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千道一万,甘麻剌就是顾虑太多。
【元成宗铁木儿称得上是个守成的皇帝,他在任的时候海都病死,察合台汗国笃哇改变了此前对元朝敌对的政策,长达四十年的西北之乱终于结束,元朝的皇帝重新成为了全蒙古帝国的宗主,打眼一看整个国家欣欣向荣。】
【但是对甘麻剌来说,成了皇帝的弟弟却没那么好相处,从他回到漠北开始,来自朝中的攻讦诬陷就没有停过,成宗时不时就派人过去分他的兵权,明面上哥俩好,实际上好不好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甘麻剌知道皇帝对他不放心,事已至此他也不好再干什么,所以任由皇帝在他的势力范围安插人手,甚至直接表明态度:王府的一切职务都由皇帝任命,不管皇帝怎么安排他都听从命令。】
【这么一看,甘麻剌这个嫡长子才最像真金太子,他也是接受儒家教育长大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的庶长子松山本事也不错,镇守云南功劳颇多,为人也低调,能不和皇帝起冲突就不和皇帝起冲突,就差把老实本分四个字写在脸上了。】
【但是父子俩的安分守己并没有起到用处,皇帝的猜忌不是说没就没的,甘麻剌身上有各种来自朝廷诬陷排挤,松山那里也没好哪儿去。】
【当时有云南土官反元,朝廷派人前去镇压,松山身为镇守云南的藩王自然要出兵协助朝廷平乱。但是等到叛乱平定后,军中突然传出流言,说是有人以符谶之说劝松山谋反。松山自己都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事情就传到了皇帝耳朵里。】
【朋友们,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看忽必烈身边的汉人被各种排挤就能看出来他们其实很不服气中原文化,和蒙古人说符谶之说真这不是开玩笑吗?他们什么时候讲究过这个?】
“用谶纬之学去陷害蒙古亲王,这主意真是哪个人才琢磨出来的?脑袋里装的全是水吗?”朱元璋的表情很是古怪,嘲笑起蒙古人来丝毫不带收敛,“三岁小孩儿都知道这事儿肯定是假的,文青你说是不是?”
沐青小小声,“爹,我已经不是三岁小孩儿了。”
朱大帅捶捶脑袋直接换娃,“标儿你说是不是?”
小朱标完全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看看爹看看娘,最后缩到哥哥怀里,“哥哥,是不是?”
问题再次回到自己身上,沐青老成的叹了口气,“是哦,一听就知道是假的。”
他说是假的没用,皇帝找借口发难什么时候嫌弃过借口太假?
【成宗得知侄子想造反大吃一惊,连忙派人过去查证,声势浩大的一番折腾之后,大家伙儿都承认松山王爷没想造反,这就是个误会,皇帝也和蔼的宣布这是诬告,他侄子松山是无辜的,然后把诬告者诛杀以儆效尤。】
【对甘麻剌父子来说这些时不时的诬告不会伤筋动骨,但是三天两头就来这么一出实在是恶心人。】
【甘麻剌和成宗的关系简直就是窝阔台和拖雷的翻版,拖雷继承了父亲偌大的领土和军队,甘麻剌的领土和军队大部分也是当年拖雷掌控的那些,当登上皇位的弟弟面对随时可以把他灭掉的兄长时,他能睡得着才怪。】
【拖雷在窝阔台面前很老实,甘麻剌在成宗面前也很温顺,但是没有用。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题无解。】
朱元璋搓搓下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那种情况的确睡不着,还是杀了一了百了的好。”
马秀英:……
“文青,把耳朵捂上。”
第70章
朱大帅语出惊人, 道理是这个道理,就是过于直白,不适合在小孩儿面前说。
