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明]给朱元璋当义子的那些年(历史同人)——醉酒花间

时间:2023-12-22 09:03:09  作者:醉酒花间
  【这个时候,海山和阿难答的支持者们纷纷站队,两边都想推自己支持的王爷上位。站在海山这边的是中书右丞相哈剌哈孙,站在阿难答这边的是阿里不哥之子明里帖木儿、左丞相阿忽台和平章政事八都马辛。】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海山远在漠北,爱育黎拔力八达和他们俩的母亲妲己被流放怀州,兄弟俩都不在大都,但是阿难答在。】
  【称制的卜鲁罕皇后支持阿难答,朝中的大臣们也许是就近原则,绝大多数也都支持阿难答,海山这边只有哈拉哈孙在坚持,局面对他来说可以说是压倒性的不利。】
  【面对这种局面,答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立刻从怀州动身赶往大都,海山也第一时间从漠北派人和哈拉哈孙商议对策,同时以最快的速度安排好漠北的一应示意前往大都。】
  【哈剌哈孙看上去势单力薄,但是不要忘了他的官职,他是中书右丞相,而当时朝中所有政令的执行都需要中书省的配合,只要哈剌哈孙这个中书右丞相不配合,即便卜鲁罕临朝称制,她发出的政令也都是废纸一张。】
  【哈剌哈孙是个妙人,就算满朝文武都站在安西王阿难答和卜鲁罕太后那边他也不怂,一招拖字诀愣是拖到让阿难答和卜鲁罕都束手无策。】
  【不管卜鲁罕发出什么政令,哈剌哈孙那边都称病不干活,他不干活,中书省的所有政令只能留中不发。】
  【但是拖字诀不是万能的,因为很快忽里台大会就要召开了。哈剌哈孙可以拖着不让阿难答亲政,可他不能左右忽里台大会上其他宗王朝臣的选择,要是阿难答在忽里台大会上被推举为皇帝,他这边做再多努力也没有用。】
  【就在这时,爱育黎拔力八达提了个建议,他哥还没到大都,现在与其留在大都等死,不如先发制人把阿难答和卜鲁罕给控制住,然后再推迟忽里台大会,只要他们拳头够硬,其他人想反对也没那个胆子。】
  【哈剌哈孙觉得这个主意很好,俩人一拍即合立刻发动政变,谎称海山的使臣抵达大都着急阿难答和明里帖木儿议事,等阿难答和明里帖木儿到了之后直接将人扣押在,主打的就是让人始料未及。】
  【这一拖,愣是把忽里台大会从三月份拖到了五月份。】
  【当年五月,海山从漠北抵达大都,进城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赐死阿难答、明里帖木儿、卜鲁罕等一众对手,爱育黎拔力八达不和哥哥争皇位,然后海山就以唯一继承人的身份通过忽里台大会的选举登基称帝,是为元武宗。】
  【海山的继位更加证明此时的忽里台大会就是个摆设,大家都走个过场,谁的拳头大谁当皇帝,只要把参会的宗亲朝臣都打服,让他们不选也得选就行。】
  【武宗武宗,海山的这个“武”字就很微妙。】
  【海山虽然登基称帝,但是事情却还没有结束,又是熟悉的剧情,又是熟悉的场面,他和爱育黎拔力八达的母亲答己太后闪亮登场了。】
  【也许天下所有父母都做不到一碗水端平,答己太后也是个偏心的母亲,她和小儿子一起被流放到怀州,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感情比远在漠北当实权王爷的大儿子深厚的多。事情尘埃落定,老母亲看看意气风发的大儿子,再看看处处退让的小儿子,显然,她更希望小儿子能成为皇帝。】
  【海山为了安抚母亲,也为了报答弟弟在他争夺皇位时的辛苦,于是册立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兄弟俩约好他们兄弟之间兄终弟及,等爱育黎拔力八达百年之后就再把皇位传给海山的儿子。】
  【怎么说呢,答己太后要是和窦太后认识的话,她们俩肯定很有共同语言。】
  【因为海山的庙号是武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庙号是仁宗,这事儿又被称为“武仁授受”,乃是元朝皇位传递中一朵亮眼的奇葩。】
  【朋友们,这个剧情熟不熟悉,简直就是中国版两统迭立好不好?】
  【两统迭立是隔壁小日子过的恨不错的邻居家的事儿,镰仓后期后深草天皇和龟山、后宇多天皇两支皇统对立,两边都想利用幕府占上风,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被幕府干涉,反而在幕府的控制下形成了两皇统交替即位的协定,最后的结果就是形成了南北朝对立的局面。】
  【隔壁邻居家的事情太远了暂且不说,就只说咱自己家的事情,但凡这娘儿仨多读几本书看看前头赵大赵二是什么情况都弄不出这么不靠谱的继承方式。】
  朱元璋抹了把脸,“前头赵大赵二,神仙说的莫不是宋朝的金匮之盟?”
