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明]给朱元璋当义子的那些年(历史同人)——醉酒花间

时间:2023-12-22 09:03:09  作者:醉酒花间
  【两波人互相看不顺眼,这也为之后的两都之战埋下了隐患。】
  【泰定帝在上都驾崩后,他八岁的儿子皇太子阿剌吉八在权臣倒剌沙的拥立下于上都称帝,是为天顺帝。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倒剌沙,留守大都的将领燕铁木儿趁机发动政变,拥立和世瓎的弟弟、武宗海山的二儿子图帖睦尔称帝,史称元文宗。】
  朱元璋幽幽叹气,“一个泰定帝,一个天顺帝,这爷俩真是……唉……”
  马秀英扶额,“你还有功夫心疼别人呢?”
  【泰定帝继位之后重用回回人掌握大权,同时大量排挤原本武宗仁宗两脉的官员和将领,人家当官当的好好的忽然被排挤自然会感到极度不满。泰定帝诛杀铁失等人是下手太狠,朝中的蒙古勋贵也害怕落得抄家灭族的下场,于是都想找机会换个皇帝,这些人中的代表人物是权臣燕帖木儿。】
  【英宗被杀,仁宗一脉不能登基,武宗一脉的后人总可以。在燕帖木儿一行人看来,皇位本来就应该是武宗海山一系所有,只不过泰定帝父子利用政局变化窃取皇位,如今迎立武宗后人是物归原主】
  【他们的最佳选择应该是武宗海山的大儿子和世瓎,但是和世瓎这时候在察合台汗国避难,离大都上都都非常遥远,燕帖木儿这时候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只要是武宗的儿子,老大老二都可以。】
  【图帖睦尔是武宗海山的儿子,直接威胁到英宗统治的合法性,于是英宗继位后就把他贬到海南晒太阳去了。】
  【直到泰定帝继位,图帖睦尔才被接回中原,并被封为怀王,改居于建康,后来又迁到了江陵。】
  【先前也提到过一句,集庆府的名字就是这位改的,先封怀王是一重喜庆,后由怀王成为皇帝是二重喜庆,集庆寓意“汇集喜庆”,就是这么个意思。】
  【按理说泰定帝对图帖睦尔算是仁至义尽,不光把他从大老远的海岛接回中原,还给他封王赐领地,亲爹当皇帝大部分也就是这样了,更何况泰定帝只是他堂伯。】
  【但是吧,权力动人心,有当皇帝的机会图帖睦尔当然不会放过,皇帝堂伯驾崩,他和太子阿速吉八又没什么感情,这个皇帝不当白不当。】
  【有道是天无两日国无二主,元朝是两都巡幸制,现在上都一个朝廷大都一个朝廷,两边闹矛盾了底下人听谁的?让上都朝廷放弃中原富庶之地不可能,让大都朝廷放弃漠北老家更不可能。】
  【双方都觉得自己才是正统,又都有完整的朝廷班子和大量军队。讲道理讲不通,那就谁的拳头大谁说了算吧。于是乎,元朝立国以来的第一次内战正式爆发,史称“两都之战”。】
  【前面那么多次皇位争夺战,到天顺帝和文宗这里才爆发第一次内战,说实话已经很不错了。】
  【在两都之战爆发的同年,濠州放牛娃朱重八降世。】
  朱元璋听到自己的名字打了个激灵,搓搓胳膊上的鸡皮疙瘩感觉浑身不得劲儿,“妹、妹子,咱怎么觉得有点瘆得慌。”
 
 
第73章 
  朱元璋从听到“老朱”这个字眼开始心里就一直打鼓, 虽然刚才一直埋怨神仙不指名道姓说出“老朱”是谁,但是现在真从神仙口中听到他的名字,这心里比刚才还要七上八下。
  濠州放牛娃朱重八, 确定无疑就是他没错, 连重名的可能都没有。
  这么一来, 后面提到的这个朱重八和前头提到的老朱是一个人吗?
  就、有不是一个人的可能吗?