沐青觉得自己已经不是三岁小孩儿, 他听不听无所谓, 于是抬手捂住小朱标的耳朵。
虽然他不捂耳朵小家伙也听不懂, 但是捂上可以证明他是个爱护弟弟的好哥哥。
朱元璋无奈,“妹子,咱家文青聪明的很,多听听没什么。”
神仙说话的时候没比他委婉多少,小娃已经见过那么多次神迹,该听的都听过,不该听的也没少听, 这时候让他捂住耳朵已经晚了。
他们家养娃又不是娇生惯养, 过两年长大了还得上战场历练, 他正愁孩子整天待在城里不知道外面什么样, 从神仙这里知道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没坏处。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外头世道那么乱,总得让娃多学点东西当爹娘的才能放心。
夫妻俩小声说着,注意力依旧停留在面前的光幕上。
啧啧啧, 可怜可怜,甘麻剌有个偏心还掌权的娘真是太可怜了。
【蒙古帝国的汗位之争贯彻帝国始终,最开始是窝阔台系和拖雷系, 紧接着是拖雷系内战, 再之后是真金太子的后裔互相争夺,甘麻剌的处境和当年的拖雷非常相似, 只要他们不死,来自大汗的猜忌就永远不会停。】
【刚才也说过,甘麻剌这个嫡长子是最像真金太子的,他接受儒家教育长大,做不出弑君篡位的事情,只想安分守己当他的宗室王爷。】
【鲁迅先生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甘麻剌面对朝中源源不断的诬告陷害和流言蜚语没有选择爆发,在儿子松山被诬告造反之后不久就郁郁而终,享年四十岁。这一年,他的嫡长子也孙铁木儿才刚刚十岁。】
“鲁迅先生是谁?”朱元璋换了个姿势,“没听过,应该是后世的先生。”
房间里人少,他自问自答也挺开心。
【甘麻剌郁结于心英年早逝,成宗心里的大石头落地终于能松口气,但是欢喜不能表现出来,他得顾及他的颜面,就算是普通人家也没有兄长去世弟弟敲锣打鼓庆祝的道理,皇家更不能表现的那么明显。】
【成宗得知哥哥去世的消息后甚是震惊,在大臣们面前表现的伤心欲绝,为了表示他的仁义,紧接着就让年仅十岁的小侄子也孙铁木儿继承甘麻剌的晋王之位,让也孙帖木儿继续镇守漠北,以此来表示他对兄长镇守漠北没有任何意见。】
【也孙铁木儿才十岁,十岁的小孩儿懂个屁的镇守漠北,具体怎么安排还不是皇帝说了算?】
【成宗在年幼无知的小侄子那儿是个慈祥和蔼的好叔叔,到了有能耐带兵打仗的大侄子松山面前却是另一副嘴脸。】
【松山本来被封为梁王镇守云南,是个正儿八经的实权亲王,这边甘麻剌刚刚病逝,那边成宗就下诏收了松山手里的兵权,还让他不要插手云南行省的政务,后赏赐钞千锭以弥补侄子的损失。】
【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有很多小问号?】
【元朝的钞法是什么情况这里不多说,一个开河一个变钞都能把大元王朝给整没了,用脚丫子想也知道有多不靠谱。成宗用钞千锭直接把人家一个实权亲王变成了空有名号的摆设,这事儿做的是真的不体面。】
【松山傻了,他没想到皇帝叔叔会这么不讲情面,连个理由都不找就把他的权利给夺走了,不过这可怜孩子和他爹一样是个老实人,被夺权之后没造反没搞事儿,从此闷闷不乐缠绵病榻,没几年也跟随他爹魂归地府去了。】
【经过这样那样的意外非意外,最终就是真金太子的嫡长子甘麻剌这一系只剩下也孙铁木儿这个不能担事儿的小孩儿。】
朱元璋倒吸一口凉气,坐正身子发出感慨,“真狠啊。”
能当皇帝的果然都不是一般人,甘麻剌败就败在心不够狠。
他要是甘麻剌,甚至不用甘麻剌,就算只有松山手中的权利,即便最后不能成功翻身也得在云南闹出几个大乱子。
爷儿俩都是手握重病的实权亲王,最后愣是被折腾到郁郁而终,纵观古今也找不出第二对这样的来。
你说你怕他干什么,命都没了直接造反不就得了?
