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好皮的木薯整条晾晒在一边,表皮干了再用机子切片,过程还是挺繁琐的,以前都是人工,现在用机器代替,效率提高不少。
今年没有种多少木薯,乌桃不打算像往年那样卖给收购商,她已经跟乌夏林商量过,今年村里的木薯由村委统一收,再联系县城的加工厂就地加工成木薯粉,做芋圆。
这批芋圆会供给两家连锁奶茶品牌,是方图通过关系帮她谈下的合作,代价是明年要单独帮他酿一批酒。
第50章 炸鲫鱼
因为忙, 中午饭就做的比较简单,用昨天李大舅拿过来的腐竹炒了个五花肉片,腐竹先拿油炸至起泡, 这样比浸水直接炒要好吃很多;五花肉肥瘦相间, 切薄片煸炒出油, 下炸好的腐竹,调味,加水焖煮收汁, 出锅前再放点蒜叶增香, 就是一道非常美味的下饭菜。
冰箱里还剩下一些排骨, 拿来做椒盐排骨, 另外还做了酸菜炒肥肠、糖醋里脊、炸藕合、猪肉丸什锦菜、红烧茄子、百合炒荷兰豆、蒜蓉耗油菜心和苦麦菜肉丸汤。
猪肉丸还有不少, 李水琴昨天看大家都挺喜欢吃, 所以今天中午又安排上,只是做法不同。
有客人在, 本应该鸡鸭鱼肉都准备的,但李水琴想着冰箱里还有那么多肉, 两位老人也说不用那么讲究, 简简单单就行,这才有什么做什么。
拔了一上午木薯,对城里长大的崽崽们来说这活动量绝对超标了, 午饭超常发挥,每个人都比昨天多吃了一碗饭。
“好饱啊!”郑落允满足的放下碗筷, 拍拍吃的滚圆的肚皮, 完全把以前嚷嚷的减肥抛到脑后。
“诶呦~”李水琴拦下她的手, “刚吃饱饭可不能这样拍。”
“嘿嘿~~我知道啦乌奶奶~”
来的这几个孩子李水琴都挺喜欢,笑道:“今天辛苦你们了, 帮着干了那么多活,晚上想吃什么?跟乌奶奶说,都给你们做。”
郑落允扑过去一把抱住李水琴的胳膊,撒娇道:“一点都不辛苦,比在学校好玩多了,乌奶奶,我能不能再多住几天呀?回学校就吃不到你做的好吃的了。”
她知道求表姑没用,可她现在真的不想回北京,桃桃姐说明天进山看草药和灵芝,她只从爸妈的手机里见过那株巨大的灵芝王,现在有机会去看实物,她不想错过。
还有啊,桃桃姐家那么多好吃的,房子又漂亮,她还没有住过这种房子,穿汉服拍照肯定很出片,她都打算让老妈把她的汉服寄过来了,明天怎么能跟表姑回去,坚决不行!
“想多久都行的呀,家里有吃有住,”李水琴说道,“不过现在还没有放假,你们都要回学校上课的,请那么长时间的假也不好,等放寒暑假再来玩也行的啊。”
“没事,落下的功课可以请家教补回来,乌奶奶~~”
李水琴招架不住,“好好好……哎哟,可怜的,在学校闷坏了吧?我家桃桃上学的时候也这样,屁股跟长了钉似的坐不住,总想玩,不肯去上课。”
“嘿嘿……”郑落允就知道傻乐,当做没看见自己表姑的瞪眼。
这丫头,张清让深吸一口气,要开口教训。
乌桃冲她轻轻摇头,“算了,就让她多待两天吧,耽搁不了多少事。”
郑落允计划得逞,其他崽崽也不乐意明天就回去,张清泽怕张清让,也担心爷爷会说他,就不敢吱声,只拿眼睛偷偷瞟。
张公岸还不知道这些小的心里打什么主意?平时他对儿孙是严格,也是希望他们别在吃喝玩乐上花太多时间,以免日后在这种事情上犯错。
“那就多留两天,但不能瞎胡闹。”
张公岸一发话,几个小的高兴的直蹦高,很有眼力见的收拾碗筷,证明自己非常懂事非常乖。
张清让摇头,和乌桃说:“看这阵仗,往后几天小心把你家给拆了。”
乌桃无所谓,“拆了就找你索赔,你是他们的长辈。”@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把他们卖给你当长工吧。”
“这个提议不错,我会考虑。”
下午李水琴还特意蒸了一锅鸡蛋木薯,就是将生木薯去皮,上锅蒸到有裂纹爆开,吃起来口感绵软粉糯,有点像荔浦芋头,却又不一样,几个崽崽都爱吃,说走的时候要挖一袋拿回家。
木薯品种不一样,从形状到口感都略有差别,有的木薯杆子是白色和青色混着,有的叶子顶端带深红色,适合蒸熟了吃的就是鸡蛋木薯,糯到噎喉咙。