  神仙的叫法如此亲切,听的他心里莫名有点慌。
  还有就是,多读书真的没坏处。
 
 
第71章 
  多读书没有坏处, 真的没有坏处。
  朱大帅打心眼里如此认为。
  神仙前头提到的窦太后他知道,那是汉文帝的皇后,生有一女二子, 长女馆陶长公主刘嫖, 长子汉景帝刘启、少子梁孝王刘武, 那也是位偏爱幼子的母亲。
  窦太后偏爱幼子偏爱的明目张胆,梁王的封地多达四十多个县,出行的排场照着天子的规格来,领地里的金银财宝比京师还多。
  景帝刚继位时没有立太子,有一天梁王从封地来到京师,哥俩喝酒喝多了,景帝就说自己百年之后要传位于梁王, 可把窦太后和梁王给高兴坏了。
  不过这时候窦太后的侄子窦婴说这样不行, 汉法规定帝位应该传给长子、长孙, 他们没有兄终弟及这一套, 怎么能擅自搞乱高皇帝留下的规矩?
  然后窦婴就没有然后了。
  后来景帝废栗太子刘荣为临江王,窦太后又想让大儿子百年之后传位给小儿子,于是拿殷商时帝位兄终弟及的习俗说事儿,这次有个叫袁盎的大臣站出来反对,窦太后接二连三受挫,之后便再也没提过让梁王继位的事情。
  窦太后歇了心思, 梁王却没有,他还派刺客把那个叫袁盎的大臣给刺杀了,也因此召来景帝的斥责, 兄弟俩的关系一度非常紧张。
  不过梁王和景帝这兄弟俩没有彻底撕破脸, 毕竟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梁王没有造他哥的反的想法, 他只是自己把自己给气死了。
  死因和甘麻剌松山父子俩差不多,都是积郁而亡。
  由此可见,有个偏心的母亲对儿子而言有多不好,不管是被偏爱的那个还是不被偏爱的那个,最后都是谁重情谁吃亏。
  还好他们家妹子是个好母亲,就算以后孩子多也不担心会出现上面那种情况。
  老话说的好啊,娶妻娶贤,媳妇要是不贤惠,教出来的孩子也好不哪儿去。
  朱大帅摇头晃脑感慨,感慨的同时还不忘夸自家媳妇好,然后就挨了个大白眼。
  【海山继位之后为了安抚母亲和弟弟于是立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兄弟俩还商量好接下来的皇位要怎么传承。】
  【朋友们,咱们把历史书往前翻翻,翻到宋朝的开头。据史料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的母亲杜太后病重,太\\祖皇帝在旁边侍疾。杜太后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下她的遗言,交代未来的皇位继承问题,同时劝说太\\祖死后传位其弟。咱也不知道这娘儿几个是怎么商量的,反正最后太\\祖皇帝同意了,赵普于床前将母子俩的约定写成誓书藏于金匮之中,这事儿也被称为“金匮之盟”。】
  【金匮之盟的原文已经找不到记载,除了有“传位于太宗”这个说法,同时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欲太宗传之廷美,而廷美复传之德昭”。赵廷美是太.祖太宗的弟弟,赵德昭是太\\祖皇帝的儿子。】
  【史学界普遍认为金匮之盟存在的可能性很大,但对金匮之盟的具体内容有较大争议,少数支持第一种说法,大多数觉得后面那个三传论才是真的。】
  【如果后面那个说法是真的,杜太后的意思就是让他们兄弟几个全部都当皇帝,等小儿子去世再把皇位传回大儿子这一脉,主打就是一个雨露均沾。】
