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明]给朱元璋当义子的那些年(历史同人)——醉酒花间

时间:2023-12-22 09:03:09  作者:醉酒花间
  文人,尤其是写书的文人,一个个都心比天高,他们怕是看不上这种勾心斗角的氛围。
  话不能说太满,没准儿人家对这些事情游刃有余,那样的话他们这里就更热闹了。
  谁知道呢。
  【张士诚拿下苏州后接连攻破湖州常州,天下最富庶的几个地方都到了他的手里,说是富甲天下丝毫不为过。他也不是什么低调的性子,实力上来之后立刻嚣张了起来,朝廷这时候又派人过来招安,这次当然更不能答应。】
  【高邮之战百万大军都拿他没有办法,如今朝廷已经聚不起第二个百万大军,那还怕什么怕,于是直接把前来招降的朝廷大臣给剁了。】
  【老张磨刀霍霍向江浙,朝廷在江浙的官员也害怕,他们自己的兵抵挡不住张士诚,于是赶紧向周边求救请苗将杨完者来帮忙。】
  【这时候的杨完者还没有在邓愈和胡大海那里吃瘪,身为朝廷的擎天二木之一,他在江浙一带的作风和灌江口杨二哥一样——听调不听宣。】
  【他承认朝廷是老大,让他帮忙可以,想随意指挥他的军队不行。】
  李善长睁大眼睛,“灌江口杨二哥?莫非是那位清源妙道真君灌口二郎?”
  汪广洋摇头小声说道,“灌口二郎不姓杨。”
  朱元璋啧了一声,“管他姓杨姓张,反正是个神仙。”
  破案了,弄出这东西的就是天上的神仙,他老朱是十成十的有上天庇佑!
 
 
第82章 
  二郎神是民间有名的神祇, 宋朝时甚至纳入朝廷祀典,修神保观专作供奉。
  不过二郎神的身份却有好几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修都江堰的蜀郡太守李冰次子李二郎, 有的说是隋朝末年蜀地嘉州太守赵昱赵二郎, 还有一个比较冷门的就是羌氐等族供奉的杨二郎。
  李二郎协助他父亲开离堆除水怪引岷江为都江堰, 乃是促成蜀中千百年来富甲一方的大功,因而被民众作为神灵奉祀。
  赵二郎是当太守的时候河里有老蛟兴风作浪,他持刀投江没入水中与老蛟大战斩掉蛟首,因而被奉为神明。
  而冷门的杨二郎,主要是因为他有三只眼。蜀中是羌氐旧地,他们一直有“黥额为天”的习俗,就是用刀在额头上划一个小口子, 然后在伤口上涂墨, 这样慢慢长成黑色, 看上去就像个竖起来的眼睛, 也就是所谓的“天眼”。
  只是杨二郎这个只在蜀中一带有名,别处更熟悉的还是李二郎和赵二郎。
  但是不管什么二郎,只要是那个灌口二郎那就都是神仙,是吃香火、安四方、护边陲、解民苦、助中兴的好神仙,顶顶好的好神仙。
  给他们透露天机的这位喊灌口二郎为二哥,想必关系非常亲近, 好神仙肯定和好神仙一起玩,这么一来他们就是天命所归。
  兄弟们不要着急,就算他们会战死沙场, 将来也能被史官大夸特夸。
  他们是胜利者, 没道理自家史官不向着自己人。
  【当时的江浙行省左丞相叫达识帖睦迩,这人是个蒙古人, 但是他是个文官,能读经史通大义,因为出身于世胄而补官任太府监提点,后升为治书侍御史,由于进谏违背了皇帝的旨意被罢官,是个有点迂腐但是称得上正直的蒙古官员。】
  【达识帖睦迩是个文官,打仗倒是能打,就是打不赢。】
  在场众人:……
  打不赢算什么能打,要是这么说的话,三岁小孩儿也能带兵打仗,就是打不赢。