父子俩要兵权有兵权要威望有威望,实在不行就直接在漠北另起一个朝廷,周边几个汗国都独立了,皇帝能管的只有中原和漠北草原,到时候他们爷儿俩把漠北分出去自立看看着急的是谁。
铁木儿不和他们讲兄弟情谊,他们还管他是死是活干什么?
【不提甘麻剌和松山这倒霉催的父子俩,成宗铁木儿当皇帝当的还算可以,他在位期间减免江南地区的赋税,专力整顿国内军政,限制宗室诸王的权利,击败分裂出去的窝阔台、察合台两大汗国,重新获得钦察汗国的支持,使西北长期动乱局面有所改观,让大元看上去还是那个疆域广阔的大蒙古国。】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他在位时滥增赏赐导致国库见底入不敷出,蒙古人不擅长理财,一缺钱就印钞票,钞票印的越多贬值的越快,所以元朝在经济方面基本上没好过。】
【钞票贬值导致的动乱越往后越明显,成宗去世时最大的问题不是经济问题,而是他是无嗣而终。简单点说就是老子死了,没有儿子能立为继承人,偌大的江山再次面临皇位空悬的局面。】
朱大帅一拍大腿,“这不,报应来了。”
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啊。
马秀英嘴角微抽,“重八,你不是不信这些吗?”
朱元璋点点头,“是啊,不信,但是不信又不耽误咱说话。”
甘麻剌一家子被成宗折腾的要死要活,成宗最后无嗣而终,没准儿就是甘麻剌和松山爷儿俩在地底下给老祖宗告状告出来的结果。
甘麻剌长在祖父祖母跟前,忽必烈这个祖父对他委以重任,连他的庶长子都封为亲王,可见祖孙之间关系非常好。
他是真金太子的嫡长子,看后来争夺皇位时的表现能看出来他和他爹真金太子很像,男人哪儿有不喜欢肖似自己的孩子的,所以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肯定也不错。
地底下有祖父母和父亲撑腰,自家孩子自己疼,就算亲娘偏心也没有用。
这不,成宗遭报应了吧。
沐青托着脸听他们家老爹胡扯,虽然都是胡扯,但是还挺有道理。
如果世上真有阴曹地府,没准儿还真就是他们家老爹说的这样。
【成宗前后共有两任皇后,原配皇后失怜答里早逝,他又续弦了伯牙吾氏的卜鲁罕。】
【失怜答里和成宗本来育有一子德寿,成宗登基之后就立这个儿子为皇太子,他这儿不存在什么嫡长子继承制和幼子守灶制度的冲突,因为他就德寿皇太子一个儿子。】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德寿皇太子第二年就夭折了,而成宗的继后卜鲁罕直到他去世都没有生下儿子,于是皇位的继承又一次成了个大问题。】
【咱们来捋一捋这时候的情况,成宗驾崩的时候,真金太子的三个嫡子都已经去世,他本人无嗣而终,只能从侄子辈里找继承人。】
【老大甘麻剌一家在他手里过的艰难,传位这种好事儿自然轮不到甘麻剌的儿子,那就只能看老二答剌麻八剌的儿子。】
【答剌麻八剌和妻子答己有两个嫡子,哥哥叫海山,弟弟叫爱育黎拔力八达。插句题外话,弟弟这名字是真的拗口。】
光幕上的画面出现变化,世系图简单明了,比光听声音更容易捋顺当时的情况。
【海都在世的时候察合台汗国那边叛乱不断,成宗既想平定叛乱还想打压甘麻剌,于是就派二哥家的侄子海山过去不断蚕食甘麻剌的势力。】
