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明]给朱元璋当义子的那些年(历史同人)——醉酒花间

时间:2023-12-22 09:03:09  作者:醉酒花间
  在武力值足够强大的情况下,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只要基层的官员都从他手里出去,地方就在他的控制之内。
  南方除了云贵一带没有完全掌控其他都算安稳,朱元璋也没闲着,处理完手里的事情后立刻分出兵马去北边和刘福通一起打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
  坐等他们狗咬狗然后收渔翁之利是一条路,但是谁也不敢确定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会不会一直打下去,更不敢保证俩人不会联起手来打中原。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只要利益足够,仇人也能握手言和。
  老刘一个对付俩有些捉襟见肘,再加上他老朱可就不一定了,论起猛将还得看他身边的将领。
  老刘是只有他自己能打,他不一样,他和他身边的将领全都很能打。
  神仙认证过的,非常能打,个个都是战神。
  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各自为政,他和刘福通就联合出兵逐个击破,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抱团,他和刘福通就联合起来打抱团的他们俩。
  蒙古各部之间的恩怨和朝堂各派系之间的内斗相比不逞多让,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或许会因为一时之急合作,但是一旦没有外界的威胁,俩人之间肯定还是要分出高低胜负来的。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在绝对的武力面前,对面是齐心协力还是各自为政都改变不了结局。
  蒙古朝廷撤回漠北,不管是察罕帖木儿还是孛罗帖木儿都发愁粮食不够吃,粮草不够就稳不住军心,劫掠百姓稳不住民心,此局无解。
  他们俩要么主动跟着蒙古朝廷撤到漠北草原,要么被打到漠北草原,甚至连辽东都去不了。
  妥欢帖木儿带着朝廷北逃之后,辽东的实际统治者就成了纳哈出,就是那个之前被俘虏过的纳哈出。
  朝廷靠不住,纳哈出之前在视频里见到过普通蒙古百姓的惨状,他自认是个有良知的蒙古人,做不到眼睁睁看着族人水深火热生不如死。
  刚被放回大都的时候他还试图走劝诫皇帝的路子,如今过去那么久他也看开了,皇帝靠不住,朝廷靠不住,能靠住的只有他自己。
  皇帝离开大都逃亡漠北,纳哈出没有跟着一起走,而是带着他的亲信屯兵辽东开元金山,十几万大军往那儿一杵,谁都不敢往那儿去,私底下甚至已经有人开始称呼他为开元王。
  纳哈出私底下和应天府有什么联络除了他和朱元璋本人谁也不知道,但是老朱可以确定,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敢去辽东,纳哈出就能给他来一出南下献俘。
  蒙古人当家做主的时候不把汉人当人,也不把普通蒙古百姓当人,他不一样,只要在他的管辖下都是他的子民,不管是汉人蒙古人色目人还是别的什么人,全都一视同仁。
  所以他的义子有汉人,也有蒙古人。
  造孽的是顶层的贵族,吃苦受难的是底层的平民,没道理有好处的时候一点儿享受不到受罪的时候让他们顶前头受罪。
  纳哈出肯跟着他干,看中的就是他的一视同仁。
  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不去辽东也没关系,纳哈出可以主动出击和中原这边合作将他们往北边赶。
  他不是没想过直接包饺子一网打尽全杀光,只是难度太大,他们只是赶人还好,真要赶尽杀绝,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哪个都不是吃素的。
  刘福通麾下的兵马不少,按理说他有那么多兵不应该被老朱指挥的团团转,架不住他的粮草大部分都是朱元璋提供的,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他手底下的兵现在对老朱也是敬畏居多,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也不是他说不听指挥就能不听的。
  早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再矫情就没意思了。
  于是乎,在朱元璋的指挥下,三路大军齐齐出动打了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一个措手不及。
  他们俩在山西河北一带对峙,没有朝廷的掣肘,孛罗帖木儿圈起地来越发放肆,麾下的兵已经不能叫兵,都是披着兵皮的强盗,惹得山西河北的百姓怨声载道,宁肯背井离乡也不愿意在老家待。
  察罕帖木儿治下的情况比孛罗帖木儿好一些,但是也没好哪儿去,他治军严明,没有放任士兵出去劫掠,可是士兵要吃饭,在粮草筹集不上来的情况下只能杀一拨屯粮的富户来填饱士兵的肚子。
  百姓一乱,杀人只会火上浇油。
  老朱没有赶尽杀绝,妥欢帖木儿跑的时候带走了整个朝廷班子,只要人还在,到了漠北随时可以再把朝廷搭建起来。
  这时候的元廷和神仙那边的被打出大都仓促北逃的元廷不一样,简而言之,还不够乱。
  把那俩贼头子赶回他们的朝廷那儿,最好把那边再闹个底儿朝天。
  刘福通对这个安排很不满意,他觉得这次机会难得,勒紧裤腰带也得把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拖死在中原,等他们回到漠北,鬼知道到时候会变成什么样子。
  万一人家没有内斗,反而把四处漏风的朝廷扶持起来再次一统蒙古各部,到时候他们哭都没地儿哭。
  自古以来北方的游牧民族统一起来都会给中原造成极大的危害,远的不说,就只近的蒙古人,蒙古人南下的苦还没吃够吗?