  【达识帖睦迩不擅长打仗,只能靠杨完者来抵御张士诚,可是刚才也说过,杨完者这个杨三郎和灌江口的杨二郎一样都是听调不听宣,他可以过来帮忙,但是怎么打得他说了算。】
  【别说达识帖睦迩不会打仗,就算他会打仗,他也指挥不了杨完者的兵。】
  【杨完者身为江东三足鼎立的元廷主力,这里需要好好介绍介绍。】
  【杨完者,元末武冈路赤水人,乃十峒飞山蛮首领杨再思的后裔。他“善骑射,能文章,有入相出将之鸿才”,十几岁时就组织附近的苗家少年操兵练武,当时唤做“苗子”。】
  【有元一代民间造反此起彼伏,但是大家多以为中原一带造反的多,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元代造反最频繁的地区不是中原,而是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元初的造反主力在江西福建一带,到中后期主力就变成了湖南和两广。】
  屏幕里的画面变成两列文字,一列是阿拉伯数字表示的年份,另一列是造反记录。
  广西苗民反元起义、吐蕃反元起义、山东反元起义、广东广州朱光卿反元起义、河南棒胡反元起义、广西苗民反元起义、广东惠州反元起义……
  一条条滚动上去,眼睛都快看不过来了。
  大部分人都看不懂汉字前面那几个稀奇古怪的符号,这就又到李善长出马解释的时候了。
  没办法,谁让他读过的闲书最多。
  老李双手背后煞有其事的研究光幕上那奇奇怪怪的符号,摇头晃脑左右踱步,快把人转晕了才一拍脑袋说道,“这好像是番邦的数字,兴许后世用这个来记载年份。”
  “这多麻烦,直接用年号不好吗?”徐达耸耸肩表示不理解,他能学会汉字已经很不容易,要是连数数都得用番邦文字,那他还是当个睁眼瞎吧。
  世上那么多文化人,不缺他一个识字的。
  此话一出,旁边立刻响起阵阵附和。
  朱大帅白了他们一眼,“瞧你们那点出息,不会就不能学?”
  朱文正小声嘟囔,“那也得能学会啊。”
  【从这些数据来看,元朝的民间起义从头到尾就没停过,而苗、瑶、畲共祖是学界的共识,史书上记载的苗人、瑶人、畲人其实都能算同一拨人,他们有近百年的造反经验傍身,打起仗来不是一般的生猛。】
  【至正初年,民间起义军声势越来越大,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张士诚这些义军首领都已经打出名号,杨完者和他爹杨正衡也有点想法,于是就以杨完者最开始训练的那些“苗子”为基础扩充兵马组成了一支数万人的苗军。】
  【这时候的杨完者还不叫杨完者,他叫杨通贯。】
  【有元一代湘桂交接的苗人一直在反元,杨完者他们家城步杨氏是造反运动的领导者,不过苗军在当时是有名的观望,他们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有的造反反抗朝廷有的帮朝廷镇压造反,总之就是哪边给的好处多跟哪边。】
  【至正十二年,徐寿辉的徐宋政权攻陷武昌,朝廷连忙谕令各地勤王镇乱,杨正衡父子兄弟自备粮草武器为国出兵,苗军浩浩荡荡杀气腾腾当场把朝廷官员震慑的一愣一愣的,立刻给他们封官命他们为前锋。】
  【苗军一举收复武昌,名气算是打了出来,杨完者便在江南开始他救火大队长的生涯。他和察罕帖木儿一个江北救火大队长一个江南救火大队长,挺对得起他们俩“擎天二木”的称号。】
