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她嫁给抓周抓到的姐姐(GL百合)——青灯勿念

时间:2023-12-22 09:06:10  作者:青灯勿念
  杨墨喊来服务员,让她给程青羽上一份汤面。
  程青羽在位置上坐好,看到面前碗里的菜,猜到肯定是沈姐姐给自己夹的菜,她下意识看向沈白君那边。
  她们俩座位相邻。
  沈白君察觉到她的视线,转头看她一眼,淡声道:“快吃吧。”
  程青羽勾起嘴角,语气甜甜的道谢。
  沈白君眼底闪过一抹浅浅笑意。
  难怪这些老师都喜欢毛毛,她是个懂事又招人喜欢的孩子,真希望她能永远都这么开心。
 
 
第11章 牵肠挂肚
  等程青羽吃完面条,杨墨拿起酒瓶,倒了小半杯红酒递给她。
  程青羽忙站起来,双手接下酒杯。
  杨墨笑了笑,看向宋砚,用豪迈的语气说道:“诗酒书画不分家,既要会书会画,还得会喝酒。师妹,来,我们带上青羽一起喝一杯。”
  程青羽从没喝过酒,望着杯子里的酒,有点迟疑。
  杨墨端起酒杯,笑着说道:“青羽,没关系的,你少喝点,意思一下就行。”
  程青羽乖乖点下头。
  三人碰完杯,程青羽将一杯酒全部喝完,没她想象中那么难喝。
  杨墨非常高兴,觉得小师侄沉稳大气,一点都不扭捏。
  放下酒杯,他语重心长道:“青羽,我和你师父都老了,以后师门传承就靠你啦。”
  说完,他从包里拿出一个长方形盒子,放到程青羽面前:“这是大师伯给你准备的见面礼,是一支毛笔,以后好好学习,别辜负你师父对你的期望。”
  这支毛笔出自一位名家之手,当年他花了很大功夫才求到手。
  以前打算当成传家宝,传给下一代,结果儿孙中没有一个有字画天赋的,现在把它送给小师侄,也算报答师门。
  程青羽在师父授意下,将礼物收下,感谢大师伯厚礼。
  杨墨爽朗一笑,摆手道:“不用谢,待会把你那幅画送给大师伯收藏就行了。”
  王老师听后,有点失落,本来他还想要下那幅画的。
  不过,以后有的是机会,这么一想,他就开心多了,笑着说道:“青羽,等你拿到录取通知书,我要去你家里讨杯喜酒喝。”
  桌上的其他人也附议。
  宋砚作为师父,代替小弟子正式发出邀请。
  散席前,大家约定好,下个月一起去程青羽家做客。
  从包间出来,老师们站在门口话别。
  蒋谨瑜让沈白君领着程青羽先去停车场,担心她们俩留在这里觉得无聊。
  来到车前,沈白君按下解锁键,先将所有车门打开散热。
  程青羽站在旁边看着。
  这时沈白君绕到车后,打开后备箱,从里面拿出一个手提袋,来到程青羽面前,淡声道:“这是送给你的礼物。”
  程青羽一怔,先是看了看她手里的袋子,又抬头看向她的眼睛,讷讷道:“哦,谢谢,姐姐。”
  道完谢,她还是没接礼物。
  沈白君直接将手提袋的绳子挂到她手上,用安抚的语气介绍道:“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是我用草药自制的护肤品。”
  “里面还有个小盒子,是给你奶奶准备的眼药水,用于治疗青光眼。”
  程青羽再次一怔,没想到沈姐姐这么周到,还给奶奶准备了治疗眼睛的药。
  她突然觉得不对呀,沈姐姐怎么会知道我奶奶有青光眼呢?