【也就是说,海山在成宗在世的时候威望已经很高,再加上他又是小辈中年级最大的那个,甘麻剌去世之后也孙铁木儿年纪小,于是他被任为怀宁王手握重兵镇守漠北,可以说是将大伯甘麻剌手中的权势都收拢到了自己手上。】
【在成宗没有继承人的情况下,海山就是最有希望继位的那个。】
【但是吧,成宗去世之后,他的皇后卜鲁罕临朝称制,可能是妯娌之间有龌龊,卜鲁罕和海山一家的关系非常不好。不好到哪种程度呢,海山出镇漠北,她直接把爱育黎拔力八达和兄弟俩的母亲妲己给流放到了怀州地界儿。】
【甘麻剌和成宗争皇位的情况再次上演,临朝称制的卜鲁罕不乐意让海山登基。她又不傻,不可能选一个和自己关系不好的王爷当皇帝,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这时候真金太子的孙子辈除了海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兄弟俩就只有甘麻剌的儿子也孙铁木儿,但是甘麻剌和松山父子俩都抑郁而死,如果让也孙铁木儿要给他爹他哥报仇,成宗一脉肯定没有好下场。】
【于是乎,卜鲁罕准备推此时正在大都的安西王阿难答上位。】
世系图拉回忽必烈的儿子那里,忙哥剌之子阿难答被重点圈了出来。
【前面说过,忽必烈一共有四个嫡子,长子朵儿只早逝,次子真金立为太子,三子忙哥剌封为安西王镇守唐兀之地,四子那木罕封北平王镇守西北。】
【那木罕常年驻守漠北抵御海都的侵犯,但是蒙哥汗的儿子昔里吉叛乱把他给抓了送到海都一派的忙哥帖木儿手里,直到七八年之后叛王内讧才被放回来。】
【虽说那木罕回来之后忽必烈没有责罚他,但是有被俘虏的污点在身上,他和他的子孙显然和皇位无缘。】
【如此一来,可以指望的就只有忙哥剌的儿子。】
【忙哥剌病逝之后,阿难答袭封为安西王镇守唐兀之地,据说他自小受穆\斯林家庭抚养,不光自己信伊\斯兰教,还让他麾下的十五万蒙古大军都改信伊\斯兰教。】
【成宗铁木儿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不只他,蒙古人大多都信佛,一群信佛的里面冒出来个伊\斯兰教徒,成宗就觉得这很不妥当,于是将阿难答拘捕下狱,迫令归信佛教。】
【信仰这回事儿不是说改就能改的,阿难答被抓到监狱也不服软,还和成宗大吵一架,总之就是不改,说什么都不改。他侄子伊儿汗国的合赞汗都能改信伊\斯兰教,凭什么他不可以?】
【成宗对这个不听话的侄子很不满意,奈何阿难答领地广阔,麾下军队数量颇多且都领地的百姓都信奉伊\斯兰教,他的手段过于强硬的话只怕会出现让那边出现乱子,迫于无奈只能睁只眼闭只眼放阿难答回去。】
朱元璋听到这里,越发觉得甘麻剌和松山父子俩死的不值。
阿难答一个堂侄子都敢和成宗吵架呛声,甘麻剌和松山父子俩的势力加起来比忙哥剌和阿难答父子俩大的多,他们俩怎么就落得个双双抑郁而亡的下场?
唉,还是得看人。
他养儿子一定不能把儿子养成甘麻剌那样的性子,可以表面看着温和,但是内里必须有自己的主意,至少受欺负的时候得知道还手。
忽必烈和真金太子要是知道甘麻剌后边过的那么惨,那爷儿俩非得糟心死。
【如果让成宗自己选择继承人,他应该不会选曾经和他闹过不愉快的阿难答,但是成宗已经驾崩,临朝称制的是他的妻子卜鲁罕,卜鲁罕说什么就是什么,死人的意见不重要。】
56/91 首页 上一页 54 55 56 57 58 5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