  【张士诚拿下苏州后势不可挡,要打杭州就得先拿下嘉兴,达识帖睦迩不会打仗也能看出来嘉兴的重要性,杨完者一来他就立刻将人派到嘉兴挡住张士诚南下的势头。】
  【有资料记载:元之季世,伪吴张士诚据姑苏,而无锡相继陷。髠黥盗贩之徒,首缠绛帕手执戈矛,廵门啸呼民情汹汹,恐旦暮有屠戮之惨。】
  【张士诚在贫苦百姓那里口碑好,在富家大户眼里和活阎王也没差太多,他吃大户的习惯声名远扬,有钱的地主为了保住家财都招兵买马求着朝廷兵马帮忙抵抗张士诚,没想到朝廷的大军根本靠不住,他们倾尽家财也挡不住张士诚吃掉他们的架势。】
  【前面已经说过,张士诚接收了高邮之战后四散的原朝廷兵马,有苏州、湖州一带的粮草支持后,他手底下的几十万大军磨刀霍霍人挡杀人神挡杀神,杨完者抵达嘉兴之后觉得不行,虽然他的兵也挺多,但是硬对硬还真不一定是张士诚的对手,他得以谋略取胜。】
  【某一天晚上,月黑风高,杨完者安排好接应的人手后单枪匹马杀到张士诚大军驻扎的地方生擒主将,营地一片大乱,提前安排在四周的苗军趁乱大杀四方,张士诚的大军损失惨重只能退走。】
  【杨完者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嘉兴一时半会儿打不下来,张士诚和他手底下的谋士对着地图研究了好些天,最终决定绕过嘉兴走平江、乌镇这条线来进攻杭州。】
  【还真别说,他们这招挺管用,官府那边没了杨完者简直不堪一击,达识帖睦迩吓的弃城逃走,带着一城的官员逃到外面萧山一带,连正面交锋都不敢有。】
  朱元璋摇头,“嘉兴在杨完者手中,他绕开嘉兴打杭州有什么用?”
  就跟他想打金陵城就必须先拿下太平一样,这两个地方必须都在他手上才行,要是别人拿下太平路,他这边守城的压力就会大大增加。
  张士诚拿下嘉兴再打杭州的话两边都能守住,这嘉兴还在杨完者手里他就急吼吼的打杭州,就算打下来十有八九也守不住。
  【达识帖睦迩仓皇逃走,安定下来后立刻传令杨完者从嘉兴出兵夺回杭州,杨完者也没让他失望,三战三捷无比生猛,打的张士诚的大军“十丧□□”,刚拿下的杭州城还没捂热乎就又丢了。】
  朱元璋抚掌笑道,“我说什么来着,果然没守住。”
  【张士诚看着溃败的大军无可奈何,看来想拿下杭州必须先打嘉兴,嘉兴拿不下来,他们打下杭州也没法守,还是得继续打嘉兴。】
  【至正十六年八月,张士诚派张士信、史文炳等人率领水兵数万沿运河北上兵临嘉兴,杨完者大概提前打听过张士信是什么人,看到浩浩荡荡的大军后想了个“诱敌深入”的主意,先用小船当诱饵把敌军诱至峡谷之中,然后命埋伏在两岸的手下把准备好的火把扔下去纵火焚烧敌船。】
  【他给这些水军选的埋伏圈非常适合打伏击,张士信他们的大船一条接一条,出现意外的时候连转身都没法转,当时又恰逢南风大作,于是“大火焚烧至四十里不止,淮军死者甚众”,这一战苗军“斩首七千,俘虏数千,张士信以伏水遁还”。】
  【怎么样,是不是有点火烧八百里连营的意思?火烧赤壁的感觉是不是也有点?】
  【达识帖睦迩靠杨完者率领的苗军牢牢守住嘉兴保住浙江,张士诚看这边实在打不下来,索性换个方向去打隔壁老朱。】
  【他以为老朱比杨完者好打的多,结果却是老朱比杨完者还要棘手,要不怎么说张士诚活一辈子最倒霉的就是和朱元璋做了邻居呢。】
  朱元璋本人:???
  咋啦?和他做邻居多好,天底下还有比他更好脾气的人吗?
  还有这个老张,打不过杨完者就来打他是什么意思?