  有可能听师父说的吧。
  想到这个可能,她也没多问,再次诚挚道谢。
  除此以外,她不知道要怎么表达感激。
  沈白君根本没放在心上,开口道:“上车吧。”
  沈白君习惯使用自制的护肤品,包括消毒用的洗手液,全部是她用中草药做出来的。医馆有专门的实验室,用于提炼药材以及检测药材质量。
  工具齐全,自己做护肤品也不是什么难事。
  得知毛毛和师父明天就要离开申城,她上午提前将东西准备好。
  ---
  沈白君先将她们师徒俩送到酒店,之后才回自己的公寓。
  程青羽回到房间,将手提袋打开,发现里面除了护肤品和药,还有一个四四方方的盒子。
  她将包装盒打开,一眼认出,这是昨天晚上自己观赏过的古风手办。
  当时觉得很漂亮,所以拿起来多看了几眼,但并没打算买下来,因为发现设计有瑕疵。
  真没想到,沈姐姐竟然将它买了下来。
  程青羽脸上露出一抹甜甜的笑容,自言自语道:“姐姐肯定以为我太穷了,光看没钱买,所以才买下来送给我的吧。”
  她现在越看越喜欢这个手办,洗完澡将它摆在床头继续观赏,一直看到很晚都没睡。
  同一座城市里,沈白君也还没睡,她洗完澡出来,坐到书桌前,将包里的几张照片取出来。
  桌上摆着一本相册,她将相册拿过来,翻开封面。
  第一张照片,塑封上印有“满月纪念”四个字。
  照片中的小宝宝被包裹在红色襁褓中,仅露出小小的脸蛋,睁着一双圆溜溜的眼睛盯着镜头看,身形看起来比同龄孩子小很多。
  第二张照片印有周岁纪念,小宝宝穿着一身喜庆的红色衣服,脸蛋圆润粉嫩,一双漆黑的眼睛非常灵气,笑容很可爱。
  相册再往后翻,小宝宝渐渐长大,但眉眼之间几乎没什么太大的变化,一直是粉嘟嘟的模样。
  如果是熟悉程青羽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本相册是记录她的成长过程。
  而沈白君为什么收集她的照片呢,这事还得从程青羽出生那天说起。
  八岁那年暑假,沈白君跟随外婆前往桃源小住。
  外婆退休前是位妇产科医生,退休后和外公一起回了桃源老家定居。
  那天,她跟着外婆去隔壁村访友,外婆去看望的那位朋友正是程青羽的奶奶。
  她们到时恰好赶上程奶奶的儿媳妇意外早产。
  孕妇因为摔倒造成羊水破裂,当时距离预产期还有两个多月,家里没有任何准备,情况非常危急。
  小镇离市区医院还有段距离,那个年代交通也没有现在方便,程爸爸打了120,但救护车什么时候能到,医院那边也不能保证。
  程家人乱作一团,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
  外婆检查之后,决定先替孕妇接生,沈白君懂些医术,留在临时产房里给外婆帮忙。
  还好,后来有惊无险,产妇顺利生下一名女婴。
  沈白君到现在都记得当时那个画面,她看到小宝宝像个小猫崽一样被外婆捧在手心里。
  小宝宝只有成年人手掌大小,哭声也特别像猫崽。
  程奶奶和程爸爸都不敢给小宝宝剪脐带,沈白君主动提出帮忙。
  拿起剪刀时,她丝毫不觉得害怕,哪知道剪断脐带后,这个宝宝会成为她一生也放不下的牵挂。
  沈白君给宝宝擦洗干净,用棉布包裹起来,准备递给程奶奶抱时,宝宝眼皮掀开一条缝,弱弱的看了她一眼。
  当时在场的人都长长松了一口气,觉得宝宝能睁开眼睛,一定会没事的。
  没过多久,救护车赶到,将她们母女俩接去医院。
  沈白君跟着外婆回家。
  也可能因为那是她见证出生的第一个小生命吧,从那天之后,沈白君情不自禁关注小宝宝的成长,每次和外婆通电话,都是先询问小宝宝的情况。
  从外婆口中得知她小名叫毛毛,知道她在保温箱住了两个月已经出院回家,知道她会笑了,再到能坐起来......
  这种关注,似乎已经成为习惯,改不了。
  她第二次前往程家大院,已经是程青羽的周岁生日。
  那天她和外婆一起去喝喜酒,酒席中途,小宝宝被抱出来和大家见面,看到她乖巧可爱的样子,沈白君特别想抱一抱她。
  酒席结束,在二楼举行抓周仪式,沈白君跟着外婆去观礼。
  沈白君和几个小孩站在第一排,距离红布最近。
  已经一周岁的宝宝看起来比同龄孩子要小很多,但特别有精神,穿着喜庆的红衣服,坐在红布上,睁着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到处看。
  红布上摆了很多东西,而她似乎对那些东西不感兴趣,无论大人怎么引导,她都不爬过去拿,反而一直盯着沈白君看。
  就在沈白君看着地上的宝宝发呆时,小宝宝突然开始往前爬,绕开红布上的东西,很快就爬到她面前,仰起头,用充满好奇的眼神看着她。
  接下来的一幕更是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小宝宝一把抓住沈白君的衣服,借力站起来,伸手要她抱,还咧着小嘴冲她笑。
  屋子里的人都觉得有趣,所以没人阻止。
  沈白君弯腰将她抱起来,她小小的一团,抱起来没什么分量,而且,身上带着好闻的奶香味,沈白君有点舍不得放下她。