  【但是大家也都知道,宋朝的第三个皇帝是太宗的儿子。】
  【插个题外话,两宋的皇帝世系顺下来也挺玄乎的。北宋一共九个皇帝,开国皇帝是太\\祖,之后的八个皇帝都是太宗一脉。南宋一共九个皇帝,开国皇帝是高宗赵构,但是除了他自己是太宗一脉,后面的八个皇帝又全部都是太\\祖一脉。啧,世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这个数量还怪平均的。】
  朱元璋:……
  马秀英:……
  以前没怎么注意过这些,猛不丁听神仙这么说,还、还真挺玄乎的以桥正里。
  马秀英小声问道,“重八,你说世上会不会真的有神仙?”
  朱元璋本来坚信世上没有神仙,但是神迹已经出现那么多次,他现在也有点拿不准,“有吗?”
  如果世上真的有神仙,他们难道看不见凡间的生灵涂炭?
  得了,神仙这种东西还是没有的好,有了不见得好,没准儿净会添乱。
  当然,他说的不是如今这位给他们透露天机的神仙,人有好坏,神仙自然也分好神仙和坏神仙,他们这位神仙肯定是顶顶好的好神仙,骂神仙的时候不能把好神仙给误伤了。
  此时,好神仙本仙沐小青露出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讲到这里,大家也能看出来海山和甘麻剌的处境有些相似,叔侄俩都是手握重兵镇守漠北的实权亲王,都有偏心弟弟的母亲,那为什么甘麻剌郁郁而终,而海山却成功称帝了呢?】
  【原因很简单,甘麻剌的母亲阔阔真当时临朝称制,且已经和朝中大臣的利益达成一致,而海山的母亲妲己什么都不是,朝中和他们打配合的哈剌哈孙最初的本意就是迎立海山,所以只要海山不想让,答己太后和爱育黎拔力八达想造反也打不过海山。】
  【到这里为止,海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兄弟俩的关系还很亲密,如果没有答己太后的话,爱育黎拔力八达对皇位可能也没有念想。当然,咱们都不是爱育黎拔力八达,也不知道他当时是什么想法,只是稍加猜测而已。】
  【总之就是,这兄弟俩在他们的母亲答己太后的示意下达成了元朝版的“金匮之盟”。】
  【元武宗海山继位为了巩固统治设立尚书台,后为了感谢帮助他登基的大臣们开始大规模的给他们加官进爵,在位期间增加赋税,他的统治是稳了,民间的社会矛盾却一天比一天严重。】
  【海山在位不到四年就驾崩了,他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成为元朝第一个顺利登基的皇太子,是为仁宗,真是可喜可贺,让我们恭喜仁宗皇帝,呱唧呱唧呱唧。】
  光幕中飘出欢快的乐声,配上里面正在鼓掌的两只手,讽刺效果简直拉满。
  朱元璋抖抖身上的鸡皮疙瘩,“这都第几个皇帝了?第四个了吧?这才是第一个顺利登基的皇太子,的确该恭喜恭喜。”
  马秀英叹了口气,“你别忘了,他们在二十六年的时间里换了九个皇帝,那个爱啥啥的能顺利登基就偷着笑吧。”
  虽然她对朝廷的皇位传承不太了解,但是他感觉后面的皇帝十有八九连顺利继位的机会都没有。
  武宗海山当了四年的皇帝就驾崩,四年听上去很短,但是在元朝皇帝里面已经算不错了。
  人家的情况在那儿摆着,不能要求太高。