  朱大帅欲哭无泪,他刚才就不该埋怨那么多。
  【因为元朝实行两都巡幸制,所以大都和上都都有完整的朝廷班子以方便皇帝来回搬家。漠北是蒙古人的老家,对蒙古人而言意义比较重要,因此上都朝廷的军队实力比大都强,两都之战最开始时对大都方面非常不利。】
  【这里先介绍一下推图帖睦尔上位的大权臣燕帖木儿,大家如果看过前面讲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的那期视频, 对这个名字应该会有点印象, 这就是那个被伯颜干掉的权臣燕帖木儿。】
  【燕帖木儿是个钦察人, 也就是蒙古人西征时从东欧带回来的蓝眼奴隶, 他们刚被带回漠北草原时帝位很低,真正开始跻身上游还是在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
  【忽必烈继位称汗靠的是汉军世侯,所谓“汉军世侯”,指的是辽宋金元时期管理北方汉人的特殊制度,这些“世侯”可以世袭罔替,手里的权力大到超乎想象。】
  【前头辽宋金时期的情况先放放, 为了更好的了解两都之战的实力对比,咱们先把元朝的汉军世侯给弄明白。】
  【相对于前面的辽金宋,元朝的汉军世侯数量更多, 他们战斗力强悍, 影响力也大,对蒙古大汗的重要性不比蒙古铁骑小多少, 说一句蒙古汗国的柱石也不为过。】
  【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时将漠南军政事务全部交给木华黎处理,此时蒙古铁骑的主力跟随成吉思汗西征,留在漠南和金国作战的就是汉军世侯。】
  【元初最出名的汉军世侯家族有四个,分别是巩昌汪氏、东平严氏、顺天张氏、真定史氏。】
  【巩昌汪氏就是汪世显的家族,这一家族为元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封王者三,封公者十,将相都帅不可胜纪,世守陇秦梁益之地”,最终家族占据西北地区成为了西北的“土皇帝”。】
  【不过巩昌汪氏在两都之战中站错了队,文宗继位后对站错队的人下手非常狠,不管是蒙古人、色目人还是汉人,能抄家灭族就绝对不会留他们性命。】
  【巩昌汪氏在文宗手底下过的艰难,不过他们能撑到红巾军北伐时被察罕帖木儿等军阀瓜分,而不是像其他勋贵那样被抄家灭族,足以证明他们的家族势力有多强。】
  【顺天张氏和巩昌汪氏的情况差不多,他们家在金朝末年从张柔那一代起就跟随蒙古人作战,后来帮助蒙古入主中原,乃是元朝的开国功臣之一,灭宋的张弘范就出自顺天张氏。然而张弘范一大家子和巩昌汪氏一样在两都之战中站错了队,没过多久就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
  【顺天张氏的下场比巩昌汪氏凄惨许多,他们家全族男眷被杀光,女眷都被元军□□而死,只有一个漂亮女眷被蒙古王爷奸污后纳为妾室才留住性命。】
  朱元璋抬眼,“活该。”
  张弘范以灭宋之功洋洋自得,身为汉人却为蒙古人卖命,活该落得如此下场。
  马秀英眉头皱的死紧,“他家中女眷何其无辜。”
  “天底下过的比他家凄惨的人多的是,顺天张氏好歹显赫了几十年,他们要是无辜,那些水深火热的百姓怎么说?”朱元璋一点都不同情张家的下场,他一想起蒙古人打到中原时汉人出的力最多就生气。
  【大家不要以为两宋时期的汉军战斗力很低,其实只要上头拖后腿,汉军的战斗力非常强,不然他们也没法在辽、金、蒙古这轮番攻打下支撑那么多年。】
  【我们现在看史书的确会觉得宋朝军队不行,但是大家要知道,对宋朝军队来说,他们当时打的是车轮战。对面的敌人有喘息休养的机会,他们没有,他们打完一轮紧接着就是下一轮,有时候这一轮战事还没有结束下一轮就来了。没办法,谁让他们面对的是不只一个的敌人。】
  【当然up不是在洗白大怂,咱们回归正题,继续来说蒙古军界的势力划分。】
  【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前以藩王之尊受命总领漠南军国庶事,征天下名士而用之,建立了赫赫有名的“金莲川幕府”,这个“金莲川幕府”中不光有赵复、姚枢这些正统儒家文人,还有许多和汉军世侯有牵连的汉人。】