一天时间根本拔不完,院里又晒着稻谷,木薯只能暂时晾在地里,用杆子架起来。
现在是秋天,比较干燥,这样放也没有问题,等过两天拿回去切片了再单独晾在竹篾席上。
张清让临时有工作要开线上会议,下午就没能跟乌桃一起去拔木薯。
快四点时听见一只耳在外面狂吠,她便暂停会议走到外面,看见两个中年男人提着鱼篓渔网鱼桶在院门口徘徊。
看出来的不是桃桃,怪眼生的,之前没见过,以为是桃桃家的哪个亲戚,他们就问道:“桃桃不在家啊?我们送鱼来的。”
张清让的视线转到鱼桶上,几秒后笑道:“乌阿姨跟桃桃去挖木薯了,你们先进来吧,”她打开院门,“我现在打电话喊桃桃回来。”
“不用打啦,把鱼放下我们就回家啦!”两人进来,轻车熟路找到专门养鱼的水缸,把鱼桶里的活鱼倒进去。
张清让凑近看了看,有草鱼、鲢鱼和一尾红鲤鱼,还有很多巴掌大小的鲫鱼。
“这么多?是在村河网的吗?”
“不是啦!这是在岔水沟捞的,那边小鲫鱼和辣钉子最多。”
张清让对乌家庄的水域分布不是十分了解,只知道有一条连通社湾坳大江的村河以及两个位置偏远一些的大水库,这个岔水沟她也是第一次听说,不知道在哪。
两人一看就是常来给桃桃家送鱼,是熟面孔才对,怎么一只耳还叫那么厉害?张清让低头看堵在门口虎视眈眈的大黄狗,有点不理解。
她当然不知道一只耳对杀猪、捕鱼、宰羊这类行业的人都没有好脸色,不管来过多少次,都不耽误它对人家吠叫。
他们送完鱼就走了,张清让挽留了两句。
“不用啦,我们之前也送过好几次,桃桃都知道的,等她回来你和她说一声就行。”
“那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谢什么啊,都是一个村的,我们还是桃桃的叔伯。”
张清让看上去没有架子,好像挺好相处,但为官的气度摆在那,再平易近人也会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俩村民大叔不太敢留下,拿上空掉的鱼桶就急急忙忙出来了。
到山脚下了他们才敢小声嘀咕:“桃桃家的亲戚真是个个了不得,有个在县城当官的大伯还不算,刚才那个又是谁?看起来就不好惹,听说昨天来了好多个,吃了饭又连夜走了,是水琴娘家那边的吧?兰山这边的我们都差不多认识,不像是。”
“也可能是之前不太往来,现在回来走走亲戚,认认门,兰山的老娘那头不是挺大一个家族,听说不少人都在省城工作,讲不准就是从省城来的。”
“唉,兰山没了之后,她们孤儿寡母过的也不容易,多几个亲戚来走动也是好事,免得让人看轻,以为没顶梁柱了就好欺负,你看乌老二那德行,还把人家告上法庭,呸!个刁毛,衰死。”
“他现在后悔死了吧,其他人都能把东西拿去助农店挂卖,就他们三家不行,学别人上山挖草药,村里不收他的,拿去镇上卖,嘿!衰货,几毛钱都没人要,说是品质不好。”
“他那些草药都不是我们乌家庄地界上长的,品质肯定不好咯,就跟杂草一样,谁要啊。”
“啊?不是我们这的?那他从哪里挖的?”
“谁知道他从哪个旮旯角弄的,乌老二去找过好几次乌夏林,耍赖皮要村委收他的草药,还想把他老婆塞进作坊干活。”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刁毛!谁家的进去也轮不到他家啊!”@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他不要脸呗,让他把桉树砍了也不乐意,后面还不知道怎么闹呢,听说乌洪杰都打电话回来骂了。”
“活该!”
现在天也黑的早,四点半李水琴就回来准备晚饭了,张清让跟她说刚才有人送了鱼来,在水缸里养着。贤注服
村里人隔三差五就会送鱼上来,给钱他们也不要,李水琴再去村上买东西时就会带点东西给人家,算是礼尚往来。
小鲫鱼养不了多久,今晚上就会翻白肚。
李水琴把小鲫鱼单独捞出来打算一会儿做鲫鱼萝卜汤,剩下的就油炸,乌桃很爱吃炸小鲫鱼,闲了时就会拿着蹲在回廊上吃,弄的满手油,跟小孩似的。
张清让很喜欢听李水琴说关于乌桃的事,现在的或者小时候的,都很有趣。
她失笑,问道:“桃桃怎么那么爱吃鱼?”