  朱元璋倒是想把那俩人都留下,可是打地盘容易,千里追击却不容易。
  他们有兵有马,粮草谁来供应?
  老刘这些年打仗的粮草都是他在后面供应,他不操心粮草当然觉得追击简单,等士兵追到漠北草原千里不见人烟,全都饿死在那边怎么办?
  把人拖死在中原,想的简单,他拖拖试试,南方交粮纳税的百姓第一个不答应。
  冯国用说的没错,农民起义农民起义,他老刘是富家大户出身,懂个屁的农民起义。
  俩人谁都说服不了谁,最后决定各退一步,想办法弄死一个,另一个尽量,能弄死就弄死,弄不死就算。
  对于先死的人选,老朱和老刘不约而同选了察罕帖木儿,比起纵容麾下士兵当强盗劫掠百姓的孛罗帖木儿,还是令行禁止的察罕帖木儿对他们更有威胁。
  纳哈出:……
  他不明白俩人吵来吵去有什么意思,直接打不就完事儿了?
  都说了计划赶不上变化,人家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都是大活人,也不是他们想留下哪个就能留下哪个的好吧。
  纳哈出提出质疑,但是老朱老刘都不听,弄到最后他也有些摸不着头脑,甚至开始怀疑他们俩会不会和神仙有交易。
  这样啊,那没事了。
  天神保佑,他纳哈出没有和神仙对着干的意思,如果神仙在掺和凡间事情的时候能顺便让蒙古子民过的好点那就更好了。
 
 
第100章 
  纳哈出心慌慌, 慌张中还带了些兴奋和激动,老朱和老刘吵的再激烈他都不掺和,只等命令下来大干一场。
  神仙眷顾老朱, 他纳哈出跟在老朱后头征战, 神仙爱屋及乌应该能连着他和他的兵一起眷顾吧?
  没错, 就是这样!
  兄弟们冲啊啊啊啊!
  在朱元璋和刘福通都不知道的情况下,纳哈出直接替他们把士气鼓舞了起来。
  士气是个神奇的东西,纳哈出麾下的蒙古士兵精神抖擞,很快朱元璋和刘福通麾下的兵马也跟着斗志高昂,两边像是在较劲一样,都见不得对面的声音比自己大。
  好在是良性循环,老朱知道后也没怎么管。
  两军作战最重要的就是士气, 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都不得民心, 如今已是必败的局面。
  要不是粮草实在供应不上, 他也不想放任那么多蒙古士兵北逃, 中原在蒙古人的治理下上好的良田都荒废了,将人留在中原种地不好吗?
  奈何南方实在供应不上打仗需要的粮草。
  他们前些年要是太平盛世还好,可是不是,天灾人祸连着那么多年,各地都没有存粮,就算南边这几年的收成不错也得先保证本地的百姓士兵能活下去才能分出粮食给北边。
  中原的大片土地都荒着, 几十万大军都靠南方调度来的粮食养活,短时间还行,可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都不是短时间内能拿下的, 只能退而求其次先将人赶走。
  人跑了没关系, 先把地盘收回来,更北边的地盘等中原这边稳住了再去打。
  老朱计划的很好, 他们扛不住连年的征战,先把蒙古人赶出去,等百姓能留有余粮然后再整顿兵马北征,不然就是两边都做不好。
  若非如此,神仙那边也不至于连着十几二十年都在北征。
  要不是没那个本事,谁不想毕其功于一役,这不是办不到嘛。
  朱元璋满怀遗憾的开战,打仗的时候还得防备老刘作死不听指挥,毕竟察罕帖木儿占据的地盘大的很,山西河北那么大地界儿都需要人,他又不能把人放在眼皮子底下盯着。
  怎么说呢,以前只是给老刘送粮食还看不出来,一起共事之后才明白,他北伐失败是真不亏。
  脾气倔的人常见,上位者还这么跟倔驴似的他不败谁败?
  看看人家纳哈出,再看看他,啧啧啧,烦死了。
  北边的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不是瞎子也不是聋子,中原的形势一变他们就立刻察觉到了,留给他们的只剩下两个选择。
  第一,继续打,然后被南边打过来的兵马一网打尽。
  第二,停止交战,然后被南边打过来的兵马赶去北边。
  至于他们反过来打败南边的对军,可能性几乎为零。
  神仙都说了他们打不过,他们不信架不住底下的士兵信,如此一来士气就先低人一等,这仗还怎么打?