  而程青羽似乎也舍不得走,赖在她怀里,无论谁来哄也不肯走。
  这一幕引得哄堂大笑。
  有人打趣道:“毛毛眼光真不错,这么多小孩,上来就一把抓住最漂亮的姐姐。”
  沈白君听到程奶奶和外婆开玩笑说:“沈丫头要是男孩子,我们两家就可以定娃娃亲喽。”
  后来程青羽还是被妈妈哄去抓周。
  沈白君已经不记得她后来抓到了什么,但永远也忘不掉她扑过来要自己抱的画面。
  那可爱模样简直能萌化人心。
 
 
第12章 程半城
  桃源属于县级市,下辖多个乡镇,程青羽家所在的南湖镇就是其中之一。
  小镇因其境内的淡水湖“南湖”而得名,解放前这里一直叫程家圩。
  不过,改名后,程青羽家所在的村庄,依旧保留程家圩这个地名。
  这里大部分人家都姓程,“圩”是为了纪念程家祖上修筑大堤的功劳。
  字典中,圩读wéi专指江淮低洼地区周围防水的堤。
  这里面还有一段历史,根据当地县志记载,明清时期的桃源市常年受水患侵扰。
  桃源市正处于江北平原的低洼地区,更要命的是,南湖位于淮河的下游,每年夏天上游一涨水,洪水就会倒灌,造成整个县城都泡在水里。
  朝廷也派官员治过水,但效果有限。
  原居民死的死,逃的逃,只留下废弃的村庄和农田。
  渐渐的,这里变成一座空城。
  直到清朝中期的一个春天,有位姓程的姑苏人出现在南湖,才改变这座城市的命运。
  他在京城当官,告老还乡时恰好途经桃源市,被南湖沿岸的秀丽风景吸引,他下令船工靠岸,决定登岸一游。
  后来他从渔民口中得知村庄荒废的原因。
  他觉得如果能解决水患问题,这里无异于人间天堂。
  小镇除了拥有水资源丰富的南湖,西北方位还有连绵起伏的山脉,依山傍水,自然环境极佳。而且,他看中沿岸这片肥沃的土地。
  回到姑苏后,他当即发动族中的青壮年,带上物资坐船前往南湖,开启围水造田这项大工程。
  他们雇人筑起高高的堤坝,同时开挖河沟,引水种植从江南带过来的水稻。
  利用几年的时间,彻底解决水患。
  没有洪水滋扰的南湖沿岸和他预想中一样,很快成为小江南。
  程家开始吸收逃荒的难民,把田地租给他们耕种。之后又雇人修建房屋,从姑苏迁一部分族人来此定居,负责管理佃户和收租。
  十几年后,程氏家族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地主,高峰时期,半个县城的土地都属于程家。
  所以,在桃源当地至今仍有“程半城”的说法。
  程氏家族中,程青羽家是实力最雄厚,也是地位最高的一脉。
  因为他们这一脉既是长房,又是当年治水的发起人,拥有的土地和房产自然最多。
  地主虽然是剥削阶级的代表,但并不代表所有地主都是剥削阶级,程爷爷为人乐善好施,是个有名的大善人,在桃源享有极高的威望。
  即便“批斗”最狠的年代,也没人敢动他一分一毫。
  他非常热爱学习,十三岁读完私塾,家人送他出国留洋。
  留学回来,他投身抗日运动。
  后来,小他两岁的弟弟也投身革命,牺牲时年仅十八岁。
  弟弟牺牲后,他成为家中独子,田地需要有人打理,父母需要他照顾,他只好从申城回到桃源老家,但从未中断对爱国人士的资助。
  建国那年,桃源市开始执行土地国有政策,程氏家族当然也不例外,失去土地和经济来源,程爷爷受聘到乡政府工作。
  第二年开始实行“划成份”,有烈士的家庭可以享受特殊照顾,所以程青羽家的成份由地主划为富农。
  程爷爷结婚比较晚,程爸爸结婚也晚,等程青羽出生时,爷爷已经七十八岁,如果他还活着,现在已是九十六岁高龄。
  爷爷当了一辈子的族长,为家族乃至全村人作出很多贡献。
  当年日本鬼子下乡扫荡,他将全村的人转移到自家后山藏起来,给他们提供食物,在山上躲了几天,全村老少齐齐整整,一个不缺。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他还收留了大量难民。
  现在南湖镇的外姓人家,大部分都是当年逃难过来的人,他们几乎都受过程爷爷的接济。
  这也是他受人尊敬的原因。
  ---
  早上八点多,程青羽开车载着师父离开申城。
  她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比实际出生日期早几个月,所以早在高考前就拿到驾照。
  现在有师父在副驾驶上坐着,她可以上高速练练手。
  虽然她才拿到驾照三个月,但她有个喜欢玩赛车的小姑姑,对方车技一流,职业又是刑警,教给她很多实用的开车技巧。
  上午十一点半,程青羽将车驶下高速,沿着乡道一路往南开。
  从高速出口到她家是二十多公里,到家刚好能赶上吃午饭。
  汽车穿过镇区,远远就能看到一排排差不多风格的院落。
  村口位置有一块两个足球场大小的水泥地,这里是村民活动中心,到农忙时这里就成了晾晒场。
  程青羽当年跟着奶奶离开家乡时,村里还大部分都是瓦房,前几年村里拆迁重建,现在家家都是两层小楼,村庄规划的整齐有序,道路也修得格外平整。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