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位者的心比海底的针还难琢磨,他们猜也猜不出什么子丑寅卯,只能加快脚步来到大帅府。
他们倒不担心有什么生命危险,工匠的地位虽然不高,但是有手艺的工匠到哪儿都是宝,尤其他们这些祖祖辈辈都和兵器打交道的匠人,便是朝廷也不会轻易要他们的性命。
要是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大罪,那就关起来从早到晚的干活,只要不是杀了哪个大官,一般不会丢掉小命,只会生不如死罢了。
沐青不知道匠人们心里在想什么,他也认不出这些工匠的分工,在场这些全都是五大三粗的汉子,连被抓去研究火药的老道过上安稳日子后都壮实的能打死一头牛,要不是身上穿着道袍他都不敢相信这是道士。
不管了,先开讲。
沐小先生清清嗓子,先抛出一个问题,“各位,你们知道枪管里的弹药是怎么飞出去的吗?”
工匠们有些傻眼,怎么?小公子去了趟军器局后对兵器感兴趣,特意来找他们解惑来了?
他们世代接触这些,家里的孩子也不会这么早就对兵器的内里感兴趣,这开窍的也太早了吧?
一群工匠面面相觑,有朱大帅和马夫人在旁边盯着,他们也不敢拿石桌上站着的小公子不当回事儿,负责研制枪管的匠人站出来回道,“是药力催发而出。”
沐小先生煞有其事的点点头,“是这样没错。枪管里的火药爆炸后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弹药就是被那些气体给推出去的。”
工匠们:???
这是什么说法?
沐青扭头看向他们家老爹,这时候得他们家老爹出面才能镇住场子。
朱元璋咧嘴笑笑,“咱家小娃生而知之,昨日见了军器局中的兵器后心有所感,今儿特意喊你们过来参详参详,看看能不能造出威力更大的火铳和大炮。”
这下懵逼的变成沐青小豆丁了。
生而知之?什么生而知之?这是要把他打造成神童吗?
不行啊爹!他真的撑不起神童的名号!他伤仲永啊爹!
可惜父子俩的默契还没到心有灵犀的地步,这边小娃愣在原地,那边老爹已经把大话说出去,说辞甚至越来越夸张。
偏偏工匠们不觉得有什么,他们长那么大没少听各种玄乎的事情,大帅家的小公子生而知之不稀奇。
寻常农家的母鸡都能传出下金蛋的好事儿,朱大帅都能从小兵奋斗成坐拥那么大地盘的大帅,家里出点神异事件再正常不过。
工匠们被朱大帅唬的一愣一愣的,再看向沐青的时候眼神中明显多了几分敬畏,“小公子,不知这气是什么气?如何推得动弹药飞那么远?”
沐青深吸一口气,神情恍惚的说道,“火药的成分你们知道,那些东西混合到一起点着后会释放大量的能量,瞬间产生大量的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体积急剧膨胀,压力猛烈增大,要是在空旷的地面上点燃就没什么事儿,要是在狭小的枪管里,那些气带来的压力就会把弹药推出去。”
弹药在枪管内受到推力冲出去,但是离开枪口后没了推力,只剩下重力和阻力,所以射程远近和弹药的用量关系很大。
物理课上这类题很多,不光有子弹的发射,还有洲际导弹、火箭和宇宙飞船,只有想不到,没有物理题出不到。
虽然那些都是简化到不能再简化的模型,但是正好可以用来给这些工匠解释原理。
至于爆炸后产生的气是什么气,他倒是知道火药爆炸的方程式,可是他写出来没法解释啊。
沐小先生鼓了鼓脸,不行,朱老爹已经把人设给他立好了,他不能转头就打老爹的脸,怎么着也得过两天再打,方程式写出来他们看不懂,写字肯定能看懂。
就是一个硫加两个碳酸钾加三个碳生成硫化钾加二氧化碳加氮气,这公式还是上学的时候学到的,简单好记还不容易忘,简直是居家旅行和穿越的必备公式。
沐青要来炭笔写字,遇到不会写的字还得求助他们家老爹,用汉字写感觉比写一百个化学方程式还累,“这俩都是气,不过他们产生的推力在弹药离开之后就会消失,所以枪管越长推送的力量也就越大,射程也就更远威力也会更大,当然也不能把枪管做的太长,太长的话阻力就会变大,弹药又跑不远了。”
这时候就得数学和物理一起出场,他们拿不准的这些都是有最佳比例的,而且这个比例能算出来。
就是这个式子的变量有点多,他现在的脑袋瓜已经不允许他接触这等高难度的物理题了。
工匠们看不懂那些奇奇怪怪的字眼,他们之中甚至有好些根本不识字,一身本事全靠父辈口口相传,但是这不代表他们完全听不懂,沐青说到枪管不能太长的时候反应快的就琢磨出门道了。
他们做枪管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枪管的口径和长度不能随便,要是过了合适的尺度反而会让威力大减,应该就是小公子说的这个道理。
药量越大射程越远,但是他们的枪管受不住那么大的力道,所以必须得控制药量,只能在枪管的大小上下功夫,“小公子觉得多大尺寸最佳?”