李水琴也不懂,“谁知道呢,可能是我怀她的时候老吃鱼,坐月子吃的也是鱼,受影响了吧,她吃肉就容易腻,以前还嫌肉塞牙,吃鱼就不会,倒是被鱼刺卡过好几次喉咙。”
别人被鱼刺卡喉咙后就对吃鱼有阴影,乌桃不会,她照样爱吃鱼,河鱼海鱼都爱吃,她做鱼也很有一手。
以前李水琴就只会做炸鱼、红烧鱼块,这两年乌桃在家,教了很多其他的做法,慢慢的也会了,糖醋鲫鱼、松鼠桂鱼、水煮鱼、清蒸鱼都做的特别好吃。
其他人从木薯地回来,还没到院门就已经闻到炸鱼的香味,脚步不由加快。
第51章 酸芋苗
处理好的小鲫鱼先放进盆里加米酒、盐、葱姜腌个底味, 起锅烧油,油温六七成热的时候再用筷子把腌好的小鲫鱼一条条放进去,避免粘连, 也不要着急翻动, 等炸到微微焦香再翻过来, 喜欢吃酥一点的可以稍微炸久会儿。
炸好后就这样拿着吃是最香的,回锅再烹饪会让原本酥香的鱼肉变软,吃起来渣渣的, 还全是细刺。
众人洗手等吃饭, 李水琴心疼几个孩子跟着忙活一天, 弄的满头汗, 衣服还都是土, 就端出一盘炸鲫鱼让他们坐在回廊的竹桌上先吃, 垫垫肚子。
两位老人年纪大了,油炸类的东西还是尽量少吃, 怕他们肠胃受不了,俩老头不乐意, 坐那吃的比孙子孙女还欢乐, 连炸的酥脆但没有肉的鱼头都嚼吧嚼吧吃掉,让坐着等鱼骨头的一只耳跟大师非常怨念。
“老爷子在家不这样的。”在天井帮着洗菜的张清让解释了一句。
地里有一批老韭菜出了不少韭菜花,刚回来的时候乌桃顺便摘了一茬儿, 蒜苔也抽了一把,等会儿拿进去炒肉。
“人年纪越大就越像小孩。”她爷爷在世时也这样, 越不让干什么就越要去做, 说了也没有用, 要哄,顺着, 他才会听话。
她把洗好的韭菜花还有蒜苔拿进去,切成小段备用,碗里有放了生粉、盐、白糖、耗油和生抽腌好的梅花肉片,另一个碗是搅好的鸡蛋液,用来炒韭菜花的。
“桃桃啊,剩下那点排骨我也腌了,做个芋头排骨煲。”李水琴说道,她还在炸小鲫鱼。
乌桃过去拿了一条刚出锅的吃,被烫了手指,“喔……”
家里的芋头都是爷爷奶奶以前种了留下的,闲暇时李水琴会移到一处,这样好施肥也好打理,但绝大多数都是由它们自己长,荔枝树底下、玉米地、木薯地、犄角旮旯……荔浦芋头会集中一些,小芋头四处都有,全部挖了也不切实际。
做芋头排骨煲用的是荔浦芋,一个就有橄榄球那么大,乌桃只切了一半,剩下一半留着明天做反沙芋或者芋头糕。
已经提前腌入味的排骨下锅煎香,加水、放一小块桂皮、半个八角和两片香叶,煮开后转到浅底的砂锅炖半小时再放切成小块的荔浦芋头,出锅前撒一把葱花增香。
排骨咸香脱骨,芋头粉糯到起沙,又浸了汤汁,味入的刚刚好,老人小孩都适合吃,是乌桃家餐桌上隔三差五就会出现的一道经典本地菜。
灌好的血肠也没有吃,乌桃去仓库捞了一碗酸芋苗和泡椒,酸芋苗在桂区中北部很常见,是用芋头苗腌的,口感酸爽清脆。
这种芋苗有青色和紫红色两种,跟荔浦芋头和小芋头的苗差不多,只是品种不一样,它们只长苗不长芋头,本地人喜欢拿它们晒干了做炖菜,很吸油,又入味,特别下饭。
酸芋苗是乌桃腌的,平时不怎么吃,只偶尔拿点出来做酸辣口的配菜,炒血肠用这个正好,再放点青红泡椒,颜色好看,还酸辣开胃。
37/133 首页 上一页 35 36 37 38 39 4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