  【三国时期的战役罗大手子肯定无缘亲眼见到,但是张士诚和杨完者之间的拉扯却不一定。罗贯中当时在张士诚麾下当谋士,谁也不知道打嘉兴的时候他在不在现场。】
  【有些朱元璋的黑子为了黑他总说他是捡了刘福通的漏,张口闭口就是元朝末年没有能打的,江南一带全是弱鸡,但凡他们睁开眼睛看看当时南方打的有多激烈,看看还能不能说出元末群雄都不行这种话。】
  【捡漏要是那么好捡,为什么别人没当上皇帝偏偏他朱元璋当上了?就因为他运气好?】
  徐达竖起耳朵,“不行?谁不行?”
  朱文正唯恐天下不乱,“爹,神仙说后世有人说你不行,还说所有人都不行,他们故意抹黑你!”
  朱元璋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李善长和汪广洋等文人脑门上的冷汗也越来越多。
  他们要怎么和大帅解释真的不是他们这些人抹黑他?他们哪儿有那么大胆子啊!
 
 
第83章 
  朱元璋刚才就猜到自己在后世的名声不会太好, 神仙的话没有遮遮掩掩,短短一会儿时间已经提过好几次后世有人抹黑他,他想当听不懂都不行。
  历朝历代那么多开国皇帝也没见哪个被后世抹黑, 怎么到他这里就变了?
  听神仙的意思抹黑他的不是一个两个, 他干什么了要被这么抹黑?
  老朱心里憋着火气, 即便知道他手底下的读书人没这个胆子也忍不住想迁怒。
  天下乌鸦一般黑,后世的读书人抹黑他,前边的读书人就一点责任也没有吗?
  李善长等人满脸苦哈哈,不敢说话也不知道要怎么说。
  算了算了,还是继续听神仙讲接下来的局势吧。
  先前讲的红巾军北伐离他们远,他们想插手也插不进去,这次讲到他们自己身上, 多听一句都是赚到。
  【杨完者仗着军功为所欲为, 达识帖睦迩压不住他, 愣是眼睁睁看着他在杭州、嘉兴一带反客为主, “苗军威震东南,壮大成二十万万之师。”】
  【江南一带的确是富庶,那么点儿地方竟然真的让他把军队扩充到了二十万人,老朱见了都要羡慕的掉眼泪。】
  【达识帖睦迩请神容易送神难,浙江的确是保住了,但是他说话也不顶事儿了, 杨完者手里有兵,生生把他架空成了发布命令的工具人。】
  【从此朱元璋、张士诚、杨完者三方势力开始在江东角逐上演现实版的《三国演义》,罗贯中和施耐庵这俩大手子的灵感源源不断, 估计从这会儿就开始摸鱼写小说了。】
  朱元璋:……
  不得不说, 他对罗贯中越来越好奇了,现在还要再加上一个施耐庵。
  他们打仗打的那么激烈, 到这二位手中就变成了写书的素材,果然都不是一般人。
  【先前说过江南一带有句童谣:生不谢宝庆杨,死不怨泰州张。】
  【张士诚只吃大户,对百姓的好没的说,所以他的名声在百姓和大户中截然不同。杨完者不一样,他的名声在大户和百姓中都差到令人发指。】
  【当时官军是青衣青头巾,起义军是头裹红巾,杨完者的苗军是穿花里唿哨的短衣,脖子上围着兽皮,腰上缠条束腰,垂在后面的样子和狗尾巴很像,他们无论晴雨冷热身上都披着毛毡,于是百姓就称他们为“猫犬”。】
  【杨完者率领的这一支苗军站在朝廷这一边儿,他们的所作所为也和蒙古兵没啥区别,所过之地寸草不生,只要他们觉得有用,什么财物、粮食、牲畜、布帛都搜刮的干干净净,简直就是鬼子进村的翻版,走到哪儿都杀光烧光抢光,男女老少一个都躲不过去。】
  【据说杨完者离开嘉兴之后整座城和张明鉴占领下的扬州城相差无几,城中房屋被烧成焦土,目力所及见不着活人,是语言形容不出来凄惨。】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