  【汉军世侯是忽必烈起家的本钱,但是在他和阿里不哥打内战的时候,位于山东的汉军世侯李璮趁机联合南宋举兵反叛。】
  【李璮献涟海三城于南宋,杀尽山东境内蒙古戍兵,从海州泛海还攻益都,进据济南。南宋方面给官给的爽快,立刻封李璮为齐郡王,加节度使封号,但是到出兵支援的时候立刻没影儿了。老李在北方的人缘似乎也不太好,响应他造反的汉军世侯寥寥无几,没过多久这次叛乱就被忽必烈给镇压了。】
  【李璮之乱之后,忽必烈收汉人军将兵权,罢地方诸侯世袭,提拔色目人来牵制汉人,朝廷中枢的汉臣汉将人人自危,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忽必烈找理由收拾掉。】
  【之后的战事之中,忽必烈的安排就变成了汉军打头阵打不赢就派西域的兵马出阵,西域的兵马打不赢再让蒙古骑兵亲自冲锋。短短几年的时间,汉军世侯就被排挤出主力军变成了炮灰军。】
  【但是那时候忽必烈正在和阿里不哥打内战,手下的蒙古军队对上阿里不哥的蒙古军队完全没有正在打仗的意识,两军对阵不像打仗,更像是开那达慕大会,喝酒摔跤玩的不亦乐乎。】
  【他手下的蒙古军队打阿里不哥的蒙古军队不管用,汉军有背叛他的前科不能用,可是打仗不能没有军队,于是忽必烈就开始提拔钦察人当主力。】
  【钦察人和蒙古人没有太多人情往来,出战就把对面杀的片甲不留,从此在漠北站稳脚跟。后来武宗海山继位,他们跟着海山立下赫赫战功,乃是武宗的嫡系部队,自然倾向于让武宗的儿子继承皇位。】
  【武宗海山在位的时候,钦察将领已经掌握了大都的兵权,他们在武宗麾下效力多年,但是泰定帝继位之后立刻开始排挤打压他们,倒剌沙这个回回人为了提拔其他回回人也对他们非常不客气,双方可谓是积怨已久,有一点火星子就能炸起来。】
  【泰定帝在上都病逝,倒剌沙立刻控制住上都的局势,大都的燕帖木儿自然不甘落后,二话不说立刻迎立武宗后人继位,这个时间甚至比倒剌沙拥立天顺帝还要早。】
  【虽然燕帖木儿他们拥立图帖睦尔有足够的理由,但是上一个皇帝是泰定帝,泰定帝在位的时候立了皇太子,对天下人来说天顺帝继位才是名正言顺。】
  【战事爆发之后,辽东、山西、四川、云南行省迅速站队支持上都的天顺帝,很快调兵遣将围攻大都,局面对大都方面非常不利。】
  【天无绝人之路,前面提到过倒剌沙是个酷爱敛财不可一世的回回人,敛财方面的手段无人能及,让他指挥打仗他是一点儿也不会。巧了,大都方面的钦察人几乎全部都是武将出身,带兵作战毫不含糊。】
  【两都之战中的燕帖木儿和红巾军北伐中的察罕帖木儿一样都扮演了救火大队长的角色,上都方面兵多将广,但是他们战线拉的长,各路军队之间的配合几乎没有。燕帖木儿充分发扬“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作战方针,不管对面多少兵马他都不管,集中兵力就打一路。】
  【熟悉的场面再次上演,朋友们,努尔哈赤打萨尔浒之战就是这么打的。】
  【当时明朝兵多将广,但是各路军队之间的配合不好,努尔哈赤实力较弱,只能用这种方法来迎敌,结果就是明朝四路大军和努尔哈赤的后金作战,愣是被努尔哈赤以一敌四给打退了,从此后金面对明朝转守为攻,萨尔浒之战也成了奠定满清基业的关键性战役。】
  【嘿,真别说,老朱要是知道他的后人一个个那么奇葩估计能把棺材板给踢飞。】
  【两都之战和萨尔浒之战的结果也很像,燕帖木儿把所有精锐都集中起来,用田忌赛马的策略每次都以多打少,专挑能打过的打,目的就是把能消灭的敌人全部消灭。】
  【因为上都的军队比他们多太多,燕帖木儿和文宗为了提升士气下令加封关羽为战神,也许是大都军中汉人多,也许是蒙古人也信关二爷,总之就是关二爷当了战神后大都的军队士气大振,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反复东西西东,将上都各路军队分别击破。】
  朱元璋:……
  蒙古人和蒙古人打仗,还需要他们汉家的关羽来助阵,要点脸行吗?