  朱元璋一想也是,蒙古人之间的自相残杀和他们没关系,打的越惨烈越好。
  在位四年很有本事,争取接下来在位四个月就被赶下台。
  朱大帅看热闹不嫌事儿大,恨不得亲眼看到蒙古皇室自相残杀才能解他的心头之恨。
  【武宗海山驾崩,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继位,兄终弟及的继承模式这一次在大元王朝顺利进行了下去。】
  【仁宗也是个从小接受汉家教育的皇帝,这一点看他之前全力保兄长继位就能看出点端倪。仁宗继位后大力进行改革,减裁冗员整顿朝政,重用汉族文臣,恢复科举考试,推行“以儒治国”政策试图复兴元朝。他在位的这一时期,程朱理学得到极大发展,是朝中汉人最喜欢的那种皇帝没跑了。】
  【武宗仁宗哥俩之前已经商量好后面的皇位要怎么往下传,没有意外的话,仁宗之后应该是海山的儿子和世瓎继位,但是权利动人心,仁宗登基没过几年就想违反先前和兄长武宗立下的约定,他不想传位给侄子,而是想立自己的儿子为继承人。】
  朱元璋幸灾乐祸,“咱说什么来着,兄终弟及就是靠不住。”
  神仙都说了但凡那娘儿仨多读几本书看看前头赵大赵二是什么情况都弄不出这么不靠谱的继承方式,怎么样,出意外了吧。
  指望皇帝有良心不如指望天上下粮食,古往今来几个皇帝舍得把皇位传给侄子的?自己没儿子也就算了,自己有儿子的想想也知道不可能。
  亲儿子之间尚且有偏爱的,只要这爹脑子没有坑,儿子和侄子之中肯定向着自己儿子。
  【人心都是偏的,仁宗想传位给自己儿子也是人之常情,除了会被地底下的老哥谴责和来自正义人士的唾弃之外没有任何毛病。】
  【但是吧,仁宗又是个接受儒家教育长大的皇帝,简单点说就是他要脸。兄长在世时他们兄弟俩在母亲面前约好的相约兄弟相袭叔侄相继,前头兄弟相袭进行的很顺利,他现在不想叔侄相继岂不是要让天下人戳脊梁骨?】
  朱大帅啧了一声,“这事儿还需要皇帝开口?”
  皇帝要是什么事情都自己干,要身边的太监干什么?
  事情果然不出他的所料,天音紧接着说的就是仁宗身边的“太监”怎么解决这件事儿的。
  【武宗的儿子叫和世瓎,仁宗的儿子叫硕德八剌,这堂兄弟两个的性情相差很大,和世瓎很有自己的主意,而硕德八剌看上去脾气有点软,甚至可以说一句怯懦。】
  【仁宗本人接受的是儒家教育,硕德八剌出生之后就在他身边长大,接受的也是正统的儒家教育,他爹是个皇帝,所以他从小就“颇思大有为于天下”。】
  【但是硕德八剌是个年轻人,年轻人脸皮薄,不管他心里有没有当皇位继承人的想法,嘴上都得说他不想要这个继承人之位。毕竟按照他爹和他大伯的约定该继位的是他堂兄和世瓎,他要是上赶着说自己想继承皇位像什么话?】
  【硕德八剌知道他爹想立他为皇太子后赶紧去找祖母答己太后,坚决推辞说不要当太子,说他年纪太小还没什么本事,主要是堂兄和世瓎活的好好,就算要立太子也轮不到他,应该里堂兄和世瓎,他来辅佐堂兄就好。】
  【答己太后是谁?答己太后可是偏心小儿子的答己太后,她当年想要小儿子登基,现在就不会想让大儿子的儿子登基称帝。】
  【还有一点就是,之前也提了一句,和世瓎的性子比较强硬,而对答己太后和朝中臣子来说,他们更希望上头是个能让他们摆布的皇帝,如此一来,仁宗那边刚表示出他想传位给自己儿子的意思,朝中大臣就立刻给他安排上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