  察罕帖木儿觉得这样不行,中原是个好地方,前提是这片地盘属于他,如果不属于他那就算了,他去漠北草原也一样。
  朝中一群废物,他不觉得他连那群废物都斗不过。
  巧了,孛罗帖木儿也是这么想的。
  然后俩人就发现,大部分兵马都奔着察罕帖木儿去了,孛罗帖木儿这边只有少部分兵马跟赶牛群羊群一样把他们往北赶。
  孛罗帖木儿:???
  虽然但是,这个区别待遇他怎么那么不得劲儿呢?
  孛罗帖木儿本想来硬气一把不要这个区别对待,但是能不折兵损将就逃到草原的诱惑太大,和损失比起来,他觉得丢脸也不是不能接受。
  察罕帖木儿:……
  他有一万句脏话不知道当说不当说。
  战事进行的如火如荼,然而开战之后的情况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连朱元璋自己都没想到他能把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都留下来。
  察罕帖木儿是真刀真枪干掉的,孛罗帖木儿是逃跑的时候被愤怒的百姓踹死的。
  就……
  带着那么多兵能被百姓拦下已经很离奇,被愤怒的百姓踹死更是离奇到家了。
  果然这世上没有最离谱只有更离谱。
  今非昔比,朱元璋现在不能离开应天府太久,对他而言只打仗更简单,但是那么多事情等着他处理,他再不情愿也得回应天府主持大局。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实在不能不管。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治理江山难上加难。
  老朱留下足够的人接手原本被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占据的地方,安排好事情后立刻带着刘福通回应天府。
  他是不敢让老刘离他太远了,不然老刘可能直接杀到草原上去。
  然后在草原上被蒙古人反杀。
  主心骨一回来,整个应天府的精神气儿都不一样了。
  几个小娃咋咋呼呼跑回后院,不知道的还以为后面跟着什么洪水猛兽。
  “哥你知道吗,标哥已经被喊过去了,待会儿要挨教训的就是我们几个,救命啊啊啊啊!”
  沐青幽幽叹了口气。
  你们也知道你们要挨教训啊!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调皮的时候怎么不想大军回来要怎么办?
  小豆丁们张牙舞爪手忙脚乱,看他们家文青哥依旧不慌不忙恨不得替他着急,“哥,爹真的要过来啦!”
  沐青眉眼弯弯,“我又没捣蛋,爹过来又能怎样?”
  小豆丁们惨叫,“哥!你不能见死不救!”
  倒霉老哥冷酷无情的把臭弟弟们从身上扒拉下去,“我就见死不救!”
  现在知道哭了,折腾他的时候怎么不哭?
  “哥,我们真的知道错了。”小豆丁们低眉顺眼,长这么大都没这么乖过,“我们不去揪先生的胡子,也不把作业扔水池里,也不馋你养的兔子,我们以后不调皮了,真的。”
  沐青露出一个软乎乎的笑容,“你们看我信吗?”
  小豆丁们郑重其事,“信!”
  沐青只是笑笑不说话,带着几个闹腾不休的臭小子出门,看到他们爹已经走到门口于是深吸一口气,“爹,几个臭小子休息的时候揪宋先生的胡子,为了不写作业撒谎把作业扔进水池里,对着我养的兔子流口水说要吃烤兔腿,还带着静静宁宁出城说要群殴蒙古大军!”
  四个臭小子带上两个还不到五岁的小姑娘,信誓旦旦要群殴蒙古大军,也不知道这自信是随了谁?!
  反正不随他。
  朱元璋被臭小子们这反应给逗乐了,“哦豁,颇有你当年和蓝玉一起出城抓赵普胜的心气儿,不错不错,果然谁带出来的娃像谁。”
  沐青:笑容逐渐消失.jpg
  爹啊,你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当年那事儿、当年那事儿是蓝玉的主意,和他没有关系。
  小豆丁们可不管那么多,看他们爹没有揍孩子的意思立刻支棱起来。
  有故事,他们想听。
  小家伙们一个个的眼睛亮晶晶,非常想知道他们文青哥当年的壮举。
  “好了好了,当年的事情不重要。”沐青连忙打住话题,“爹,今天不是有庆功宴吗,快走快走,晚了好酒就要被抢光了。”
  小豆丁们眼睛更亮了,“爹,文青哥当年干什么了?他一个人群殴一群蒙古人吗?”
  朱元璋啧了一声,“就他?还打一群蒙古人?”
  “爹!”沐青快哭了,好歹给他留点面子。
  老朱笑眯眯拍拍儿子的肩膀,“不是一群蒙古人,是一群水匪。”
  小豆丁们:哇塞。
  沐青:……
  倒也不至于。
  朱元璋调侃完面红耳赤的义子,然后让几个小家伙排排站好,“你们几个想偷偷溜出城要群殴蒙古大军?”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