  还有,努尔哈赤这个名字听着不像汉人,满清满清,难不成明朝后面的清朝又是外族人入主中原?
  什么叫“老朱的后人”?大明的开国皇帝是这个“老朱”?
  朱元璋被这个消息炸的脑袋发懵,大明的开国皇帝是“老朱”,这年头除了他还有其他的老朱吗?
  【以倒剌沙为首的上都朝廷非常吝啬,他们敛财的时候无所不用其极,打仗的时候却舍不得用真金实银来犒劳将士,反而不断印钞来充当军费。钞票越印越多,但是没啥用,通货膨胀的后果就是便激起了将士们的强烈不满。】
  【上都朝廷控制的漠北草原人烟稀少,富庶的中原地区都在大都朝廷的控制之下,倒剌沙舍不得花钱让将士们给他卖命,燕帖木儿手下却有个不断为他提供粮草军饷的河南行省平章给他输送物资。】
  【一个没有后勤保障,一个有后勤保障,双方高下立判。】
  【燕帖木儿打仗的时候也没闲着,一边打一边派人去辽东策反原本支持上都的齐王月鲁帖木儿,他这边牵制住了上都的兵力,月鲁帖木儿趁上都的兵马都派出去临阵反戈偷袭上都,双方配合的极其默契,打的倒剌沙还没反应过来敌军就兵临城下了。】
  【当年十月,倒剌沙肉袒奉皇帝玉玺出降,随后被押送大都后下狱款伏,全家财产被籍没,一个月后被磔于市,同党均被处死,小天顺帝不知所踪,很大可能是直接死在了上都,上都政权就此覆灭。】
  【两都之战分出胜负,历时不到两个月,虽然内战的时间不长,但是却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元朝的统治,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元朝的最终灭亡也埋下了伏笔。】
  【元文宗登基之后为了彰显自己的得位之正将泰定帝、天顺帝这父子俩视为篡位之人,理由是泰定帝肯定参与了南坡之变,如果没有泰定帝做后盾,铁失等人绝对不敢弑君造反。】
  【咱就是说,这就有点强词夺理了。泰定帝远在漠北,别说在武宗、仁宗的连年打压之后他手里能不能剩下多少兵,就算手里有兵,大老远的他也干涉不了朝廷的事情。】
  【不管怎么说,反正泰定帝、天顺帝这倒霉爷儿俩在文宗那里都是非法君主,尤其是泰定帝,那就是个十恶不赦的罪人,哪儿有脸要庙号谥号,不把他们的坟头给平了就不错了。】
  【因此泰定帝和天顺帝都没有汉文庙号、谥号,连蒙古汗号也没有,更过分的是,文宗还把泰定帝的后妃全部送给他的大功臣燕帖木儿为妾。文宗做事儿做的如此之绝,泰定帝要是泉下有知的话估计会把当年那个帮扶堂侄子的自己给踹死。】
  沐青在心里嘀咕,可不是吗,人家当皇后当后妃当的好好的,就算泰定帝没了,后妃改嫁或者守寡都行,哪儿有把她们送给权臣当小妾的道理,以为自己在什么狗血文里吗?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