了。
  到那时,自己恐怕就是罪人。
  赵顼握着扶手,很是心塞,他好像真的成昏君了,可他现在也确实是想要有一番作为的,想要宋朝变好。
  他要引以为戒。
  “丞相,是朕错了。”不是说否定了这个变法,而是,明明想要改变局势,明明知道朝堂的问题,却没能进行管控,导致后续一系列的事。
  若是他能够强硬一点,或许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王安石对着神宗行了一个大礼:“是臣错了,臣过于激进,没能认真思索这些条令中的不适之处,苏轼,欧阳修他们说的对,新法确实很多弊端,是臣着相了,臣肯请陛下,召回欧阳修、梅尧臣、曾巩他们,一起共研新法,为我大宋,开创新的一面。”
  他一个人,确实考虑的不全面。
  他得承认,力有不逮。
  也更得承认,一人容易自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古来自有说法。
  赵顼惊讶了,随即又有些疑惑:“朕也有此意,只是,为何丞相不言及召回苏卿?”
  “不可召回苏轼。”王安石直接摇头,“苏轼要走的路,与我们皆不同,他心怀大爱,他更被百姓需要,他是百姓的精神支柱。但臣恳请赐苏轼御前参议的资格,参与臣等之间的决议,这样能更好的让我们知道,百姓需要什么,现在的大宋究竟处在什么情况。”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