沐小先生想想那各种体形的火铳大炮,诚实的摇摇头,“不知道。”
这问的太宽泛,他也说不准哪个尺寸最佳。
就算问的不那么宽泛,他也说不上来。
就、术业有专攻,让专业人士琢磨去呗。
第58章
沐小先生的火药爆炸小课堂开了一上午, 工匠们听的入神,时不时提出个问题互相讨论,一时间灵感爆发感觉回去就能造出威力比盏口铳更大的火铳。
专业人士毕竟是专业人士, 他们说的很多细节沐青都听不懂, 但是不耽误他给匠人们提供灵感。
朱元璋自学能力极强, 即便他们家小娃讲的狗屁不通他也能从“鬼画符”上看出点东西。
沐小先生小课堂讲到最后,和匠人们讨论“神仙指点”的已经不是“托梦”的正主沐小娃,而是小娃他爹朱大帅。
沐青推到他们家娘亲身边,吃着马夫人抽空让下人准备的早饭感慨不已。
不愧是他们家老爹,就是厉害。
出了“神仙托梦”这档子事儿,今天的课也不用去了,下午的时间是自由的, 他可以撒了欢的玩。
好耶。
想象是美好的, 现实是骨感的, 朱大帅只给娃请了半天的假, 上午的事情忙完之后,下午就把人扔到校场训练去了。
四书五经不能轻忽,拳脚功夫更不能掉以轻心,那边耽误了他都心疼。
沐青:???
骂骂咧咧.jpg
校场上,小豆丁们看着一边生闷气一边扎马步的沐小青,歪着脑袋不知道他在生什么气。
“你们谁惹文青生气了?”
“他上午没有去书院, 可能是在家调皮被揍了。”
“……”
“那没事了,散了散了。”
沐青睁大眼睛,“你们有本事站着别动!”
小伙伴们扭头, “我们站着不动你也打不过我们啊。”
沐青:气哭.jpg
小豆丁们也怕真把人气哭, 嘀嘀咕咕之后赶紧站在原地扎马步,假装自己刚才什么都没有说。
他们说的没错, 虽然他们的年纪参差不齐,但是身子骨都比大帅家的小公子强健,打起架来完全不带怕的。
唔,他们都是听话的好孩子,才不会在私底下打架斗殴。
沐青捏紧拳头,早晚有一天他也能长成身高八尺的大猛男。
一拳一个小朋友,超凶!
小孩子的生活一天天的没有变化,外面的变化却很大。
中原的刘福通暂且不提,张士诚和徐寿辉的扩张也不用多说,重点是朱大帅占据应天府之后的攻城略地。
在拿下应天府的第二个月,徐达、汤和的骑兵步兵和廖永忠、廖永安兄弟的水军兵分两路拿下镇江,其中还冒出了个猛将预备役来。
战场那么乱,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元军畏战已经是共识,红巾军的将士们在士气上就赢了他们一大截。
攻打镇江的时候元军也没让大家失望,红巾军打上来的时候官兵根本不敢正面迎敌,愣是在拿着比红巾军更好的武器的情况下被红巾军追的四处跑。
这你追我赶的就容易出事,红巾军这边一小队人马追着追着就发现他们冲进城了,这么好的机会当然不能放过,于是又是一通乱杀。
但是大军还在外面没进来,城里只有这一小队人也不行,官兵且战且退不假,架不住人家人多,这一小队人马在嘎嘎乱杀之后筋疲力尽,终于还是被抓住了。
官兵多是欺软怕硬之辈,没逮到人之前躲的严实,逮到人后立刻都冒出来喊打喊杀。
被抓住红巾军中有朱大帅的亲卫,那小将力大无穷是出了名的,之前有次朱大帅的小船在江边搁浅,他竟然直接连人带船扛起来走,谁见了都得赞一声小伙儿好力气。
眼看敌人的大刀快要砍在脖子上,那小将挣断绳索抢了刀就跑,愣是在官兵的冲冲围堵下冲出了城门,然后带着城外的弟兄们杀回城中。
——兄弟们,城里就是一群废物,快冲啊!
镇江就这么到手了。
沐青听完之后只有一个感觉:《三国演义》还是写保守了。
谁家小将那么猛?简直就是加强版的许褚好吧!
朱大帅拿下镇江,紧接着又瞄上了扬州。
扬州虽然在江北,但是地理位置也很重要,反正现在张士诚在江浙一带跟杨完者和达识帖睦迩打的不可开交,这是他们趁乱拿下扬州的最好时机。
朱元璋本来没急着打扬州,但是扬州的青军和徐州的黄军已经被赵均用说服一起攻打淮安,为了给冯国用那边减小压力,徐州和扬州至少有一个得拿到手。
他本来打着方便支援冯国用的想法派人去打探扬州的情况,打探完之后就坐不住了。
原因无他,占据扬州的青军主帅张明鉴他娘的就不是人!那是个食人魔!字面意义上的食人魔!
青军占领扬州之后不去抢粮食也不督促百姓种田,就在城内杀人为食,还把人肉分三六九等,小孩儿最好,妇女次之,男子又次之。
那狗东西在扬州不过一年,扬州城的百姓都快被他们给吃光了。
出去打探消息的斥候得知扬州城内的情况后头皮发麻,回来的时候脚都是软的,朱元璋是普通百姓出身,得知张明鉴杀人为食后鼻子都快气歪了,立刻命令缪大亨率兵攻打扬州。
城里那些青军还有救的就留下,无药可救的就想办法料理掉,他们要打的仗那么多,就算缺人也绝对不会要这种以人为食的兵。
至于青军主帅张明鉴,千刀万剐都便宜了他。
这话所有见到扬州城惨状的将士都举双手双脚赞同。
朱元璋在应天府琢磨兵器的时候,耿君用、耿炳文父子带兵攻下长兴,徐达拿下常州,眼看着大军攻城略地一往无前,元军那边又来了个厉害人物把徐达和常遇春都绊住了脚。
徐达拿下常州后和常遇春一起转攻宣城,然后在宣城底下的宁国县吃了亏。
镇守宁国县的是元将朱亮祖,这人前不久才在战中斩杀红巾军大将邵肆,对上徐达和常遇春这两个猛将也丝毫不惧,不光多次挡住二人进攻,还一箭射伤了常遇春。
生猛如常遇春都受伤了,底下的将士们下意识就开始害怕。
朱元璋一看感觉不行,还得他亲自过去,正好军器局那边作出了新的火铳,让他看看新火铳有多大威力。
这次的火铳换了材料,是用铜铸造而成的铜火铳,口径放小了些,铳管加长了些,药室的点火孔也加了密封火门,这样可以实现填好弹药也不用担心行军颠簸把弹药给弄洒。
老朱出马,一个顶俩,有朱大帅的亲自督战,红巾军终于攻破宁国县,守将朱亮祖被擒,降卒足有十多万。
红巾军将领再一次感慨官兵的财大气粗。
难怪他们一直打不下来,小小的县城里足足十多万兵马,打不下来多正常。
宣城到手,朱大帅收好立下大功的铜火铳,安排好这边的事情打道回府,回去的路上还不忘找朱亮祖来唠嗑。
都是朱家人,五百年前是一家,见面就打打杀杀的不好,什么事情不能心平气和的说?
其实朱亮祖已经不是第一次栽在朱元璋手上,早在淮西红巾军渡江南下攻打太平府的时候他就降过一次,但是那次投降没几天就找机会溜回其他官兵控制的城池。
这次再想溜难度就大多了,周边不仅有朱元璋,还有不断扩充地盘的徐寿辉和张士诚,官兵控制的地方越来越少,他逃出去后还真不一定能找到大部队会和。
朱大帅是个惜才的,朱亮祖能挡住徐达和常遇春的联手,可见本领不凡,这样一个有本事的将领直接杀了太可惜,还是想办法为他所用比较好。
朱亮祖倒也干脆,知道这次跑不了了,索性答应下来,彻底和朝廷那边做了个了断。
不过他答应的爽快,军中其他将领却不乐意。
这家伙前不久才在宁国县城下杀了他们好几千兄弟,不把他的脑袋砍了祭旗也就算了,怎么眨眼间还成自己人了呢?
军中反对的声音太响,朱大帅没有办法,为了平息众怒只能打朱亮祖一顿算是赎罪。
事情表面上是过去了,但是军中对朱亮祖不满的人依旧有很多。
这也是个无解的问题,人都会有偏好,朱亮祖给朝廷卖命的时候打红巾军从不手软,让军中将士一下子接受他变成自己人的确有点难为人。
再说了,他们在官兵降将手底下吃了不只一次的亏,谁能保证朱亮祖不是第二个陈野先?
蓝玉左看右看,确定周边没有其他人才小小声说道,“我姐夫就看他很不顺眼。”
沐青煞有其事的点点头,“我要是你姐夫,我也看他不顺眼。”
人家常遇春乃是军中的不败先锋,在朱亮祖手底下吃了亏不说,还因为受伤影响了士气,这要是还能和平相处那就不是常遇春了。
蓝玉不关心他姐夫在军中的恩怨情仇,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宣布。
宣城拿下,徽州近在咫尺,经过那么多天的看娃折磨,大帅终于想起来他已经到了上阵打仗的年纪,已经决定让他随军出征啦!
就是跟的不是他姐夫常遇春,而是被发配到了和他年纪差不多大的邓愈手下。
唉,人家邓愈年纪轻轻已经是大帅的左膀右臂,他可好,至今还是个大头兵。
47/91 首页 上一页 45 46 47 48 49 5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